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中记载的“蠁”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7收藏

中国古籍中记载的“蠁”是什么?,第1张

2000多年前《尔雅》一书中提到“蠁”,晋代郭璞在为《尔雅》作注时说,“蠁”还有一个名字叫“蛹虫”。蠁为什么又叫“蛹虫”呢?我们看一下宋代陆佃《埤雅》中的记载,就清楚了。《埤雅》:“蠁,旧说:蝇于蚕身乳子,既茧化而成蛆,俗呼蠁子,入土为蝇。”这是说,蠁这种寄生蝇在蚕身上产卵,等到蚕吐丝成茧时,蝇卵便生在蚕蛹中孵化为蝇蛆虫,俗称之为蠁子,这种蝇蛆钻进土中,不久就化为蝇。明代谭贞默亲身观察,不仅验证了前人记载的正确,而且指出这种寄生蝇是在蚕体背部产卵的,所有的卵都要化为蝇蛆,吮食蚕蛹体组织,最后钻出,入土化为成虫(蝇)。

现在我们知道,古代人所说的蠁虫,实际上就是多化性的蚕蛆蝇。它的幼虫寄生于蚕体,便造成了家蚕蝇蛆病害。谭贞默曾经正确地指出,受蚕蛆蝇寄生为害的主要是夏蚕。夏蚕中有十分之七的蚕蛹有蝇蛆寄生,所以不能正常发育,只有十分之三的蚕蛹能正常发育成熟。可见其对蚕业生产为害之烈。

由此可以看出,郭璞之所以又把蠁叫做“蛹虫”,是因为这种寄生蝇是蚕的主要虫害之一,而它的幼虫(蛆)在离开蚕体之前,多半是生活在家蚕生活史中的蛹期。所以蛹虫有蛹中之虫的意思。

蚕蛆蝇

紫胶是紫胶虫的分泌物,在我国古书上称为“紫铆”、“紫梗”或“赤胶”,是由紫胶虫的雌虫分泌的。紫胶虫又叫“紫梗虫”,古代曾称为“轲虫”,在国外称为“胶虫”或者“鳞片虫”。

胶虫也是一种资源昆虫。紫胶首先是用作药材,其次用作染料。

许多古籍有用作染料的记载,《吴录》说紫胶可以染絮物即丝织品;苏恭说可以染麖皮和宝钿,苏颂著《本草图经》说今医方也罕用,唯染家所需,说明到了宋代紫胶用作染料,已超过药用了。

我国古代所用紫胶,可能多从国外进口,古籍所载产地有越南中部的清化省、真腊、波斯、昆仑、海南、交州、南番等。虽然都提到了我国也出产紫胶,但可能由于陆上交通不便,不如海路来得方便而从国外进口。

《徐霞客游记》第一个明确云南省是我国紫胶的产地,一直以来云南省是我国紫胶的主要产区。云南省所产的紫胶都以低价作为原料输出国外,在国际市场上占相当数量。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云南考察时,第一次指出云南是我国紫胶产地,同时记述了紫胶虫的寄生植物紫梗树的形态。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全国中草药汇编》:蟑螂 31 拼音名 32 蟑螂的别名 33 来源 34 性味 35 功能主治 36 蟑螂的用法用量 37 摘录 4 《中华本草》:蟑螂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英文名 44 蟑螂的别名 45 来源 46 原形态 47 生境分布 48 性状 49 化学成份 410 蟑螂的药理作用 411 炮制 412 性味 413 归经 414 功能主治 415 蟑螂的用法用量 416 注意 417 附方 418 各家论述 41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蟑螂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蟑螂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蟑螂 1 拼音

zhāng láng

2 概述

蟑螂是蜚蠊的俗称,为昆虫纲蜚蠊目(Blattaria)昆虫,全世界约有4000种,我国记录有168种。

3 《全国中草药汇编》:蟑螂 31 拼音名

Zhānɡ Lánɡ

32 蟑螂的别名

偷油婆、蜚蠊

33 来源

蜚蠊科昆虫澳洲大蠊Periplaa australasie Fabricius 或美洲蜚蠊(大蜚蠊)P americana L,以干燥虫体入药。四季可捕捉,开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34 性味

咸,寒。有小毒。

35 功能主治

散瘀消结,解毒利尿。用于咽喉痛,扁桃体炎,小儿疳积,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外用治蛇虫咬伤,痈疮肿毒,脚气水肿,气喘,小便淋浊。

36 蟑螂的用法用量

3~5只,去足翅焙干研粉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3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4 《中华本草》:蟑螂 41 出处

