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寒凝、痰浊,血瘀证种类主要有3种,怎么调理有妙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气滞、寒凝、痰浊,血瘀证种类主要有3种,怎么调理有妙方,第1张

血瘀是中医的一种病症,即血液流通不畅,有瘀血。血液流经脉络,无法及时消散,瘀滞在某处;或者是血流运行不畅,淤积在经脉、器官内呈现凝滞状态,都称为血瘀。而由于导致血瘀的原因不同,所以血瘀证又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3种血瘀证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浊血瘀。导致血瘀的病因不同,所以一指的方式也不同。

1分钟自测是否是血瘀体质

(1)面部、口唇以及眼部青紫

(2)皮肤粗糙,有鳞屑;静脉曲张

(3)身体各处出现不明原因的刺痛、绞痛

(4)四肢麻木,乏力

(5)女性月经紊乱、痛经,经色发黑有血块

(6)舌下络脉喷张、粗壮;舌头上有瘀点或瘀斑。、

如果有上述2项及以上者,则可判断为血瘀证。因为导致血瘀证的病因不同,所以虽然都是血瘀,却兼有其他病症,接下来给大家依次介绍不同类型血瘀证的判断方式以及治疗方式。

1、气滞血瘀

除了有血瘀证的基本表现,还兼有气滞症状,如胸胁、腹部闷痛、乳房胀痛;心烦易怒;舌质黯红、脉弦。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长期情绪不舒所致。

调理方式:血府逐瘀汤——理气活血

组成:红花、桃仁、当归、生地黄、川穹、牛膝、赤芍、桔梗、甘草、柴胡、枳壳

这个药方主治淤血内阻,气机郁滞。其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一个润燥、一个止痛;川穹、赤芍辅助活血化瘀; 当归、生地是滋阴养血之药;桔梗、枳壳、柴胡理气行气;甘草能够调和药性。

2、寒凝血瘀

寒凝血瘀主要是身体受到寒邪伤寒造成的,长期喜食生冷寒凉的食物,或者衣服过于单薄不足以御寒、长期处于寒冷阴暗的地方等。患者常感到手足冰冷、月经不畅、容易腹泻等,寒邪主凝滞,进入血液后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从而导致瘀滞,血液流经胞宫就会导致胞宫受寒,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宫寒。

调理方式:桂仁胶粉——温通活血

组成:阿胶、桂圆、大枣、干姜、山楂、肉桂

这是一道药食同源的膏饮,阿胶、桂圆补血活血,润泽肌肤,尤其适合女性保养;干姜、肉桂温通经络,温中散寒;山楂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对于治疗寒凝血瘀引起的手脚冰冷、月经紊乱、痛经等具有很好的疗效,还具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功效。

3、痰浊血瘀

肺部干燥,缺少水分,这时候肺部缺少津液,痰也会变得粘稠。痰湿人类体内用不到的废水,会在人体四处“逃窜”,与血液结合后血液就会变得粘稠,造成淤堵。

调理方式: 栝蒌薤白半夏汤——祛痰活血

组成:栝蒌实、薤白、半夏、黄酒

栝蒌祛痰开胸、通痹宣阳;薤白行气止痛;半夏降逆祛痰;黄酒可以温通经络,发挥药性。这个药方主要除胸痹,祛痰活血。

气滞血瘀是指因气运行瘀滞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通常情况下,气滞血瘀的原因包括情绪低落、饮食不当、身体虚弱,月经不调等,平时要注意身体、多运动,我之前气滞血瘀的时候,医生给我开的是和颜当归益血口服液,和颜当归益血口服液采用的是传承已久的经典名方八珍汤以及另外两种补气血的中药药材,有滋补气血的功效,很好的改善女性头晕、贫血、月经不调等症状。

最近遇到好几个打鼾很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带呼吸机睡觉才行,那中医对这个病症有没好的方法呢?二羊我是没有任何经验的,但是可以学吗,查找资料。那我将我学习整理到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打鼾,又称打呼噜,鼾眠。

鼾,俗称打呼或打呼噜,是指人在“熟睡时发生的鼻息声”。严重的有鼾声如雷之称。

查古书:

汉·许慎在其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将鼾释义为“卧息也”。

医圣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第六条》中,“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 多睡眠,鼻息必鼾 ,语言难出。”

明代张景岳在他的《景岳全书》中论阳虚喉闭时曰:“因喉痹而过于攻击致伤胃气者,有艰于食饮仓禀空虚亦伤胃气者,……以至声如鼾睡,痰如拽锯者。” 

导致打鼾的原因是什么呢?

