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用菘蓝做染料?
古代采用菘蓝主要是用直接浸揉染色和还原染色方法来染色。
菘蓝又名茶蓝、北板蓝根等。除了广为人知的感冒药,它的叶子还可萃取蓝色染料;种子也可榨工业用油。
古代用菘蓝做染料在秦汉以前主要以浸揉直接染色:将蓝叶与织物一通揉搓,或将蓝汁揉出再以织物浸泡,辅以草木灰浸染。
汉以后逐渐发展出还原染色技术,先将菘蓝放到坑里,加水过滤,然后放到容器里再加入石灰,快速搅拌,与空气反应,氧化成为靛蓝,最后沉淀去水,剩下的泥状靛蓝即可用于染色了。
其实其原理用现代方法解释如下:
首先,要把这些植物放入水中浸泡。因为可溶于水,靛苷会从细胞中缓慢地释放出来,同时靛苷上的糖基会被逐渐水解,留下单独的3-羟基吲哚。而那些被释放出来的糖会被微生物转化成乳酸,逐步提高发酵池的酸度,进而促使更多的3-羟基吲哚从糖的怀抱中挣脱出来。
当靛苷水解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再用石灰调节溶液的酸碱度,促使3-羟基吲哚被氧化为3-吲哚酮,此时,刚刚独立没多久的吲哚基团将再度走向联合,两个分子的3-吲哚酮会发生缩合反应,形成靛蓝:一种蓝色的沉淀物。
但如果要使用这些染料的话,并不是简单地把沉淀好的靛蓝涂抹到衣物上那么简单,而是必须利用米泔水,酒糟等原料对它进行进行再次发酵。再这样得条件下,靛蓝会发生还原反应,变成无色的靛白。但是和靛蓝一样,靛白还是很难溶解在水中,于是,要再次用到石灰与靛白发生反应,让后者变成可以溶解在水中的靛白盐——直到此时,染色剂才算是真正做好。把需要染色的衣物放在准备好的染色剂中,等靛白充分地进入纤维就可以拿去晾晒了。在晾晒过程中,靛白再次被氧化,变回靛蓝,织物也就如此被赋予了稳重的蓝色。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的药用价值、的副等,要更多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中药目录(可点击哦): 青黛简介 青黛的与 青黛的药用价值 青黛的副作用 青黛医书记载
青黛简介
青黛,中药名,为爵应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可粘手粘纸。具草腥气,味微酸。以体轻、粉细,能浮于水面,燃烧时生紫红色火焰者为佳。如质重坚实,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为次。
在古代亦常用于印染布匹、画眉等。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等地。性味咸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其主要用于温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疮,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等。
青黛的功效与作用
1、青黛可以抗癌,这是很多医生都知道的,青黛中含有靛红玉,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青黛可以抗原微生物,例如炭疽杆菌志贺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金**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等等。
3、按照中医的说法,青黛咸,寒。归肝经。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
4、青黛中的靛红玉,治疗剂量的靛玉红能提高动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靛玉红对异常增生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有作用。
5、青黛还可以治疗温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等,但它并不是一味药,请谨慎服用。
6、青黛需要内服,但是难溶于水,做散剂冲服。
青黛的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1、治伤寒赤斑:青黛二钱。水研服。(《类证活人书》)
2、治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若不急治,胎殒在即:真青黛钱半,鲜生地二两(捣汁),生石膏八钱,升麻六分,黄芩二钱,焦栀子三钱,葱头三枚。水煎服。(《重订通俗伤寒论》青黛石膏汤)
3、治吐血不止:青黛二钱,新水调下。(《端效方》青金散)
