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是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世
(1)时间:唐初(或唐代)(1分)价值:品位高雅,具有珍贵的版本收藏价值;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2分) (2)发明:宋代 活字印刷术(2分)作用: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分) (3)优点:有效的避免了错漏;扩大了印刷的规模;提高了印刷的效率;节省了印刷的 费用;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比较方便。(2分,答对任意2点即可) |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唐代就已经开始有了雕版印刷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扬州注意传承雕版印刷术的现实价值可以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来解答,如:品味高雅、版本珍贵、“龙头”、“国书”等。 (2)雕版印刷术到了宋代有了高度发展。北宋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这是我国及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后来,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从错漏修改的简便程度、价格和成本的高低、印刷速度的快慢等方面来比较可知优劣。 点评:本题还可以联系到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承了世界文明,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创造了条件;火药则为战时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创造了条件。 |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想在古玩城买一些老的线装书,但很难鉴别真伪
解析:
古书鉴别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尽管如此,要鉴别古籍的优劣真伪,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和规律可以遵循。
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周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着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赵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张。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江西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纸(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张,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王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严。
此外,古书鉴别还要细审书中内容,注意书后的序文跋语,以及墨色、藏书印章、刻工记载等。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古籍定义,"今"而来的,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皆可称之为古籍。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特定形式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知识、传播思想,图书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籍编撰史》中提出图书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构件:知识信息;著作方式;文字;物质载体;文字制作技术;装订形式。以这六条标准来衡量诸多图书起源的几种说法:"陶器说"过分强调陶文的作用,但陶文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河图洛书"只是出自荒古的神话传说,不足为凭;甲骨、青铜、石刻均不能称之为图书。
先解释"古籍"的"籍"。"籍"在这里就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其形式基本为卷轴。史料记载:“宋以前之书籍均系若干卷,并无若干本……”刻印技术,始于隋。唐朝时宰相冯道、李愚等奏请刊印九经,从此,重要经书均要刻印。刻书风气,由此转入鼎盛。
造纸术的发明,尤其是植物纤维出现以后,人们便开始利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同时,宋朝的书籍刊印水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宋代雕版印刷盛行,从而刻本取代抄本成为图书流传的主要形式,线装书以宋刻为最佳,也最古老。其书多出自名匠之手,肥细有度,宋版刊刻的书也是后世书籍的典范。北宋刊本的特点是:单边,白口,大字,行款,墨色浓厚,疏朗悦目。版心口刻字数,中刻书名,下刻刊工姓名。字体接近手写。早年用欧阳询的书法,后流行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纸质匀称,纸张光洁坚韧,黄白两色。 其字均为匠人雕刻,不古不今,字体奇异,与宋元均不相同。字小,墨色亦浅。明嘉靖以前,盛行黑口。字体款式都继承元代,和元版极其近似。嘉靖年间,刻书风气骤变。北宋的白口本又在社会上东山再起。黑口本几乎绝迹。版式和北宋本相差无几。字体也采用欧体、颜体,但是刻功欠佳,给人以呆滞的感觉。纸张是上等白棉纸,洁白细腻,墨色鲜亮。这种变化,与当时文化上追求复古运动密不可分。另外,明后期,许多书籍用手写体刻版,还有用行、草书刻版的,可谓独树一帜。
明万历后,黑口本又渐多。字体发展为方正字体,笔画古板。明后期盛行朱、黑套印书籍。这类书多为白口,左右双栏,中无界行。正文字体是宋体,白纸,黑字,彩色评点,令读者赏心悦目。
书籍插图是晚明时期的一大特色。主要涉及小说、戏曲等文艺作品,刻画精美,线条生动,具有很高的美学品位,并且发展出几大流派,争奇斗艳,各有特色。在我国的书籍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清鸦片战争前,仍在沿用明末的风格。清初的刻本,字体分为软、硬两体。硬体是明末的方笔体,软体为手写体。康熙后,又恢复了呆板平庸的“宋体字”。 宋代以后,书籍装订均在版心处对称,然后粘连或订线,对折的准绳主要是鱼尾,有时也在鱼尾上下各印一条黑线作为标线,叫做象鼻。凡加印黑线的书,装订成包背或线装之后,书口处就显出暗黑色,所以被称为黑口,其中粗线叫大黑口或阔黑口,细线叫小黑口或细黑口。不加线的叫白口。
