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下列名菜典故。 (1)东坡肉 (2)西湖醋鱼 (3)宋嫂鱼羹 (4)干炸响铃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2收藏

简述下列名菜典故。 (1)东坡肉 (2)西湖醋鱼 (3)宋嫂鱼羹 (4)干炸响铃,第1张

答案:名菜典故

(1)苏东坡名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在烹调上也很有研究。北宋时期,苏东坡做杭州地方官时曾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灌田,造福人民。当时老百姓为感谢他,给他送去猪肉,绍兴酒。苏东坡觉得应该与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于是吩咐家人将肉切成方块,慢火烧煮,做好后连酒一起送给民工,没想到家人将“连酒一起送”误听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出的肉特别香醇味美,别致可口,一时传为佳话。从此,以这位大文学家命名的“东坡肉”也就成了杭州的传统名菜。

(2)杭州的传统名菜。选用鲜活草鱼为原料,烹制前先将捕得的鱼放置于西湖鱼笼中饿养一段时间,使鱼脱去泥土味。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然后调入糖醋汁。西湖醋鱼起源于南宋“叔嫂传珍”的故事。传说古时西湖边上住有宋氏兄弟,以打鱼为生。当时恶棍赵大官人欲占其嫂,害死其兄,宋弟告官不成,宋嫂劝小弟外逃,并制糖醋鱼为其饯行。后小叔得功名回杭,为其兄报了仇,但却与嫂嫂失散。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叔又尝到了酸甜味的鱼,才知嫂嫂在此帮厨,叔嫂终于团聚。

(3)又名“赛蟹羹”,原为宋代东京汴梁的肴馔。宋五嫂从东京逃难到临安,住在钱塘门外西湖边,开了家鱼羹店谋生。据宋人小说记载,宋五嫂当时卖的鱼羹受到了思乡难归的流离者的欢迎,食此鱼羹,可解乡愁,包括宋高宗赵构在内,都曾吃过她卖的汴梁鱼羹。“曾经御尝,人争赴之”,一时生意兴隆,宋五嫂也过上了优裕的生活。这道菜色泽黄亮,肉嫩汁鲜,入口滑润,味似蟹羹,是杭州流传已久的一道名菜。

(4)干炸响铃是杭州名菜,选用富阳泗乡出产的豆腐皮,卷后油炸,特点是皮薄黄亮,油润清香,形似响铃。传说,南宋名将韩世忠,因坚决要求抗金,被解除了兵权。看到岳飞被高宗、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他去责问秦桧,由此与奸臣结仇。见自己斗志难了酬,韩世忠干脆解甲归田,隐居杭州飞来峰下,自称“清滦居士”,常骑着响铃毛驴浪迹于西湖的山水之间,以排解苦闷。一天韩世忠骑着响铃毛驴到一酒家吃炸豆腐皮,不巧店里的豆腐皮正好用完,韩世忠便骑着毛驴到富阳泗乡取回豆腐皮。厨师极其感动,得知此人竟是韩世忠,便将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拿出来,因为人们敬仰的韩世忠喜欢这道菜,他又骑着响铃毛驴取豆腐皮,人们就把此菜称为“干炸响铃”。

我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吃饭永远都是都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且现在有很多的美食都是古代人发明出来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古代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东坡,说到苏东坡还是有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苏东坡写的诗集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很喜欢,其实,苏东坡创立的东坡肉也是有很多人知道,那么,你知道苏东坡为何创东坡肉?东坡肉在哪里创造出来的?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

苏东坡也就是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苏东坡是一个全才似的人物,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

书画咱们先不说,就说诗、词、散文这三样,中学语文课本中就收录了不少苏东坡的大作。对于苏东坡在这方面的成就,大家应该都心里都有数。

除了在文学上的成就之外,苏东坡也是一位有名的美食家了。倒不是因为他吃的多,吃的精,而是就一道东坡肉,流传千古,至今仍然是百姓爱吃的菜肴。

许多人都吃过东坡肉,没准儿有人还烧过东坡肉呢?也许大家都知道东坡肉是苏东坡创造的,但又是否知道苏东坡为何会创造出这么一道菜肴呢?

后世相传,苏东坡的东坡肉是他贬谪湖北黄冈时创作。当时黄冈当地养猪的多,猪肉价格就比较低。正好苏东坡喜欢吃肉,后来就创造出这么一道菜肴。

《竹坡诗话》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但又有一种说法,东坡肉并不是在湖北黄冈创造的,而是在徐州。不过当时不叫东坡肉,而叫回赠肉。

这事儿在《徐州古今名馔》有记载,书中是这么说的:

