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的分类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0收藏

儿歌的分类有哪些,第1张

幼儿儿歌的种类:人生形态儿歌、社会形态儿歌、自然形态儿歌。

在所有的儿歌中人生形态儿歌占多数,人生形态儿歌又以游戏类型儿歌居多,这是因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儿歌的内容也应遵循幼儿好游戏的特点,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知不觉中习得新的知识与本领。人生形态儿歌可以分为游戏型儿歌和情感型儿歌两大类,游戏型儿歌又可分为运动游戏型和语言游戏型。

社会形态的儿歌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型儿歌和教诲型儿歌两大类。

自然形态儿歌往往以某方面知识为中心,形象、生动地帮助儿童认识身边的事物,认识自然界中的山水草木、乌兽虫鱼、日月星辰、四季变化等

1像铅笔能写字,2像鸭子水中游;

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称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声音;

7像镰刀来割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蝌蚪尾巴遥,10像铅笔加鸡蛋。

儿歌的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幼儿唱儿歌,则是情感的外泄过程,并能从中体验模仿成人的劳作和生活,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演变。

扩展资料:

儿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儿歌按其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游戏儿歌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儿歌,简单易懂,琅琅上口,贴近生活。相比较而言,教诲儿歌更偏重教育引导,因此又称作启发益智儿歌。

此外,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可以看做游戏类儿歌的雏形。绕口令的产生,可以追寻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弹歌》“晰竹,续竹,飞土”,相传为黄帝时所作。据考证,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

按照产生时间或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古代的童谣和现代的儿歌。童谣即是古代的儿歌,只是古代的童谣流传到,大多没有曲调了,只剩下了歌词。按照演唱语言,儿歌可以分为国语儿歌、客家童谣、粤语童谣、英语儿歌等。

  我与童谣

  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中心校 张志晨

  童谣自古有之,而且几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谣。不论童谣的内容是否有教育意义,每一段童谣,都充满了美好的童趣,每一段童谣都会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可以说,孩子们都是伴着童谣长大的,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

  童年是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到底该把什么样的东西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有趣好玩的童谣给我们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永远的记忆。我永远怀念童年那些美好的童谣。

  一、 我与童谣不解之缘

  我对童谣的接触是从儿时开始的。记得小时候,一群小伙伴经常一边做游戏,一边说童谣:“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蹲下,起来,……”还有个喊着说的:“急急令,跑马城,马城开,打发**送信来,要哪个,……要你家干草垛,干草垛,插兵刀,我的兵马任你挑。”这类童谣挺古老,也很好玩,但没思想教育意义。

  有思想性的也记得几个。你像“报告司令,你妈有病,今天不死,明天立正。”这显然是痛恨国民党的。

  也有俗不可耐的。像“秃脑亮,摸电棒,摸到北京搞对象……”

  更有小伙伴之间骂仗用的。“小报告小报告,叫你屁股起大泡;起大泡找你爸,你爸踢你一百下。”这个应该是我的童谣处女作吧。

  大约上个世纪80年代末,县文联华景玉同志到兴隆镇来征集民间故事和“瞎话”,意在抢救民间文化。那个时候,我当班主任,在这方面发动学生和家长做了一些工作。除了收集与整理,我也是做了一些创作的,因为我看到了童谣的优点。

  童谣也称儿歌,历史渊源久远。有些是打油诗、顺口溜,有些是民谣、民歌,也有些是正统的古诗词。童谣流传于儿童之间,以说为主,也有连说带唱的,还有一唱到底的。之所以易于流传,除了浅显生动、韵律响亮、诙谐风趣,主要原因是特别适合儿童心理。

  因为童谣易记,我就把一些学法方法编成了顺口溜,像《作业歌》、《作文歌》,再就是《分段八法》、《外貌描写九招》什么的,反正挺多的,用铁笔刻蜡纸,用油印机印,订成小册子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如《作业歌》:

  “抄题对题抄对题,读题审题试答题,定好格式写答案,检查验算要仔细。根据题型找题理,会了一题会百题。”