书耳 版框左栏外上方,有时刻出一个小方格,里面题写篇名,叫做书耳或耳格。主要见于宋代蝴蝶装版面上。 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古代书籍的版式风格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继承、再创新、又回归的轮回过程。一种风格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趋向,它所传达出的文化、精神、民族传统,是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财富
1 关于怀素诗句
2 关于怀素的诗句
关于怀素诗句 1 提到怀素的诗
藏真自序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
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
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
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
向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
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
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
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
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下及。”
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
草书歌行 李 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怀素上人草书歌 王 邕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馀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
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彩笺,蒲葵绢素何相鲜。
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 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 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
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 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
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 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
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 怀素上人草书歌 朱 逵 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
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王。
忽闻风里度飞泉,纸落纷纷如跕鸢。 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
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 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
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 于今年少尚如此,历睹远代无伦比。
妙绝当动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 题怀素上人草书 许 瑶 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纚半无墨。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怀素上人草书歌 戴叔伦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
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 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 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
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钱 起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怀素上人草书歌 窦 冀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鱼笺绢素岂不贵,只嫌局促儿童戏。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襟气。
长幼集,贤豪至,枕糟藉麹犹半醉。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吴兴张老尔莫颠,叶县公孙我何谓。如熊如罴不足比,如虺如蛇不足拟。
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燥尤枯绝。
边风杀气同惨烈,崩槎卧木争摧折。塞草遥飞大漠霜,胡天乱下阴山雪。
偏看能事转新奇,郡守王公同赋诗。
2 怀素七言古诗,关于邮票的
六枚邮票
《唐诗三百首》邮票一套六枚,每枚邮票都是竖票形,形如一本平放的古代线装书,邮票的右边竖写着票名和邮票铭记,犹如线装书的书名。邮票正中为唐诗的书法,每枚邮票又都根据诗意配有相关图形,或云月,或山石,或流水,或楼台,或草木,或琵琶,或古书,或人物。邮票图案中的所有图形也都是选择古代绘画作品。每首诗后标注作者的姓名,用印章的形式体现。印章的形状也不相同,有葫芦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因为诗仙李白爱喝酒,就将他印章做成葫芦形。第二枚“琵琶行”,邮票正中为一个琵琶,还有一个怀抱琵琶的琵琶女形象,把白居易在诗文中的伤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形象地描绘出来。第四枚图案直接是一本打开的线装古籍唐诗三百首,书上正印着李商隐的《无题》。第六枚表现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枚邮票的左下角是古代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的形象。 诗歌、书法、绘画、印章四元素在每枚邮票中都有展现,诗书画印相映成趣,以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共同营造了诗情画意的唐诗韵味。
3 怀素自叙何正道,千年书人不识草
长树居藏有一件现代江苏书法大家高二适先生手札,其内容是《题怀素自叙帖>》诗。
诗曰: 怀素自叙何足道,千年书人不识草。 怜渠悬之酒肆间,只恐醉僧亦不晓。
我本主草出于章,张芝皇象皆典常。 余之自信固如此,持此教汝休惶惶。
高二适(1903-1977),江苏姜堰市兴泰镇小甸址人。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取“适吾所适”之意而易)。
号暗庵、舒凫、磨铁道人。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出身塾师家庭。幼入塾,随就读东台小学,14岁以全县第一名成绩毕业。
