鋆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2收藏

鋆是什么意思,第1张

鋆:读作yún,用做人名时亦读作yūn,意为“金子,《中国汉语词典》等均有记载

该字为上下结构,部首为“金”,笔画共有十五笔,笔顺为:横、竖、提、撇、横折钩、点、提、撇、捺、横、横、竖、点、撇、横。笔顺编号:121354134112431。

一般人的名字是由二到三个字组成的,所以需要在这二到三个字中取得一种最佳的组合。

鋆字有两个特点,一是发音好听且寓意很好,二是富有特色,可以避免重名的尴尬。

扩展资料:

音韵方言: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n1 run2 [台湾四县腔] giun1 jun2 [客英字典] jun2 [梅县腔] jun2

同音字:云 筠 员 员 耘 伝 涢 澐 愪 筼 

同部首:金 銴 鉴 鋈 錾 錾 鈭 鍌 鎏 鐆 

同笔画:幢 樗 撒 稷 徵 澄 虢 儋 稽 德

古籍解释:

《五音集韵》羊伦切,音匀。金也。--《康熙字典》

鋆鋆读作:yún yún。在人名中鋆读作:jūn。

鋆是一个中国汉字,为上下结构,一共有15笔画 。在人名中使用时,意为金子。在《中国汉语词典》等均有记载。

鋆的部首为:金。

扩展资料:

鋆的古籍解释:在康熙字典中《五音集韵》:羊伦切,音匀。金也。

白话译文:羊伦切,读音为匀,意思是金子。

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分为汉字、部件、笔画、笔形四个层次。汉字是最高层次,部件是中间层次,笔画是次低层次,笔形是最低层次。

鋆的偏旁为金,偏旁又叫部首,是由笔画组成的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

金字旁的汉字还有:钢、钦、铃等。

参考资料:

-鋆

-汉字结构

  汉字的五行划分,其方法较多,有据读音划分的“音韵五行法”、有据结构划分的“字形五行法”、有据汉字字义划分的“字义五行法”、有据笔画数划分的“数理五行法”等等,以下分别略作介绍

一、字形五行法

所谓形,就是字形,指字的形体构成许多汉字在字形上包含了木、火、土、金、水,这可以直接看出来如:

木:本、朴、术、机、桥、榕、林、桶等

火:灿、烂、炎、炬、烽、煌等

土:地、坚、坤、坦、培、增等

金:鉴、钢、钮、铜、锡等

水:泉、冰、汇、江、泽、派、涛等

这是最古老最可靠也最广为人们接受的一种汉字五行划分法,原理源于汉字的象形文字特性,但最大的弊端是很多字形不包括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偏旁部首的汉字难以明确划分其五行属性

二、字义五行法

所谓字义,就是字的义蕴,许多汉字从字义上可以确定五行,汉字是表义文字,从汉字的造字方法来看,无论是象形、指示、会意和形声,其字形与字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汉字的部首,它其实就是表义的符号,所以,通过汉字的部首就能比较简便准确地找出其字义的五行如:

艺、芳、含等可归入木类

光、辉、耀等归入火类

山、岩、峰等归入土类

刘、列、利等归入金类

鲜、雷、雯、霏等归入水类

通过对汉字部首的五行划分,可以对大部份汉字的字义五行作出准确的划分,然而,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少数字虽有表示某种五行的部首,但字义经“假借、转注”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须按新的字义来划分其五行;而对一些无部首的独体字和有相同部首却字义演变较大的字,须据情划分

在五行学理论中,一般认为:凡具慈善性、生发性者五行为木;凡具文明礼仪和发热发光者五行为火;凡具敦实性和包容性者五行为土;凡具智慧和流动性者五行为水;凡具仗义性和质地坚硬者五行为金根据字义五行法划分汉字五行属性须注意如下几点:

1、凡五行理论涉及到的字或部首,原则上按五行理论划分其五行

如仁为木、血为火、龙为土、辰为土、北为水、黑为水、鼠为水等

2、凡多义字,按取名时的选义划分其五行

如斤,如字义取砍物的工具时,则字义五行应划为金,如为记量单位,则字义五行应划为水

3、凡古义与现代义区别较大的,按现代义划分其五行

如帅,古义为佩巾,五行应为木,现假借作将帅之帅,五行应为水

4、凡字形与字义的五行发生矛盾时,按字义为准划分五行

如新,部首从“斤”,也有“木”部,古义有砍伐的意思,如此五行应为金,然而,“新”字的字义现主要是指新的东西,与旧相对应,故五行宜划为木的弱五行

5、凡有双五行部首的字,以主要字义和取名时的主要取义划分其五行

如闻,一般“门”部首表示一定的范围,五行应为“土”,而“耳”五行主水,因闻的字义主要是听见,所以应将闻的字义五行划分为水又如沐,有“氵”和“木”部,因沐的字义主要是与洗有关,所以应将沐的字义五行划分为水

