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1收藏

《考工记》是什么?,第1张

《考工记》是先秦一部重要科学技术著作,是春秋末年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也是一部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总汇。书中主要记述了有关百工之事。分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植之工6部分,分别对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诸器的制作作了详细记载,是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车辆在商周时期主要用于作战和狩猎,商代的车系由车辕、车舆和轮、轭等部分构成,还有马具和辔饰。考古发现商代“车马同坑”,说明车是用马拉的。战国时已有马用挽具、马鞍和马镫。《考工记》中记述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车工艺规范。书中提出的制作车轮工艺的十项准则是商周以来长期造车和用车经验的总结。

它的攻金之工中的“六齐”所记录的古代配制青铜合金的六条规定,是世界上对合金成分和性能的关系的最早认识,其内容是:“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六齐”的成分配比规定是我国古代青铜技术高度发展的表现,它是许多试验资料的反映和归纳。

“六齐”的产生有极大的技术和社会意义。在古代世界中,我国青铜技术的产生并不是最早的,但发展很快。除资源等方面的原因外,在技术方面至少有两点:首先是我国很早就掌握了金属冶炼所需要的高温技术;其次是很早具有了水平比较高的合金技术。世界上不少国家在公元前两三千年就进入了青铜时代,但发展缓慢。我国却不是这样。我国人民一旦发明了冶铜技术,很快就具有丰富的合金知识,并且迅速地把整个青铜技术推到更高的阶段,建立了世界上最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故《考工记》又称《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

今天所见《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周礼》原名《周官》,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西汉时,"冬官"篇佚缺,河间献王刘德便取《考工记》补入。刘歆校书编排时改《周官》为《周礼》,故《考工记》又称《周礼·考工记》(或《周礼·冬官考工记》)。

《考工记》篇幅并不长,但科技信息含量却相当大,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正因为此,历代有关《考工记》的注释和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成绩卓著的学者,早期有汉代的郑玄,中期有唐代的贾公彦,晚期有清代的戴震、程瑶田、孙诒让等。

进入20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考古的开展,使对《考工记》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研究者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思维方法,利用考古实物和模拟实验资料,对《考工记》所涉及的古代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在整体上把《考工记》研究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中国先秦时期手工艺专著。作者不详。据传西汉时《周官》(即《周礼》)缺《冬官》篇而以此补入,得以流传至今。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清代学者戴震著有《考工记图》、程瑶田著有《考工创物小记》等有关研究著作。

《考工记》是什么?

《考工记》是先秦一部重要科学技术著作,是春秋末年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也是一部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总汇。书中主要记述了有关百工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