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膳食要怎样平衡膳食?
1传统膳食营养素的平衡:主食和副食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比例适当。所食动物性食物不应超过植物性食物。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从生活实践中已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臾不可离的主食。可见主副食比例适当是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
2传统食物杂与精的平衡:人体需要的营养是多方面的,从人类的进化历史看,必须有众多来源的食物才能满足营养的需要,由于微量元素等微营养素只能从外界摄取,体内不能自身合成或产生,因此杂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3传统膳食的酸碱度平衡:瓜果、蔬菜是食物中的碱性食品,而富含蛋白质的鸡、鸭、鱼、肉类等属于酸性食品。无论日常生活或节假日,餐饮中都应掌握膳食酸碱的平衡,两者不可偏颇,要注意菜肴的荤素搭配,只有平衡方可益补得当。
4传统膳食的冷热平衡:生冷、凉食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体虚胃寒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夏日更应慎重。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伤胃脘、咽喉。
5传统膳食四性的平衡:根据我国药食同源的传统理论,膳食寒、热、温、凉四性必须保持平衡组合。如凡体质偏热者,尤其是发烧、急性炎症患者,应忌吃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吃寒性食物时必需搭配些热性食物;再如螃蟹属寒性,生姜属热性,吃螃蟹时要佐以姜末等等。破坏摄食食物四性的寒热平衡自然有损于健康。
6传统膳食五味的平衡:日常膳食中,甘、酸、苦、辛、成五味调配得当,可增进食欲,有益健康,反之则会带来弊端。如甜食有补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功能,但食糖过多易影响食欲;酸味可增加食欲、健脾开胃,且可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但过食酸味使消化功紊乱。
7传统就餐饥与饱的平衡: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饥不可太饥,饱不可太饱。这就是饥与饱的平衡原则。同时饮食时间要有规律,即“饮食以时”。我国传统的一日三餐制是符合科学道理的,早餐应保证,废止朝食论是不可取的。
8传统就餐动与静的平衡:就餐前后动与静的平衡同样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们每天饮食中所摄入的营养与其身体的热量消耗间需要保持平衡。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致,不可分心,以利纳谷和消化。
9传统就餐快与慢的平衡:咀嚼是帮助摄食及消化的重要环节。进食时缓嚼慢咽,能使唾液大量分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帮助食物消化、溶菌酶和一些分泌性抗体可帮助杀菌解毒。而缓食又能使胃、胰、胆等消化腺得到和缓的刺激,令其逐渐分泌消化液。近年来还发现,细嚼慢咽有利于减肥。
10传统就餐心理情绪的平衡: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食前和食中保持这种情绪,对于健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相反的情绪,则会危害脾胃。音乐对于消化功能大有裨益。
“民以食为天。吃,不仅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行为,吃得科学、合理也可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让健康状态更持久。”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如是说。时隔6年,被誉为中国人膳食宝典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更新。4月26日,中国营养学会在京召开媒体发布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并对新指南内容进行权威解读。
01
合理膳食需要全民参与
新版《指南》适用于2岁及以上的健康人群。针对居民饮食的新问题、新特点,《指南》将2016版的6条“核心推荐”修订为8条“膳食准则”。其中,将“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调整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将“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调整为“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新增“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等内容。
“平衡膳食是保障人体营养和健康的基本原则,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的基础,合理搭配是平衡膳食的保障。”杨月欣说,谷物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此次修改“不是说不再坚持谷类为主了”,而是更加强调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新版《指南》指出,平衡膳食应做到食物多样,平均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成年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克,其中包含全谷类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50克。新版《指南》提示,全谷类食物是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适量摄入可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规律进餐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前提。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2000—2018年,我国2岁以上居民中,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从2000年的843%下降到2018年的804%,零食消费比例和在外就餐比例明显增加。杨月欣说,进餐不规律的行为可能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除食物外,水也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我国约2/3的居民饮水不足。饮水不足会降低机体的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会增加泌尿系统疾病等风险。因此,新版《指南》提倡足量饮水、主动喝水、少量多次,同时推荐喝白开水或茶水,少喝或者不喝含糖饮料。
