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礼仪部》中关于鬼谷子都有哪些记载?
《太平御览•礼仪部》载,“周有豪士,居鬼谷,号为鬼谷先生。”苏秦、张仪去见他,他说:“我将为你们两个讲述最精深的道法。”于是,二位沐浴更衣,不食荤酒,整洁口身,斋戒已毕,去见鬼谷子,鬼谷子向他们讲述了《捭阖》、《符言》等篇。
翻译:多读书,对自己是很有好处的,朕不觉得读书有什么辛苦的。
“开卷有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太平御览,可信,搜集前朝资料汇编的综合性类书。
太平兴国是赵二的年号,所以这部书又称之为太平御览。
清阮元曾说:“……存《御览》一书,即存秦汉以来佚书千余种矣”
《太平御览》不但是一部重要的综合性资料工具书,而且是保存古代佚书最为丰富的类书之一。
《太平御览》与同时编纂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文学类书《文苑英华》和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合称为“宋四大书”。
一、
何谓bai至du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zhi曰近思。 ——《格dao言联璧》
二、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
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格言联璧》
三、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格言联璧》
四、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
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
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
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格言联璧》
五、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格言联璧》
六、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格言联璧》
七、
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
独懔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格言联璧》
八、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
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格言联璧》
九、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
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格言联璧》
十、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
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 (又名《觉觉录》、《传世言》)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自咸丰元年(1851年)刊行后,即广为传诵,所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贫富,家家置之于案,人人背诵习读”。甚且将此书置于左右,朝夕参悟。盖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以圣贤之智慧济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启蒙。其中不乏为人处事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道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其说理之切、举事之赅、择辞之精、成篇之简,皆冠绝古今,堪称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格言联璧》是清人金缨编辑的一部格言集成。金缨,字兰生,清朝道光、咸丰时人,他遍览群书,凡遇名言佳句便记录下来辑为《觉觉录》,后因《觉觉录》篇幅浩繁,刊刻费用巨大,又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选编为《格言联璧》。
一、[原文]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文出聊斋第一卷《黄九郎》尾的“笑判”。
[86]“男女居室”二句:《孟子·万章》:“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此错综其词,意思是:夫妻之事,是人伦(伦常:又叫五伦:父子、君臣、
夫妇、长幼、朋友)关系的重要方面。
[87]“燥湿互通”二句:燥湿、阴阳,喻男女。正窍,指男女性器。
[88]“迎风待月”二句:谓男女幽期密约,尚且受到人们的讥讽。唐元
稹《莺莺传》莺莺邀张生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
是玉人来。”荡检,逾越礼法的约束。
[89]“断袖分桃”二句:喜爱男宠,更难免使人厌恶其丑恶不堪。断袖、
分桃,均指癖爱男宠。断袖,已见本篇前注。分桃,据刘向《说苑·杂言》:
战国卫君的臣弥子瑕,曾把吃了一半的桃子给卫君吃。这是亵渎国君的行为,
而卫君却称赞他“爱我而忘其口味”。掩鼻,谓臭不可闻。
[90]“人必力士”二句:借用李白《蜀道难》诗中“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等句的有关
字面(鸟字又变其音读),并用“生开”二字,写男性间发生的不正当关系。
[91]“洞非桃源”二句:用晋陶潜《桃花源诗并记》渔人入桃源“洞”
事,并用“误入”,喻男性间发生不正当关系。
[92]“今某”二句:括何子萧惑于男宠的丑事,领起下文;谓其甘愿舍
弃正当的性生活,堕入卑污而不知悔悟。
[93]“云雨未兴”二句:云雨,本宋玉《神女赋》,喻性行为。上下其
手,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上其手”、“下其手”,此系借用。
[94]“阴阳”二句:首句点明同性,下句写不正当关系。
[95]“华池”二句:意谓好男宠者置妻妾于不顾,假称清心寡欲。华池,
《太平御览》卷三六七《养生经》:“口为华池。”此处“华池”与“蛮洞”
对举,当为女阴的词。入定,佛教谓静坐敛心,不生杂念;此指寡欲。
[96]“蛮洞”二句:谓醉心于同性苟合。蛮洞:人迹罕至的荒远洞穴。
不毛之地:瘠薄不长庄稼的土地。见《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眇帅:唐
末李克用骁勇善用兵,一目失明;既贵,人称“独眼龙”。见《新五代史·唐
庄宗纪》。称戈:逞雄用武。以上数词皆隐喻。
[97]“系赤兔”二句:赤兔,骏马名,吕布所骑。见《三国志·魏志·吕
布传》。辕门射就也是吕布的故事,见《后汉书·吕布传》。辕门,军营大
门。这里辕谐音为“圆”,与“赤兔”都是隐喻。
[98]“探大弓”二句:《左传·定公八年》载:春秋时鲁国季孙的家臣