《诸病源候论》是一本专门讲许多病史怎么得来的,从这本古籍中二羊查到有这样的记载:

另外,中医界的“九阴真经”黄帝内经也有记载,

黄帝内经就说,有的人气上逆不能平卧,呼吸有声音。有的人起居如正常人,却又呼吸声音很大。有的人平卧或者行走都喘气大口呼吸。这里边讲的有一种类似打呼噜,就是起居如常“ 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 ”,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解释说,这是 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

什么意思呢?这个肺本来气是要肃降的,肺呼吸的气要吸到肾里边去,到丹田的地方去才行。这个叫肾纳气。 有的人呼吸很表浅,气只是吸到胸口就下不去了。气不能正常的上下,停在那,络脉不行,也就是毛细血管循环不好了。这其实也就是是有淤血了。

参考以上两点可以总结得出。导致打呼噜的原因有两点:

1、 气血有不调和,

2、肥人气血沉厚。

当然,上面总结的是功能为主的,另外还有一些器质性病变,特别是鼻子和咽喉有问题的也容易引起打呼噜。

例如先天因素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鼻咽有问题的。

如先天性鼻中隔偏曲、下颌后缩、小颌畸形、巨舌等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导致气道不畅而出现鼾声,呼吸不利而出现暂停。这种情况往往有一定的家族史,也就是说是祖辈遗传下来的。什么好的不传,你看这个病给完整的传下来了。害得子孙后代也跟着有这个病,没办法。 

那治疗怎么办呢?打呼噜有得治吗?

如果是遗传导致的器质性的病变就不好办了,有得可以借助手术来治疗。这种情况,中医效果也不是太好。

那对于上面总结那种功能上引起的打呼噜,中医还是有办法的。

按中医辨证来治疗。一般分虚实两种

实证的主要病机为 痰瘀互结 。第一祸首就是 痰 。大写黑体的偌大一个 “痰”,肥人胖子就属于这一类。再一个就是有淤血,很多瘦子也打呼噜这类常见。

金元四大中医的李东垣在他的书《脾胃论》记载:

吃太多肥腻的食物,体内容易差生痰湿。这个痰湿是什么东西呢?不仅仅是肺器官中的那个痰啊。这个痰湿是体内代谢不了的废水、垃圾等。停留在人体内,代谢不了,日积月累,导致体态臃肿。

所以肥人,哪里都是肥的,咽喉部自然也是,这样最容易导致气道狭窄,壅滞不畅。

所以呢。治疗打呼噜的关键点在于解决掉这个“痰湿”。

治疗打鼾的秘诀就是:减肥

减肥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难题,也是女性同胞们一个永恒的命题。

中医来治,还得看什么人,用什么药,和方法。

下面提供几个配合减肥方一起调治的方子,你看看中医治疗打鼾,顺便把肥胖也治了:

1、单纯性肥胖

这类人通过减肥,把体重减下来,鼾症就会减轻至消失。

治疗方药 畅通散 ,

基本组成: 桔梗,杏仁,茯苓,炒莱菔子 。根据个性化身况加减,配合物理运动减肥即可治愈。

2、复合型肥胖

这类人单靠减肥能减轻鼾症,但不能治愈。因为复合肥胖是痰加瘀型肥胖。减肥治痰不能消去咽部充血水肿局面,甚之有“痰加瘀血,遂成巢囊”现象。这类人需要 治痰同时化瘀 。

可以用 畅降散 ,参考上方。

加上活血化瘀的方药。

具体操作,用 畅降散的药物煮好水后, 用药水送 化瘀丸 。这个化瘀丸是一条活血化瘀的方子做成的丸药。可以买同仁堂的。

3、瘦子打呼噜

这个世界就是很公平的,打呼噜不能你肥胖人全占了,很多瘦子一样的打呼噜。

这种叫瘦人鼾症

这类人体瘦不肥,睡觉却打鼾,甚至酒后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主要是血瘀体质引起咽部充血炎症。

也就是黄帝内经里边说的,肺络脉不得上下。

当然引起瘀血的原因很多,最最常见的有两个:气虚血瘀、气滞血瘀。

中医说气为血之帅,气是血运动的动力啊。这个气堵了或者不够了,也也就停住了。最容易导致瘀血的产生。

治疗呢,当然也得分情况。

属气虚血瘀者,可服 补阳还五汤 加减,

属气滞血瘀者,可服血府逐瘀汤加减

总之以活血化瘀为主才有可能可治愈。

4、微胖界人士

这世界除了瘦子、胖子之外,还有这么一类人。就是正在去往胖子的路上的人。

这类人,其实有一定的体质特点。俗称的“微胖界人士”,这类人肌肉特别松软,颈短,脖子粗,下巴后缩。天生父母给的,就这副五短身材。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变成胖子。