  也有关于识字的长短句,用“有子享清福,老了当大亨”区分“享、亨”。还有顺口溜:“一颗象牙口外翘,卡在喉里快扣掉。白纸不用没污点,黄土包从田中冒。”分别用来记忆“象”中是“口”、“喉”中无“丨”、“纸”下无“丶”、“黄”中是“由”。

  琅琅上口,易记易诵,一用就见效。但,实行范围,仅仅是自己的班级,受益的仅仅是五六十个学生。

  后来我调入得权小学任教导主任,2003年教育体制改革,教导处只有我和一位大队辅导员。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师训、督导、档案室建设……都我一个人具体负责。校长杨文琴同志对我说:“你能写,就写点新鲜东西,让孩子背,光靠我们四个人执周,不行。”“我们四个”指的是正副校长、我、还有一位大队辅导员。说“不行”是因为当时得权小学有学生1400多人,这年又搬上了新教学楼。有太多的事要做,也做不过来。要是写点东西,让孩子们自觉约束行为岂不是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确实要想出一些办法才行,我就开始创作《一日行为歌》。从此一脚踏上了童谣创作的里程。

  后来,我的工作有了变动,我不再介入德育工作,便停止了德育类童谣的创作,而转写内容与教学相关的童谣了,如《上课行为歌》、《读书歌》、《作文歌之过五关》、《作文歌之作文很简单》等等。

  为了创作,我也开始研究中华民谣,也就是旧童谣。

  二、 如何看待旧童谣

  旧童谣大都反映一些生活场景。除了逗小孩子乐儿,再就是教说话、数数,也有明辨是非的,鞭笞丑恶的,但不多。像这首: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话儿;吹灯,做伴儿;明天早晨给你梳小辫儿。”

  它是正经八北的童谣,但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想要的,是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童谣。那种“直指人心、直导行为”的童谣,那种对孩子有很大教育用处的童谣。我们让孩子们传唱童谣,不是为了取乐。我们要的是“益心利行”,给的是思想,是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保驾护航的方法,是滋养心灵的鸡汤!

  尽管过去的一些老童谣已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没有时代气息,但旧童谣对新童谣的创作有极强的借鉴作用,可以让人在因循中发展,在继承中提高。

  由于旧童谣的作者就是小孩子或深谙儿童心理的成年人,加之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经过一代代人的润色补充,渐臻完美。这些童谣深深地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和儿童的实际生活最为贴近,在表现儿童情趣上尤为突出。

  因此,贴近儿童实际生活,应该是童谣创作的最基本的准则。

  另外,借鉴旧童谣创作新童谣,还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力求表意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朴素率真。

  二要手法多样。可用拟人、夸张、起兴、问答、排叙、比喻、迭沓等手法。

  三要布局灵变。我基本上采用三言、五言、七言,或者三者交换着用。

  四要尽力包蕴哲理、传知知识。

  五要力求自然天成,琅琅上口。

  总之,要想写好新童谣,必须熟知并学习旧童谣。

  三、 童谣的变异

  新童谣,是为孩子们作的短诗,强调韵脚,要求琅琅上口。但新童谣的发展出现了分歧:

  一是灰色童谣注入校园。

  “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

  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飞了。”

  这种充斥暴力的“灰色童谣”在全国许多中小学都占有一定的市场。比如励志歌曲《真心英雄》被恶搞为: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补到九十点钟;

  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

  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以及厌世颓废充满色情的“顺口溜”:

  “上学苦、上学累,不如加入黑社会。

  好吃好喝好滋味,晚上还有美眉睡。”

  灰色童谣也叫“痞子童谣”,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中流传,内容灰色、形式简短、语言庸俗。例如:

  “一年级的小偷,

  二年级的贼,

  三年级的帅哥没人陪,

  四年级的美女没人追,

  五年级的流氓一大堆,

  六年级的情书漫天飞。”

  我以为,灰色童谣的产生是社会垃圾文化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结果。灰色童谣是一种病毒,瘟疫般地扩散和感染着少年儿童。可以看出,灰色童谣大多以戏谑的方式发泄稚嫩的牢骚,是对时下应试教育模式的一种反叛,也反映了学校里和社会上的许多不正常现象。

  但,如此蔓延流行,势必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

  二是校园新童谣的兴起。

  要与灰色童谣对抗,便产生了校园新童谣,也称绿色童谣。实践证明,它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柄利器!