字义五行法其实是字形五行法的一种延伸,两者同源而分流,最终却是殊途而同归字义五行法也是最能体现取名者水平的一种五行划分法,因为汉字数量繁多,结构复杂,且往往一字多义,要根据字义正确划分其五行属性需要判断者具备深厚的国学尤其是文字学知识

三、音韵五行法

在姓名的音律学中,最复杂的是其五行定义五行学说将声音定性为五行元素,从而在起名中起到病药补益的作用我们知道,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将世界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又因阴阳分野,合称“阴阳五行”五行学说和“阴阳八卦”学说互相参照和补充,共同组成中国古代“玄学”最基础的结构古人所谓五音归类标准,是指宫、商、角、徵、羽这五音,音韵学上指喉音、舌音、牙音、齿音、和唇音关于五音与五行对应关系,古籍多有矛盾,今人也莫衷一是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古今语音差异及当今方言差异造成的由于语音的多变性,所以固定字音的五行会遇到很多困难其实字音的五行还是要从喉、舌、牙、齿、唇五种器官发音,所以我们不须要细分五音(宫、商、角、徵、羽,古书中也有多种定义,很不同时代互相矛盾,当前很难弄清楚),我们只要了解喉、舌、牙、齿、唇的五行定义就可以了换言之,我们只要将发音器官的五行定义弄清楚,就可以省略了五音定五行之性的麻烦,而直接对语音进行五行划分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土主肌肉,火主血脉,木主筋气,金主骨牙、水主体液,所以相对于五脏即是土主脾胃,火主心脏,木主肝脏、金主肺腑、水主双肾对于口腔来说,稍微复杂一些,首先应明确嘴唇是肌肉组织,故唇一定属五行之土;另外牙齿属五行之金也应当明确但古人将“牙”和“齿”是分开来讲的,“齿”专指切牙(门齿)和尖牙,“牙”专指双尖牙和磨牙,因此古人对字音有“牙音”和“齿音”的区别但古人所提到的牙音,并非由臼齿发出的声音,而是指相对来说,经过臼齿的气流较多而已如果让气流更多的经过臼齿部分,口腔必须要撑开两腮移出部分空间,这要依靠“筋”的力量,故“牙音”属于五行之木; 《内经》称:“心主舌”,又《灵枢 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矣”由于心主火,故此,舌属于五行之火咽喉在口腔的下后方,喜欢水,最怕干燥,故喉属五行之水详见下表:

唇音属五行之土 拼音:b , p , m , f, w

舌音属五行之火 拼音:d , t , n , l

牙音属五行之木 拼音:j , q , x , y

齿音属五行之金 拼音:z , c , s , zh , ch , sh , r

喉音属五行之水 拼音:g , k , h

五音分属五行,在中医引导(气功)理论中也有典为证《正统道藏洞神部》云:“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以上即气功中的“六字诀”,是一种通过吐气发声而强身治病的修身养命之道虽然其方法并非如此简单,但其以字音为用是鲜明的特色

不过,不可以过分迷信字音的五行信息,与字义字形相比较而言,字音最重要的是谐音内容共五行意义次于字义与字形

四、数理五行法

所谓数理,就是字的笔画数,字的尾数为1、2者,属性为木;各数字的尾数为3、4者,属性为火;各数字的尾数为5、6者,属性为土;各数字的尾数为7、8者,属性为金;各数字的尾数为9、0者,属性为水使用数理五行法要有两个注意的地方:

(一)汉字的笔画数要以繁体字来计算

(二)有些特殊部首按规定笔画计算

(1)“氵”四点水算四画如:清、洁等;(2)“扌”手旁算四画如挑、拨等;(3)“月”算肉旁六画如服、肪、脉等;(4)“艹”算六画如英、苹、蓉等;(5)“辶”算七画如达、迈、迅、过等;(6)左“阝”算八画,阳、阴、陈、陆等;(7)右“卩”算七画,如即、邓、邝等;(8)“王”算五画,如琬、珀、玫、瑰等;(9)礻(示),以示字计为五画;(10)衤(衣),以衣字计为六画;(11)“犭”算四画如狄、猛、独等;(12)忄(心),竖心旁,以心字计为四画;(13)名字中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字要分别按1、2、3、4、5、6、7、8、9、10画