如果加上后天不注意,特别是损伤脾胃之后,中医说的有气虚、脾虚、心阳虚等,这类体质舌体肥大,带有齿痕,睡觉时,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

这类人通过上面说的减肥,除痰化瘀,能减轻打呼噜症状,但是很难治的一种。先天条件摆在那,也是最难治的一类人。除非体质改善,解决舌体肥大,要不只能打呼噜‘酣睡’了。

中医有得治吗?应该有,只是比较困难些。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心脾阳虚最容易导致齿痕胖大舌。

要治的话,我想应该是这样的。第一步减肥,除痰化瘀,把这个“标实”,体内的垃圾排掉。第二步补脾阳、温通心阳。把根本补起来。

方药可以用温阳的四逆汤、理中汤打底:

附子,茯苓,甘草,桂枝加减治疗, 其中桂枝、甘草量要大。这个两味药是一个小方子,医圣张仲景的桂枝甘草汤用来温补、温通心阳。

同时,平时生活一定要注意,要不然,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一杯啤酒、一盘水果、都有可能导致复发。导致脾胃损伤的食物尽量少吃,例如生冷蔬菜水果、冰冻饮料、你看冰冻啤酒就最伤,男人一吃肚子就大起来。

另外,对于严重器质性病变成形者,如鼻息,咽喉息肉,囊肿,肿瘤等造成的鼾症可行西医手术治疗。

当然,手术后改善后,也得治疗本。如果痰湿瘀血的体质没有改变,这些有形的东西还会涨起来的。

讲了那么多,打呼噜中医能治吗?

我想应该可以,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去临床上小试牛刀了。如果你或者家人恰巧也有这个问题,不妨试一试。当然最好有医生指导为好。

最后。中医都是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上面总结的内容只是代表一个方向,具体用药得看个人。例如药量的把握,还有其他症状要不要加减等。

附录验方:

验方一、宣肺消鼾汤

组成: 麻黄8克,半边莲15克,桔梗10克,红茶10克,银杏叶15克,苎麻根15克,甘草8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15日为1疗程。

功能: 通利咽喉,宣畅肺气,针对合并鼻炎不通畅,体表有寒气的。

验方二、消鼾灵

组成: 苎麻根15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

用法法: 水煎2次,将两次煎取的药液合并,浓缩至50毫升,加60%酒精沉淀,滤取上清液,回收酒精后,浓缩至30毫升。每晚临睡前半小时用以漱口,可将30毫升药液分作2~3次含漱后咽下。含漱时应尽量将头向后仰,以使药液达到咽喉部位。14天为1疗程。

功能: 宣肺利咽,消肿解毒。一般针对咽喉容易红肿热证为主。

验方三、止鼾汤

处方

炒杜仲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石菖蒲15克,焦神曲30克,竹茹10克,葶苈子10克(包煎),泽泻10克,黄芩10克,苍耳子6克,辛夷花10克(包煎),丹参20克,合欢皮15克。

功效益肾健脾、化湿和胃、涤痰降脂、宣通鼻窍、安神止鼾。

适应症适用于久治不愈,难治性打鼾病人;也可用于慢性肥厚性鼻病、后鼻道阻塞性病变。

用法日1剂,水煎服。取汁300毫升,每次100毫升,1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7剂为一疗程,大部分病例一疗程即可,极少部分人需要2~3个疗程。

福利减肥方剂:

1、 实证: 大柴胡汤、

2、虚症:补气消痰饮

2、虚实夹杂:五通汤

 麻黄l0g,桂枝l0g, 干姜l0g,半夏15g,细辛6g, 白芍l0g,甘草l0g, 陈皮15g,厚朴20g,枳实15g,柴胡15g, 白术20g,茯苓20g, 泽泻30g,人参l0~20g, 当归15g,川芎15g。

小贴士

睡眠占生命的1/3的时间,几乎和食物一样至关重要。打鼾影响自己,同时也影响别人,应该高度重视,及早治疗。

1.对于轻度打鼾病人,只要把仰卧姿势变成侧卧躺,再适当调节枕头高度,就可减轻症状。

2.对于中、重度者则应减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解除阻塞,进行颈部按摩等。

3.此方不适用于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引起的打鼾。

中医二羊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主导针药并治的大中医观,一个推崇经典古中医的80后中医。

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黄之术。

血瘀是中医中的一种病症,意思是血液运行不畅、运行受阻,淤积在经脉或器官组织内。而血瘀证又分为3种类型,即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毒血瘀,三者之间有相同之处,却也有不同之处,而且治疗方式也各不相同。