阳虎,曾私入鲁公之宫,“窃宝玉、大弓以出”。斩关:砍断关隘大门的横
闩,即破门入关。二句隐喻。
[99]“或是”二句:直用男色故事,监,国子监。黄,即黄鳝。知
交,知己朋友。《耳谈》载:明南京国子监有王祭酒,尝私一监生。监
生梦黄鳝出胯下,以语人。人为谑语曰:“某人一梦最跷蹊,黄鳝钻臀事可
疑;想是监中王学士,夜深来访旧相知。”见吕湛恩注引。
[100]“分明”二句:意谓同性相恋,即使两世如此,也不会生出后代
朱李,红李。《世说新语·俭啬》:晋“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
恒钻其核。”钻报,钻刺的效应;双关语。
[101]“彼黑松林”四句:这四句仍是隐喻。前两句指爱男宠者,后两句
指男宠。
[102]“宜断”二句:是“笑判”对故事中同性苟合两方的判决词。前句
针对爱男宠者,后句针对男宠。
北宋四大类书:
《太平御览》(百科全书)、
《册府元龟》(历史)、
《太平广记》(志怪)、
《文苑英华》(文学)。
特点一、太平御览
四部书中,《太平御览》编得最早。它是一部综合性类书,门类繁多,征引赅博,在类书中堪称"空前",被视为"类书之冠",这是很有道理的。《太平御览》(下简称《御览》)的编纂时间,据王应麟《玉海》引《太宗实录》记载: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下诏开修,到太平兴国八年(984)完成,共用了七年时间。初名《太平总类》,太宗赵光义为夸示自己好学,曾说:"此书千卷,朕欲一年读遍。"因而命人日进三卷,备"乙夜之览", 才诏改今名。
《御览》不失为一部著名类书和常用工具书。首先由于《御览》在现存古类书中是保存五代以前文献、古籍最多的一部,而且引书比较完整,多整篇整段文字,后代学者虽看不到原书,但从《御览》中可找到一些可贵的文献资料。例如:论述农业技术的《范子计然》;《汜胜之书》原书早已不见,我们靠《御览》的引用才得以知道两书的一些内容,知道两千多年前有关农业生产的一些知识。又如,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创制浑天仪和地震仪的原著早已亡佚,但在《御览》卷二天部浑仪目内,就有记载。又如,崔鸿的《十六国春秋》是记述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重要史籍,据考证此书北宋时已失传,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已看不到原书,可是《御览》引用此书达480多条。
《太平御览》更为人称道的是,《御览》引用了大量的古地理书。清代辑佚家王谟辑《汉唐地理书钞》时,利用《御览》颇多,曾说:"太平御览书目一千六百九十种,内地理书约三百种,较诸类书尤为赅博。"它保留了汉唐间西域及海南诸国多种古地理书的片断就是例证。例如《吴时外国传》为三国孙吴时中郎康泰撰。《梁书·海南诸国传》载:泰与宣化从事朱应通海南诸国,经历传闻百数十国,因立纪传。按孙权既定江左之后,屡耀兵海外,黄龙二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军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康泰的书大约写于公元227年左右。但此书早已不见,只散见于诸类书中,《御览》引用了十九条。由于《御览》保存古籍如此之多,因此被历代学者所重视,作辑佚工作的,更把它视作"宝山"。
二、册府元龟
取材一正史为主,间及经书、子书,小说、杂书一律不收;类目以人物、事类为中心,不及其余;专收上古--五代的君臣事迹,尤重唐、五代。
全书分帝王、将帅、学校、刑法等31部,每部下又分门,共1104门。每部前有"总序"、门前有"小序",属概述性质,对于了解有关内容有所帮助。
三、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来源,但偶尔有些错误,造成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因而不能根据它作出精确的统计了。现在书前有一个引用书目,共三百四十三种,可是与书中实际引出数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补加的。《太平广记》是分类编的,按主题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总集。其中有不少书现在已经失传了,只能在本书里看到它的遗文。许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说,就靠《太平广记》而保存了下来。
四、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是北宋初期编纂的一部重要总集,其中收录南朝梁陈至唐五代的乐府诗。该书将乐府诗作为诗之一类予以编选;主要收录古题乐府,唐人新题乐府多归入"歌行"类;不重视乐府辞与音乐的关系。形成上述乐府诗编辑特点的原因有:编纂者崇尚风雅,重视诗歌的政教作用;中唐新题乐府未迎合宋初文人的审美需求等。该书整理与保留了大量乐府诗,并体现了北宋初期文人的乐府观,对于研究乐府诗有重要价值。
1 选自太平御览的 至于其国 文言文的阅读答案或翻译 文中有什么遂明国
至于其国 其:这个。
啄树则灿然火出 则:就。
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
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④鸹:鸱鴞(ch xi o),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⑤燧:读作su 。
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传说中的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
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2 古文一则悬梁刺股急发 音xuán liáng cì gǔ 释 义形容刻苦学习出 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用 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近义词 悬头刺股 示 例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年复年,把铜雀磨穿”典 故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的事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3 太平御览 风俗通女娲造人 的古文翻译原文: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黄土做人。剧务(工作繁忙),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要),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绳)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2、原文: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太平御览•礼仪部》中关于鬼谷子都有哪些记载?
本文2023-10-21 08:18: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