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猫”很少出现在古代书画卷轴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1收藏

为什么“猫”很少出现在古代书画卷轴中?,第1张

各大博物馆留存的书画、卷轴不少,题材可谓丰富多姿,有龙、凤、麒麟、马、牛、鸟、狗等等等等,但你仔细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关于猫题材的花鸟画的确非常少,为什么呢?

古代书画分类很细,魏晋时开始主要以人物画、故事化为主,主角统统都是人,会捎带描写到器物、房屋、服饰等,是为教化众民所作,一般很少出现动物题材。到隋唐之际,马、牛等题材开始出现,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含义,是代表朝臣辛苦济世,老骥伏枥或歌颂君王武德雄风的,都有特定的含义。山水画基本上形成在五代到北宋之间,一直就不以表现动物为主,没出现猫就很正常;到北宋、南宋时,社会经济大发展,人们有钱了,甚至史籍中已经出现了市场贩卖猫粮的记录,这个时候猫主题画才正式开始出现。

还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古代猫被人类驯化的时间较晚(目前发现最早距今4000多年前),而且受到人们重视程度远不如狗、熊等动物。在文献里最早的关于最早的明确的养猫的记录,在南朝的顾野王笔下:“似虎而小,人家蓄养令捕鼠”。

不过从《庄子》等文献也可看出先秦时代已经有人开始养猫,但明显猫的地位在当时是不如狗的。因为现在考古发现古代中国人养猫的不多,但是养狗的很多,如当时的贵族墓葬里面,常见椁室之下有腰坑,里面最常见的殉葬的动物就是殉狗,目前还极少发现腰坑里有殉猫的,这自然与狗在当时社会生活里较高的地位有关。狗因为能看家护院、打猎卫护主人而受到贵族喜爱,在死后也伴随在身边,而猫就没有这种殊荣了。更有意思的是在六朝以前人们更多地使用狗来捕捉老鼠,这样的话猫的存在感就更低了。

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先秦直到秦汉时期人们的观念。先秦时代流行的俗语、寓言故事里有关狗的很多,如“狡兔死,走狗烹”、“鸡鸣狗盗”等,而关于猫的则是几乎找不出来。可以找到的人们对猫的描写是这样的,“卑身而伏,以候敖者;|西跳梁,不避高下”。还是非常凶猛敏捷的模样,远远不是今天猫奴们怀里温柔萌萌哒的吃猫粮长大的小猫。换句话说,古代的猫处在一个半驯化的阶段,越早的猫野性越大,难以驾驭。此外在《山海经》里还谈到许多怪兽时都喜欢用它们外形长得像狸(一种野猫),能御凶来突出这些生物的特点。毫无疑问正是凶猛而非呆萌、可爱的印象在古人心中占据了主流意识。

在唐代以前养猫也并不普遍,只是少数人豢养,因而在唐代以前的绘画、文集里极少见到猫的踪影。真正猫的普及是在宋代,“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从侧面正说明了在当时上层养猫的一种风潮。陆游就是宋代最爱猫的猫奴,还专门写了很多诗来写他是如何玩猫的,比如下面这首写出他十分怜爱猫的神态:这首诗大家最熟悉的末尾几句,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但是,即使它已经孕育出来,为啥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太多呢?

因为精品作品大量的流失海外,国内的存世量太少,普通文物收藏爱好者自然是难得一见。猫的神韵不好把握,就如同花牛、画马一样,也是有特定的名家,绝大多数职业画家一般不会涉足,而是多集中在人物、山水、花鸟、界画等大流派,题材生僻冷淡是另一个原因。

说白了:倒不是完全没有,就是存世量太少,我们很难看见。

中国人画动物是讲究寓意的,不会胡来。宋代《宣和画谱》中记载过:“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

马和牛是最为常见的古代绘画动物,他们代表任重道远和天地和谐;狗代表忠诚勤勉,羊则寓意温文尔雅,善良祥瑞。

猫呢?猫的谐音是“耄”,就是老年人高寿的意思,猫出现在绘画上,往往和牡丹相伴,牡丹代表富贵,猫代表长寿,也就是“福寿绵长”之意,多用在为老人家祝寿的场合上,用途相对较窄。

再说,在古代绘画中,文人画一直是被关注和追捧的主流,而老人则垂垂老矣,年近暮年,又有多少人愿意热捧呢?