苏轼调任徐州知州,任职期间正好遇见黄河决堤,徐州城危矣。在这种危急时刻,苏轼身先士卒,带着军民百姓一道筑堤护城。

等到熬过水患灾害之后,苏东坡又带着大家修建堤坝,就是后来的苏堤。

苏东坡一心为民,修筑堤坝也是利民功臣,而且修建堤坝苏轼也身先士卒,大家都看在眼里徐州百姓对苏东坡十分敬爱。

大家想着父母官为自己做了这么多,自己总要回报这份心意。所以到了过年的时候,百姓们不约而同的带着礼物前往拜访苏东坡。

因为苏东坡爱吃肉的事情,早就传开了。所以当时百姓带的最多的礼物,就是大大小小一块块的猪肉。

苏东坡对于百姓的厚爱,自然感激。但是这么多肉,肯定是吃不完的。如果干放着,实在浪费了大家的心意。

后来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指点家中厨师烹饪了一道肉菜,然后分给百姓食用,官民同乐。因为是回赠的菜肴,所以当时名字就叫回赠肉。而这道回赠肉,正是东坡肉的前身。

所以说,虽然东坡肉只是一道菜肴,但却是苏东坡政治功绩最好的见证。

这就是为何苏东坡创造东坡肉的原因,而苏东坡也曾写《炖肉歌》中表现其中奥妙: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确实是苏东坡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美食

苏东坡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诗人文学家了在古代的时候都说男人要远离厨房这种地方,可是他却非常喜欢厨艺,而且他自己做的红烧肉非常好吃。

至于他为什么会创造出这倒霉事,其实是因为他得罪了统治者被贬到地方作官,于是他就利用空闲的时候和他的朋友一起做红烧肉,还专门写了诗说要用小火放生少的水,慢慢地煮煮到了足够的时候,肉就会非常的鲜美。

真正让大家知道这道菜还是要从他做的一件好事说起。

他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去到了杭州,而那时候西湖,因为杂草导致了水面都被封住,让船只都没办法航行,所以他就让大家跟着一起把杂草除掉疏通各种水绿还修建了有利于发展的长堤。

这样不行,让当时的环境变得更好,还让交通也更发达了,所以大家都很感谢,他就把它最爱吃的猪肉拿来送给她,但是大家送了这么多猪肉,他也吃不完,于是他就把这些肉都做好了送给大家。

阴差阳错才成就了美味的东坡肉。

不过做菜的时候的家人没有听清楚他的话,以为要把酒也放进去一起煮,于是就出现了别样的红烧肉,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东坡肉。加了九个肉让肉变得更加酥烂,而且没有肉腥味。

吃到这种肉的人都觉得非常的好吃,就直接把它叫做东坡肉,而且很多人也去找他求教做菜的方法。

流传广了之后很多人研究把它记载了下来,于是这道菜就被流传了千年。虽然说做成这道菜是因为一些阴差阳错,但是归根结底也是因为苏东坡做了好事,大家感谢他才会送肉,而他也是一个好人,为了回馈给真心待他的人才会出现这样的美味。