如今,在外就餐和选购外卖成品菜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新版《指南》指出,要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挑选新鲜的、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通过比较食品营养标签,选购较健康的包装食品。烹饪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习烹饪,掌握新工具,传承当地美味佳肴,做好一日三餐。
“提出‘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准则,一方面倡议大家减少外出就餐、聚集的次数,做到合理饮食,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更希望把大家动员起来,合理选购食物,体会烹饪的乐趣,促进家庭幸福。”杨月欣说。
新版《指南》还对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做了微调。第一层中,将2016版的谷薯类250~400克调整为谷类200~300克。第三层中,将2016版的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调整为动物性食物120~200克,每周至少吃2次水产品,每天吃一个鸡蛋。第四层中,将2016版的奶及奶制品300克调整为奶及奶制品300~500克。第五层中,将2016版的盐少于6克调整为盐少于5克。
02
“一老一小”营养先行
新版《指南》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杨月欣表示,在9个特定人群中,特别要注重高龄老人膳食与生命早期1000天的膳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和衰弱老年人比例逐渐增加。这一群体身体各系统功能显著衰退,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慢性病发病率高,对其膳食营养管理不同于刚步入老龄的人群,需要更加专业、精细和个性化的指导。
新版《指南》指出,高龄老年人要注重食物多样,鼓励多种方式进食。在食物的选择上多选择质地细软、能量和营养密度高的食物。要经常监测体重,进行营养评估和膳食指导。
对于婴儿,杨月欣建议,所有婴儿都应该纯母乳喂养到出生后6个月,7~24个月添加辅食,并坚持母乳喂养到两岁。
对比2016版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新版《指南》提出了重视尽早吸吮妈妈乳头、回应式喂养、适当补充维生素D、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等内容。因为,母乳喂养不但可以降低婴儿感染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风险,也助于降低成年后患慢性病的风险。
专家特别提示,老年人及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其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判断不能运用成年人的判断标准。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进行判断。
03
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新版《指南》首次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代表我国“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希望该模式发挥健康示范作用,有更好的指导性。杨月欣表示,要挖掘和传承中国健康饮食文化,传承推广“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膳食模式是长期逐渐形成的。对大部分省份而言,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我国近期营养调查和疾病监测发现,以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省份为代表的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的膳食,是‘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代表。”杨月欣说,其主要特点是蔬菜水果丰富,常吃鱼虾等水产品、大豆制品和奶类,烹调清淡少盐等。这样的膳食模式有力地避免了营养缺乏、肥胖以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提高了预期寿命,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旨在帮助居民科学合理膳食、预防慢性疾病发生、提升健康水平,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每个人都应该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来指导自己的膳食行为。