4、治咯血: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黄明蜡煎**,取出研细)。上二件再同研匀,却以所煎蜡少许,熔开和之,捏作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中藏经》圣饼子)
5、治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青黛(水飞极细,晒干再研用)四钱,蛤粉三钱。二味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临卧噙三丸。(《医学从众录》青黛蛤粉丸)
6、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青黛、海石、瓜蒌仁、川贝母。(《症因脉治》青黛海石丸)
7、治小儿惊痫: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生生编》)
8、治产后发狂:四物汤加青黛。水煎服。(《摘元方》)
9、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青黛,以姜汁入汤调服。(《医学正传》)
10、治口舌生疮:青黛一钱,细辛一分,黄柏一分(锉),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贴于疮上。有涎即吐之。(《圣惠方》)
11、治一切热毒,脓窝疮:青黛一两,寒水石一两(锻过,苏为度)。上为细末,用香油调搽。(《普济方》青金散)
12、治诸毒虫伤:青黛、雄黄等分。研末,新汲水服二钱。(《古今录验方》)
青黛的副作用
部分病人服用青黛后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稀便等不良反应。靛玉红服用后主要产生胃肠道粘膜的 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其次为骨髓抑制引起血小板下降。少数患者可有肝功受损。脾胃虚寒者禁服。
青黛医书记载
1、《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2、《本草拾遗》:解毒。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3、《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4、《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敛伤寒亦斑,水调服之。
5、《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6、《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瘈疭、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颓疝。
7、《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
8、《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
9、《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
以上就是一些青黛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频道。
青黛的功效与作用、青黛、青黛粉、、青黛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三七○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青饼子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青饼子 1 拼音
qīng bǐng zǐ
2 《普济方》卷三七○ 21 方名青饼子
22 组成棘刚子14枚(去壳,取虫子,微炒),青黛(另研)5分,滑石(研)5分,荆芥穗5分。
23 主治小儿内积实热,外冒风邪,遂作急惊,遍身壮热,筋脉抽掣,涎潮壅盛,目睛上视,牙关紧急,大小便秘。
24 青饼子的用法用量每服1饼子,煎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和令匀,丸如梧桐子大,捏作饼子,青黛为衣。
古籍中的青饼子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三杂证门下]吐血男子,因饱低头负重吐血,诸药无效,亦投四生丸及青饼子即安,更不发。尝观初虞世治吐血,不喜用竹茹、生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三杂证门下]吐血男子,因饱低头负重吐血,诸药无效,亦投四生丸及青饼子即安,更不发。尝观初虞世治吐血,不喜用竹茹、生
