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古诗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泊秦淮古诗翻译及赏析是什么?,第1张

《泊秦淮》晚唐 杜牧

全文翻译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品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第一句创造了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第二句点出时间、地点,并承上启下,网罗全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两句于婉曲清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同时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晚唐社会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这首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晚唐 杜牧 《泊秦淮》,收录于《全唐诗》

注释

泊: 停泊。

商女: 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 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1 怎样利用扫描仪,把书本上的文字转换成WORD文件

方法一、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一键OK的机器,直接选择带有这个快捷按键功能的机器,按一下即可转换到Word或者是Excel格式。

还有一种方法是选择汉王的软件有个文本王的版本,直接扫描进去后,选择插入WORD的图标,即可转换,明基的扫描仪最低端的机器都有配的。方法二、首先将扫描仪安装好,接下来启动“Microsoft Office/ Microsoft Office 工具/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Scanning”即可开始扫描。

提示:Office 2003默认安装中并没有这个组件,如果你第一次使用这个功能可能会要求你插入Office2003的光盘进行安装。 由于是文字扫描通常我们选择“黑白模式”,点击扫描,开始调用扫描仪自带的驱动进行扫描。

这里也要设置为“黑白模式”,建议分辨率为300dpi。扫描完毕后回将自动调入Office 2003种另外一个组件“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中。

点击工具栏中的“使用OCR识别文字”按键,就开始对刚才扫描的文件进行识别了。按下“将文本发送到Word”按键即可将识别出来的文字转换到Word中去了。

如果你要获取部分文字,只需要用鼠标框选所需文字,然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将文本发送到Word”就将选中区域的文字发送到Word中就行了。建议安装Office的时候选择将其附加程序完全安装 然后在XP系统下。

扫描仪连接后,双击扫描仪,会出来一个 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s Scanning 的提示 选用它来扫描。待扫描完成后上方有个带word图标的按钮按一下。

就会发现你扫描的文字已经存在于word中了只不过他存出来是web格式的doc文档。再做简单的转化就行了这个微软的OCR识别效果相当好,而且对于像书一样的一次可以扫描左右两页并且它可以自动将这两页按页码顺序排布下来。

以上是在windows XP + Office 2003下运行通过 方法三、用扫描仪扫描,并用OCR软件进行识别,输出成文本,粘贴到WORD就行了。OCR软件推荐尚书OCR、汉王OCR。

用扫描议扫为Adobe Acrobat Reader 简体中文版的文件,再用快照,粘出来就行了,文字还是文字,还是,也可以直接转换用扫描仪扫描,并用OCR软件进行识别,输出成文本,粘贴到WORD就行了。举个例子:以中晶扫描仪的识别软件-尚书OCR为例,将书本放到扫描仪的平板时,最好将书本夹角有文字处尽量贴向平板!以保证文字扫描时不会扭曲,可保证识别时的正确率!将文字区域扫描到尚书OCR软件以后,先确认左上角“文件”菜单下的系统配置是识别简体中文或者纯英文(注:繁体识别率会有所下降!)。

然后做下倾斜校正(在“编辑”菜单下),如果文字区域明显倾斜,有可能识别出来是乱码或错误信息! 校正完成后,版面分析,工具栏上有图标,然后识别!最后点“输出”菜单输出到指定格式,选择“RTF”格式,这个保存出来就是Word文档了!方法四、安装OCR软件,在使用OCR软件识别前,可用用处理软件(例如:photoshop)处理一下,转换成黑白模式,并适当加大对比度,可以大大提高识别率。 文字提取(OCR)图解教程 或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office2003中内含) OFFICE中有一个组件document image,功能一样的强大。

不仅扫描的文字,连数码相机拍的墙上的宣传告示上的字都能提取出来。第一步 打开带有文字的或电子书籍等,找到你希望提取的页面,按下键盘上的"ALT+打印屏幕键(PrintScreen)"进行屏幕取图,或者用其他抓图软件。

保存成tif格式。第二步 我们需要安装“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的组件,点“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工具 ”,在 “Microsoft Office 工具” 里点“ 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 然后打开,找到OCR识别工具(像眼睛),点击此工具,开始安装,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把光盘(或虚拟光驱)的office安装文件。

