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镇《农书》和木活字印刷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4收藏

王镇《农书》和木活字印刷,第1张

正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金文楼举行的“中国经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旨在从历史经典中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已有28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有6项,其中木刻活字印刷术名列其中。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一般公认是北宋的卜弋碧。《梦溪笔谈》年,毕的泥活字制作方法有了明确的文字记载。展览展出了袁大德书的九年印刷本,这是现存典籍中最早的活字印刷记载。

在毕之后,另一个对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元代的。王镇,字伯善,元代东平人。贞元年至大德四年,历任宣州旌德、忻州永丰县令。《农书》是一部总结了我国元代农业生产经验的农学著作。是一部系统研究全国各地整体农业的巨著。明清以后,这本书的版本很多。其内容包括《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几乎所有的传统农具和主要设施,并附有插图和。农具史料特别详细,后世农书描述的农具大多以此书为蓝本。在王镇担任旌德县令期间,他要求工匠们用上述方法创造了3万多个木制活字。大德二年试印《旌德县志》,不皂洗一个月最多100本,效率高。本书所附的活字印刷书法描述了木制活字印刷的印刷技术,为后人了解木制活字的印刷工艺留下了详细的资料。

王镇制作木活字排版的方法主要有:押韵、刻字。不要按韵写字,贴在板上刻字。增加常用字的刻字数量。共三万字左右。汉字可以编辑。把木板上的刻字锯成单个的字,修剪一下,按照“标准”统一大小。头盔嵌字法。将木活字按韵放入木盔,并排放在旋转排版架上。制轮法。做一个木制的旋转排版架,推动旋转轮,方便取字和还字。取词法。排版的时候,一个人看字号,一个人从转轮上取字。头盔字符的打印方法。在平板上排版木制活字,用小竹片填充等。然后沿边界垂直打印。

展览中展出的《农书》是一批清朝乾隆年间武英殿的珍本。木制活字印刷在清代被广泛使用。武英殿前后共刻大小枣活字2535万枚,印刷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年。该系列图书共134种,2300余册,是有史以来木活字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记载了木制活字制作和印刷技术,比王镇的《造活字印书法》更胜一筹。这是继《梦溪笔谈》、《农书》之后

几乎根本找不到木版印刷的,一般都是石印和铅印的,石印的比较早,铅印是在清末才有的,如何区分石印铅印最简单的办法是看书的边框如果连上的就是铅印,如果美联上的就是石印的。关于断代说几个简单的方法一要从字上入手,字比较大的一般比较早。二是要看纸质了,一般清末和民国的纸质差不多比较薄,而之前的由于是草纸可以看到一些纹理。三要从题材上看,一般佛经比较早。当然你要想收藏古籍的话也要注意收藏的门类。

补充:木板由于是活字印刷所以字体大小不一,而且印出来的字幽深有浅

古代雕版印刷图书,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官刻、坊刻和家刻,传承的特点各不相同。 他们以家族传承或拜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下来。清末以后,这种传承方式也走向衰败。扬州杭集镇,清代以来这一带雕版艺人众多,以陈开良、陈正春、陈礼环、陈开华、王义龙、刘文浩、陈兴荣等为代表的“杭集扬帮”,写工、刻工、印工、装订工齐全,世代相承。 陈开良去世后,其子陈正春继为“扬帮”领头人。1958年,陈正春受聘于扬州古旧书店,并参与筹建广陵古籍刻印社。

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的比较没有才能的工匠。木板然后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的做法同王祯《农书》的记载如出一辙,证明古代活字印刷术的真实与繁荣。

公元前十三世纪,中国出现了使用印章的印刷方法,这是最原始的印刷术;公元前四世纪,我国出现了石刻;公元三世纪,出现了拓本;公元七世纪初,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从此,印刷效能得到了突破性、飞跃性的提高。

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农学家王祯(时任安徽旌德县令)使用木活字印刷了自己著作的《农书》和自己主持编纂的《旌德县志》。《王祯农书》卷尾附有“造活字印书法”一文,详细介绍了他使用木活字印书的情况:

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板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既满,用木榍榍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印刷之。