本文来源:洪忠新,丁冰杰,平衡膳食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基石[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283-289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主要并发症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给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实践证明,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血压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和膳食干预,但既往谈及高血压患者的膳食似乎只有限盐饮食,实际上膳食与高血压的关系远不止于此。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血压本质上是一种低级别炎性反应。不平衡的膳食模式中含有大量促进此种炎性反应的成分和/或缺乏抵抗此种炎性反应的成分。如不对膳食模式加以调整,单纯依靠药物可能难以获得很好的高血压控制率。不平衡的膳食模式能够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而平衡膳食模式能够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不平衡的膳食模式是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城市和农村地区膳食模式存在巨大差异,但均是不平衡的膳食模式。农村居民膳食以精白米面加腌菜为主,缺少蔬菜、水果及蛋白质类食物;城市居民除精白米面外,脂肪摄入超标、饮食模式西方化、红肉及蛋类摄入过多,造成能量摄入超标。前者钠摄入过多,缺少蛋白质、牛磺酸、钙、镁、磷等营养成分,而后者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胆固醇及精制糖摄入过多。这些不平衡的膳食模式造成营养素摄入过量或不足,其中涉及的某些营养素,如钠、钾、脂肪、蛋白质等均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相关。 高钠饮食 高钠饮食是国际上公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对于盐敏感个体,钠摄入过量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主要包括:肾脏排钠功能受损和肾脏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除引起血压升高之外,过多的钠摄入还会带来多系统损害,包括左心室肥厚、心室纤维化、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炎性损伤,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低钾饮食 与钠一样,钾同样是维持身体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营养物质。钾降低血压的机制主要涉及抑制钠重吸收、降低钠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直接扩血管作用等。 蛋白质 蛋白质虽然也是产能营养素之一,但适宜的蛋白质摄入对于健康的意义不止于此。蛋白质是构成和修复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参与调节生理功能。中国膳食指南推荐居民蛋白质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2%,动物性蛋白∶植物性蛋白=1:1。适宜的蛋白质摄入可能有益于降低血压及减少心血管事件。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是一大类水溶性维生素的总称,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生物素和叶酸,是推动体内代谢并把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热量时不可缺少的物质,还可以帮助维持心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功能及皮肤的健康。维生素B族广泛存在于米糠、麸皮、酵母、动物的肝脏、瘦肉、坚果、豆类以及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平衡膳食模式能够保证足够的维生素B族摄入而起到防治高血压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作用。 防治高血压的有效膳食模式 目前流行的膳食模式如DASH饮食及地中海饮食,均被证实具有很好的降低血压的作用。究其原因在于这两者强调饮食多样化,均属平衡膳食范畴,含有许多具有降压作用的抗炎、抗氧化营养成分。 DASH饮食 DASH饮食是由1995年美国的一项大型高血压防治计划发展而来的饮食。其强调全谷物、蔬菜、水果和低脂奶的摄入,减少钠、红肉、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含量较多食物的摄入。此项计划发现,坚持此饮食模式8周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55mmhg和30mmhg。之后各国开展重复研究,结果证实DASH饮食在绝大多数个体中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现在常以DASH饮食作为预防及控制高血压的膳食模式,许多国家的高血压指南对其进行推荐。从营养角度来看,DASH饮食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低钠、高钙、高钾、高镁及高膳食纤维的特点,同时由于大量的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植物化学物质摄入较多。 地中海饮食 地中海饮食泛指希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南部等处于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各国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诸多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可降低罹患心脏病、卒中、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地中海饮食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该膳食模式营养特点为,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饱和脂肪含量低;富含抗氧化剂和植物化学物质以及钙、磷、镁等矿物质。地中海饮食以植物来源的食物为主,包含大量的谷物、蔬菜和水果,与我国传统膳食模式相似,我国居民可以借鉴地中海饮食的优点弥补不足,形成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平衡膳食模式。 中国平衡膳食 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了第3次修订,明确给出了最新的平衡膳食可视化图形—即平衡膳食宝塔。从最新版的膳食指南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平衡膳食涵盖了DASH饮食和地中海饮食的大部分特点,强调多样化的饮食,全谷物、薯类和杂豆为主食,大量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量的鱼、禽、蛋、瘦肉。依照我国国情,照搬国外膳食模式预防高血压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因此,以我国平衡膳食模式为基础,针对农村和城市居民的饮食特点进行调整,形成因地制宜的平衡膳食模式,可能更加适用于我国。例如,对于农村地区,除 增加全谷物外,可指导其增加大豆、干果摄入,以此增加膳食中蛋白质、矿物质、膳食纤维摄入;而对于城市人群,在增加全谷物的基础上,应减少富含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限制西式快餐、红肉和蛋类摄入,以减少膳食中脂肪、游离糖、反式脂肪酸、胆固醇的摄入。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平衡膳食核心推荐 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应含有五类基本食物。