第三步 用 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打开,用OCR工具(图中红色筐圈部分)选取你要提取的文字,然后点右键,选择-复制到word或者记事本。 或用摄像头作扫描仪输入文字:我们平时使用的摄像头大家好象只用作聊天了吧 其实它的作用也是很广泛的好多的朋友在写论文,资料的时候总是要用一些书上的资料总是到打印社进行扫描打印,其实我们的摄像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安装Microsoft office 2003 (仅以office 2003为例。

其它版本office均可) 二,打开“开始→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工具→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scannging”,如果该项未安装,系统则会自动安装。此时会弹出扫描新文件对话框,单击[扫描仪]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摄像头,并选中“在扫描前显示扫描仪驱动”复选框,再选中“黑白模式”,并选中“换页提示”和“扫描后查看文件”两项。

三,再单击[扫描]按钮即可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选中[格式]按钮,在“输出大小”中选择600480分辨率,然后将文稿放平,反复调节摄像头的焦距和位置,使画面达到最佳效果,点击[捕获]按钮即可得到画面,该会显示在“。

斧类兵器为何在古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流传至今的典故乃至神话传说中,“斧”的身影随处可见。盘古抓来一柄斧头,便开天辟地;程咬金凭借三斧子半,便闯出“混世魔王”的名号;至于那“斧声烛影”,则是让赵匡胤之死平添了几分诡谲莫测。

且不论成语当中还有班门弄斧、疑邻盗斧、大刀阔斧、双斧伐孤树等典故,人们于古籍中常见的其他冷兵器,其实与“斧”也有莫大关联。如刑天所舞干戚、天子常用黄钺,都是斧类兵器的一种。

据现有记载,斧类兵器贯穿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已成常制。尤其在上古时期,斧类兵器更是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看似有些“笨重”的斧类兵器,为何在这一时期备受欢迎呢?

冷兵器中的各种 斧

一、斧的“兄弟”们:斤、戊、钺、戚

在古代冷兵器中,“斧”有不少“兄弟姐妹”。如果说,“斤”与“戊”是“斧”的两个“化身”,那么“钺”与“戚”就是“斧”的同族晚辈。换言之,前者与“斧”字有同义,后者则是与“斧”有略微不同的斧类兵器。

先说“斤”。《说文解字》曰:“斤,斫木器也。”从其象形字体来看,正像是古人用斧在劈砍树木。是以,段玉裁注曰:“凡用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用来伐木的斧头,就是“斤”。

传说“神农作斤斧陶冶”,可见斧在冷兵器中“辈分”很高。仰韶文化(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到前3000年)中出土的石斧,便印证了这个观点。

新石器时代 石斧

在旧石器时代,石斧用途广泛,适用于伐木与农耕,故而颇受远古初民喜爱。为加强杀伤力,他们又增大刃面,从而让斧头具有了大而阔的特点,并逐渐成为当时战争中的大杀器。

这种大号斧头,便可称为“戊”。按《说文解字》:“戊,斧也。”段玉裁注曰:“大斧也”,而后又援引《司马法》:“夏执玄戊,殷执白戚,周左杖黄戊,右乘白髦。”说明在“上三代”,“戊”是斧的一种常见叫法。

又据《尚书·汤誓》记载:“(周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人云“钺大而斧小”,可知武王所执黄钺,乃一大斧,带有肃杀之意。

窃以为,“戊”与“钺”有时可划上等号。二者的区别在于:“戊”字可释为“大斧”,出现时间更早,与“斧”字一样,是斧类兵器的统称,它既可用于农耕与伐木,也可用于战争;而“钺”则诞生于青铜时代(且看它的大金旁),是带有自己特点(或者说它有特殊文化内涵)的一种斧类兵器,多用于战争、刑罚、威仪等方面。

青铜钺 商王武丁时期 妇好墓出土

斧的“族人”还有“戚”,其象形文字似带齿之斧,同样是一种斧类兵器,亦如上文所述“殷执白戚”。另外,按照《尚书·禹贡》中“禹锡玄圭”的记载,“圭”也极有可能是一种斧类兵器。

不难发现,上古时期的重要事件,多伴随斧类兵器而出现。那么,为何斧类兵器会在上古社会中备受青睐呢?

