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小肠简介
中医·小肠六腑之一·小肠小肠为六腑之一。与心相为表里。小肠居腹中,上口在幽门处与胃相连,下口在阑门处与大肠相连。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它承接胃腐熟的饮食再行消化,有“受盛之腑”、“受盛之官”之称。《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主化物而分清别浊,精华部分由脾转输营养全身,糟粕归大肠,无用的水液渗入膀胱。《医学入门》:“小肠上接胃口,受盛其糟粕传化,下达膀胱,泌别其清浊宣通。”小肠包括回肠、空肠、十二指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手少阴心经络小肠。其背俞为小肠俞,募穴为关元,下合穴为下巨虚。耳穴名·小肠小肠(xiǎochángCO6 allintestine)为耳穴名。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标准定位耳穴·小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耳穴·小肠位于耳轮脚上方中部。主治病症耳穴·小肠主治消化不良、腹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 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 。推拿穴位名·小肠小肠为推拿穴位名,常用推法以治腹泻。其位置各家所指不同。①位于小指尺侧缘一线(《幼科推拿秘书》),现用此处居多。②男位于食指近端指骨的腹面,女则在食指中段指骨的腹面(《针灸大成》卷十)。③位于中指近端指骨的腹面(《小儿推拿广意》)。④位于食指中段指骨的腹面(《幼科铁镜》)。脊椎动物的肠·小肠小肠 allintestine脊椎动物的肠。由于在发生过程中,形态上出现了前部分和后部分的差异,而分别被称为小肠和大肠,但是,这本来是在人的肠上,按这两部位的粗细大小和肠壁的厚薄而命名的。软骨鱼类中另一部分鱼类,具有发达的螺旋瓣(spiralvalve)。而两栖类以上的脊椎动物,其端区分出十二指肠,而哺乳类的十二指肠以下,又依次分为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中有肝脏和胰脏输出管的开口。在小肠的肠壁上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藉著这
详见百科词条:小肠 [ 最后修订于2016/4/12 18:48:38 共259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耳背高突 1 拼音
ěr bèi gāo tū
2 注解
耳背高突 推拿穴位名。又名耳后高骨。在耳后颞骨乳突后缘微下处凹陷中。用揉按法,可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外感头痛等症。《厘正 要术·立法》:“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揉运耳后高骨,二十四下毕,再掐三下,治风热。”
古籍中的耳背高突 《小儿推拿广意》:[卷上]推拿面部次第6a62bmp医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揉儿耳后高骨二十四下毕。掏三十。双凤展翅图\p03b
《小儿推拿广意》:[卷上]拿法太阳二穴属阳明。起手拿之定醒神。耳背穴原从肾管。惊风痰吐一齐行。肩井肺经能发汗。脱肛痔漏总能遵。及至
《厘正 要术》:[卷二·立法]推法
坎宫二十四次,推攒竹二十四次,运太阳二十四次,运耳背高骨二十四次,掐承浆一下,掐两颊一下,掐两听会一
《内经博议》:[卷之二脉法部]附论。则弓力竭而筋干为伤。故精绝。驯致其道。必至目盲耳背。溃若坏都。此不密之故二。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
《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七窍病上]耳疾第八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运水入土 1 拼音
yùn shuǐ rù tǔ
2 注解
运水入土 小儿推拿方法名。操作方法有: ①用运法由小儿小指指腹部的肾经穴起,沿手掌的尺侧和掌根部,至大指指腹的脾经穴。因肾属水,脾属土,故名。《小儿 经·手诀》:“以一手从肾经推去,经兑、干、坎、艮土脾土按之,脾土太旺,水火不能既济,用之,盖治脾土虚弱。”用治脾胃虚弱,食谷不化等证。 ②由肾经穴运至手掌大鱼际处(即八卦中的艮封穴)。《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名》:“土者胃土也,在(月反)门穴上,属艮宫;水者肾水也,在小指外边些。运者以我大指,从小儿小指侧巅,推往干、坎、艮也。此治能治大小便结,身弱肚起青筋,痢泻诸病。”
古籍中的运水入土 《小儿推拿广意》:[卷中]杂症门肾水(自肾指尖推往根下为清也)掏小横纹二人上马运水入土如大小便俱闭。只宜分阴阳为主。小儿眉目不开。治
《幼科推拿秘书》:[卷四·推拿病症分类]淋涩门元气为妙。法宜分阴阳。运八卦。补脾土。补肾水。运水入土。重推三关。大小便结法。宜分阴阳。运八卦。补脾
《幼科推拿秘书》:[卷四·推拿病症分类]泄泻门
阴阳。运八卦。侧推大肠到虎口。补脾土。推三关。运水入土。揉脐及龟尾讫。推补七节骨。如热加捞明月。打马
《针灸大成》:[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夜间啼哭,四肢常掣,去三焦六腑五心潮热病。一、运水入土,因水盛土枯,五谷不化用之。运土入水,脾土太旺