说起来,画猫的名家也不少,如南宋的李迪,绘有《狸奴小影图》、《狸奴蜻蜓图》、《秋葵山石图》;靳清绘制有《双猫图》;毛益有《蜀葵游猫图》;许迪有《葵花狮猫图》;佚名画家还有北宋的《富贵花狸图》、《冬日婴戏图》、《戏猫图》、《狸奴图》、《狸奴婴戏图》等,明清以来作品就更多了,余不一一。

但总体来说,比起遛鸟、养鱼、盆景、养狗,养猫在中国古代始终是一个极为小众的爱好,圈子也很有限。大多数的猫奴们都是文人、太监和一些宫女,因此故宫里的猫也格外讨人喜欢。翻遍《红楼梦》、《西厢记》、《西游记》等古典小说,有送鹦鹉的、八哥的,有玩蛐蛐的、斗鸡的,但猫都是踪迹全无,可见在古人心目里猫是一个比较神秘难以捉摸的生灵,故而也就敬而远之。如陆游、八大山人一样爱猫养猫的猫奴们就终究成为少数,自然也就难以在字画古籍中更多露面了。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知识百科,也可输入“星月”“南红”“紫檀”“蜜蜡”“绿松”等关键字直接获取精华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热文精选

猫的笔画顺序:撇、弯钩、撇、横、竖、竖、竖、横折、横、竖、横。

1、第一笔是ノ(撇),从左上方向右下方斜着写一撇,这一撇的长度适中,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

2、第二笔是弯钩(㇄),这一笔需要在第一笔撇的下方,向右下方弯曲,形成一个钩子的形状。注意,这个钩子的弧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要与整个字的比例相协调。

3、第三笔是ノ(撇),这一笔需要在第二笔弯钩的下方,从左上方向右下方斜着写一撇,这一撇的长度要比第一笔短一些。

4、第四笔是一(横),这一笔需要在第三笔撇的右下方,向右上方斜着写一横,这一横的长度适中,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

5、第五笔、第六笔和第七笔都是丨(竖),分别需要在第四笔横的右下方、第五笔竖的下方和第六笔竖的下方,各写一竖。这三竖的长度逐渐增长,最后一竖最长。

6、第八笔是㇂(横折),这一笔需要在第七笔竖的下方,先向右上方斜着写一横,然后再向右下方斜着写一竖,形成一个横折的形状。注意,这个横折的折角要明显,不要过于圆滑。

7、第九笔是一(横),这一笔需要在第八笔横折的右上方,向右下方斜着写一横,这一横的长度适中,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

8、第十笔是丨(竖),这一笔需要在第九笔横的右下方,竖直向下写一竖。这一竖的长度要比其他笔画长一些。

9、第十一笔是一(横),这一笔需要在第十笔竖的下方,向右上方斜着写一横。这一横的长度适中,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

猫字出处:

猫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猫字的形状像是一只蹲着的猫,有头、身、尾、四肢等部分,非常形象生动。随着汉字的发展和演变,猫字的形状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逐渐变得更加抽象和简化。

在古代,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动物,被人们饲养用于捕鼠和其他害虫。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猫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例如,在古代民间传说中,猫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动物,有着驱邪、招财等神奇的作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猫也经常被描绘成一种机智、灵活、独立的动物,成为了不少文学作品的主角或配角。

猫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和被人们饲养。在现代社会中,猫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宠物,被人们喜爱和照顾。同时,猫也在科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拼音    māo máo               部首    犭                笔画数    11    

“猫"字的词语组词

熊猫    猫眼    波斯猫    猫头鹰    小熊猫    大熊猫    豹猫    猫眼石    狸猫    山猫    我是猫

野猫    猫儿眼    夜猫子    灵猫    猫头    猫耳洞    猫鼠    公猫    馋猫

猫的笔顺详解

猫字笔画写法

“猫”的解释

1 猫    拼音:[māo]

(1) 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等色。种类很多。

(2) 躲藏:猫在家里不敢出来。

2 猫    拼音:[máo]

(1) [猫腰](máo ∥yāo)同“毛腰”。

为什么“猫”很少出现在古代书画卷轴中?

各大博物馆留存的书画、卷轴不少,题材可谓丰富多姿,有龙、凤、麒麟、马、牛、鸟、狗等等等等,但你仔细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关于猫题材的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