这还要多亏“钺”和“戚”这两个优秀“后辈”。殷周以来,尽管斧类兵器依旧非常实用,但“钺”和“戚”背后的象征意义,同样不可小觑。

兽面纹铜钺

二、斧钺之王权象征

诸多迹象表明:斧钺与王权之间密不可分。考古研究发现,石斧是颇为常见的陪葬品,而在一些葬品极为丰富的墓葬中,还有可能出现玉斧。这便意味着:在原始社会,只有地位非比寻常之人,才有资格以“玉斧”衬托身份。

不仅如此,“王”字甲骨文便作斧钺状。武王伐纣,曾执黄钺;商汤灭桀,亦是如此。斧钺常跟随君王征讨四方,定鼎天下,业已成为王权象征。因此,《太平御览》引《字林》明确指出:“钺,王斧也。”

斧钺之于王权,亦曾流传后世。彼时,斧钺反倒是一种礼器,成了帝王彰显自身权威的“信物”。在一些特殊场合,君王赐臣子以黄钺,便如同天子亲临,付与臣下以“专擅之权”。

钺戟 徐州博物馆藏

以汉末三国时代为例。在“假节遍地走”的情况下,被冠以“假节钺”的臣子可谓屈指可数,非权臣、都督、武将之巅,不可轻易相授。

注:据《三国志》统计,汉末三国时代的假节钺者有:董卓、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关羽、陆逊、曹真、曹休、曹爽、夏侯尚、于禁、满宠、司马昭。而夏侯尚、满宠等人之所以能假节钺,是因他们需要都督地方,以便于行事。

蜀章武三年(223年),诸葛亮率众南征,后主下诏“赐亮金鈇钺一具”。《礼记·王制》有云:“赐鈇钺,然后杀。”诸葛亮得刘禅“付之以专命之权”,自此掌控三军,不在话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三、斧钺之礼乐教化

按《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孔颖达疏曰:“干,盾也;戚,斧也。武舞所执之具。”

古代社会礼制森严,戚既然是一种“武舞”礼器,便不可能太大,否则便不易施展。而根据“戚”字状似豆荚来看,它应当是较为狭长且形状不大的斧钺。那么,戚为何会成为一种礼器呢?

上古社会,“君权神授”之说蔚然成风。无论是征战四方,还是王权更替,君王都会举办宗教性质的祭祀活动,以奠定其举动的合法性。这种制度,对后世可谓影响深远。

王莽篡汉

据《汉书·王莽传》记载:“是以伯禹锡玄圭,周公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颜师古注曰:“言天降贤才以助王者,王者当申达其用,而不敢自专。”

王莽僭越称帝前,曾极力渲染“天命神授”思想。在他受封大将军时,也曾“受钺高庙”,以示其权柄来路之“正”。是以,王莽欲完成篡位之举,自然要效仿大禹、周公这些上古贤王,将斧钺给高高“捧起”。

讽刺的是,王莽在称帝之后,并没有让天下万民归心。洛阳一带,起兵反抗者多如牛毛。司徒王寻得王莽之令,欲镇压各路叛军,却在出发时“亡其黄钺”。此事虽不见得为真,但史家此语,恐怕是打算借“失黄钺即失王权”的说法,来隐喻王莽政权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局。

商代晚期蛙纹钺,城固五郎庙出土,陕西博物馆藏

言归正传,继续看斧钺之“演变”。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作为王权象征,斧钺难免会在此过程中被“神化”,进而成为各项礼仪活动中的“常客”。

然而,斧钺原本用于作战,其“笨重”形态显然不太适合展示。或因如此,礼官才会对斧钺进行“改造”,于是,更加适合“武舞”的戚便诞生了。

当然,戚不止能用来“表演”。作为斧钺的一种形态,戚自然不会堕其雄风。它仍保留了一定杀伐之权:因其刃较为狭长,戚还常作为一种刑具,用于斩首要犯。

泊秦淮古诗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泊秦淮》晚唐 杜牧全文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