1、谷薯类
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矿物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是热能的主要来源。每天的进食量与热能需求、生活、劳动强度有关,受副食供给量的影响,一般从事中等劳动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粮食500-6--克。
2、动物性食物
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3、豆类及其制品
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4、蔬菜水果类
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在一个平衡膳食里,蔬菜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能满足身体对某些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膳食纤维也将不足,成人每天最好能吃到400~500g蔬菜。
5、纯热能食物
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不但能增加食物的香味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关于各类食物所占比例,有人调查研究了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认为不仅营养不足会影响人体健康,而营养过剩也可以成为某些疾病的诱因,从而提出平衡膳食以谷类60%、肉鱼乳蛋类17%、油脂8%、其他15%的构成较为适宜。
1 、平衡膳食,又称合理膳食、或健康膳食,是指能够提供人体适宜热能和各种营养素需要的膳食。
合理膳食也就是指人体需要的各种元素的均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都必不可少,膳食的营养供给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
2 、平衡膳食需要同时在几个方面建立起平衡:
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
氨基酸平衡
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之间平衡及酸碱平衡,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平衡
换句话说也就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应该是不挑食,或者说每日摄取各样的营养元素,谷薯类、鱼肉类、蔬果类、油脂类要平衡搭配,每日的膳食能满足人们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这样就能做到平衡膳食。
食物可分两类,一类是动物性食物,另一类是植物性食物。
动物性食物包括肉、鱼、禽、蛋、奶及其奶制品。
植物性食物包括谷类、薯类、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食糖类和菌藻类。
不同种类食物的营养素不同:动物性食物、豆类含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含维生素、矿物盐及微量元素;谷类、薯类和糖类含碳水化合物;食用油含脂肪;肝、奶、蛋含维生素A;肝、瘦肉和动物血含铁。
平衡膳食:又称合理膳食或健康膳食,在营养学上指全面达到营养素供给量的膳食。这种膳食意味着:第一,使摄食者得到的热能和营养素都能达到生理需要量的要求。第二,要求摄入的各营养素间具有适当的比例,能达到生理上的平衡。获得平衡膳食是制订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的基本原则,也是研究人类营养学以达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最终目标
平衡善食的食物选择
在我们日常生活申,食物品种繁多,各有其功用和特点,但是自然界里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单独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要。因此必须依赖合理的食物选择,使食物彼此之间有合理的搭配,才能构成一种营养平衡的膳食。它每天必须包括四类食品
(1)谷类食品
常用的谷类(粮食)有大米。小麦、小米、玉米、高粱、荞麦等,另外还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等。各种谷类都含有丰富的淀粉。复杂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利甩率高,是供给热能的主要来源,也是比较经济的热能来源。每50克干粮平均可供热能约7322千焦(175千卡)。一个人一天食粮的数量应根据他的能量消耗。这与每天的活动量有关。按我国人民的膳食习惯,以粮食为主食,粮食所供热能约占全日所需热能的65%~70%。例如,一般轻体力活动者每天约需热能10042~108784千焦(2400~2600千卡),一天如进食谷类450~500克,可从谷类获热能665898~7322千焦(1575~1750千卡);中等体力活动量的成年人每天如进食粮食500~600克,从粮食获热量7322~87864千焦(1750~2100千卡)。人到中年以后,基础代谢率下降,活动也逐渐减少。热能的供给当随之逐渐降低,应避免长期供过于求而导致肥胖。每天所用粮食的品种,最好是粗细搭配,多样混食。谷粒所含的矿物质如磷、铁、锌、硒、锰、钼、铬等,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烟酸、维生素E等以及纤维素多分布在谷粒的周围及胚芽中,如加工磨碾过于精细,这些营养素大部分随之丢失。主张在膳食申粗粮与细粮搭配而食,不要全部食用精米和白面,谷类之外也可搭配小部分薯类。