  孩子的心灵本是一片净土,没有鲜花在上面开放,杂草便会丛生。由于优秀童谣的稀缺,一些灰色童谣便乘隙而入,污染着孩子们的心灵。据有关部门调查:28%的孩子小学四年级以前就开始唱流行歌曲、说“灰色童谣”,到了初中,所有的孩子都有此经历。

  灰色童谣之所以大行其道,原因在于孩子们的生活缺少鲜活明快的童谣,缺少经典!

  现在的儿歌,有的节奏拖拉,有的死气沉沉,有的内容枯燥,有的缺乏时代气息,有的说教意味太浓。有的童谣或者只是幽默,或者没有生活味道。还有的浅白得粗俗,语言虽然自由无拘束,但不上口。

  包括我创作的童谣在内,还称不上经典!

  但,好歹我们有了一些绿色童谣,可以为孩子们调“一杯羹”了。

  为此,我呼吁教育工作者,要为孩子们大力推广一些“绿色童谣”,让优美的童谣荡起双桨,轻轻划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伴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 县教育局支持新童谣推广

  多年来,我一直想要把灰色童谣染绿!尽我所能去绿化孩子的精神家园!

  其实,这也是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心愿。

  正是为遏制灰色童谣的泛滥,2004年中央教育部发文征集校园新童谣,以此激发广大工作者积极创作、大力推行校园新童谣。这使我如虎添翼,我庆幸,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可以大显身手了。

  但是创作何其艰难!

  我国目前有2亿多儿童,可是还没有从事童谣创作的专业人员!究其原因,还是畸形市场经济在刮怪风。谁都知道,为歌手创作一首流行歌曲能拿到上万元的稿酬;而在刊物上发表一首童谣,所得不过四五十元。然而,童谣创作的难度并不比流行歌曲小。

  我曾经读过一个资料,说有两家文化教育单位想发起童谣大赛,策划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首肯,主办方试图按照市场运作方式联系厂家合作,但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推却了。托词竟然惊人的相似:“童谣比赛冲击力不够,广告效应不明显!”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做支撑,这场童谣大赛还没有启动就不了了之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组织可以为一场球赛、一个节庆活动“锦上添花”,一次性投入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而对教育儿童这一千秋大业缺乏热情。

  然而,巴彦县教育局,却把校园新童谣的推行,作为德育工作的“新亮点”,把童谣传唱纳入了巴彦县乡土特色教材研发方案之中。

  2008年末,县教育老科协成员高占生同志发现了我的童谣作品《一日行为歌》,并推荐给老科协***柳春阳同志。《一日行为歌》这部作品,已经在2005年获得哈尔滨市校园新童谣创作一等奖,并在兴隆镇得权小学推行了5年之久,是比较成型的作品。经老科协成员刘国祥、姜海山在内的所有成员进一步考证,认定有推广价值。

  之后,我又把近几年创作的校园新童谣《一周行为歌》、《上课行为歌•五言版》、《上课行为歌•七言版》和《礼貌行为歌》等十余首较为成型的新童谣,奉献出来。又经考证,老科协的几位老同志一致认为:其中五首童谣极富德育教育价值,推广这些童谣能够开辟一条德育教育的新途径。于是,制定了学习童谣活动试点方案并向教育局递交。

  教育局极为欣赏此举,下了批文,同意于2009年上半年印发《校园新童谣》小册子,并在巴彦镇、兴隆镇和松花江乡各选一所小学做试点。

  一学期很快下来了。2009年6月,教育老科协及县政府老科协、县关工委、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有关领导组成验收团,对三个试点校进行了验收。验收结果令人相当满意!