1 陶弘景,萤镰,形亦似魔虫而轻小能飞,本在草中,八月、多人人家屋里逃尔有两、三种,以作廉姜气者为真,南人亦吠之。

2《唐本草》:萤镰,味辛辣而臭,汉中入食之,言下气。

3《本草纲目》:萤煽,今人家壁间灶下极多,甚者聚至千百,身似蚕蛾,腹背俱赤,两翅能飞,喜灯火光,其气甚臭,其屎尼甚。

4《药对》云:立夏之先,萤镰先生,为人参、获苍使。

42 拼音名

Zhānɡ Lánɡ

43 英文名

Oriental Cockroach, Americah Cockroach, Australian Cockroach

44 蟑螂的别名

蜚、蜚蠊、负盘、石姜、滑虫、茶婆虫、香娘子、赃郎、偷油婆、酱虫

4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蜚蠊科动物美洲大蠊、东方蜚蠊、澳洲蜚蠊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eriplaa americana (Linnaeus)2Blatta orientalis Linnaeus3Periplaa australasiae (Fabricius)

采收和储藏:夜间在厨房、墙角、坑边、仓库等处捕捉,鲜且,或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46 原形态

1美洲大蠊,体长45cm,椭圆形而扁,红褐色,有光泽。头小,隐于前胸下,触角鞭状,超过翅的末端。前胸背圆形。翅发达,盖过腹部的末端,前翅较小,叶状,工质,有赤褐色的翅脉。后翅大,膜质,扇状。足长而侧扁。腹部各节后缘浓赤褐色。尾端有2长2短的尾毛,司嗅觉功用。

2东方蜚蠊,体中型,长约25mm,全身黑色或暗褐色,前胸背板颜色一律;有短翅,雄虫不到腹部后端;雌虫只有1对小片。

3澳洲蜚蠊,形态与美洲蜚蠊相似,体较小,浅褐棕色,全长约35cm。特点为:前翅基部的外侧边缘有明显的**宽纹带,触角短,不超过翅的末端。

4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喜居于家室内,特别是温暖有食物的地方。白昼匿居于阴暗隐蔽处,晚间出来活动,杂食性。能分泌一种特有臭味的油状液体。

资源分布:1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各地。

2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3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48 性状

性状鉴别(1)美洲蜚蠊,本品呈椭圆形,较大,长4355cm。体红褐色,背腹扁平,头小,向腹面倾斜,触角1对,长线状,复眼发达,肾形,单眼2个。前胸扩大如盾**宽带纹。足3对,侧扁,基节宽大,腿节有胫节上具刺,跗5节,末端有2爪;翅2对,膜质,前翅小,后翅大,掩盖腹端;腹部末端有尾须1对。质松脆,易碎。气微腥,味微咸。

(2)东方蜚蠊,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长约 25cm,外表面深褐色,有油状光泽。

(3)澳洲蜚蠊,形与美洲蜚蠊相似,体较小,体褐棕色,体长约35cm。

49 化学成份

美洲蜚蠊含乙酰胆堿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但中肠和脂肪体不含;还含美洲蜚蠊酮(periplanone)A、B和三种、肽类,定名为普洛克托林(proctolin),MI和MII。此外,还含锌。组织中含中性脂质(neutral lipid),多巴胺(dopamine),N乙酰基多巴胺(Nacetyldopamine),多巴胺3O硫酸酯(dopamine3Osulfate)。

脂肪体含脂肪酸(fatty acid),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b、ab和a。此外,脂肪体还含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神经系统及神经组织含肽类(peptide),多巴胺,N乙酰基多巴胺,色氨酸(tryptophan),5羟色胺(5HT),及一种5羟基3吲哚基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样物质。还含酪氨酸(tyrosine),神经索含脂肪酸(fatty acid)。

脑中含乙酰胆堿(acetylcholine),多巴胺,55羟色胺,谷氨酸脱羟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ransaminase)。及酸性和堿性磷酸(酯)酶(acid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血淋巴含17种游离氨基酸,主要有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缬氨酸(val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methionine),赖氨酸(lysine),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ne)。还含多巴胺,N乙酰基多巴胺,5羟色胺,及6种蛋白质(protein)。心侧体含两种肽;高血糖激素(hyperglycemic hormone,HGH)I和II。

胚胎期含蜕皮甾体(ecdysteroid)。触角含真蛸胺(octopamine)。腹部腺体分泌物含有气味成分:对甲酚(pcresol),对乙基苯酚(pethylphenol),对乙烯工苯酚(pvinylphenol)雄性虫体含9种氨基酸:丙氨酸(alanine)。天冬氨酸(artate),胱氨酸(cystine),谷氨酸(glutamate),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雌性卵巢和卵含蜕皮甾酮,卵黄磷蛋白(vitellin)含低聚糖(oligosaccharide)。

东方蜚蠊全体含过每原(变应原)成分(allergenic ponents)。表皮及卵巢含有巩膜质(selerotin),甲壳质(chitin)。消化酶有蛋白酶(protease),淀粉酶(amylase),酯酶(estrase),二肽酶(dipeptidase),地衣酶(lichenase),麦芽糖酶(maltase)等。视网膜杆含视紫红质(rhodopsin)。

410 药理作用

烘干全虫(去翅、足)95%乙醇提取的油状物,对S180的癌细胞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411 炮制

《医学入门》:“去翅、足,炒**。”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焙干研末。

412 性味

味咸;性寒

413 归经

肝;脾;肾经

414 功能主治

散瘀;化积;解毒。主症瘕积聚;小儿疳积;喉痹;乳蛾;痈疮肿毒;虫蛇咬伤

415 蟑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g(或13只);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416 注意

