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鲧禹治水》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片汪洋”等词语。
(2)读懂故事,了解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办法,以及他们的精神品质。
(3)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进行品析,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练习讲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辨析、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历解释词义。
(2)边读边想、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
(3)删繁就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品析,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鲧禹父子为民造福、勇于奉献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3、关键:弄清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
教学过程
一、观看,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就是被饿死了。
……
3、教师小结导入: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代时,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1)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2)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为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3)治水:治理洪水,为人类造福。
(从观看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绪,为理解课文、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作好铺垫;而对课题的理解为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大意打下了基础)
二、提纲引路,自学课文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迅速扩大,取走洪水,露出路地。
3、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4、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5、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鲧禹父子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灾难,想办法治理洪水。鲧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来驱走洪水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最后治服了洪水,并被人们推举为一代君王)
(有自学就必定有反馈,在反馈中互动交流,了解学情,并于重、难点处加以指导、强调,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
三、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动笔用“‖”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断意。
2、指明反馈,介绍分段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断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鲧偷息壤驱赶洪水,被杀死)。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带领人们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
(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并概括断意,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层次有个整体的清晰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思考鲧治水的原因,方法与结果。
2、指明反馈,集体交流。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结合学生的发言,在次观看受灾画面,感受人们的苦难)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在理解与体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
③教师小结:面对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在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2)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体会鲧治水所做的努力)
④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又是如何呢?
(3)鲧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体会陷入灾难。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品析、理解,体会鲧的善良、富有正义、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与天帝的无情与冷酷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教育)
五、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是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红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六、布置作业
1、书写课本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查阅资料,了解大禹的事迹。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炎黄华夏尧舜鲧禹起源说
夏朝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朝开创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古人常以部落或联盟首领的特长,或开创性的文明功绩来敬称他们的首领。
最早推广系统用火的首领称为“炎帝”。
最早推广射箭习武的首领称为“黄帝”。
最早推广采摘种植的首领称为“华”。
最早推广农耕生产的首领称为“夏”。
最早推广制陶的首领称为“尧”。
最早推行熟食制度的首领称为“舜”
最早推广渔业的首领称为“鲧”。
最早推广治蛇治水的首领称为“禹”。
接着来让我们看看“炎黄华夏尧舜鲧禹”的甲骨文象形造字本义。
1“炎”字
炎=火堆+火堆
表示火焰绵延。