只要是血瘀证,都会出现脸色晦暗、黑眼圈严重、脸上长斑、头发干枯分叉,容易打结、皮肤干燥、口干舌燥,舌下络脉喷张、舌头上有瘀点或瘀斑,而因为导致血瘀的病因不同,所以调理方式也各有不同。

1、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主要是因为肝气不舒,情志内伤所致,与情绪、环境、饮食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气滞血瘀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属于慢性疾病。气滞血瘀还会伴随乳房胀痛、性情抑郁烦躁,很多上班族的女性会患这种疾病,因为经常久坐不动,就会导致腿臀部气血运行不畅。想要调理气滞血瘀,就需要选用行气、活血。

食谱:黑豆蛋酒汤

原料:黑豆、鸡蛋2个、黄酒适量。

此方具有疏通气血的作用,达到“以通为补”的效果。

2、寒凝血瘀

寒邪具有寒冷、凝滞的危害,如果吃了过于生冷的食物,或者是穿着过于单薄不能御寒,寒邪侵体导致气血凝滞,血液流经胞宫就会使胞宫受寒,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宫寒。寒凝血瘀主要表现为身体各处经常出现不明刺痛,月经时会感到痛经、手脚冰凉、月经色深、有血块,甚至会有头痛、胃痛等症状,平时还会感到胸闷胸痛、气短心慌。很多女性贪食寒凉,夏日整天待在空调房,很少出去晒太阳,这样会快速消耗体内阳气,就会导致寒凝血瘀。想要调理寒凝血瘀,就需要活血化瘀、温通经络。

食谱:桂仁胶粉

原料:阿胶、桂圆、干姜、砂仁、蜂蜜等

阿胶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效,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圣品;桂圆可以用来治疗失眠健忘、头晕心悸等症状,补益心脾、气血双补;干姜可以温中散寒,温通经络;砂仁活血化瘀、温脾止泻;蜂蜜止痛解毒、补中润燥,这道药膳对于体质虚寒所导致的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痛经等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

3、热毒血瘀

热毒血瘀是因为血液流通过快,血液流通过快也会导致血瘀。引起热毒血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平时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热毒血瘀的患者易生痤疮,口干舌燥、面色潮红、容易上火。想要调理就需要食用清热散火、凉血行血的食物。

食谱:苓提明水

原料:茯苓、薏苡仁、山楂、荷叶、黄精等

将原料制作成膏饮,茯苓利水渗湿、镇静补气;薏苡仁解毒散结、除痹排脓;山楂行气散瘀;荷叶凉血止血、清热解毒;黄精补脾养阴、润肺益肾。具有解热毒,静心凝神的功效。

病情分析:气滞血瘀影响正常健康,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意见建议:调理血瘀体质真经——活血化瘀,气滞血瘀,可见胸闷气短,四肢无力,头痛背痛,失眠等症。治法:

活血化瘀

行气导滞中成药可以服用龙血竭加逍遥丸

病情分析:您好,对血瘀正的治疗,中医采用活血化瘀兼行补气的疗法,气行血自运意见建议:平时可以吃三七粉,鉴于中药熬制麻烦,您可以尝试着服用复方丹参片、心可舒片、血塞通片、地奥心血康等中成药

导读:气滞血瘀影响正常健康,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那么气滞血瘀如何调理?下面中医指出,调理血瘀体质真经——活血化瘀,教你几种活血化瘀的方法,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精神等。气质血瘀如何调理 中医支招一、气滞血瘀的饮食调理1、山楂片。山楂片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可以每天用山楂片泡水喝。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空腹喝;胃酸多的人不要喝。2、葡萄酒。葡萄酒含有大量抗氧化的物质,可以活血,法国人最爱喝葡萄酒,所以法国人患心脑血管病的几率非常低。每天晚上睡前喝上一小杯红葡萄酒,即可以活血化瘀,还有助于睡眠。也可以多吃一点葡萄干,效果差别不大,长寿之乡吐鲁番的寿星们每天都离不开葡萄和葡萄干。宜吃: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植粥、花生粥亦颇相宜。莲藕、洋葱、蘑菇、香菇、猴头菇、木耳、海带、葛根、魔芋、金针菇、猪心、菠萝、橘仁、山楂、菱角、余甘子、刺梨等等。肉类煲汤亦可以多吃。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例如: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柠檬、柚子、金橘、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忌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不宜多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编辑推荐:久坐不动易致气滞血瘀阳虚体质的人如何调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鼻窒·气滞血瘀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鼻窒·气滞血瘀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612 方药 613 中成药 62 外治法 63 针灸治疗 631 针刺 632 艾灸 64 饮食疗法 65 穴位 66 其他疗法 661 下鼻甲注射法 662 灼烙法 7 关于鼻窒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鼻窒·气滞血瘀证的方剂 2 治疗鼻窒·气滞血瘀证的中成药 1 拼音

bí zhì ·qì zhì xuè y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鼻窒·气滞血瘀证(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鼻塞多为持续性,鼻涕黏稠,不易擤出,嗅觉迟钝,鼻黏膜充血,呈暗红或深红色,鼻甲肿大,表面不平滑,如桑葚样,触之较硬,缺乏弹性,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等为常见症的鼻窒证候[1]。