数理五行法根源于19世纪自日本传入的“五格剖象法”(又称“崎健氏姓名学”),这是最受人们诟病的一种五行划分法,根据这种方法划分汉字五行往往会弄出“木”字属火(4画)、“水”字属火(4画)、“土”字也属火(3画)这样的大笑话

汉字字义五行的划分,对命名非常重要按传统命名法,凡先天命理五行不平衡者,其取名时均应作五行弥补,这种五行弥补,最合理、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字形、字义弥补

非天

尚书音韵学比较难学,这和音韵学的学科特点有很大的关系。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语音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加之古代也没有一套科学的记音工具,是用汉字拼合去标注语音和分析语音,因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并且方法正确,坚持练习,就一定可以掌握这门比较陌生的学问。

首先,要真正弄懂音韵学的名词术语,牢记基本概念,并且要背诵一些重要的材料,这是学好音韵学的基础。

其次,要建立“历史”的观念,要认识到古今音是不同的,并把握住语音的演变规律,正象明代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指出的那样,“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学习音韵学,不仅要知道上古有多少声母韵母、中古有多少声母韵母等,更重要的是要清楚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最后,学习音韵学要注重实践,除了要认真做一些音韵学作业外,还应将学的音韵学知识与方言调查、训诂、校勘、诗词格律等科研与创作活动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这样既起到了巩固音韵学知识的作用,又可以从中感受到音韵学这门知识的实用价值。

四、音韵学的基本内容及学习要点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 (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到了元代以后,在传统音韵学三个部门之外,又兴起了一个新的部门“北音学”,北音学旨在研究元明清时代以北方中原话为基础的语音系统。

在学习中古音、近代音、和上古音之前,需要掌握一些音韵学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主要有声纽、字母、声类、五音、七音、清浊、等呼、韵类、韵母、韵部、摄等。声纽、字母、声类都是关于声母的概念,五音、七音是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概念,清浊是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概念,等呼、韵类、韵母都是关于韵母的概念,韵部是对韵母的归纳,摄则是对韵部的归纳。

(一)中古音

中古音是指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研究中古音的材料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广韵》,一项是反映《广韵》韵音系统的等韵图。

韵书是将同韵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检的字典。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韵书是隋陆法言所撰的《切韵》。《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 (公元601年),全书分韵有193个之多。到了唐代,《切韵》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为《切韵》增字作注的人很多。到了北宋初年,陈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诏令据《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对《切韵》进行了修订。修订本于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完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这是第一部官修性质的韵书,是《切韵》最重要的增订本。《广韵》分206韵,收有 26194字。《广韵》撰成后,一直流传到今天,《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则在宋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失传,直到清代末年才陆续在敦煌石室、新疆吐鲁番及故宫等地被发现,且大多数都是一些残卷。《广韵》虽非《切韵》,但由于其未改变《切韵》的音系,所以在完整的《切韵》未出现之前,它就成了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材料。

《广韵》是一部韵书,它并没有直接展示中古的声母和韵母,但它所收的每个字都是用反切注音的,中古的各类声母和韵母自然就都包含在这些反切上下字中。所以通过对这些反切上下字进行研究,就可以得到中古的声母和韵母。清人陈澧第一个找到了通过《广韵》反切上下字求得《广韵》声母和韵母的方法——系联法,系联法的基本依据就是反切的原理,即反切上字与别切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及声调相同。陈澧在《切韵考》一书中通过系联将《广韵》 452个切上字归纳为40个声类,将1195个切下字归纳为311个韵类。后来的学者又使用系联法对《广韵》的反切上下字进行了进一步的系联,并对系联结果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最终研究出了《广韵》的声母和韵母。本书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将《广韵》的声母确定为37个,韵母确定为142个。《广韵》的声调有四个,分别为平、上、去、入。《广韵》的列韵本身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

为了直接展示中古音的声韵面貌,古人在撰写韵书之外又专门编制了一种等韵书,这种等韵书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声韵配合表。《韵镜》就是其中最早并且是最重要的一种,可看作是《广韵》的姊妹篇,它与《广韵》互为补充,互相参证,是考察中古音的另一重要材料。《韵镜》以七音为经,通过“清、次清、浊、清浊”等术语将七音中所含的声母区分开来;以 206韵为纬,通过四个格子将韵中所含的韵母区分开来。在声、韵交叉处便是音节代表字。这样就将中古汉语的声韵调(韵本身包含声调)及其配合规律展示出来。《韵镜》将中古声母确定为38个,韵母确定为139个。