东坡肉简介 汉族佳肴,流行于江浙。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所创制。制作方法:将五花肉切成大块,用葱姜垫锅底,加上酒、糖、酱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焖即可。苏东坡《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东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 东坡肉,杭州名菜,用猪肉炖制而成。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肥而不腻,带有酒香,十分美味。 东坡肉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种杭州名菜之一。 东坡肉来历 宋朝苏东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与绘画也都独步一时。就是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有一手。当他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后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相沿成俗,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现在成为杭州一道传统名菜。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东坡肉传说 相传系苏东坡被贬于黄州时,在贫困的生活中,仿制前人的做法改良,将烧猪肉加酒做成红烧肉小火慢煨而成。此菜在黄州发起,后传至南宋首府杭州,发扬光大,遂成杭州名菜。 在赣北的永修(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一带,每逢酒席宴会,首先是两大碗和菜,象征和睦相处。随后上桌的就是两大碗用稻草扎着的大块猪肉。丰盛的酒宴上摆着这样的两碗猪肉,倒显得别有风味, 拿起剪刀,剪断稻草,再仔细地品尝品尝,肉色清清爽爽,入口香酥绵糯。肉香味中还夹杂着一股稻草的清香味,沁人肺腑,确实是余味无穷。这种肉就叫“东坡肉”。为什么这道菜称为“东坡肉”呢?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一 宋朝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东坡,他云游四海,走遍天下。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来到永修境内一个叫艾城的地方。此时,正是三伏暑天,天气十分炎热。恰好路边有棵参天大樟树,树阴蔽日,真是个乘凉的好地方。苏东坡坐在树下石凳上,一边纳凉,一边读书。读着读着,突然传来一阵哭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农夫抱着个孩子急急忙忙朝这边走来,后边跟着个哭哭啼啼的妇人。东坡心想:八成是孩子得了什么急病,我对医学虽不在行,但医书药学倒也看过不少,常见病症也略知一二。于是就叫住农夫说:“让我给看看吧!”原来这对夫妇中年得子,看得比生命还要宝贵,所以给孩子起了名字叫“金崽俚”。金崽俚今天突然得病,神志昏迷,不省人事,两口子吓得要命,急忙抱孩子去找郎中。常言道“病急乱求医。农夫看看苏东坡的打扮,又如此热诚,立即把孩子递给他。东坡接过一看,孩子紧咬牙关,手足抽搐,正合医书上中暑之说。于是招呼农夫把孩子平放在地上,顺手摘了一把樟叶,搓了搓放在孩子的鼻子下。随后又按医书上的做法,这里弄弄,那里掐掐。一会儿,金崽俚“哇”地哭出声来。两口子真是喜出望外,抱起金崽,拉住苏东坡就往家里走。苏东坡见农夫谢恩心切,也只好跟着走。来到农夫家一看,家虽不富,却也十分整洁。农夫为了抱恩,留住苏东坡热情款待,一晃就是三天。 这天清晨,农夫兴冲冲从集上买了两斤猪肉,用一束稻草捆着提了回来。他一边走,一边想:肉买回来了,我还得去问问先生得口味。于是就去问苏东坡。 这时,太阳刚露出半边笑脸,朝霞满天,露珠挂在田间得稻叶上,如一棵棵明亮的珍珠。苏东坡被这美丽的大自然景色迷住了,他面临东窗,诗兴大作,正在赋诗填词,推敲词句呢!农夫在门口轻声问道:“先生,你看这肉怎样弄着吃?”东坡作诗入迷,口中朗朗念着:“禾——草——珍——珠——透心香。。。。”农夫听了一楞,先生这是什么意思?仔细一琢磨:对了,他是叫我把肉和着稻草整煮,并要煮透心,那样吃才香,所以说:“和草整煮透心香”。这先生和我们作田人真不一样,说话开口是诗,连吃肉都特别。想到这里,农夫把肉拿到厨房,按苏东坡讲的和自己想的,叫老婆和着稻草把猪肉整块地放在锅里闷煮,煮得透烂。 到吃饭时,菜端上桌来,苏东坡见一块整肉,没斫没切,还用稻草捆着,想来想去,不知什么原因。想问,又不好意思开口,要吃吗,一整块肉,稻草还捆在上头,不知如何动手。农夫见苏东坡望着肉出神,也挺奇怪。就对苏东坡说:“早上我去问你,你不是说‘和草整煮透心香’吗?我是按照你的意思给弄的,先生怎么不吃呢?” 苏东坡恍然大悟。原来农夫把他的话给串起来了,断断续续的诗句,被他听成一句话。既然如此,也只好顺坡下驴。于是叫剪开绳子同农夫一家高高兴兴地吃起来。真没想到猪肉掺杂着稻草香味,十分清香可口。吃完饭,农夫夫妇出门去了。东坡想:主人如此盛情款待,打扰几天了,十分过意不去。几次要走,主人都不肯,今天还是走了吧。主意一定,从包袱里取出五两纹银,放在桌子上,留下一张字条,上写着:“主人盛情难却,东坡不辞而别。”农夫夫妇回来,看见条子大吃一惊,原来救自己孩子的恩人竟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先生。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学着用稻草扎肉煮着吃,果然香酥可口。乡亲们便把这种肉称作“东坡肉”。因其味道鲜美,做法别致,所以一直流传。 传说二 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 西湖治理后,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涝也不愁旱了,这一年又风调雨顺,杭州四乡的庄稼得了个大丰收。老百姓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好处,到过年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东坡收下很多猪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块,烧得红红的,然后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一块,将肉分送给他们过年。大家很高兴,人人都有夸苏东坡是个贤明的父母官,把他送来的猪肉叫做“东坡肉”。 杭州有家大菜馆,菜馆老板见人们都夸说“东坡肉”,就和厨师商量,把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挂出牌子,也取名为“东坡肉”。 这只新菜一出,那家菜馆的生意就兴隆极了,从早到晚顾客不断,每天杀十头大猪还不够卖呢,别的菜馆老板看得眼红,也学着做起来,一时间,不论大小菜馆,家家都有“东坡肉”了。后来,经过同得公认,就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苏东坡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朝廷中的那班奸臣本来就很恨他。这时见他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心里更不舒服。他们当中有一个御史,就乔装打扮,到杭州来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苏东坡。 那御史到杭州的头一天,在一家馆里吃午饭。堂倌递上菜单,请他点菜。他接到菜单一看,头一样就是“东坡肉”!他皱起眉头,想了一想,不觉高兴得拍着桌子大叫:“我就要这头一道菜!”吃过“东坡肉”,觉得味道倒真是不错,向堂倌一打听,知道“东坡肉”是同行公认的第一道名菜,于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馆的菜单都收集起来,兴冲冲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马上就去见皇帝。他说:“皇上呀,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贪赃枉法,把恶事都做绝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可有什么证据吗?” 御史就把那一大迭油腻的菜单呈了上去。皇帝一看菜单,就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传下圣旨,将苏东坡掉职,远远地发配到海南去充军。 苏东坡被调职充军后,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处,仍然象过去一样赞扬他。就这样,“东坡肉”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东坡肉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种杭州名菜之一,直到今天,还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相传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简述下列名菜典故。 (1)东坡肉 (2)西湖醋鱼 (3)宋嫂鱼羹 (4)干炸响铃

答案:名菜典故(1)苏东坡名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在烹调上也很有研究。北宋时期,苏东坡做杭州地方官时曾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