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银朱简介
银朱释名亦名猩红、紫粉霜。用石亭脂和水银同罐炼成。贴在罐口的是丹砂,贴在罐内的是银珠。气味辛、温、有毒。主治1、小儿内钓(惊风,多啼)。用银朱半钱,乳香、煨蒜各一钱,共研细,捏成丸子,如粟米大。半岁儿五丸,薄荷汤送下。2、痰气结胸。用银朱半两、明矾一两,同研细。置瓦盏中,下加微火熔化。刮取,搓成丸子,每服一钱,茶和姜汁送下。此方名“鹤顶丹”。3、水肿,但大便尚通畅。用银朱半两、煅硫磺四两,共研细,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次服三十丸。4、咽喉疼痛。用银朱、海螵蛸,等分为末,吹入喉中,涎流,痛止。5、火焰丹毒。用银朱调鸡蛋清涂搽。6、汤火伤。用银朱调菜油敷上。7、背疽。用银朱、白矾等分。煎汤温洗患处,再用桑柴火远远烘热。一天三次。8、鱼脐疔(按:疔初起,即呈长形,边缘带红色,中央带黑色。痛极者有救,不大痛者反而难救)。用水调银朱成丸,每服一丸,温酒送下。此方名“走马丹”。9、杨梅毒。用银朱、粉锡,等分为末。把纸卷成捻子,蘸油点燃,放在木桶中。令病人到桶边用鼻子吸取烧捻子放出的烟子。一天一次,七天可愈。又方:银朱二钱,孩儿茶一钱,龙桂香一钱,皂角子一钱,共研细,照上方作熏药用。又方:银朱、水银粉各一钱,黄蜡、菜油各一两,加热化开调药,摊在油纸上贴患处,疮痂自脱。10、筋骨疼痛。用银朱三钱、枯矾四钱,研细。裹入纸中做成三个捻子。每天早晨拿一个捻子蘸油熏肚脐,熏后蒙被而卧,汗出为好。11、顽疮久不收口。用银朱一钱、陈年石灰五分、松香五钱、香油一两,调匀,摊在纸上贴患处。12、血风臁疮。取黄蜡一两,熔化后,加银朱一两,搅匀,摊在纸上。先把臁疮刺孔,再把药纸贴牢。13、黄水湿疮。用银朱、盐梅,合捣敷上。14、癣疮。用银朱、牛骨髓、桐油,调搽。15、头上生虱。用银朱浸醋,每天梳头时带药入发。又一治法:纸包银朱,烧着,用碗盖住。烟结碗内成垢,以茶水洗下,倒入头发中,再把头发包起来。第二天,
详见百科词条:银朱 [ 最后修订于2009/1/12 18:50:09 共83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白喉·火毒炽盛证的症状 5 白喉·火毒炽盛证的治疗 51 方药治疗 52 白喉的治疗禁忌 6 关于白喉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白喉·火毒炽盛证的方剂 2 治疗白喉·火毒炽盛证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喉·火毒炽盛证 1 拼音
bái hóu ·huǒ dú chì shèng zhèng
2 英文参考diphtheria with blazing firetoxin patte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白喉·火毒炽盛证(diphtheria with blazing firetoxin pattern)是指火毒炽盛,以咽痛较剧,声嘶,口臭,咽喉红肿、白膜满布,伴高热口渴、面红、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白喉证候[1]。
4 白喉·火毒炽盛证的症状白喉·火毒炽盛证患者咽痛较剧,声嘶,口臭,咽喉红肿、白膜满布,伴高热口渴、面红、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洪数[1]。
5 白喉·火毒炽盛证的治疗 51 方药治疗
用神仙活命汤[2]。
52 白喉的治疗禁忌[2]
忌升提涌吐。
忌温散发汗。
忌大下亡津。
忌刀针。
忌病重药轻。
忌苦寒助燥。
6 关于白喉白喉(diphtheria[3])为病名[2]。见《时疫白喉捷要》。又名白缠喉(早期的名称,俗称白菌,见《喉白阐微》)、白菌(《喉白阐微》)。是指以发热,咽喉痛,咽喉等处出现白色假膜不易剥脱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性咽喉病[1]。白喉是一种急性传染病[2]。流行于秋末冬初,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2]。发现病人应隔离,消毒,并报告疫情[2]。
《重楼玉钥》:“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患此者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
《重楼玉钥》:“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患此者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咽喉壅塞的方剂 2 治疗咽喉壅塞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咽喉壅塞 1 拼音
yān hóu yōng sāi
2 注解
咽喉壅塞 证名。指邪客肺气,宣肃不利,咽喉壅塞难通的病证。见于多种咽喉疾病。
治疗咽喉壅塞的方剂 生姜汁煎两(捣罗为末),牛酥5合。主治:噎,不能下食,咽喉壅塞,心胸烦闷。用法用量:不拘时候,含1丸如半枣大
麻黄地骨皮汤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伤寒头痛身热,咽喉壅塞,语声不出。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