《续名医类案》:[卷十二]吐血柏叶、生地黄。)一男子饱食负重而吐血,用前汤及青饼子而愈。世治吐血,并用竹茹、地黄、藕汁,亦不可泥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三妇科心镜(下)]妇人吐血候呕血,服凉血药不效用此。(二方并见前吐血门。)青饼子治咯血。青黛(一两)杏仁(一两,以牡蛎粉炒,去
《扁鹊心书》:[卷下]惊风女性修眉饰黛在我国历史弥久。古人对于双眉甚为看重。《春秋元命苞》曰:
“天有摄提,人有两眉,为人表候。”
“摄提”,是北天的星名,共六颗,左右各三,均呈鼎足,分别名左摄提和右摄提。它们从两侧拱卫被称为“天王帝廷”的明亮的大角星,故在诸星中地位不同一般。以双眉比之,可见重视。
从审美的意义上说,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女性明眸秀眉的魅力,并对两者间相互衬映的美及其在整体形象中的重要性有着透彻的理解。在《诗经》中就歌吟出: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样的千古绝唱来。
但是,眉眼之所以受到古今人们的格外注重,主要是因其在实际生活中传递思想、交流情感方面出色的能力。我们可以有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词语,如喜上眉梢、眉开眼笑、扬眉吐气、眉飞色舞、横眉怒目、柳眉倒竖、愁眉不展、愁眉紧蹙、低眉垂眼、等等之类,不一而足。
在我国古代,女性修眉之风颇为兴盛,而历代许多文人也醉心于描写女性的双眉,不说别的,单是对女性双眉的称呼,诸如“蛾眉”、“双蛾”、“黛蛾”、“黛眉”、“黛螺”、“眉黛”、“翠黛”、“翠眉”、“春山”“远山”、“眉峰”、“出茧”、“新蛾”、“新月”、“新柳”、“柳叶”、“翠柳眉月”、“月棱”等等,不下二十种之多。
古代女性饰眉的主要材料是黛和烟墨。
一、黛究属何物,古籍记载不甚明了
有的认为是矿物类颜料石墨,也有的认为是系植物类的颜料青黛。
黛,《说文解字》作“鰧”,本义是“画眉也”。后逐渐衍变成为饰眉材料的专用名词。实际上,如同作胭脂者可以有各类不同的质材一样,古来用以为黛的既有矿物,亦有植物。
石墨是由煤或碳质岩石受区域变质作用或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天然矿物质。我国古籍早有石墨资源的记载,如《山海经》:
“孟门之山(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两岸),其上多苍玉,多黄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女床之山(今陕西省华阴县西六百里)多石涅。”
南北朝时陶弘景《名医别录》称:
“黑石脂出颍川阳城(今河南禹县一带)。”
明代《帝京景物略》云:“西堂村而北,日画眉山,产石,黑色,浮质而腻理,入金宫
为眉石,亦日黛石也。”
石墨色黑,画眉自然黑色。传说周穆王筑“中天之台”,征选许多美女,令其“粉白黛黑”供己享乐。《战国策·楚策》云:
“郑周之女,粉白黛黑……”
清代北京民俗,每逢春暖花开,人们去香山游玩或进香,常在正白旗村西侧的大河滩里拣些黑色石块回城送人,黑石呈片状或薄板状,妇女爱用它画眉,既不染衣,也不脏手,一擦就掉,用来很方便。另据考古发现,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有一包粉化的黑色石黛,这些无不反映古代女性以石墨黛眉的情形。
古人所调的石黛,除石墨外,似乎还应包括石青。
石青又名蓝铜矿,它是原生含铜矿物氧化后形成的表生矿物,是炼钢的次要原料。石青在自然状态下有粒状、块状、放射状和皮壳状等。由于形状不同,色泽不一,产地亦有差别,故有空青、曾青、扁青、绿青、白青和回回青等多种品类,它们绝大部分可作画色和入药。有的品类如空青、曾青极为少见,因而珍贵,回回青多来自西域和海外,甚为贵重。
石青有的色深如波斯青黛,有的鲜深娇艳,也有的色白如碧。其性较脆,用力研之,顿成青粉。饰眉应以深色,优质者为主。汉服虔《通俗文》曰:
“染青石谓之点黛。”
此处“青石”,亦即石青。杜宝《大业拾遗记》言及隋炀帝宫人用来画眉的“铜黛”,当为某一品类的石青。
植物类的黛称为青黛
也名靛花,青蛤粉,是名为“蓝”(包括蓼蓝、菘蓝、马蓝、木蓝)的植物所提取的色素,色青黑。我国很早就用蓝类植物作染料,《礼记·月令》、《说文解字》都谈及这点,《周礼》:
“地官掌染草。”
明李时珍记述青黛的提取法曰:
“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其搅起浮沫掠出阴干,谓之靛花,即青黛。”