4 鼻窒·气滞血瘀证的症状

鼻窒·气滞血瘀证患者鼻塞多为持续性,鼻涕黏稠,或黄稠,或粘白,不易擤出,嗅觉迟钝[1][2]。

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呈暗红或深红色,鼻甲肿大,表面不平滑,如桑葚样,触之较硬,缺乏弹性[1][2]。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

语言不畅,咳嗽多痰、耳鸣不聪,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1][2]。

5 证候分析

邪毒久留不去,滞于鼻窍,致使气血瘀滞,故鼻甲肿实睹红,呈桑椹样[2]。

湿浊停留于鼻窍,内犯于肺,故多涕,或有咳嗽,多痰[2]。

邪浊蒙蔽清窍,则致耳鸣不聪[2]。

6 鼻窒·气滞血瘀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调和气血,行滞化瘀[2]。

612 方药

可选用当归芍药汤[备注]当归芍药汤(经验方):当归、白术、赤芍、茯苓、泽泻、黄芩、辛夷花、白菊花、干地龙、甘草、薄荷、川芎加减治疗:当归芍药汤以当归、白术、茯苓调和气血,赤芍、川芎、郁金、姜黄行气去瘀,辛夷花、苍耳子、泽泻祛风通窍利湿[2]。

处方:当归10克,白术10克,川芎10克,辛夷花10克,菊花12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地龙干12克,甘草6克,郁金12克。水煎服。若头痛者,加白芷10克、藁本10克。痰涕多者,加桔梗12克、杏仁12克。

也可用通窍活血汤[备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加细辛、木通、辛夷花等治疗:头痛者加白芷、藁木,咳嗽痰多者,加桔梗、杏仁等。[2]

613 中成药

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62 外治法

可用辛温通窍,祛见散寒的药物[2]:

1)碧去散或鱼脑石散吹鼻,每天3~4次[2]。

2)鹅不食草(95%)、樟脑(5%),研末和匀,瓶装密封,用时以薄绢包裹药末少许塞鼻,每天换药一次[2]。

3)以草茇、大白南星研末,炒热包裹,温熨囟前[2]。

63 针灸治疗 631 针刺

取迎香、合谷、上星穴。头痛配风池、太阳、印堂、中等 ,留针15 min,每日或隔日1次[2]。

632 艾灸

取穴人中、迎香,风府、百会,肺气虚者配肺俞,太渊,脾虚者配脾俞、胃俞、足三里[2]。灸至局部发热为度,隔日1次[2]。

64 饮食疗法

辛夷花煲鸡蛋:每次可用辛夷花10~20克,鸡蛋2只,加清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

川草白花婉鱼头:川草3~9克,白芷6~9克,大鱼头 l个,炖服。

65 穴位

用双手中指或食指点压双侧迎香穴、上迎香穴、承泣、四白、风池,每穴点压 l~2分钟。每日2~3次,每次30~60分钟。

66 其他疗法 661 下鼻甲注射法

毛冬青渡注射下鼻甲,按常规表麻后,取毛冬青液2 ml,进行下甲注射,每两天1次,3次为一疗程[2]。注射方法参见下鼻甲注射法条。

662 灼烙法

表麻后用烙铁或高频电刀,蘸上麻油,烧灼下鼻甲,每7—10日灼烙1次,3次为一疗程。本法主要适用于鼻甲肥大,凹凸不平,经他法治疗久而不愈者。

7 关于鼻窒

鼻窒(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chronic rhinitis)为病名[3]。是指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表现的鼻病[1]。本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无季节性和地区性,在受凉受湿后症状更加明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鼻病[2]。

鼻窒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说:“鼻窒,窒塞也。”又说:“但侧卧上窍通利,而下窍闭塞。”指出了鼻窒的主要症状特点[2]。但历代文献有将鼻窒与伤风鼻塞相提并论,互为不分[2]。本词条仅针对慢性鼻塞而言[2]。

鼻窒相当于西医的慢性鼻炎[2]。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