芦荟散
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儿慢惊风,胸膈痰涎,咽喉壅塞,身体壮热,筋脉拘急,时或发渴。用法用量:每服
薄荷散:上为散。功能主治:风热攻目,昏涩疼痛,旋眩,咽喉壅塞,语声不出。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后、临卧生
连翘散黄柏(去粗皮,蜜炙)半两。主治:伤寒热毒未解,咽喉壅塞,口内生疮。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用蜜水调
更多治疗咽喉壅塞的方剂治疗咽喉壅塞的中成药 玉液丸
研),龙脑(研)1钱,甘草末1钱。主治:毒气壅塞,咽喉不利,颊颔连肿。用法用量:含化1丸。制备方法
一捻金肺胀,胸满,喘粗,气急,两胁扇动,两鼻窍张,痰涎壅塞,闷乱喘渴,死在朝夕。用法用量:蜜水调饼,贴脐内
牛黄解毒丸论》之牛黄解毒丸主治一切喉风痹闭,咳嗽喘急,痰涎壅塞,胸膈迷闷,并口舌等症。用法用量:每噙1丸,待其
牛黄清心丸主治锁喉毒,症见耳前听会穴处初生如瘰疬硬肿,渐攻咽喉,肿塞疼痛,妨碍饮食者。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
通关散,白矾末1钱。主治:《喉科指掌》卷一之通关散主治咽喉急症。用法用量:以滚水或淡姜汤冲调,灌喉间。制备
更多治疗咽喉壅塞的中成药古籍中的咽喉壅塞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四伤寒门]伤寒咽喉痛(附论)
。去滓。食后温服。麦门冬汤(出圣济总录)治伤寒咽喉壅塞。小便不通。气腹胀。口舌干燥。麦门冬(去心焙)
《圣济总录》:[卷第三十]伤寒咽喉痛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治伤寒咽喉壅塞,小便不通,气胀口舌干燥。麦门冬汤方麦门冬(去
《普济方》:[卷六十三咽喉门]咽喉肿痛(附论)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治咽喉壅塞。颈颔肿痛。宜服此方。(出圣惠方)升麻(一两)
《太平圣惠方》:[卷第五十]治气噎诸方滓。不计时候。治气噎不通。心悸喘急。胸背疼闷。咽喉壅塞。半夏散方。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柴胡(一两
《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四三焦门]中焦热结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喉瘖·肺脾气虚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喉瘖·肺脾气虚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 612 方药 613 中成药 62 外治法 63 针灸治疗 64 饮食疗法 7 慢喉瘖患者日常保健 8 关于慢喉瘖 9 关于喉瘖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喉瘖·肺脾气虚证 1 拼音
hóu yīn ·fèi pí qì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hoarseness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喉瘖·肺脾气虚证(hoarseness disease with spleenlung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脾气虚,以声嘶日久,高音费力,不能持久,劳则加重,喉黏膜色淡不红,声带肿胀或不肿胀,松弛无力,声门闭合不全,伴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1]。
4 喉瘖·肺脾气虚证的症状喉瘖·肺脾气虚证患者声嘶日久,劳则加重,上午明显,语言低微,高音费力,讲话费力,不能持久[2][1]。
检查咽喉粘膜色淡不红,声带肿胀或不肿胀,松弛无力,闭合不良[2][1]。
全身可见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呆便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2][1]。
5 证候分析因肺脾气虚,气不足以鼓动声门,声带松弛无力,闭合不良,故语言低微,讲话费力不能持久,甚则声嘶[2]。
劳则耗气,气更亏虚,故劳则加重[2]。
上午为阳气初升而未盛,故气虚者以上午症状明显[2]。
气少不达四肢,故倦怠乏力[2]。
脾运不健,故纳果便溏[2]。
唇舌淡红,舌体胖,苔白,脉虚弱均为肺脾气虚之证[2]。
6 喉瘖·肺脾气虚证的治疗 61 方药治疗 611 治法补益肺脾,益气开音。
612 方药可用补中益气汤加诃子、石菖蒲等治疗:补中益气汤可补益肺脾之气,加以诃子收敛肺气,利喉开音,配合石菖蒲通窍开音[2]。湿重痰多者,可加法夏、茯苓、扁豆等去湿除痰[2]。