  各校均出示了以童谣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童谣被学生背诵、被学生改编成小品、歌唱、舞蹈、快板……学生带着新奇的心理谈了对新童谣的理解;教师代表怀着喜悦的心情交流了新童谣的试用情况;自愿前来参加反馈会议的家长热情洋溢地吐露了真心话,还要求见一见作者;各试点校介绍了试验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经验与教训,还提出了新童谣创作的思路。总之,试验是成功的,并肯定校园新童谣极具推广价值。

  教育局将批准教育老科协在2009年下半年,拟将我创作的20多首新童谣编成巴彦县小学生品行教育乡土教材在全县普及推广。

  我还记得,当试点校的老师和家长要求见作者的时候,我激动不已。我代表首批受益的4000多名小学生言谢,感谢教育局、感谢教育老科协为孩子们送去了一批“绿色的精神营养液”!

  我将进一步创作,丰富内容,尝试新的形式,尽力形成校园新童谣作品系列,为巴彦县教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 我的童谣创作

  1.为用而作。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的必修课。每一个小学生耳熟能详。可是为什么对孩子们的行为约束力不够呢?

  守则、规范的每一条都是烈火锻烧、千锤万凿出来的真理,每一句都千真万确,掷地有声!但它毕竟是纲,是目,是则。它不能直接为小学生所用。

  我所创编的《一日行为歌》就是把守则、规范中的要求,变成具体的行为样式,直接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上课行为歌》,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明确了小学生什么样的课堂行为才是正确的。其中有课前行为指导、课上行为引导、感恩教育、理想教育。内涵很多,但都具体化了,“直指人心,直导行为”。

  《爱校拍手谣》是我为一位班主任的班会写的材料。我写的一些童谣,就是为实际工作服务的,是因为需要才写的,为用而作。

  一位家长反映,以前她的孩子在家学习只是写作业,可是现在还能做到“先复习、再预习,反反复复多练习。”

  我的校园新童谣富有时代气息,有新的教育思想内含,所以部分童谣给新时代的儿童指出了一个广阔的社会天地和人生舞台。

  《一周行为歌》中说:

  星期日,到户外

  做调研,搞竞赛

  参加活动成长快

  新世界,新时代

  会创新,能实践

  新式人才人人爱

  《四季活动歌》开头说:

  小朋友,听仔细

  放下鼠标遥控器

  推开房门走出屋

  外面有个新天地

  结尾说:

  山水长,天地宽

  世间万物尽奇观

  书读遍,仍有限

  还需亲身去实践

  大自然,是名师

  增悟性,长真知

  生活多彩人多智

  从小不做书呆子

  一位家长对我说:“我要是早点看到这首童谣,当年我都能同意去当幼儿教师。”

  2.用一点古风,加一些古典。

  童谣光是讲究浅白也是不行的,重要地一点还是要有内含。有多少旧童谣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出,叫人想都想不起来,纠其原因,就是浅白得没有品头。当时说着逗乐,笑过之后,淡不如水。

  我尝试,在新童谣里,用一点古风,加一些古典。这可能使童谣难了一点。如《交友歌》中“清张英,六尺巷,从小要有容人量。”这里面有个典故。

  是说清代康熙年间,在朝为官的张英,其家人与邻居在宅基地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摆平”此事。很快家人接到回信,却见里面只有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深受感动,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三尺,而邻居也自愧不如,退地三尺,于是两家盖完房子后,在院墙之间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

  有一次,毛主席会见苏联驻华大使,曾经讲到这个故事,用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宜应该谦让、平等。包容互让、平等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能够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物欲横流、钱权肆虐的年代里,提倡这种传统美德更为必要。

  如果把这个故事给孩子讲了,这句童谣也就不难了。

  也许难就难在,要给学生讲一下这故事。也许设一点“童谣课时”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但这轻而易举的突破难点的教育行为,该使孩子们多么受益!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互让的道理,还学会了一个他也可以传播出去的历史故事。一举多得!