(2)优质蛋白质食品
瘦肉类、内脏、鱼、虾、蛋、乳、大豆及大豆制品等是供给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它们还含有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某些维生素。我国的膳食习惯,以食用粮谷较多,每天从粮谷得到的蛋白质约占所需蛋白质的半数以上,但是谷类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较差,因为它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中如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数量相对不足,所以还需再食用部分优质蛋白质食品来补充谷类蛋白质的欠缺,以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3)新鲜蔬菜类
营养平衡的膳食绝对不可缺少新鲜蔬菜,因为新鲜蔬菜是下列三种营养素的重要来源。
●矿物质 如钙、磷、钾、镁及微量元素如铁、铜、
碘、钼、氟、钻等。
●维生素 如胡萝卜素、抗坏血酸、核黄素、叶酸等。
●膳食纤维 膳食如果缺少新鲜蔬菜,必不能满足身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而且也不易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对于维护身体健康是大为不利的。一个成年人每天最好能吃到400~500克新鲜蔬菜,其中以多用些营养丰富的绿叶蔬菜为好。由于蔬菜之间的营养素在种类和数量上存有差异,每天应多用几个品种。为了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有些鲜菜如西红柿、黄瓜、心里美萝卜、小红萝卜、胡萝卜等可洗净生食或凉拌而食。除蔬菜之外,可补充1~2个水果,或用水果代一小部分蔬菜
(4)烹调油
在营养功用方面,烹调油可以补充部分热能,供给部分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在烹调作用方面,可以增加菜看的色、香、味,以及烹制法的多样化。因此在平衡膳食中,烹调油也是不可少的。一般动物来源的油脂,如猪油、羊油、牛油、奶油、黄油等含饱和脂肪酸较多,且含有胆固醇;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芝麻油、菜子油等则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我们知道饱和脂肪酸若过多,有增高血脂的作用,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单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为代表,普遍存于各种油脂之中,对血脂的影响尚未完全肯定。烹调以用植物油为好。一个人每天的烹调油量可在25克左右(约25汤匙)。膳食脂肪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者的适宜比例是1:l:1。膳食中的脂肪总量不宜过多。中国营养学会建议,膳食中总脂肪所提供的能量以占膳食总能量的20%~25%为宜。以上四类食品是组成一种营养平衡膳食所必需的,因此每天的膳食中必须包括适当数量的谷类粮食、优质蛋白质食品、新鲜蔬菜类和烹调油等,以保证膳食之营养平衡。最好使每餐均能达到营养平衡,早餐有时不易办到,但午餐和晚餐是应该做到的。
希望你能或得健康的身体
平衡膳食的意义
平衡膳食的意义,平衡膳食是指选择多种食物,经过适当搭配做出的膳食,这种膳食能满足人们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因而叫平衡膳食,那么你们知道平衡膳食的意义吗。
平衡膳食的意义1平衡膳食的重要性是使摄食者得到的热能和营养素都能达到生理需要量的要求。
平衡膳食意味着使摄食者得到的热能和营养素都能达到生理需要量的要求。并且要求摄入的各营养素间具有适当的比例,能达到生理上的平衡。
获得平衡膳食是制订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的基本原则,也是研究人类营养学以达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最终目标。
扩展资料:
平衡膳食的满足条件是:
1、一日膳食中食物构成要多样化,各种营养素应品种齐全,包括供能食物,即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非供能食物,即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纤维素。粗细混食,荤素混食,合理搭配,从而能供给用膳食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
2、各种营养素必须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需要,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3、科学的加工烹调,食物经加工与烹调后应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消化吸收率。
平衡膳食的意义2饮食营养是影响人们健康生活重要的因素之一。营养不足和营养不平衡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症、癌症等,无不与膳食平衡失调有关。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达五十多种,可分为七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水,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热量,因而又统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这七大类营养素既有各自特殊的作用,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又构成一个合理而科学的基本营养体系,在营养的全过程中协调合作,共同完成调节人体生命和生理活动的神圣使命。平衡膳食就是要由各类食物按照合理比例及模式构成,相互补益,提供全面、均衡、适度的营养素。
平衡膳食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膳食,这种膳食所提供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不仅要全面,而且膳食的营养供给与人体的需要之间必须取得平衡,既不过剩也不欠缺,同时各种营养素之间能够保持合适的比例,相互配合而不失调,并能照顾到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及特殊条件下的情况,使供需之间均能达到营养平衡。