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加减处方:党参15克,北黄芪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升麻15克,柴胡10克,法夏12克,诃子10克,石菖蒲10克。水煎服。
613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蜜丸每次5~10克,水泛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62 外治法含服铁笛丸或润喉丸[2]。
63 针灸治疗取合谷、足三里等,用悬灸法,每日1次,每次15~20 min,或直接灸,每穴7~10壮[2]。
64 饮食疗法胖大海冰糖茶:胖大海4~6枚,洗净放入碗内,加冰糖适量调味,冲入沸水,加盖焗半小时左右,慢慢饮用,隔4小时再泡1次,每口2次。
明矾拌橄榄:取橄榄12枚,明矾15克,先用冷开水将橄榄洗净,用刀将每枚橄榄切4~5条纵纹.再将明矾末掺入纵纹内,每 1~2小时吃2枚,细嚼慢吞,有痰吐痰,无痰将汁咽下。
无花果冰糖水:无花果30克,冰糖适量,煲糖水服食,每日1次,连服3~5日。
7 慢喉瘖患者日常保健生活有节,以防劳累耗伤气阴,引致虚火上炎,加重病情。
减少发音,避免大声呼叫,以防损伤声带脉络,加重声带气血瘀滞情况。
禁食煎炒炙煿。禁忌烟酒 。
及早防治急喉瘖,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8 关于慢喉瘖慢喉瘖(chronic hoarseness disease)为病证名。又称久瘖(见《类证治裁》卷二)[1]。属喉瘖的一种[2]。是指以声嘶失音,日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喉病[1]。即(肺)金破不鸣[3]。多见于成人,男性较女性为多,尤多见于教师、售货员、演员等职业者。久瘖多属虚证,宜滋养肺肾、益气养血。
《类证治裁》卷二:“失音大都不越于肺,须分暴瘖、久瘖。暴瘖多是寒包热邪,宜辛凉和解,肺虚伤风,喘咳声嘶,火邪伤肺,咽痛声哑;久病失音,气虚夹痰,宜滋肺肾之化源,咽干声槁,润肺为主。”
慢喉瘖与西医的慢性喉炎相类似[2]。可见于西医的声带麻痹、喉癌、慢性喉炎、喉部梅毒、喉部结核等[3]。
详见慢喉瘖条。
9 关于喉瘖喉瘖(hoarseness disease)为病证名[3]。见《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是指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1]。瘖同喑[3]。喉瘖即失音[3]。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3]。”
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3]。
此外舌瘖是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而喉咽声音如故[3]。
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不属于喉瘖[3]。
定义伤风鼻塞·外感风热证(nasalobstructionduetomildcoldwithpatternofexternalcontractionofwindheat)是指外感风热,以鼻塞,涕黄稠,鼻内肌膜红肿,或伴发热恶风、头痛、咽痛、咳嗽,痰黄、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伤风鼻塞证候。伤风鼻塞·外感风热证的症状伤风鼻塞·外感风热证患者鼻塞时轻时重,涕黄稠,鼻痒气热,喷嚏,鼻内肌膜红肿,或伴发热恶风、头痛、咽痛、咳嗽、痰黄、口渴,咯痰不爽,口渴喜饮,舌质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证候分析风热上犯,壅滞鼻窍,故肌膜红肿、鼻塞气热。邪热伤津则涕黄稠口渴。邪热犯肺,肺失清肃,故有咳嗽、咯痰不爽、咽痛、喷嚏。热蒸于表,则见身热恶风、头痛。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证。伤风鼻塞·外感风热证的治疗方药治疗治法伤风鼻塞·外感风热证治宜辛凉通窍,疏风清热。方药可用银翘散、桑菊饮之类加减治疗:头痛较甚者,加蔓荆子、藁木;咳嗽痰多加前胡、瓜蒌;咽喉痛者加牛蒡子、玄参、射干、山豆根等。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处方: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牛蒡子12克,淡竹叶12克,桔梗12克,荆芥10克,蔓荆子10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水煎服。若头痛甚,加藁本10克、白芷10克。咳嗽痰多者,加前胡12克、瓜蒌仁12克。咽喉疼痛者,加玄参15克、射干12克、山豆根12克。中成药(1)银翘解毒丸(片),口服,丸剂每次1丸,片剂,每次4片,每日2~3次。(2)感冒清片(胶囊),口服,片剂每次3~4片,胶囊每次l~2粒,每日3次。(3)感冒灵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草药可用桉树叶、黄皮叶等适量煎水服,使邪热从表解。或用浮萍、西河柳各15g,水煎服,以发汗解表。针灸治疗取大推、曲池、合谷、鱼际、外关等穴,毫针浅刺,用泻法。鼻塞选用迎香、印堂穴。强 ,留针10~15m