  我认为这个难点,着实难得可贵,难能可贵,难才可贵。

  过分追求浅白,还容易丧失语言的艺术性。

  让童谣成为语言之花,应该让孩子们通过童谣学点语言,长点文字功夫。《读书歌》使然。

  圣贤读书破万卷

  全凭勤奋长才干

  每逢佳作细细品

  何曾怜惜书角烂

  ……

  程门立雪多请教

  刺骨悬梁苦钻研

  面壁十年图破壁

  不信人生梦不圆

  巴彦镇兆麟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童谣的语言非常美,许多语句都被学生们引用到作文里。

  3.“文合为时而著”。

  创作《荣辱行为歌》是形势的需要,最难就是找不准治国大道理与日常小行为的结合点。感谢县政府老科协于跃琛同志和教育老科协柳春阳同志的指点。是更多的老一辈的关怀才使我完成这个作品的。

  4.应邀而撰。

  《法制教育歌》是应县文联征法制三字经之邀而写。在形式上是个三字经。

  5.情动辞发。

  写《安全行为歌》的背景:

  2009年6月份,惊闻丰乐乡一名8岁女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雨后汇成的大水冲走。一场大雨,夺走了一个灿烂的生命……知道了这条噩耗,我心悲痛,也思绪万千。

  我能因之做点什么吗?是声讨?是谴责?还是能出谋划策?

  且用今夜时光,成诗一首,以图教育更多的小孩子们。也许这首诗写成得太晚,又不能及时推广。尽管这里面深蕴着许多生命的代价。

  我傻想:如果,那个悲命的女孩能够早点背诵我的童谣……唉,要亡羊补牢哇!我忍倦耐累,《安全行为歌》成于三遍修改之后,时间已至夜半。

  写《背给亲友的戒赌歌》的背景:

  我的亲人中,有好赌和豪赌的,结果不是影响家庭和睦,就是败家废业,深感厌恶,便写下了这首童谣。这首童谣不是针对学生行为的,但可以让学生看到赌之危害,给孩子们打打预防针。防,重于救。远离黄赌毒,是小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外,倘能真的通过童谣教育了哪个染赌的成年人,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这种源于他自己的社会实践的、来自于周围生活中反面实例的教育作用会更大更实际!毕竟,实践出真知!

  6.厚积薄发。

  如《名人谣》。七首童谣源于七个故事。这些故事是我平时读书积累的。并非要写童谣了,才去找来的。源于积累!

  之所以写名人谣,我就是想让孩子们与名人为伍,和大师交流,沿伟人的脚步前行!我就是想让孩子们知道:

  名人出名前

  也是普通人

  与众不同处

  就是有精神

  我想让孩子们:

  童年立奇志,求学心有恒

  做事勤为贵,德高弃虚荣

  成功谦受益,损友不为朋

  学习趁年少,一刻不能等

  这七首童谣从不同的角度来警喻学生。并鼓励孩子们,让他们坚信:

  七首名谣七颗星

  七星就是七盏灯

  七灯齐照人生路

  皇天不负学子情

  沧桑世上无难事

  功到苦心自然成

  而我在童谣的创作上,何尝不是“功到苦心自然成”呢?

  7.再拓新域。

  突发奇想:古有《三字经》,我难道不可以写个《五字经》吗?

  五字经

  百念善为首

  万事学当先

  胸有龙凤志

  誓偿父母愿

  为人子女者

  千万别娇惯

  娇是家人宠

  懒是自己惯

  家境不如意

  切莫怨祖先

  将相本无种

  好汉地换天

  人前讲体面

  不在吃与穿

  寒门多才俊

  奢华少伟男

  粗布百姓衣

  开水家常饭

  卫生断病源

  锻炼身强健

  娱乐固然好

  耗财费时间

  出行多看路

  读书心要专

  从师很重要

  自身更关键

  能吃苦中苦

  敢碰难上难

  深思出灵感

  久战克雄关

  博学生才气

  德高有尊严

  从小品德正

  长大路不偏

  一勤治百病

  前程大无边

  新的尝试:用学生生活中的事写童谣。 如《比学习》:

  甲: 同学同学我问你

  我想和你比一比

  乙: 比就比,谁怕你

  我穿金,我戴玉

  我家玩具满屋地

  甲: 不比金,不比玉

  就比上课守纪律

  看谁练习做得好

  看谁举手最积极

  乙: 比就比,谁怕你

  我这还要挑战你

  甲: 挑战我,我更乐

  比摘星,比摘月

  难题我就没怕过

  乙: 不比星,不比月

  就比回家写作业

  看谁作业独立写

  看谁一点不出错

  甲: 比学习,争模范

  比出输赢怎么办

  乙: 逛北京,随便看

  输的掏钱赢的管饭

  合: 拉勾——

  上吊——

  说好了

  不变

  是啊,我会坚定信心,克服工作压力和生活中困难,进一步创作校园新童谣。假如能有更多的时间专门从事此项工作,能够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心理,能有更好的创作环境,那该多好哇!