造字本义:远古时代的先民焚山而猎。
最早推广系统用火的首领称为“炎帝”。
2“黄”字
“寅”、“黄”在甲骨文中同源,后分化。
黄,甲骨文是指事字,在“矢”的字形(箭竿)上加一圈指事符号,表示箭竿穿透其中,即用来练习射箭的箭靶的靶心。古人用赤碣色的泥浆,在箭靶上涂抹出一圈赤碣色的靶心,使之醒目,便于瞄准。
造字本义:名词,古代箭靶上用赤碣色泥浆涂抹的醒目靶心。
“黄”:指古代箭靶的靶心。
“广”的繁体字“广”:指古代射箭场。
最早推广射箭习武的首领称为“黄帝”。
3“华”字
“华”通““华”通“花”
华,甲骨文象形为一棵树上满是花枝的样子。表示古人用花枝装饰欢庆的乐器。
造字本义:树木开花。
俗体楷书另造会义字“华”
华=(化,变,无中生有)+(十,是“屮”的变形,即草)
表示由草蔓生发的花朵。
现代汉语中“华”的本义通常由“花”代替。
“荣”的造字本义是木本植物开花。
“华”的造字本义是草本植物开花。
然而古籍的用字情形却常常相反:称草本植物开花为“华”,称木本植物开花为“荣”
最早推广采摘种植的首领称为“华”。
4“夏”字
夏=赤着脚的人+尖嘴锄具
表示一个赤着脚的人手持尖嘴锄下地劳动。
“页”字头表示观测天象与劳作。
“页”造字本义:名词,人的头部、脸部。好比与头部脸部有关的字都有“页”部,如:颊,领,颈。
“夏”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刀,脚踩耒,观测天象,应季农忙。
最早推广农耕生产的首领称为“夏”。
5“尧”字
“尧”的繁体为“尧”,甲骨文象形为一个人肩扛着陶器。
造字本义:名词,头顶陶器的人。中国古代最早的制陶者。
最早推广制陶的首领称为“尧”。
6“舜”字
舜=(炙,烧烤)+(土,用湿泥涂裹),表示将食物、尤其是兽肉涂裹湿泥后用火烧烤,以减少对食物的破坏。
(炙,炎,火焰)+(舛,舞蹈的两足),表示手持炬舞蹈,以敬火神。
造字本义:手举火把舞蹈,以示对火的崇拜。
最早推行熟食制度的首领称为“舜”
7“鲧”字
鲧=+鱼手执钓杆、钓线
表示钓鱼。
造字本义:最早捕鱼垂钓的部落首领,据传为夏王禹之父。篆文将金文手执钓绳的样子简化成“系”。
最早推广渔业的首领称为“鲧”。
8“禹”字
禹=(虫,蛇)+(又,用手抓、捕)
表示捕蛇。
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捕蛇斗兽的猛士,夏部落的领袖,据传为鲧之子。
最早推广治蛇治水的首领称为“禹”。
1 大禹治水的故事中的好词佳句
会稽颂·大禹陵 宋 诸葛兴
瞻越山兮镜之东,郁得木兮丛。
倚青霞兮窆石,枕碧流兮宝宫。
端黻冕兮穆穆,列俎豆兮雍雍。
梅为梁兮挟风雨,倏而来兮忽而去。
芝产殿兮间见,橘垂庭兮犹古。
壁腾辉兮桂荐瑞,书金简兮缄石蒉朝万玉兮可想,
探灵文兮何秘。嗟洚水兮潢流,
民昏垫兮隐隐忧。运大智兮无事,
锡洪范兮攸畴。身劳兮五岳,
迹书兮九州。亶王心兮不矜,
迄四海兮歌讴。猗圣宋兮中兴,
驻翠跸兮稽城。独怀勤兮旷代,
粲奎文兮日星。扬舲兮拊鼓,
吴歈兮郑舞。奠桂酒兮兰肴,
庶几仿佛兮菲食卑宫之遗矩。
大禹治水
远古的洪荒没有给鲧留半点面子
舜的感叹也被巨浪的咆哮扼住
于是历史在九曲黄河的漩涡中
注定要浮出一个改天换地的角色
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
新婚第四天就走上了河堤
给莽撞的大河安上一把锁
然后牵着驯服的黄龙关照着良田和桑土
华夏部落的酋长们
瞩目舜所颁赐的玄圭
把禹改成大禹
庆功会从远古开到今天大禹攀爬过的山峰
依然存留着上古的痕迹
洪水曾经到过这里
那岩层中
斑斓的印记
纹路清晰
险峻的山峦翠障遮掩大地
河流弯曲的银带
盘旋着奔流直向大海
曾几何
湮没了世间最秀美的景色
吞噬了人类艰苦创建的家园
洪水肆虐的脚步
毫不停息
汶川的大地在呻吟呼喊
禹帝
一位治水的君主
毅然挑起千斤重荷
与天作战
第一次
你路过家门
只是远望一下屋顶的炊烟
不曾回头
第二次
你路过家门
只是眺望了一眼妻子的身影
不曾逗留
第三次
你路过家门
只是倾听了一声孩子的啼哭
不曾停留
疏通了黄河的古道
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
筑建堤坝
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
牵引恶浪的波头
搬除阻挡江河的山川
合通向四海
让百姓安居乐业
寻回快乐
2 大禹治水有什么好句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
浊流横溢
九年治水
无果而终
鲧的颈血
喷溅在黑皴皴、湿漉漉的沼泽……
子承父业
——是奖掖,亦是惩罚
你被历史选中
栉风沐雨,劳身焦思,
三过家门
却始终不敢把脚步踏进门槛半步
妻儿在家门喑哑,泪眼婆娑
可你连回望一眼的施舍都没有
肆虐的洪流
威严的帝命
还有那些在恶流中的挣扎呼号
责任,沉甸甸的责任
你有些透不过气来
已走下很远了
你放慢脚步
侧起耳朵
想重温一下家的感觉
却只听到凛冽的枪雨刀风在耳畔的尖啸
清瘦而高大的身躯
褴褛的衫裤
和蓝色闪电中你铁青的脸、坚毅的目光
你的嘴角抽搐了一下
目光再一次划破长空
你拽起陷进泥里的大脚
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
那只跛足留下的印迹
被深深地铭刻进五千年的华夏历史
四海咸治,九州升平
在一个暴风雨过后的日子里
那些被甩在风中的泪水和苦雨
深嵌进泥土里
开出斑斓的花束
摇曳出一派盛世的和谐
3 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大禹亲自拿着镐(ɡǎo)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曾经帮助鲧偷取息壤的神龟也来帮忙运送土石;神力很大的应龙也用坚硬的尾巴在地上划出深沟,来导引洪水。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
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
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流畅地流向了大海。
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人们非常感谢、敬佩大禹,便一致推举他为治理天下的君王。我体会到大禹坚定,不怕辛苦,不畏艰险的精神。
4 大禹治水赞扬禹的词语有哪些大禹治水赞扬禹的词语有责先利后、分劳赴功、过门不入、拱默尸禄、鞠躬君子、小廉大法、恪尽职守、呕心沥血、事必躬亲、尽忠尽职、殚精竭虑、克己奉公、励精求治等。
词语解析:
一、责先利后
拼音: zé xiān lì hòu
解释: 尽职责、尽义务在他人之前,分离利益在他人之后。形容品德高尚。
二、分劳赴功
解释:分担劳苦,尽职建功。
出自:清·端方《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折》:“而一部之中,有二尚书、四侍郎,又加以管部之亲王大学士,则以一部而有七主任官矣。绝无分劳赴功之效,惟有推诿牵掣之能。”
白话文:“但一部的中,有二尚书、四侍郎,又加上管部的亲王大学士,就拿一部却有七个主任官了。没有分辛劳到成功,只有推诿牵拉的能力。”
三、过门不入
解释: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白话文:“禹、稷在平世,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
四、事必躬亲
解释: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于舅太爷却勤勤恳恳,事必躬亲,于这位外甥的事格外当心。”
五、殚精竭虑
解释: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出自:现代鲁迅《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但这“殚精竭虑用苦功夫去认真创作”出来的学说,和我们只有常识的见解是很不一样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鲧禹治水》教案
本文2023-10-21 06:18: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