这是王祯用木活字印刷总的情况。此外,他还详细纪录了写韵刻字法、锼字修字法、作盔嵌字法、造轮法、取字法、作盔安字印刷法,对其中每个细节都具体描绘。

东源的木刻活字印刷工艺十分考究。基本制作工序有采访(开丁)→誊清(理稿)→检字→排版→校对→刷印→打圈→划支→填字→分谱→折谱→草订(打孔、下纸捻)→切谱(裁边)→装线→封面→装订等16道,平时还要做好取材(选取字材)、制字模、写字(反手)、刻字等基础工作,整整“二十般武艺”,全凭手工操作。东源人“梓辑”的族谱,全用线装,印谱都用宣纸,古朴典雅,富有历史感。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有两大特色:一是刻、印用字是老宋体,字型古拙。从明朝以来,老宋体作为官方字体,长期垄断文告、公报等庄严场合,如今已极少见,“物以稀为贵”,东源人做的谱就贵重。二是刻印、装订做工很考究。他们刻字有要点:反手,先横、次竖、后撇;用材有讲究:刻字须用上好的棠梨木,决不能马虎;检字有口诀,是一首有“君王立殿堂,朝铺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张……”等158个字的祖传歌诀,囊括了汉字的绝大部分部首,极为入韵,用方言诵读,朗朗上口;排版有格式,先是序言、跋、志等大文章,按照普通古籍的版式排版,接着是正文,竖排每页五大格,每格为一代,寓五代同堂之意。因为谱牒是作为宗族的历史档案来保存、查阅的,印数不多,一般只印制几套,因而,都用手工印刷。印刷首先要研墨,然后“下刷”。将版面先用水洗一次,晾一会儿才刷墨。下刷有讲究,阴雨天只需要刷一次,干燥天要一会儿刷一次,一天要刷好几次才行。用墨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用力要均匀,用墨多了用力重了会模糊成一块,用墨少了用力轻了会看不清楚。几十上百页的谱印好后,打圈、划支、打洞孔、下纸捻、裁边、上封面、订外线,于是一册古色古香的木活字印刷品就做成了。总之,十几道工序每道都需要真功夫,最要紧的是刻字、检字、排版,技术含量很高,也很难学。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组2002年11月拍摄制作的专题片《深埋的物证》(2003年5月以后多次播出)说:“人们用棠梨木制作活字,每个字块大小高低都一样,在装置活字的木框里,每个字行之间都用木栏夹紧,固定好模版就可以直接用于印刷了。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和元代王祯的描述如出一辙。他们的做法,似乎就是从古代原封不动流传下来的……。”这一切充分证明,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古代木活字印刷术的真传,也证明王祯《农书》对木活字印书法的详细描绘是真实的科学记录,活字印刷在当时已是社会的发达行业。

说起活字印刷术可能很多网友都会觉得特别遥远,下面是我整理的活字印刷术哪个朝代,欢迎来参考!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

雕版印刷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雕版印刷术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活字印刷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关于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是有争议,我们暂且不说,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我们公认的是由毕升发明的。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一个字为一个印。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

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书方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文章的开头我们说到了浙江的东源村,如果有网友对于活字印刷术比较有兴趣也可去看看。东源木活字印刷术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是已知的我国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这里的木活字印刷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完整地再现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证明。2008年6月1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以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为主体的“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太原郡王氏宗谱》记录:东源王氏祖上原居河南,其中一支在晚唐、五代王潮、王审知统治福建期间迁入福建。元朝时,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长泰里的王氏先祖王法懋开始用木活字印刷进行“梓辑”,后来在明正德年间,王法懋的后裔由闽迁入浙江平阳,清乾隆元年(1736年)又迁入瑞安东源,“化俗谱之修”的木活字印刷术就此落地生根,东源人就有了“修谱”的传统。

据说王氏祖先并未像以前一些艺人那般敝帚自珍,将木活字印刷谱牒的技艺视为传家秘籍,而是在收徒传艺上十分开放。从王法懋到东源王氏家族已薪火传承了24代,如今东源村仍有近百位不同程度掌握了木活字印刷技艺的谱师,年龄最小的才20来岁,最年长的已80高龄。东源村木活字印刷完整地再现了中国木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每道工艺都与古籍《梦溪笔谈》、《农书》上记录的相吻合,是活字印刷术源于中国的实物证明,也是已知的我国惟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中央电视台《见证—发现之旅》栏目组在东源村拍的专题片《深埋的物证》说:“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和元代王祯的描述如出一辙。他们的做法,似乎就是从古代原封不动流传下来的……”

2001年,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世人关注,惊呼“古老文明在这里重现”。10多年来,瑞安高度重视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的保护和发展,通过设立东源木活字印刷展示馆,建成第一个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完整保存27个木活字印刷版面和4万多字模等一系列的推广和传播,让世上更多的人知道瑞安东源,重新认知木活字印刷术。奥秘世界独家观点:种种证据都能证明活字印刷术是由毕升发明的,它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所以某些外国友人就不要出来凑热闹了,别一会说端午节是你们的,一会又说四大发明是他们,在感谢这些科技工作者杰出贡献的同时,请也记得他们的故乡都在中国,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它们为汉字而生。