时临习晋、唐楷字,通读《古诗源》。继入扬州中学,因家贫辍学返乡,执教于家乡立达国民学校,不久任校长。
民国17年(1928)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次年考入北平研究院国学门为研究生,2年后因病回乡,继为通讯研究生兼立达学校校长。
民国23年,其诗作为国民政府河北电信管理局总工程师陈树人赏识,被陈举荐至南京,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科员,与社会名流章士钊、于右任、胡汉民、柳诒徵等结识,与章订忘年交,自始研易学。“七七”事变后,转任立法院秘书,随迁重庆,公暇致力诗学,临习《黄初碑》、《龙藏寺碑》。
民国33年始,先后兼任重庆朝阳文学院、南京建国法商学院教授。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二适先后在上海、南京数所中、专学校任语文教员。
1953年调华东水利学院工作,协助该学院教授陈肇经编写《中国水利史》。次年始精研章草,搜寻《急就章》各类版本,排比审核,矫误正源,撰文著述,历时十载。
1963年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平生治经史、诗学。
他校勘宋王令《广陵先生集》、《世说新语》、《刘宾客文集》、《柳河东集》等。诗学着力于唐代杜(甫)、韩(愈)、刘(禹锡)、柳(宗元)和宋代江西学派,诗作寄兴高远,风骨瘦硬。
إ 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 又因章士钊之荐,得毛泽东批复后,与郭沫若有“兰亭论辩”之盛事,遂声名鹊起。
为人崖岸,臧否前贤时有骇俗语。书宗魏晋,工狂草,尤擅尺牍,精妙处可作法帖观,惜霸气未收,终有圭角之嫌。
尝自许为“右军后一人而已”,然林散之论其书略失之于“实”,的是允评。诗在江西,同光之间,未若书名彪炳,故其有句云:“自怜书有千人敌,谁料诗为一代穷”。
高二适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
高二适一生与诗书同命,文如其人,于学问严谨中实,宁根固底,语不犹人,不驰鹜浮名;于事刚正不染,不依违两可,坦荡一生;于友襟期坦诚,良实忠纯;于后学为严师益友,堪为一代宗师。
4 关于怀素的故事
怀素故事如下
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5 介绍下怀素
楼上等于什么没说。
三家为僧我也没有寻见真正的意思。
、我也什么没说
"东塔律师怀素
在南山宗和相部宗之后,怀素对两家都感到不满意,因而自己阐发《四分律》大义,创立宗派。因其常居长安西太原寺的东塔,后人称其学为东塔宗。
怀素(625-698),俗姓范,祖籍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其父在长安任官职,自己生于长安,因此怀素也可以说是京城人。怀素童年时就显得超常,“幼龄聪黠,器度宽然”(《怀素传》,《宋高僧传》卷十四)。曾有人预言他将来必有大器。十岁时,怀素忽然生出落发为僧之念,要求出家,父母劝阻不住。出家后,怀素广学经论,其中也向法砺学过律学。后听说玄奘回长安,怀素又坚决要求拜玄奘为师,因此僧传中也称怀素为“奘三藏弟子”(《如净传》,《宋高僧传》卷十五)。《宋僧传》中似乎主张怀素先事玄奘,后向法砺求律,但法砺死于贞观九年(635),玄奘是645年回的长安。怀素受具足戒是在二十二岁。受戒后,专攻律部,曾从道宣学过《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但他通过研习诸家律学,发现都有不足,很不满意,称:“古人义章未能尽善。”(《怀素传》,《宋高僧传》卷十四)于是决心自己著书立说。咸亨元年(670),怀素开写《四分律开宗记》。上元三年(676),怀素回京,奉诏住进西太原寺,他一边听道成讲律,一边继续写作,到永淳元年(682),写完《四分律开宗记》,“十轴功毕,一家新立,弹纠古疏,十有六失焉”(同上)。他对道宣、法砺等人的“古疏”多有批评,说“相部无知”,“南山犯重”(同上)。怀素的疏称为“新疏”。新疏一出,反响很大,引起的震动“无远不闻”(同上)。自此新旧三家并立,各有所传。唐大历十三年(778),代宗敕三宗传人定两种疏的次序。建中二年(781),如净上奏,请予二疏并行,得到批准。 "
我想他的三家为僧可能与这个有关系,因为里面有一句“新旧三家并立”。
至于三家为僧和史称“零陵僧”或“释长沙”,我感觉没什么因果关系。
怀素开始出家后,曾因为不用功修禅,而钻研书法,被寺院赶出来过
关于怀素的诗句 1 提到怀素的诗
藏真自序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
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
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
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
向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
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
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
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
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下及。”
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
草书歌行 李 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怀素上人草书歌 王 邕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馀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
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彩笺,蒲葵绢素何相鲜。
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 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 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
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 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
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 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
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 怀素上人草书歌 朱 逵 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
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王。
忽闻风里度飞泉,纸落纷纷如跕鸢。 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
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 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