我国营养学会根据国情,制定了膳食指南,其原则包括:“食物要多样、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这些原则如能长期遵守,就一定能达到合理营养的要求。
平衡膳食的意义31、蛋白质(约占16-19%):生长、修补组织的原材料,生命之基石。
2、脂肪(约占10-15%):供给身体热量、保护器官、构成身体激素必不可少的材料。
3、碳水化合物(约占1-2%):主要给身体正常运转提供热量。
4、矿物质(约占5%左右):主要构成身体躯干支架,调节生理功能。
5、维生素(约占1%):人体的润滑油,主要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
6、水(约占60-70%):人体体温的调节剂、润滑剂、溶解剂,身体营养运输的载体。
7、纤维(0%):肠道的清洁工,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对健康非常重要,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七大营养素之中。
这些营养素分布于各种食物之中,但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我们需要从健康营养食品中补充摄取。
怎样才算均衡营养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经注意到饮食与医疗、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黄帝内经·素问》中将食物分为四大类,并以“养”、“助”、“益”、“充”来代表每一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在膳食中的合理比例,并提出了“饮食有节,饮食有时,饥饱得中”等认识。今天的人们已经有条件实现均衡营养,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些人一谈起营养,就强调多吃鱼、肉、蛋、奶等,认为吃越多营养就越好,也有人到各种补品中寻求营养,但往往花了很多钱,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饮食平衡的健康原则
平衡,其实就是适度,营养素的摄取既不多又不少,刚刚好。对如何维持平衡膳食,许多中医文献曾有精辟生动的论述,如“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等。下面是专家给出的饮食平衡的健康原则。
营养素均衡
饮食专家认为,饮食的最均衡目标应该是每日膳食中谷类食物提供的'热量约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的摄入量为70~75克(动物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应各占20%~25%)。为达到这个营养目标,每人年平均吃蛋类12千克,牛奶15千克,肉24千克,鱼类9千克,豆类18千克,同时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消费量,纯热能食物的植物油和食糖的供应量可分别为6千克,并把加工粮的消费水平稳定在150千克左右。
主食和副食的平衡
主副食比例适当是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为了保持身材,少吃主食、只吃副食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我们祖先早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从生活实践中也可以认识到,五谷杂粮是不可离的主食。
冷与热的平衡
中医认为:“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生冷、凉食,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体虚胃寒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夏日更应慎重。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伤胃、咽喉。
饥与饱的平衡
营养学家提出:“一日多餐,餐餐不饱,饿了就吃,吃得很少。”饮食不可太饥,但也不可太饱。这就是饥与饱的平衡原则。该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吃,不可打乱次序。少量多餐的办法更适用于老年人或中年妇女。
如何做到均衡营养
均衡营养就是按照平衡膳食的原则,通过优化食物组合以及合理科学的烹调方法,以满足肌体对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的营养要求,达到适应正常生理、生活需要,提高智力发展的营养膳食的目的。均衡营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膳食中的各种营养素,要能提供适量的热能、细胞更新的材料以及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满足生活、学习、劳动以及智力发展的特殊需要。
2、多种食物趋利避害,搭配合理,取长补短,以防偏求全,使营养更为全面,并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平衡膳食的重要性是使摄食者得到的热能和营养素都能达到生理需要量的要求。
平衡膳食意味着使摄食者得到的热能和营养素都能达到生理需要量的要求。并且要求摄入的各营养素间具有适当的比例,能达到生理上的平衡。
获得平衡膳食是制订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的基本原则,也是研究人类营养学以达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最终目标。
扩展资料:
平衡膳食的满足条件是:
1、一日膳食中食物构成要多样化,各种营养素应品种齐全,包括供能食物,即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非供能食物,即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纤维素。粗细混食,荤素混食,合理搭配,从而能供给用膳食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
2、各种营养素必须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需要,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3、科学的加工烹调,食物经加工与烹调后应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消化吸收率。
—平衡膳食
传统的膳食要怎样平衡膳食?
本文2023-10-21 08:22: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