  不过,我已经和自己说好了,在现实生活和繁忙的工作中,“即使希望的琴弦断了,我也会用无声的笔创写校园新童谣,让可爱的孩子们讴歌未来。”

  童谣童心不泯,奉献创意弥坚,“说好了,不变”!

  六、 我心中的童谣

  好的童谣,还应该成为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成人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钥匙。古人有言:童谣“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我已经了解到,一些家长和老师都能背下来校园新童谣中的一些片段。在松花江五四小学,一位座谈的家长,在说话中自然地提到了童谣中的许多语句。

  好的童谣,应该像压缩饼干,是合金钢。要融会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当今教育发展的优秀成果,要有时代性、要有较高的文化含量和道德含量。要成为孩子们发展的有利有效工具。

  好的童谣,应该是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忆,能在儿童中间传播人类文明。我最为喜欢这种方式,我想在以后要为孩子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童谣作品来。

  提升童谣品位,追求经典。耐人寻味的童谣,才好。

  好的童谣应具有娱乐、审美、教育、认知、自我保护五个功能,这就给人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要求人们创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真正反映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并为儿童所喜爱传唱的新校园童谣。只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新校园童谣得以广为传唱,那些消极内容的童谣才会自动消失。

  众多的童谣,能结集成册,成为小学生品行教育的教材!广为推行,让更多的孩子爱益。

  我的遗憾,是我不能够为童谣配图,更不能为其配乐!但我期待着,企盼有能人去做这些事情!而我相信,被誉为“江省文风,东荒称胜,巴彦尤著”的富饶之乡,肯定有这样的能人!

  (7500字)

  巴彦县兴隆镇 张志晨

  2009720

歌曲名:小白上楼梯

创作:贝瓦儿歌

歌词:

小白小白上楼梯,

打开电视机,

拉拉小天线,

电视不好看,

关掉电视机;

小白小白下楼梯,

去吃肯德基,

汉堡啊,汉堡,

可乐啊,可乐,

鸡腿啊,鸡腿,

圣代啊,圣代,

厄!吃饱了么?

儿歌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生活常识,是帮助孩子认识事物、了解世界的媒介之一。贝瓦儿歌集合了许多朗朗上口的经典曲目,它们语言活泼、歌词丰富,并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培养孩子乐感和审美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童音原声的演唱和高品质的音效,能让宝宝在轻松、欢快、自然的状态下,聆听歌声,感受音乐魅力,健康的成长。

儿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儿歌按其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游戏儿歌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儿歌,简单易懂,琅琅上口,贴近生活。相比较而言,教诲儿歌更偏重教育引导,因此又称作启发益智儿歌。此外,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可以看做游戏类儿歌的雏形。绕口令的产生,可以追寻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

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弹歌》"晰竹,续竹,飞土",相传为黄帝时所作。据考证,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按照产生时间或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古代的童谣和现代的儿歌。童谣即是古代的儿歌,只是古代的童谣流传到,大多没有曲调了,只剩下了歌词。

按照演唱语言,儿歌可以分为国语儿歌、客家童谣、粤语童谣、英语儿歌等。国语儿歌大多是现代作品,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采蘑菇的小姑娘》、《小螺号》等等;客家童谣广泛流传于客家地区,以客家话形式传唱,如影响了每一个客家儿童童年的《月光光》;英语儿歌即是以英语为创作语言的儿歌,我们比较熟悉的如《Jingle Bells》等等。