详见百科词条:伤风鼻塞·外感风热证 [ 最后修订于2019/12/30 11:03:55 共155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缠喉的方剂 2 治疗缠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缠喉 1 拼音
chán hóu
2 注解
缠喉 病名。系指耳下红肿。帝丁左右两旁如蛇盘之状的病证。见《脉因证治》卷下。本病之病因《咽喉脉证通论》认为是“风因痰湿久积于内;或食炙煿厚味太多;或房劳抑郁所致。”治宜泻热解毒,祛痰消肿。方用普济消毒饮、清温败毒散等加减。或刺少商出血。参见缠喉风条。
治疗缠喉的方剂 神仙驱毒一扫丹之即愈。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赤紫丹瘤,缠喉风证。用法用量:用猪胆汁调敷患处。外用桐油纸捻点
吹喉祛风散)。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咽喉中生疮,肿痛,缠喉风闭,单蛾双娥结喉,急喉风,飞丝入喉,重舌,木舌
半金丹
子大许),蝉肚郁金1枚。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缠喉风,急喉痹,牙关紧急,痰涎壅盛。用法用量每服2分
喉闭饮存性),雄黄、郁金1个。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缠喉风,单双蛾。用法用量:方中雄黄用量原缺。摘录:《
通关神应散,刮下)各等分。主治:一切咽喉肿痛,乳蛾,喉痹,缠喉风。用法用量:每用35厘,以鹅毛管吹于患处。重
更多治疗缠喉的方剂治疗缠喉的中成药 缠喉散
包装016g贮藏:密封。《仙拈集》卷二:方名:缠喉散组成:白僵蚕(研细末)、生姜汁少许。主治:缠喉
十宝丹生甘草5钱。主治:《良方汇录》卷下方之十宝丹主治缠喉风,塞喉风一切急症及口喉诸病。加减:如寻常口喉症
生肌散:《喉科紫珍集》卷上方之生肌散去腐生新收口。主治缠喉风、骨槽风、单双乳蛾、喉疳、重舌等日久有脓已溃,
更多治疗缠喉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缠喉 《普济方》:[卷六十咽喉门]喉痹(附论)
火熨别研仍用夺命无忧散(一名玉屑无忧散如宜方)治缠喉风。咽喉疼痛。风涎壅滞。口舌生疮。心腹胀闷乱不省
《普济方》:[卷六十一咽喉门]喉痹惠方)以马勃吹咽喉中。立止。一方。浓煎汁灌之。治缠喉风(一名油膏经验良方)治咽喉生痈。药不下吸。喉闭
《医学纲目》:[卷之十五·肝胆部咽喉]喉痹过者,皆不治,盖邪郁不出故也。〔罗〕解毒雄黄丸治缠喉风,及急喉闭,卒然倒仆,牙关紧急。雄黄郁金(各一
《喉科集腋》:[卷下]喉风缠喉风者热积于内肿绕于外且麻且痒肿而大也治疗之法微者可以咸软之大者可以辛散之或去风痰或解热毒如肿甚药
《明医指掌》:[卷八杂科]喉痹证一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喉瘖·痰热壅肺证的症状 41 证候分析 42 方药治疗 43 草药 44 中成药 45 外治法 451 吹药 452 含法 453 含漱 454 蒸气吸入 46 针灸治疗 461 针刺 462 耳针 5 急喉瘖患者日常保健 6 关于急喉瘖 7 关于喉瘖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喉瘖·痰热壅肺证的穴位 2 治疗喉瘖·痰热壅肺证的方剂 1 拼音
hóu yīn ·tán rè yōng fèi zhèng
2 英文参考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phlegmheat congesting lu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喉瘖·痰热壅肺证(hoarseness disease with pattern of phlegmheat congesting lung)是指痰热壅肺,以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咽喉痛甚,喉黏膜及室带、声带深红肿胀,声带上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闭合不全,伴咳嗽痰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喉瘖证候[1]。
4 喉瘖·痰热壅肺证的症状喉瘖·痰热壅肺证患者邪热传里,胃腑热盛,则症状加重,声嘶,甚则语音难出,喉痛增剧,吞咽困难,身壮热,口渴引饮,口臭,腹胀,痰黄稠,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洪大而数[2]。
痰热壅肺,声音嘶哑,甚则失音,咽喉痛甚,喉黏膜及室带、声带深红肿胀,声带上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闭合不全,伴咳嗽痰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1]。
41 证候分析喉为肺系,声音之门户,风热邪毒壅滞于肺,肺气不降而上逆,故干痒而咳[2]。
邪热蕴结于喉,脉络痹阻,使声门开合不利,则音低而粗,声出不利,甚至声嘶,语音难出[2]。
热灼肌膜,气血瘀阻,不通则痛,故见喉部灼热疼痛而红肿,甚则喉痛增剧,声带由淡红转至鲜红[2]。
