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国时期宇宙是指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10收藏

中国战国时期宇宙是指什么,第1张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中国古代天文中有丰富的关于宇宙结构的设想远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中国古代就逐渐形成“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朴素的直观见解到了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又逐渐形成了“盖天说”盖天说认为,大地不是平整方形,而是拱形,天空如一个斗笠,大地犹如一个倒扣的盘子战国时代的尸佼在《尸子》一书中对宇宙概念明确写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意思是:宇表示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即表示空间宙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即表示时间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在《浑天仪图注》一书中载有:“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这里描述的是浑天说这个学说最大成就是肯定了大地是球形的,同时大地是悬在空间的球体

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 在中国,早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认为世界有它的开辟之时,有它的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的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浑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

1、九天,汉语词语,读音为jiǔ tiān,意思是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2、星空,汉语词语,拼音是xīng kōng,指有星光的天空。

3、天外,拼音tiān wài,汉语词汇,意思是天之外。极言高远;谓极远的地方;谓意想不到之处。

4、太虚,汉语名词,拼音是tài xū。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5、寰宇,读音是huán yǔ,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整个宇宙、整个空间。

6、六合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墨家是提出来过宇宙无限的思想,在《墨经》里说:“宇,弥异所也”,“久(宙),弥异时也”。

杂家也有讲过,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尸佼也在其著作《尸子》一书中讲:“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意思是东、西、南、北、上、下是“宇”,过去、现在、未来是“宙”。“四方上下”。

扩展资料:

古人是如何看待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的。

首先接受现代宇宙学观测证据的,当然是天文学家。现代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是建立在科学观测证据之上的。在这样的模型中,时间有起点,空间也有边界。如果一定要简单化地在"有限"和"无限"之间作选择,那就只能选择"有限"。

古人没有现代宇宙学的观测证据,当然只能出以思辩。《周髀算经》明确陈述宇宙是直径为810,000里的双层圆形平面──下文就将证明不是先前普遍认为的所谓"双重球冠"形。汉代张衡作《灵宪》,其中所述的天地为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的球体,接着说:

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张衡将天地之外称为"宇宙"。

与《周髀算经》不同的是他认为"宇宙"是无穷的──当然这也只是他思辩的结果,他不可能提供科学的证明。而作为思辩的结果,即使与建立在科学观测证据上的现代结论一致,终究也只是巧合而已,更毋论其未能巧合者矣。

也有明确主张宇宙有限者,比如汉代扬雄在《太玄·玄摛》中为宇宙下的定义:

“阖天谓之宇,辟宇谓之宙。”

天和包容在其中的地合在一起称为宇,从天地诞生之日起才有了宙。这是明确将宇宙限定在物理性质的天地之内。这种观点因为最接近常识和日常感觉,即使在今天,对于没有受过足够科学思维训练的人来说也是最容易接纳的。

虽然在古籍中寻章摘句,还可以找到一些能将其解释成主张宇宙无限的话头(比如唐代柳宗元《天对》中的几句文学性的咏叹),但从常识和日常感觉出发,终以而主张宇宙有限者为多。

总的来说,对于古代中国人的天文学、星占学或哲学而言,宇宙有限还是无限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定义,则可以被主张宇宙有限、主张宇宙无限以及主张宇宙有限无限为不可知的各方所共同接受。

人民网——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中国战国时期宇宙是指什么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