一位无锡网友在"百度无锡吧"上创建了《无锡童谣》的帖子,引来了众多跟帖者,至今意兴不减,《江南晚报》也几次予以报道。大家这样做,或许只是觉得有趣好玩,或是借此唤起对儿时生活的美好回忆。殊不知,网友们实际上是在合力做着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且说在1919年2月到9月期间,苏州籍的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受北京大学歌谣征集活动的影响,着意搜求吴地歌谣,共约三百多首,先以《吴 集录》为总题,在《晨报》上陆续发表;几年后顾颉刚选抄其中的一百首编集成册,以《吴歌甲集》之名出版。此后,又有其他人陆续编成了乙集、丙集、丁集、戊集和己集。这是历史上第三次对吴歌进行集中的搜集整理(前两次是在南朝和明代)。1999年,这六集合在一起,题作《吴歌吴歌小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值得注意的是,在《吴歌甲集》中,"儿歌"即童谣的数量与民歌各占一半,以后各集中的情形也大多如此,说明吴地的儿歌童谣是吴歌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遗憾的是,这六集吴歌的搜集整理者多非无锡人,所以其中载录的无锡童谣,只有寥寥数首。这次大家合力辑集,使我们看到了无锡童谣的丰富遗存;如有人能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整理编订,印行出版,正可以补六集吴歌之不足,对无锡的吴歌乃至吴文化的整理研究,有很重要的价值意义。

这次大家一起辑集的无锡童谣,内容非常丰富;从时间上来说,也涵盖了从近世一直到现今的各个时期。不管是什么样的内容,不管是形成于哪个时期,它们大都符合顾颉刚先生对儿歌童谣下的一个定义:"儿歌--这是就儿童的兴会发抒,或以音韵的谐合,或以联想的凑集,或以顽皮的戏谑而成的歌。这些歌与下列四类(笔者按:指'乡村妇女的歌'、'闺阁妇女的歌'、'男子的歌'和'杂歌')的描写人生,叙述有条理的思想完全不同。"这种"联想的凑集"造成了儿歌童谣和一般民歌不同的一大特点,即它的意义常在可解不可解之间,颇有点"无厘头"的风格,如下面一首《康铃康铃马来哉》:"康铃康铃马来了,隔壁大姐归来了。啥个小菜,茭白炒虾,田鸡踏杀老鸦,老鸦告状,告拨文王。文王卖布,卖着姐夫,姐夫关门,关着苍蝇,苍蝇扒灰,扒着乌龟,乌龟放屁,放得满地。"而童谣之所以特别有趣好玩,令人忍俊不禁,正缘于这种"无厘头"的风格。除了"联想的凑集"之外,儿歌童谣还常借助于顶针、反复、重字、叠字等修辞手法,造成一种特别谐畅的音律,在这顺畅流走、"刮拉风脆"的歌吟之中,孩子们的一派童真天趣,得以尽情地释放表现。

明代的学者谈到儿童歌谣,说是"固无害"而又无谓,也就是没有用处,这其实是一种很片面的看法。相比之下,还是周作人的说法比较平正通达:"童谣只要无害便好,至于在学术研究上,那就是有害的也很重要了。"周作人还归纳过童谣在学术研究上的作用:民俗学者认定歌谣是民族心理的表现,教育学者知道歌吟是儿童的一种天然的需要,便顺应这个要求供给他们整理的适用的材料,文艺学者晓得俗歌里有许多材料可以供我们取法的风格与方法。说到最后一点,钱锺书先生的看法可谓与之不谋而合,他说在"谣谚和训诂里,常常无意中三言两语,说出了精辟的见解,益人神智;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所以他在《管锥编》等书中,会"痴气盎然"地以小时在无锡听到的"狸狸斑斑,跳过南山……"、"一二一,一二一,香蕉苹果大鸭梨,我吃苹果你吃梨"等童谣来论证《诗经》中"兴"的含义为"触物以起情",以另一首无锡童谣"亮月白叮当,贼来偷酱缸;瞎子看见了,哑子喊出来,聋彭听见了,蹩脚赶上去,折手捉住了"来申说"世事反经失常"的现象。至于地方性的民歌童谣在方言学上的价值意义,更是自不待言;所以明代冯梦龙辑《山歌》时,顾颉刚等人辑包括儿歌在内的吴歌时,都严格用吴语的字音来进行记录,以保持其"原生态";时至今日,这些书都已成了方言学者研究当时吴语状况的极为珍贵的材料。从这个角度看,"无锡吧"上辑集无锡童谣的发起者倡议"用普通话形式写下来",其实并非是一个好办法。