除了自己出产外,古代还有进口的优质青黛,即波斯青黛。李时珍日:
“波斯青黛,亦是外国蓝靛花,既不可得,则中国靛花亦可用……”。
女性用青黛饰眉风习汉已有之。《汉书》云:
“明帝宫人拂青黛蛾眉。”
宇文士及《妆台记》亦说:
“唐贞元中,又令宫人青黛画蛾眉。”
石青和青黛在用为眉色时,随浓淡深浅的不同,可现出蓝、苍、青、翠、碧、绿等丰富的色调变化。
二、烟墨的制造在魏晋时代已经开始
当时是用漆烟和松煤作为原料,做成的墨称为“墨丸”,用来写字等。这种制墨技术在唐以后有了大的发展,到宋代已臻完备。用烟墨画眉大约源于唐代。徐凝《宫中曲》有句:
“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清异录》记得更明白:
“自昭哀来,不用青黛扫拂,皆以善墨火煨染指,号熏煤变相。”
善墨,就是上好的墨,火煨,为的是烧去墨中的胶质,使之松脆易画。当然,画眉所用的墨在制作上是很讲究的。明《永乐大典》引《事林广记》关于“画眉集香丸”(一种画眉墨的美称)的制法,说是用:
“真麻油灯盏,多着灯芯,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用脑縻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匀,其黑可逾漆。”
用这种方法制墨是很费工时的,但墨质细腻纯净,馨香宜人,无疑深受女性的喜爱。
三、在黛和烟墨以外,人们也用柳枝、杉木等烧炭,或直接画眉,或研末以饰。
民国时,北方女性有用火柴梗燃取烟煤或直接描眉的风习,还有的则从药铺买一种叫作“猴姜”的中药,作为饰眉材料。
古人黛眉,是先去除自身原有的眉毛后再行画出的。对此,汉《释名》说得很清楚:
“黛,代也,灭去眉毛,以此画代其处也。”
由于饰眉材料有块状、粉状的区别,软硬松脆的程度也因质材而异,故有的如画眉石、画眉墨、螺子黛等块状物可拿来直接描画,有的如青黛、石青、烟煤之类的粉状料,就要借助工具才能染饰。民国时,北方女性的画眉方式中有以画眉笔或小毛刷蘸取烟煤画眉的。当然,利用工具画眉并非始于民国。宋人《清异录》早就说到:
“篦,诚琐物也,然丈夫整鬓妇人作眉舍此无以代之,余名之日鬓师眉匠”。
明王彦泓诗曰:
“瑶钗巧赛三年叶,黛笔重翻十样眉。”
显然,在那个时代,篦和笔已被用作饰眉工具了。
黛眉之风,源自先秦,两汉渐炽,魏晋亦盛,至唐而大盛。
其间,封建君主中倡导修眉者不乏其人。据载:
“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汉武帝令宫人描八字眉”。
而魏武帝曹操则:
“令宫人扫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细长,谓之仙蛾妆,齐梁间多效之”。
且看,雄才大略如斯辈者尚好此道。荒*绮靡如梁武帝隋炀帝等自不消说。不过,帝王中最热衷于黛眉的当首推唐明皇李隆基,据说这位风流天子有“眉癖”,在安史乱起,逃难蜀中时,还有逸兴令画工画“十眉图”,以为修眉范式,所绘者有“鸳鸯眉”、“小山眉”、“分梢眉”及“倒晕眉”等。这些眉式在五代还是风行不衰。
浏览古籍,我们很可以见到一些与修眉有关的趣事轶闻。《汉书·张敞传》有“张敞画眉”故事:
“敞为京兆……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
西汉人张敞曾官京兆尹(即京都长安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他为人直言敢谏,不怕开罪权势,为官多有政绩。但同时又是个很有温情的丈夫,喜欢亲手为妻子画眉。故世传为美谈。以喻夫妻恩爱。
汉代修眉风盛,才子佳人不免影响。人们熟知司马相如以“三赋”名传海内,而琴挑文君,双双夜奔,当垆卖酒更是韵闻天下。这位司马氏是懂得眉黛之美的,所以能写出:
“靓妆刻饰,便嬛绰约……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这样的名句来。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我国女性创制了纷繁多样的属式,并赋予种种形象生动的名称。就眉的画法而言,大体有长短、粗细、曲直、浓淡以及眉头、眉梢等变化。
先秦至汉的眉式
从考古资料看。先秦时期的眉式,虽宽窄、曲直略有不同,但一般是长眉,这一点有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漆绘木俑和长沙楚墓帛画印证。可以设想,《诗经》、《楚辞》所言“蛾眉”,当为蚕蛾触须般纤长柔曲。
汉代风行的眉式,主要也是长眉,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女性皆为长眉。汉武帝时的“八字眉”,眉头上抬,眉梢下压,状若“八”字,其实也是一种长眉,湖北云梦大坟头西汉墓出土的木俑便作此式。