在《广韵》和《韵镜》之后,还出现了几种和《广韵》同属一个语音系统的韵书和韵图,其中颁行于北宋的《集韵》和南宋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以及南宋郑樵的《七音略》比较重要。《集韵》是《广韵》的增修本,由皇帝诏令修订,修订的宗旨是“务求该广”,共收字 53525个,比《广韵》多出一倍多;《新刊礼部韵略》将《广韵》注明同用的邻韵进行了合并,使206韵变成了107韵。在此以前,金人平水书籍(官名)王文郁著《平水韵略》,根据同样的原则将《广韵》合并为106韵,此后出现的各种诗韵,分韵都是106韵,简称“平水韵”。唐诗的用韵和平水韵是一致的。《七音略》是一部等韵书,在性质上与《韵镜》相同,基本上反映的是《广韵》的声韵系统,在体例上与《韵镜》大同小异。

中古音的知识除以上所介绍者外,还涉及到近体诗的用韵和平仄。近体诗用韵的特点是要合于“平水韵”,或者说要符合《广韵》独用、同用的规定,要使用平声韵,并且要一韵到底,不许中途换韵。清代所编的诗韵常见的有张书玉等人的《佩文韵府》、周兆基的《佩文诗韵释要》、汤文潞的《诗韵合璧》、余春亭的《诗韵集成》和汪幕杜的《诗韵合璧》等。近体诗平仄的特点是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间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押韵句末字用平声,非押韵句末字用仄声。所谓相间、相对和相粘都是以节拍为单位的。律诗的节拍除句末一字外均由两个字所构成。

中古音是学习音韵学的基础,学习中古音首先要掌握研究系联反切上下字的系联法,这是研究中古音的基本方法;其次要熟悉《韵镜》或《七音略》的体例,再其次要比较熟练的掌握 36字母、《广韵》的声母、韵部、韵母。除此以外还应对律诗的用韵和平仄以及《集韵》、《平水韵》等韵书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二)近代音

近代音指元明清时代以北方中原话为基础的汉语共同语语音系统。反映近代音的韵书主要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元代时,近代音的基础已经形成。元代以后,近代音虽有所发展,但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中原音韵》是以元代中原实际语音为依据的一部韵书,因此,它所包含的声、韵、调大体上反映了近代音的面貌。《中原音韵》共含有 20个声母,46个韵母,四个调类,其中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周氏于平声中分阴、阳二类)、上声、去声,它与今天北京话的四声完全一致,只是具体的归字有所不同而已。

近代音的研究虽为时较晚,但非常重要,因为从中古音到今音的许多重要变化都是在近代发生的,近音的声韵系统在近代已基本完成,如全浊声母的消失、 [ f ]、[ t t ]、[ t t á ]、[ t ]、[ t § ]、[ t § á ]、[ § ]声母的产生、零声母的增加、四呼的出现、相近韵母的合并、[- m ]尾韵并入[- n ]尾韵、入声韵的消失、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全浊上声字变为去声字、入声字分别派入到其他声调等等。上述这些变化也正是学习近代音的重点所在。学习近代音不仅要掌握近代音的声韵调,同时更要掌握上述变化的结果和规律。此外,还应了解如何根据音变规律将古代反切转换成今音的常见方法。了解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掌握学过的音韵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切出古书上一些反切的今音。

(三)上古音

上古音是指以《诗经》、《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先秦两汉的语音系统。上古音或称古音 ,它是相对隋唐时期的中古音而言的。

研究上古声母主要依据的是先秦两汉古籍中的异文、声训、注音、重文、通假字、联绵字等材料。其方法一般是通过这些材料反映的事实证明中古的某些声母在上古是否存在。研究上古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有: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二 (庄组)归精说等。

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先秦韵文;一个是《说文解字》中的谐声字。研究上古韵部的方法是首先通过系联方法归纳出先秦韵文的韵部,然后通过《说文》中的谐声字去印证先秦韵文归纳出来的韵部并扩大每一韵部的归字。清代是上古韵部研究的鼎盛时期,先后出现的古韵学家有二三十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有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和江有诰等。上古韵部主要就是由他们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清代以后研究上古韵部的学者主要有章炳麟、黄侃、王力、罗常培、周祖谟等人。顾炎武研究上古韵部的结论是 10部,江永是13部,段玉裁是17部,戴震是25部,孔广森是18部,王念孙和江有诰都是21部,章炳麟是23部,黄侃是29部,王力是29部或30 部,罗常培和周祖谟是31部。