说起活字印刷术可能很多网友都会觉得特别遥远,但是小编曾经到过这样一个地方,在哪里让中国古老文明重现,这个地方就是东源村,这里的木活字印刷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完整地再现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同时也是证明活字印刷术是源于我国最有力的证据。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并流传至世界各地,为很多文字工作带来了方便,那么我们都知道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关活字印刷术的故事。

一、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关于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是有争议,我们暂且不说,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我们公认的是由毕升发明的。

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一个字为一个印。

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

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草木火马上烧成。

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书方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文章的开头我们说到了浙江的东源村,如果有网友对于活字印刷术比较有兴趣也可去看看。东源木活字印刷术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是已知的我国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这里的木活字印刷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完整地再现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证明。2008年6月1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以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为主体的“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太原郡王氏宗谱》记录:东源王氏祖上原居河南,其中一支在晚唐、五代王潮、王审知统治福建期间迁入福建。元朝时,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长泰里的王氏先祖王法懋开始用木活字印刷进行“梓辑”,后来在明正德年间,王法懋的后裔由闽迁入浙江平阳,清乾隆元年(1736年)又迁入瑞安东源,“化俗谱之修”的木活字印刷术就此落地生根,东源人就有了“修谱”的传统。

据说王氏祖先并未像以前一些艺人那般敝帚自珍,将木活字印刷谱牒的技艺视为传家秘籍,而是在收徒传艺上十分开放。从王法懋到东源王氏家族已薪火传承了24代,如今东源村仍有近百位不同程度掌握了木活字印刷技艺的谱师,年龄最小的才20来岁,最年长的已80高龄。

东源村木活字印刷完整地再现了中国木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每道工艺都与古籍《梦溪笔谈》、《农书》上记录的相吻合,是活字印刷术源于中国的实物证明,也是已知的我国惟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中央电视台《见证—发现之旅》栏目组在东源村拍的专题片《深埋的物证》说:“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和元代王祯的描述如出一辙。他们的做法,似乎就是从古代原封不动流传下来的……”

2001年,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世人关注,惊呼“古老文明在这里重现”。10多年来,瑞安高度重视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的保护和发展,通过设立东源木活字印刷展示馆,建成第一个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完整保存27个木活字印刷版面和4万多字模等一系列的推广和传播,让世上更多的人知道瑞安东源,重新认知木活字印刷术。

二、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前面我们说到关于是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是有争议,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我们公认的是由毕升发明的。然而,一些欧洲人曾经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归功于谷腾堡,谷腾堡是西德人,他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大约是公元1440-1448年间的事,比毕升发明陶活字印刷术整整晚了400年。

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和任何发明创造一样,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有它的社会需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的。中国社会进步到北宋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都需要迅速地大量地传播信息。活字印刷术正是为解决这个社会需要所提出的问题而产生的。

印刷术必须用纸和墨。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图画的方法又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渊源。

早在公元前4世纪,即战国时期,私人印章就已经很流行了。那时称为“玺”。秦始皇灭六国,得楚和氏璧,凿国玺,“玺”字从此被封建帝王所垄断。皇帝的印章才得称玺,一般人的玺只好称印称章。汉代印章盛行。起初的印章多是凹入的阴文,用于封泥之上,后来纸张流行,封泥逐渐失去效用,水印起而代之,凸起的阳文多起来。

(1)时间:唐初(或唐代)(1分)价值:品位高雅,具有珍贵的版本收藏价值;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2分)

(2)发明:宋代  活字印刷术(2分)作用: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分)

(3)优点:有效的避免了错漏;扩大了印刷的规模;提高了印刷的效率;节省了印刷的

费用;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比较方便。(2分,答对任意2点即可)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唐代就已经开始有了雕版印刷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扬州注意传承雕版印刷术的现实价值可以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来解答,如:品味高雅、版本珍贵、“龙头”、“国书”等。

(2)雕版印刷术到了宋代有了高度发展。北宋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这是我国及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后来,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从错漏修改的简便程度、价格和成本的高低、印刷速度的快慢等方面来比较可知优劣。

点评:本题还可以联系到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承了世界文明,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创造了条件;火药则为战时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创造了条件。

王镇《农书》和木活字印刷

正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金文楼举行的“中国经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旨在从历史经典中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据统计,截至2010...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