喉部有**点状分泌物,乃里热炽盛,煎炼津液而成[2]。
吞咽困难,为喉部红肿波及咽部之故[2]。
由于病在咽喉之深处,故喉关及关外红肿不明显[2]。
邪热传里,胃腑热盛,则身壮热,口臭,腹胀,热伤津液,则口渴引饮,痰稠而黄[2]。
热结于下,则小便黄赤,大便秘结[2]。
舌红苔黄厚,脉洪大而数,为里热炽盛之象[2]。
42 方药治疗治宜泄热解毒,利喉开音,选用清咽利膈汤[备注]清咽利膈汤(《喉症全科紫珍集》):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牛蒡子、防风、荆芥、玄明粉、玄参、金银花、大黄加蝉衣、千层纸、胖大海,以泻火解毒,助以通便,使热从下泄,达到清利咽喉,消肿止痛开音目的[2]。
若无大便秘结,或服药后大便已通畅,可去大黄、芒硝[2]。
因热已传里无表证者,去荆芥、防风[2]。
若痰涎多,可选加贝母、天竺黄、瓜蒌、前胡、竹茹等清热化痰药物[2]。
若有呼吸困难症状出现者,按急喉风处理[2]。
43 草药宜解表清热,解毒消肿,可用穿心莲、野菊花、五指柑、金锁匙、苦地胆备15 g,土牛膝根、羊蹄草各30 g,水煎服[2]。
44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水泛丸每次5粒,每日2~3次;片剂每次4片,每日3次。
中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黄连上清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45 外治法 451 吹药用冰硼散、珠黄散等药吹喉,每日5~6次,以清热消肿,化痰利喉[2]。
452 含法含服六神丸或铁笛丸,每日3~4次,以解毒消肿,止痛利喉[2]。
453 含漱用漱口方含漱,以清洁咽喉[2]。可用内服药渣再煎,取药液含漱。
454 蒸气吸入用薄荷、藿香、佩兰、金银花、菊花等各适量,煎水,作蒸气吸入,每日1~2次,每次20~30 min,以芳香通窍,疏风清热[2]。
或用以上药液、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作超声雾化喷喉。
46 针灸治疗 461 针刺针刺合谷、尺泽、天突等穴,用泻法,以泻肺利喉开音[2]。
462 耳针取神门、咽喉、肺、平喘等穴,每次2~3穴,针刺留针15~20 min[2]。
5 急喉瘖患者日常保健注意减少发音,尤忌大声呼叫,使声门得以休息,防止加重病情[2]。
禁食辛燥 及苦寒食物[2]。宜食生津润肺,滋水制火,忌苦寒及辛烈动火之品。
坚持体育锻炼,妥善安排作息时间,积极治疗鼻腔及口腔疾病。
6 关于急喉瘖急喉瘖为病证名[3]。又称暴瘖(出《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猝痖(见《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是指以突然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1]。属喉瘖一种[2]。因其证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而得名[2]。多因突然冒寒,或寒包热邪,或肺伤津枯所致[3]。本病以冬春两季的发病率较高,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从事使用嗓音较多职业的人发病率较高,可并发咳喘等症。小儿急喉瘖易致急喉风。
《张氏医通·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是寒包热邪,或本内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并宜辛凉和解,稍兼辛温散之,消风散用姜汁调服,缓缓进之,或只一味生姜汁亦可,冷热嗽后失音尤宜。若咽破声嘶而痛,是火邪遏闭伤肺,昔人所谓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也。古法用清咽宁肺汤,今改用生脉散合六味丸作汤。”
急喉瘖与西医的急性喉炎相类似[2]。可见于西医的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等[3]。
详见急喉瘖条。
7 关于喉瘖喉瘖(hoarseness disease)为病证名[4]。见《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是指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1]。瘖同喑[4]。喉瘖即失音[4]。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4]。”
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4]。
此外舌瘖是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而喉咽声音如故[4]。
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不属于喉瘖[4]。
古籍中的银朱简介
本文2023-10-21 09:11: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