关于上古声调清人的观点主要可以分为三派:一派以顾炎武、江永为代表 ,他们都是用中古的四声去看待上古的声调;一派以段玉裁为代表,他认为上古没有去声;一派以王念孙、江有诰为代表,他们主张上古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今人关于上古声调的观点主要可分为两派:一派以王力先生为代表,认为上古没有去声,一派以周祖谟先生为代表,主张平上去入四声在上古既已存在。

根据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将上古的声母和韵部分别确定为 31个,将上古的调类确定为平上去入4个。

上古音的研究除了声、韵、调外,一般还涉及到“阴阳对转”和“因声求义”这两项内容。所谓“阴阳对转”是指汉语的一种演变规律,即阴声韵和阳声韵(也包括入声韵)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相互转化的现象。这一规律是由孔广森首先提出,由章太炎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因声求义”是对音韵学知识的运用,它是透过字形的外表通过字音去探求字义的。这种方法所以能够成立,一方面是由于汉语特定的声音往往表达了特定的意义,另一方面是由于古籍中通假、声训、错字等现象的出现主要都是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所造成的。因声求义是清人对训诂学的重大发展,由于这一方法的出现,使古籍中的许多千年疑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

学习上古音应熟练掌握前人关于上古声母的重要结论,牢记上古声母和韵部的名称,如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王力及本书所确定的上古声母和韵部等。这些都是学习上古音的重点所在。除此以外,还应了解阴阳对转和因声求义的基本内容。

纳音的古籍记载见于《石氏星经》,《石氏星经》后来失传,现存日本书书籍《巫女、诚心之受继者》篇章中有详细记载:纳音命旺夫,需四象之气有利于丈夫,古代有口诀称“朱雀玄武顺阴阳”如旺夫需要带橘子石手链这样可以做到顺和阴阳,之后要按照丈夫的生日在结印册上添加结印古代称作是“青龙白虎避不祥”农历3到5月出生的需添加“羽心,竹内古河,夕城”3个结印。农历6到8月出生的需添加“青竹丹枫,云月舞鹤,扶桑伞幡”3个结印。农历9到11月生的需添加“音无响子,云松,五音分金”3个结印。农历12到2月出生的需添加“竹雀,刳舟剡楫,赑屃”3个结印。古代人认为这样纳音命可以化解丈夫的灾祸。

纳音有“子肖前夫”记载,早期出现在中国阴阳道的书籍中,有详细记录的是在安倍晴明的著作《占事略决》。子肖前夫是指处女与男子同居或有过性经历后,所生的孩子更象前一个男子。现代科学称作“先父效应”古代称作“子肖前夫”古代人认为需要按照前夫生日请阴阳师在紫冰银结印符上雕刻结印阵:农历3到5月出生的结印阵是“紫嵇和犀婴阵”。农历6到8月出生的结印阵是“蝎夔和攰攱阵”。农历9到11月出生的结印阵是“牂牃和雾餮阵”。农历12到2月出生的结印阵是“赉渫和萤觚阵”。之后还要按照孩子生日在结印册上添加结印:农历3到5月出生的需添加“木灵御币,集古兵要,赑屃”3个结印。农历6到8月出生的需添加“扶桑伞幡,故实除蝗,百目静”3个结印。农历9到11月出生的需添加“青竹丹枫,和汉三才,羽心”3个结印。农历12到2月出生的需添加“五音分金,和汉三才,刳舟剡楫”3个结印。之后用封印函将紫冰银结印符和结印册一起封印起来,子肖前夫就可以根除。

纳音中且有刑太岁记载最全的是在《古今图书集成》书中,记录了刑太岁,又称“偏冲”,自己的出生年如与当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例如蛇年,生肖属蛇为太岁,而生肖属猴和虎为“偏冲”太岁。古代人认为当纳音而且有刑太岁时是很不吉利的事情,一旦出现会让女士佩戴橘子石手链,男士佩戴红竹石饰品,之后请法师用“法体盐,玫瑰,云海石,须伦,赤鱬鳞”制作成石碑护身符,并按照自身农历生日添加结印:农历3到5月出生的需要添加“日足,夕城,九虹锦声”3个结印。农历6到8月出生的需添加“冰蝶,木灵御币,青竹丹枫”3个结印。农历9到11月出生的需添加“五音分金,刳舟剡楫,百目静”3个结印。农历12到2月出生的需添加“渡边葵蟹,南宫橘末,藏之介”3个结印。古人认为饰品与石碑护身符和结印册,三种法器组合起来这样可以形成三元风水局从而消除刑克太岁影响。

鋆是什么意思

鋆:读作yún,用做人名时亦读作yūn,意为“金子,《中国汉语词典》等均有记载该字为上下结构,部首为“金”,笔画共有十五笔,笔顺为: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