孕妇忌用;立夏之先,蜚蠊先生,为人参,茯苓使。

417 附方

①治儿疳初起:蟑螂,去头、足、翅,新瓦焙干,常与食之。(《百草镜》)②治臌胀;蟑螂一个(焙干),萝卜子一撮。共炒为末,好酒吞。(《周益生家宝方》)③治疗疮:蟑螂大者七个,去头、足、壳,将砂糖少许,同捣烂,敷疔四围,露出头。(《本草纲目拾遗》)④解诸疔毒:灶上红蟑螂五个。研烂,热酒冲服,取汗为度。(《养素园传信方》)⑤治喉蛾:偷油婆、人指甲(煅)、开喉箭。为末吹喉。(《四川中药志》)⑥治白火丹:蟑螂,瓦上焙干,为末,白滚汤服一、二个。兼治疔疮。(《纲目抢遗》)⑦治对口:桂州荔枝肉二、三枚,蟑螂二、三个。同捣如泥,敷,露头。(《慈航活人书》)⑧治无名肿毒:蟑螂十个,盐一撮。同捣烂敷之,留头。(《慈航活人书》)⑨治吐血:蟑螂五个,止去翅净,在火盆净瓦上焙干,为末,用湿腐皮包一个,滚汤吞下。每日如此,吞五日,不可间断。(《本草纲目拾遗》)⑩治梅毒:偷油婆、蛞蝓。焙焦,研末,兑猪胆汁服。(《四川中药志》)(11)治娱蚁及蛇、虫咬伤:偷油婆、剪刀草、海椒叶。共捣绒涂。(《四川中药志》)

418 各家论述

1《本经》:主血瘀,寒热,破积聚,喉咽闭。

2《别录》:通利血脉。

3《唐本草》:下气。

4《分类草药性》:治一切饮食诸毒。同蜈蚣捣烂包鱼口,消疮,敷结毒,治喉娥。

5《陆川本草》:驱风解热,通血脉。治小儿伤风感冒(煎水服),并治偏身不遂(与瘦肉捣肉饼蒸服), 肿疡(外敷)。

419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蟑螂的方剂 消症益肝片

制方,片剂。由福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等研制。组成:蟑螂活成虫提取物。功能:破瘀,化积,消肿,解毒。主治

更多用到中药蟑螂的方剂

用到中药蟑螂的中成药 消症益肝片

制方,片剂。由福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等研制。组成:蟑螂活成虫提取物。功能:破瘀,化积,消肿,解毒。主治

更多用到中药蟑螂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蟑螂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虫部]灶马

今之灶马,俗呼赃郎,又作蟑螂,纲目所谓蜚蠊也。纲目虫部亦有灶马,形如蟋蟀,今人名灶壁鸡又与蟑螂别。濒

《验方新编》:[卷二十四疔疮部]三星汤

捣烂,加冰片敷之,能止痛。又方∶取灶上偷油婆(即蟑螂)去翅足,捣烂加冰片,以烂饭和作饼敷之,亦效。又

《奇效简便良方》:[卷二四肢]手足指肿痛

并治蛇头蛇背蛇肚初起者盐梅二个(去核),蟑螂三个大者(白颈者良),共捣《奇效简便良方》

《奇效简便良方》:[卷四损伤]箭镞铜铁炮子并一切杂物入内

个,巴豆五粒,共捣敷。或干苋菜捣敷又方搔蛱子(即蟑螂),捣敷,一日即出。或南瓜(北人呼为窝瓜)捶融,

《外治寿世方》:[卷三疔毒]治疔各方

1、先把生虫的家具中的物品拿出来清理,不能清洗的就放到阳光下晾晒;家具要用消毒液反复擦拭几遍,擦净后彻底通风干燥;遭蛀虫或白蚁蛀蚀的木家具,可将微量杀虫药液(敌敌畏)滴入虫蛀孔,也可用尖辣椒或花椒捣成末,塞入虫蛀孔。

2、虫蛀处涂抹石蜡油,连续涂抹10天即可。但是,切记橱柜等餐具类家具不能使用杀虫剂和石蜡油。

3、如果有条件的话,新买了家具后,最好在家具内没有油漆的木板表面涂刷一遍清漆,既能增强美感,也能预防生虫。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防霉防蛀产品可分成两大类:一种是天然樟脑提炼品,另一种是以“对二氯苯”为原料制成的化学合成品。建议尽量购买天然樟脑制品,据了解,对二氯苯类的樟脑丸对蛀虫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厂家多将其装在独立的透气装纸内,消费者也可以放心使用。但无论哪种防蛀片,都不要让小孩接触到它们,也不能直接放在衣服里,而是放置在密封的衣柜角落里。

中国古籍中记载的“蠁”是什么?

2000多年前《尔雅》一书中提到“蠁”,晋代郭璞在为《尔雅》作注时说,“蠁”还有一个名字叫“蛹虫”。蠁为什么又叫“蛹虫”呢?我们看一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