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注道德经-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4收藏

明太祖注道德经-序,第1张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做的事情看过的书都从来不与别人分享,大学毕业之后带我的师傅就跟我说:“在学校里可以,步入社会之后绝对不行,而且你看过那么多书但不能表达给别人的话那就都是白看”。听闻此言深有感触,恰好最近工作上商务问题难以推动,一下子就闲下来了,就最近将自己看的一些文字记录下来,加上自己的注解说明,本人工科出身,文笔水平难免不尽人意,望各位书友海涵了!!

       朕本寒微,遭胡运之天,更值群雄并起,不得自安于乡里,遂从军保命,几丧其身,而免于是乎。受制不数年,脱他人之制,获帅诸雄,固守江左,十有三年,而获帝位,奉天以代元,统育黔黎。

这一段讲的是朱元璋从小时候到当皇帝的总结,古人讲话总是非常谦虚,看过《明朝那些事》的都知道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坐上金銮殿的过程,这里没啥好讲的,放一张朱重八和尚时期的。

      自即为以来,罔知前代哲王之道,宵昼遑遑,虑苍穹之切。鉴于是,问道诸人,人皆我见,未达先贤,一日,试览群书,检间有《道德经》一册,因便但观,见数张中尽皆明理,其文浅而意奥,莫知可通。罢观后旬日,又获他卷,注论不同。再寻较之,所注者人各异见,因有如是。朕悉视之,用神盘桓其书久之,以一己之见, 似乎颇识 ,意欲试注,恐今后人笑,于是弗果。

这一段讲了这本书的因果由来,这里似乎颇识的可以理解为似乎自己的一己之见也可以略有一定的理解。其实朱元璋是农民家庭出身,但他的优势就是在后期的战争年代不断学习,像后来遇到的李善长、刘伯温在担任官职之外,还负责给朱元璋开小灶补课,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如今这种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情况下。

       又久之,见本经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是时,天下初定,民顽吏弊,虽朝有十人而弃市①,暮有百人仍为之,如此者岂不应经中所云,朕乃罢极刑而囚役之,不逾年朕心减恐。复以斯经细睹其文之行用,若浓云霭群山之迭嶂,外虚而内实,貌态仿佛,其境又不然。架空谷以秀其峰,使昔有巍峦,倏态成于幽壑。若不知其境,如入溷沌。

①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这里讲明朝初年天下初定,国家不好治理,犯罪份子特别多,怎么都杀不完,朱元璋看了经书中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得到启发,加上当时因为长年战乱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将极刑改成劳役。

      况本经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以此思之,岂不明镜水月者乎?朕在中宵而深虑,明镜水月,形体虽如,却乃虚而不实,非着象于他处,安有影耶,故仰天则水月象明,弃境扪身,则知己象不虚,是谓物外求真,故能探其一二之旨微。遂于洪武七年冬十二月甲午,着笔强为之辩论,未知后世果契高人之志欤。

老子认为他的政见很容易理解和执行,但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没有诸侯采纳,所以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朱元璋经过了一系列思想斗争后终于下定决心来给道德经注解,并说自己是勉强来做这个工作,希望能和后世的高人达成一致的见解。这里洪武七年的时间点,明朝已经平定元蒙、四川、广西,后面几年又忙着搞胡惟庸、李善长,所以这个时间点是相对比较空闲的。

       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非金丹之术也。故悉朕之丹衷,尽其智虑,意利后人,是特注耳。是月甲辰书成,因为之序。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卷上

最后朱元璋同志点明此书是他真真切切的心底话,希望能给后人带来好处,并表明这绝非什么道士炼丹的封建迷信。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在治理国家是用到了老子的修养生息的思想的,所以这本注解也结合了他的实践经验,我想这种难得的经验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珍贵和值得参考的,后续我会以周更形式把这本书更新完,还望各位大佬能指出不足。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孔子(前551-前479年)《史记·老子列传》

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庄子·天下篇》

(《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唐玄宗(712-756年在位)《御制道德真经疏》

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宋太宗(976-997年在位)《宋朝事实》卷三《圣学》

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欧阳修(1007-1072年)《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卷上

言至道无如五千文。——苏辙(1039-1112年)苏籀《双溪集·遗言》

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御注道德经》

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著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清世祖顺治帝(1644-1661年在位)《御制道德经序》

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纪晓岚

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魏源(1794-1857年)《老子本义》

这个在老子书里萌芽,在以后几百年里充分生长起来的自然主义宇宙观,正是经典时代的一份最重要的哲学遗产。——胡适(1891-1962年)《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

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就是道。——《论道》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胡适

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而“道”的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张岱年(1909-2004年)《论老子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语堂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尼采

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蒲克明

《老子》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这本书道出了一切。——约翰高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人类道德论的开山之作。——《道德经的智慧全集》

天下经典唯《老子》最为精妙。——张豪

东方古代世界的代表者。——黑格尔

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威尔·杜兰

“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德国总理施罗德

“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相媲美,而且成为中国整个科学的基础。”——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李约瑟(1900-1995)

“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它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我们的理念”。——美国前总统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

“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

“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

“协同学含有中国基本思维的一些特点。事实上,对自然的整体理解是中国(道家)哲学的一个核心部分。”——协同论创始人哈肯

“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读《道德经》最大的好处便是可以修身养性,顿悟人生与自然。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历史上有诸多人物对其有很高的评价:

1司马谈(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在《论六家要旨》中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序》)

2司马迁在《史记》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明也。”

3晋代哲学家王弼:“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

4唐玄宗:《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5宋太宗: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6宋真宗赵恒:“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

7欧阳修:“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卷上)

8苏辙:“言至道无如五千文。”(苏辙《双溪集遗言》)

9明太祖朱元璋:“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御注道德经》)

10清未思想家魏源:“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老子》救世之书也。故二章统言宗旨。此遂以太古之治,矫末世之弊”。

11严复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说:“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术乎!”

12鲁迅:“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13林语堂在《老子的智能》中说:“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闪耀。”他还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己就是如此。”

14毛泽东:“《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15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而“道”的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3] 

16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回中写道:“《道德经》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又是一部兵书”。

明太祖注道德经-序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做的事情看过的书都从来不与别人分享,大学毕业之后带我的师傅就跟我说:“在学校里可以,步入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