歌词:

小白小白上楼梯,

打开电视机,

拉拉小天线,

电视不好看,

关掉电视机;

小白小白下楼梯,

去吃肯德基,

汉堡啊,汉堡,

可乐啊,可乐,

鸡腿啊,鸡腿,

圣代啊,圣代,

厄!吃饱了么?

扩展资料

贝瓦儿歌多与生动的动画相配合,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的积极性,从而跟着音乐蹦蹦跳跳。

十大原创儿歌:

1、健康操,(选自《贝瓦淘奇包》)

2、我们是快乐河狸

3、刷牙歌,(选自《贝瓦淘奇包》)

4、嘀嘀嘟嘟汽车歌

5、宝宝的洗澡盆,(选自《贝瓦淘奇包》)

6、动物唱歌

7、洗澡歌

8、睡吧宝贝

9、吃饭啦 吃饭啦

10、what is your name

参考资料:

-贝瓦儿歌

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包括哪几部分

一、儿歌的概念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对象,由儿童自己编创或成人拟作、民间流传通俗易懂顺口押韵,适合婴幼儿吟唱、欣赏的歌谣,又称为“童谣”。

所谓“歌谣”,是民歌、民谣、童谣的总称,是劳动人民口头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意思是有音乐、乐器伴奏的叫“歌”,没有音乐、乐器伴奏的叫“谣”,现代统称为歌谣。歌谣词句简练,大多押韵,风格朴素清新,表达人民群众的感情与愿望,在民间广为流传。童谣作为歌谣的一个部分,专指在儿童口头广为流传的、没有音乐伴奏的短小有韵的歌谣。

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包括了民间流传的童谣和作家创作的儿歌两部分。

“儿歌”这名称最早出现是在《歌谣》周刊上。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随后又成立了歌谣研究会、创办了《歌谣》周刊,他们从征集到的大量歌谣中挑选出传统儿童歌谣,并冠以“儿歌”的名称在周刊上发表。从此以后,“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专用术语沿用至今。

二、儿歌的起源

儿歌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童谣在各种文献中还有“童子歌”“儿童谣”“婴儿谣”“小儿谣”“小儿语”“孺子歌”等称谓。古代文献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尧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列子·仲尼》)因此有研究者把儿歌比喻为“会唱歌的百灵鸟,已经不倦地唱了三千年”。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儿歌是《左传》中的《卜偃引童谣》:“丙之辰,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焯焯,火中成军,貌公其奔。”它反映了当时晋侯灭虢的社会现实。由于时代、阶级的局限,也由于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轻视儿童教育的缘故,古籍中的童谣大部分是反映当时政治变故的“谶语”(即时政歌)。人民群众在教育后代的生活实践中编创的童谣很少流传下来。古籍中真正供儿童吟唱的童谣不多。总的说来,童谣不受重视,在古代诗歌总集中比重也极小。

三、儿歌的发展

到了明代,社会对儿歌的认识有了变化,一些有识之士着手从儿歌世代口耳相传的实际情形出发,来诠释儿歌的特点及作用,并出现了由吕坤个人搜集整理的我国第一部儿歌专集《演小儿语》(1593年)。《演小儿语》共收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民间童谣46首。吕坤在《演小儿语》序言中指出:“余不愧浅泰,乃以立身要条,谐以声音,其如鄙俚 ,使童子乐闻而易晓焉,名曰《小儿语》。是欢呼戏笑之间,莫非理义身心之学。”吕坤强调了儿歌的内容要饶有趣味、形象生动,语言要通俗谐和,使儿童乐于接受。这表明,以吕坤为代表的明代知识分子对儿歌的创作及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