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文物归国,还有哪些流落在外的文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1收藏

68文物归国,还有哪些流落在外的文物?,第1张

最近一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遍了全国,国家文物局公布,经过我们25年来的持续不断地跟踪努力,68件文物顺利从英国运回国内,属于中国、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物回家了!

这批已经归国的文物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这些文物的时间从春秋战国跨越到清朝,其中不乏有出土自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的名贵瓷器和雕塑,对我国的历史研究以及艺术欣赏方面都有重要价值,最主要的是属于中国的宝贝,当年被无情掠夺而去,如今我们有能力把它们带回家了。

但是依旧有许多流落在外的文物,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境外的中国文物约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这主要是由于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抢走了中国无数的奇珍异宝。在大英博物馆中,中国陈列室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是做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两万件。收藏的中国文物包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时期,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铜镜、汉代的漆器、北朝的造像、南朝的瓷器、元代的青花瓷瓶、明代的掐丝珐琅等。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世上仅存的孤品,但是却不能在中国,让中国人自己来欣赏。

其他流落在外的文物还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马远的《山水再游图》以及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的刻本等等数不胜数的文物。

期待中国文物全都回归中国的那一天。

1900年6月22日(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月26日),敦煌莫高窟16窟甬道北壁后沉睡了几百年的藏经洞(现编号为第17窟)被莫高窟主持王道士雇来清理沙土的杨姓伙计无意中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宝库豁然洞开,史称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四大发现之一。

    王道士,退伍清兵,因生活无着,在甘肃酒泉皈依道家,后云游到莫高窟,其时约50岁。

    王道士虽读书不多,但对突然出现的古物,还是感到很有“价值”,于是开始拿出部分书写精美的佛经和漂亮绢画,换取一些功德钱,后来,还向驻扎酒泉的安肃道道台兼兵备使廷栋赠送一部分,廷栋不知其价值,又赠送回国的外国使节,自此,敦煌国宝开始从王道士手中陆续流向西方。

    最早掠走敦煌遗书的是俄国人奥勃鲁切夫,1905年10月,仅以6包劣质石蜡为饵,就从王道士手中换得藏经洞珍贵写本两大包。

    接着,那个最著名的敦煌劫掠者——匈牙利裔英国人马克·奥利尔·斯坦因来到敦煌。他聘请了一位助手——蒋孝琬蒋师爷。在蒋师爷的帮助下,斯坦因打着要把“圣僧玄奘”从印度带来的佛经送回原处的鬼话,以4锭马蹄银(约200两银子),盗走精美的佛经和绢画上千件,共29箱,动用了一个浩大的马车队。斯坦因认为“以前所有的发现无一能同此相提并论”。

    由于斯坦因不懂中文,王道士也做贼心虚,故都是蒋师爷深夜前往挑选并背回,因此,并未得到很多历史学家更加重视的关于世俗生活记载的卷子。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来到敦煌,又以500两银子,从王道士手中换取了570多个名贵手卷。斯坦因第三次来中国时,终被已经察觉的中国政府所知觉,没有获得太多更有价值的文物。斯坦因最终因其特殊的贡献,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爵士称号并在世界考古界大获殊荣。

    斯坦因之后是法国人伯希和PaulPeliot 。伯希和是一位年轻的汉学家,精通汉语,在敦煌他凭借卓越的汉学知识,在微弱的烛光下翻阅了整整三个星期,以500两银子的代价,将藏经洞中的精华悉数盗走,计约6000余卷,10大木箱。

    如今,要想看到敦煌藏经洞遗书,就得准备一次长途跋涉,前往印度、日本、俄罗斯、美国、韩国、瑞典、芬兰、丹麦、德国、英国、法国,最后才是中国。因此,有“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之说。

敦煌位于河西走廓西端, 扼连接中原与西域要道的咽喉, 是沿古丝绸之路西去东来时必经重镇,吐蕃文化、西夏文明也在这里得到了印证和体现。而敦煌文物则是这种文明的载体, 其价值不言而喻。可是, 这些在全世界也是无与伦比的瑰宝百年来竟遭到野蛮的破坏、掠夺和非法占有。这也为中华民族国运的兴衰荣辱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敦煌艺术是佛教的艺术。敦煌文物的大量流失国外,始终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文化的发掘、传播、借鉴、融合有其偶然性,更有其的必然性。围绕着敦煌文物流失国外,被国人认定的“文化强盗”的,就可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斯坦因、伯西和……

往事不堪回首,但那时是殖民主义横行称霸的年代, 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岁月。国衰民弱的旧中国无力保护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 酿成了文物流离失所的历史悲剧。如今, 情况根本不同了。人类已经进入了文明昌盛的时代。因此,我们必需对国宝被盗事重新认识,重新做出处理, 还文物以本来面目,从新书写敦煌和敦煌学的历史。