远山眉,据说与卓文君有关,也有说出自汉成帝宠姬赵飞燕之妹赵合德,《飞燕外传》云:
“合德新沐,膏九曲沉香水,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
尽管起源说法不一,但其样式还是长眉,只是眉色浅淡,如远山连娟清秀而已,宋邓肃词谓:“浅画蛾眉新样远山长。”魏晋时期,眉式大体承汉制。《中华古今注》:
“魏宫人好画长眉。”
魏武帝时创制的“仙蛾妆”,眉头相连,“一画连心细长”。这种样式直至齐梁间风行不衰。与此同时,阔眉也受到欢迎,梁简文帝诗:
“散黛随眉广,胭脂逐脸生”,
即可为证。
唐朝的眉形新样繁多
唐代政治、思想开放,经济和文化繁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很活跃。女性眉式变化也大,新样迭出。从唐人画作和考古资料看,当时流行的样式先后计有十五六种甚或更多。唐人爱浓妆,画眉多尚阔。初唐眉式浓阔且长,在画法上,龙尾云根、狭叶宽帚,变化多端,有的尖头阔尾,有的两头细锐;有的弓背柔顺,有的眉腰反曲,或眉头相聚,或眉尾分梢,异彩各呈。
一、盛唐时期,长眉仍为时尚
唐玄宗曾赞: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这位风流天予既好“长眉”,于是宫人便都: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风靡一时。显然,这时的长眉较之初唐已变得纤细灵秀。这类细长眉型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柳叶眉和却月眉。
所谓“柳叶眉”,亦名“柳眉”其眉头尖细,眉腰宽厚,眉梢细长状如柳叶,以秀丽见长。故千百年来备受许多女性的喜爱。唐代诗人也多有吟咏。如张祜《爱妾换马》:
“休怜柳叶眉双翠。”
“却月眉”也叫月棱眉”,它较柳叶眉略宽,形状弯曲如新月。李贺诗云:
“长眉对月斗弯环。”
这种眉的画法是两头尖锐,国弧似虹,且黛色较浓。在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有不少供养人都画有这种眉式。“却月眉”的画法风行于唐,因其妩媚秀美流传后世,明人赵瑷妻李氏就写有“春红欲瘦临妆镜,试写纤纤却月眉”的诗句。
二、约盛唐末期,女性中开始流行短阔眉,
这种情况在唐人《簪花仕女图》中反映得非常清楚,图中六位女性,长袖飘逸,丰腴多姿,所画皆为短阔眉型。在这类眉式中有一种很富特色的“桂叶眉”,其形丰厚,黛色宜人,如新生初展之桂叶也有人描绘其状如飞蛾,故亦称为“飞蛾眉”、“蛾眉”、“蛾翅眉”等。李长吉诗曰:
“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
写的就是这种眉式。
自唐以后的眉形变化不大
宋代女性眉式,大至承唐、五代余风,并渐趋清秀。苏东坡诗中写道:
“成都画手开十眉,横烟却月争新奇。”“倒晕连眉秀岭浮,双鸦画鬓香云委。”
此处所言“横烟”、“却月”、“倒晕”三种眉式皆出自唐代。“倒晕眉”是一种画成宽阔月形的眉式,在一端由深及浅,逐渐向外晕染,直至黛色消失。这种眉式在旧藏于南熏殿的《历代帝后像》的宋代帝后、侍女图像中反映得很明显。
又如远山眉,自汉创制,历魏晋六朝,隋唐五代,至宋依然流行,晏几道《六么令》:
“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就可以证明。
元代,蒙古族其装束异于汉族女性,一般画有细长平直“一”字眉。
明清女性一般崇尚秀美,所画眉形大多纤细弯曲,较少长短深浅的变化,不免单调。然这类眉式能够突出女性柔美妩媚的特点。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不就画着“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生就“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因而迷倒贾宝玉以及后来之人吗?
九圣公主实际上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而汉衰帝则是东汉时期的最后一位皇帝。因此,两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不过,据《后汉书》记载,汉衰帝刘弁在位期间曾经封他的两个女儿为公主,并将其送到南匈奴作人质以维持两国关系稳定。其中,九圣公主就被封为九圣公主,并成为了南匈奴的人质。这说明九圣公主和汉衰帝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关系。
古代如何用菘蓝做染料?
本文2023-10-21 05:14: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