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 于今年少尚如此,历睹远代无伦比。
妙绝当动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 题怀素上人草书 许 瑶 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纚半无墨。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怀素上人草书歌 戴叔伦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
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 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 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
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钱 起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怀素上人草书歌 窦 冀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鱼笺绢素岂不贵,只嫌局促儿童戏。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襟气。
长幼集,贤豪至,枕糟藉麹犹半醉。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吴兴张老尔莫颠,叶县公孙我何谓。如熊如罴不足比,如虺如蛇不足拟。
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燥尤枯绝。
边风杀气同惨烈,崩槎卧木争摧折。塞草遥飞大漠霜,胡天乱下阴山雪。
偏看能事转新奇,郡守王公同赋诗。
2 怀素七言古诗,关于邮票的
六枚邮票
《唐诗三百首》邮票一套六枚,每枚邮票都是竖票形,形如一本平放的古代线装书,邮票的右边竖写着票名和邮票铭记,犹如线装书的书名。邮票正中为唐诗的书法,每枚邮票又都根据诗意配有相关图形,或云月,或山石,或流水,或楼台,或草木,或琵琶,或古书,或人物。邮票图案中的所有图形也都是选择古代绘画作品。每首诗后标注作者的姓名,用印章的形式体现。印章的形状也不相同,有葫芦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因为诗仙李白爱喝酒,就将他印章做成葫芦形。第二枚“琵琶行”,邮票正中为一个琵琶,还有一个怀抱琵琶的琵琶女形象,把白居易在诗文中的伤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形象地描绘出来。第四枚图案直接是一本打开的线装古籍唐诗三百首,书上正印着李商隐的《无题》。第六枚表现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枚邮票的左下角是古代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的形象。 诗歌、书法、绘画、印章四元素在每枚邮票中都有展现,诗书画印相映成趣,以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共同营造了诗情画意的唐诗韵味。
3 关于怀素的故事
怀素故事如下
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演进形式以及优缺点:
卷轴装
在纸张发明之前,书用简帛制成。竹简缀连在一起,成为一卷。称为简策装。
纸张发明后,仍然延续了简帛的风格。最早出现的装帧形式是“卷轴装”。这种装帧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现在的书法和绘画有时候也使用这种装帧方法。卷轴装的内容含量小,所以不见于后来的一般书籍,而它装帧精美,更多用于内容少又追求精致的书法、绘画、抄经,等等。
至今,书籍的章节单位“卷”仍受装帧卷轴装影响。
经折装
对于僧侣来讲,正襟危坐念经时翻阅卷轴很困难,于是,流行的卷轴装改革,首先从佛教经卷上发生了。唐朝开始,逐渐繁盛。大家看《西游记》中唐僧的通关文牒,就是经折装装帧。
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佛教典籍仍然是经折装形制。也许佛教典籍赋予经折装庄重的内涵,大臣给皇帝奏书也采用经折装,故称奏折。
梵夹装
梵夹装最早是将经书写在贝多罗叶上,然后码好,用两块木板夹住,中间穿孔订成。也有像卷轴装那样连续的页面,比卷轴装携带方便。这是一种从古印度传来的一种对佛教经典的装帧形式,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典籍中也有用贝叶写经的。
后来经过唐代的改造,将贝叶改换为仿贝叶纸张,形成纸书梵夹装。再到后来,梵夹装有了进一步变化。国家图书馆藏有五代时期用回鹘文字书写的梵夹装《玄奘传》,没有穿绳的圆孔,但两端各画有一个红圈,这显然是钻孔的位置,钻孔成了一种象征意义。
后来的蒙文大藏经以及清宫所藏泥金书写的佛经,都是长条仿贝叶纸片,上下装有厚重木夹,都决无钻孔,采用黄绫绕捆。成了变了态的梵夹装。
旋风装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发展时期,诗人写诗需要经常参看韵书。传统流行装帧形式——卷轴装书籍,由于其特性只能单面书写,不能方便查阅韵部。于是一种卷轴外表,以粗长厚纸做底,书叶片片粘裱于底纸右端,如龙鳞般排列,这种装帧形式叫“旋风装”。这样的装帧保留了卷轴装的外壳,又解决了翻检不方便的矛盾。
写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 故宫藏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是现存中国古代书籍旋风装的唯一例证,弥足珍贵。
蝴蝶装
五代时期,政府开始允许并主持雕版印《九经》。至于宋,雕版印书事业空前发展。卷轴装帧的书可以不分段落的连写下去,雕版印书就不行了。这就需要将一书刊刻成若干版,一版一版印刷,印出来的是以版为单位的书叶。于是就有了蝴蝶装这种装帧形式的诞生。 古代的印刷技术不像现在那么发达可以双面印刷,而是采取单面的印刷。无论是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都需要做一个书版,将每张印好的书叶,以版心为中缝线,以印字的一面为准,上下两个半版面字对字地折齐。集数页为一叠,折边居右戳齐为书脊,再在书脊处用浆糊彼此粘连。这样的形式很像现代的平装书,打开时版心像蝴蝶展翅。
蝴蝶装书籍一版一页,版心集于书脊,即使磨损也伤不到文字,同时也没有穿线针眼和纸捻订孔,散了重装也不至于损坏,这些优点使它在宋元两代流传了将近400年。 包背装 蝴蝶装优点很多,但书页粘连两个文字区域的版面,容易造成两个半页文字彼此吸连。包背装从蝴蝶装发展,跟蝴蝶装不同,包背装的书口向外,书本的装订用浆糊黏贴,书背连在一起,跟现在的书一样。
线装
想到古籍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这个。线装由包背装发展而来,不同于包背装,线装是用线装订的,而且把包背改为露背。
线装书的折法跟包背装一样,但跟蝴蝶装、包背装的不同就是,它的装订不用浆糊,而是用线。将书页码齐之后,再加上封面和封底(两页,而包背装和蝴蝶装是一页)在边上订四个孔,然后用线穿起来。古籍的装帧形式大抵就是这样。正是因为有这些古籍,才成就我们中华民族不断代的文化传承。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是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世
本文2023-10-21 03:12: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