敦煌艺术研究所改为敦煌研究院,对窟区文物进行全面清理保护、考证研究。有多少可敬可佩、造诣极深的专家为此奉献了毕生精力, 为敦煌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著名敦煌学家段文杰、季羡林等诸位先生多次发出呼吁: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应该回归故里!中国人民拥有自己祖先遗留的财富的权利必须受到尊重, 这些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及其所属的延续性神圣不可侵犯。此外,还应从文物本身考虑, 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物送回原处, 在敦煌集中收藏展出, 与敦煌壁画、敦煌雕塑珠联璧合, 供各国学者学习研究, 让全世界人民参观瞻仰,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整体学术价值。

物归原主, 理所应当; 强占他人财富, 情理难容。然而时至今日, 持强权就是真理者、惟我独尊者、用谎言掩盖事实者均大有人在。中国人民索回敦煌文物的道路必然是漫长、艰巨、荆棘丛生的。

王道士以大量的敦煌经卷文书换得几吊银钱的往事, 令国人切齿扼腕。其实我想, 如果换了其他人, 只要不是学者, 也会这么干。区别只在于换得的银钱多与少而已。为什么?因为王道士也罢, 张驼夫、李驿夫、赵管带、陈县令也罢, 他们都不懂得这些文书的价值;再说,在那个年代,国人缺少民族概念,更不在乎什么国有资产,清政府不理这些文献的去向,他们眼中这些东西便是没有主人的。只要自己能发点小财,又无人知道,何乐而不为?更是据说, 劫余的经卷文书, 有的被人拿去糊了窗户, 有的在运载输送途中散失。私吞经卷的官员, 大概也只是感觉到了这些东西值一些银子,却并不会珍惜对待,那些珍贵文献势必会流落于民间。那个年代,国人普遍文化涵养不够丰富,必不会把在他们眼中就只是几本破经书一般的国宝放入眼中,我想那些经书,会被拿去糊了窗户,火了灶台,堆放角落随处安放,这些宝贵的文明,将再也无法寻回,多可怕!如是这样的话,倒不如被那些识货的“文化强盗”收去好好安放,至少那些千年流传的宝物,还可得以好好保留。

以上为相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安放,这些宝贵的文明,将再也无法寻回,多可怕!如是这样的话,倒不如被那些识货的“文化强盗”收去好好安放,至少那些千年流传的宝物,还可得以好好保留。

 随着清王朝的日益衰弱,各国列强纷纷派出“探险队”,在敦煌等中国西部地区进行“考古、探险、测绘”等活动。吉川小一郎是日本西本愿寺宗主大谷光瑞的门生,1911年5月,他受大谷的派遣来到中国西北,其目的一是联络另一名日本“探险家”桔瑞超,二是到敦煌掠夺文物。

 吉川于1911年10月5日到达敦煌。四五天后,吉川由旅店主人做向导,去千佛洞“参观”。吉川听说当初把文物出卖给英法“探险家”的那个王道士还在,便去找他,和他约定几天后再来“考察”。

 两三天后,吉川再次来到千佛洞“参观”,并住了下来。此后,吉川在千佛洞住了8夜,进行了疯狂的盗宝活动。他在两三天的时间里,用特制的化学胶布粘走了莫高窟26方精美的壁画,获取了藏经洞洞窟及碑文的部分拓片,并且拍了照片,将洞窟中“两尊做工精巧、损伤也少的佛像,和僧人交涉之后买下了,装入行李”。临走时,他给了王道士11两银子,骗购了一批唐代经卷。

 在吉川滞留敦煌期间,正值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吉川找到了桔瑞超,桔瑞超告诉吉川,他是奉大谷光瑞之命来执行“军事勘察任务”的。2月6日,吉川离开了敦煌,他雇妥了100多头骆驼为他驮运“行李物品”,“行李”共86件,总重量6000多斤。

 1914年1月13日,吉川再次路过敦煌时,又去“拜会”王道士,并再次对当地进行“考察”,骗购了一批文物。

所幸,从建国后至今的时日里,中国的研究者们,从未放弃过努力,曾经被日本人批的体无完肤的中国敦煌文化研究,今天早已后来居上。原本以英语为通用语言的世界敦煌学术会议,从2011年起,终于改为了中文发言。所有这一切的改变,来自一代代传承者不屈不挠的努力。一如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摊子上,所有艰辛奋斗的努力!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数量究竟有多少这恐怕是一个谁也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那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大得足以让国人心惊肉跳,大得足以让世人瞠目结舌。更值得国人关注的是,在这些巨大的数字中,属于历史上数次被侵略者掠夺的文物珍品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建国后,特别是近20年以来流失的文物越来越多。

记者长时间跟踪国内外一些比较可靠的文物资料库,对境外中国文物藏量较大的博物馆及它们所藏文物的来历,作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统计,结果如下:

英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130万件,大多数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被侵略者从中国非法劫掠流落海外。其中,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书画、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雕刻品等珍稀国宝有3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几乎都在馆中。这些文物珍品涵盖了近7000年中国历史,其中许多都是从未面世的孤品。如:为历代宫廷收藏珍品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初唐宗室李孝斌之子左武卫大将军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宋初江南画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图》、北宋三大家之一的陕西画家范宽的《携琴访友图》、号称龙眠居士的安徽人李公麟的《华岩变相图》、宋大文豪苏轼的《墨竹图》。此外,还有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邢侯簋、敦煌壁画、汉代玉雕驭龙、唐代黄玉坐犬等,这些也都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

法国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260万件,这些文物均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从中国非法掠夺所得。卢浮宫博物馆羁留中国文物达3万件以上,其中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的收藏量达6千多件。其分馆吉美博物馆还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占该馆馆藏文物总数一半以上。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此外,巴黎等市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数量均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敦煌文物达1万多件,包括北魏的绢写本、隋朝的金写本、唐代的丝绣本、唐代金书、明万历刻本、大清万年地图、圆明园的40景诗绢本等。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均为孤品、稀世珍宝。

日本拥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近200万件之多,绝大多数均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军劫掠出境。仅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家,就藏有中国历代文物珍品9万余件。其中珍品、孤品不计其数,远远超过中国国内的普通博物馆,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至今仍羁留其中;此外,分别存放于日本不同博物馆的王羲之《妹至帖》、《定武兰亭序》、《十七帖》、《集王圣教序》,还有前凉时代的《李柏尺牍稿》,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文物珍品。据中国政府统计,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被抢中国文物多得无法估计,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字就有360万件。

在其他国家,还有太多太多的中国文物了……

敦煌文物的流失。

《道士塔》全文四个部分。作者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展示了近代中国由于愚昧和落后而带来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

简介

第一部分:引出了敦煌石窟的罪人王圆箓,并记叙了外国冒险家疯狂掠夺文物的事实。

第二部分:点出敦煌文物被毁被盗的原因之一:愚昧无知。

第三部分:提出造成国宝大量流失的更本原因:旧中国的落后与腐败。

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悲愤、无奈之情。告诉人们:我们必须正视这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浩劫和悲剧,唯有正视历史,才能反思。

第四部分:写这场悲剧的终结。

大量的敦煌文物的流失,不止是民族的屈辱,也给专家们研究华夏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好在历史已翻过新的一页,令人欣慰的是:敦煌的辉煌任然在中国,敦煌学任然在中国。

发现藏经洞

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说必然性,是因为他走进洞窟,雇用人员清理洞窟中堆积多年的淤沙,踏踏实实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只有清除淤沙,藏经洞的洞门才能显露出来。说偶然性,是因为王道士当初清除洞窟淤沙,不是为了要发现什么,而是为了保护洞窟,发现藏经洞完全是偶然的。

可以说,无论什么人发现藏经洞都是一种贡献,都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发现。因为藏经洞的发现就预示着“敦煌学”的产生。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同样有功,而不能视为过错。至于有人说应该在某个时代发现合适,那纯粹是一种主观主义的一厢情愿。

莫高窟现今的文物还是巨大的,光壁画雕像塑像还特别多。

一说到藏经洞,的确让人惋惜伤心,诚如陈寅恪所言:“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根据《敦煌史话》记载,1900年6月22日。

道士王圆雇用的一个手下在清理积沙时,无意间燃草点烟,把剩余草杆插进墙缝后,发现余烟倒吸,敲墙有空声,震惊世界的敦煌藏书就这样被发现。只可惜王道士对这些文物的价值毫无认识,加之落魄的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致使藏经洞中的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后被外国“探险者”瓜分抢夺而去,分散于世界各地,只留一小部分被清政府运至北京,一路保护不善又有所遗失,成为国学之殇。去年我去敦煌参观的时候,行至16窟甬道,导游很沉重的介绍了这段掠夺史,看着已经空无一物的藏经洞,的确让人唏嘘感叹。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你用了“如果”二字,那么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下。敦煌遗书如果至今在国内完整的保存,那当然是民族之幸、国学之幸,这些藏书固然珍贵,但其实也是国家典藏之一隅,泱泱华夏大地繁衍生息了千年,遗留下来的典籍、藏书、佛经、字画不计其数,可现如今能被世人所观赏到的又有多少,这里面有保护不力遗失的,有外族侵入掠夺的,有祖传遗留私藏的,也有天灾人祸消毁的,剩下至今留世的,所幸大都被国家保护,成为考古研究的珍宝。处于保护,这些国宝文献被各个博物馆所珍藏,且极少拿出展览,即便看到也多为临摹品,因为字画古籍在灯光和不恒温的状态下很容易被破坏,而且不可逆。

因此,敦煌遗书如果并无遗失且被国家珍藏,目前能看到珍品的可能性也不大,除非重大节日或者活动才能一睹真容,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十多年前举办过《清明上河图》展,仅仅展览三天,后来就用清代临摹品继续展览。

68文物归国,还有哪些流落在外的文物?

最近一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遍了全国,国家文物局公布,经过我们25年来的持续不断地跟踪努力,68件文物顺利从英国运回国内,属于中国、属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