《推拿抉微》:[第二集·推拿法]风症门推法中医推拿,又称「 」、「按跷」、「导引」、「案扤」、「摩消」等。是依据中医理论,在体表特定部位施以各种手法,或配合某些肢体活动,来恢复或改善身体机能的方法。 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属中医学重要部分。
中医推拿简便安全,疗效显著,一直被广泛应用。
据文献记载,中医 发源于河南洛阳区。早在秦汉时期已有专著《黄帝岐伯 十卷》,说明秦汉以前, 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医疗手段。虽然该书早已失传,幸而同期完成的经典《黄帝内经》中,亦有不少相关章节;对于 起源、手法、临床应用、适应症、治疗原理都有阐述。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最先提倡「膏摩」疗法,即将配制好的膏药涂抹在患者体表,然后用手法在其上抚摩擦揉,具有手法与药用双重作用,这不仅提高疗效,亦扩大了 的应用范畴。
魏晋南北朝时期,膏摩疗法进一步发展。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首次为膏摩的药方、辨证和制造方法等作系统总结。陶弘景又在《养性延命录》中,介绍了啄齿、熨眼、按目、牵耳、梳头、摩面、擦身等成套导引、 动作。成为后世养生保健、疾病自疗之自我推拿法源头。
隋唐时期是中医推拿的盛世。宫廷太医署正式设立 专科,并把 专业分级为 博士、 师、 工等,主理 教学和治疗工作。此时的 基础理论、诊断技术及治疗方面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可以认为近代推拿的雏型经已形成。另外,由于经济、文化、交通发达,对外交流频繁,推拿也随中医学传入朝鲜、日本、阿拉伯等。
宋金元时期, 运用范畴扩大。由于其间战争频繁,跌打损伤较多,孕育了后世正骨推拿分科。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导引方法,医生开始习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体质,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习武给患者提供新的内容。将 导引与武术结合,对后世 发展有很大影响。
明代的 治疗非常盛行。 属十三个医学科目之一,太医院设有 科,针对内科、儿科、骨伤科等疾病。在小儿治疗方面,当时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理论知识,形成了独有的小儿推拿体系。著名小儿推拿专著相继问世,如《小儿 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推拿」这一名称也是由此时开始。另外,以成人为对象的民间 开始活跃,称为摸先生。
清代的医院虽不设推拿科,但由于疗效显著,不论在官方还是民间,仍广泛应用,专著发表很多。如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钱怀村《小儿推拿直录》、夏云集《保赤推拿法》。《医宗金鉴》对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确立了正骨推拿的分科。
清末民国时期,中医发展几乎停顿。推拿受到比其它中医专科更为严重的摧残和压制,一些有识之士不愿意学习推拿,许多正骨推拿医师文化水平不高,以致得不到承认。推拿专业更受官方抵制,只能在民间流行。虽然如此,推拿简便有效,在民间继续有一定的发展,形成许多流派。如在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滚法推拿;在练功和武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平推法推拿或称为内功推拿。
1949年以后,中医推拿疗法再度受重视。许多医疗机构重新设有 科或正骨科,培养不少专业人材。开始整理历史文献,研究作用和治疗原理,用现代方法来对推拿手法进行探索。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按弦搓摩 1 拼音
àn xián cuō mó
2 注解
按弦搓摩 小儿推拿方法名。操作方法有三种: ①先运八卦,后搓儿手、前臂,经关上、关中、关下,再拿儿手摇动(见《针灸大成》卷十)。 ②左手拿儿手、掌向上,右手大食二指自阳池穴轻轻 ,经三关至曲池,再经六腑至阴池穴,属阳证,关轻腑重;属阴证,腑经关重;再用两手搓摩前臂,最后以左手捏肘,右手捏儿大指,往外摇动(见《厘正 要术》卷三)。 ③用两大指搓儿手与肱之背面各几下,再拿儿手慢慢摇动(见《增图考释推拿法》上卷)。此法能消痰化积,消痞。
古籍中的按弦搓摩 《针灸大成》:[卷十]治小儿诸惊推揉等法,即肺经有病。推三关、肺经各一百,推天河五十,按弦搓摩、运五经各三十,掐五指节三次,虎口、囟门上、口
《小儿推拿广意》:[卷中]脐围七(二百)运八卦分阴阳(五十)揉脐(一百)精宁穴按弦搓摩凤凰单展翅用灯火肚上青筋四盘肠惊。气吼肚膨。饮
《推拿抉微》:[第二集·推拿法]风症门推法
关,肺经,脾土,运八卦,分阴阳,揉脐,向导穴,按弦搓摩,凤凰单展翅,用灯火肚上青筋四。涂蔚生曰∶以上
《小儿推拿广意》:[卷上]脏腑歌重离轻。揉龟尾。脐。推肺经。推外间使。分阴阳。按弦搓摩。小肠有病气来攻。横纹门推可通。用心记取向导穴
《小儿推拿广意》:[卷上]推拿面部次第我来帮你解答盖古人往往以医道,喻用兵。谓兵以审虚实,脉以查阴阳其间因时制用,凭乎一心。武穆云:“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洵不诬也。至于小儿,则又微乎其术者,既无声色货利之郁于中,又无劳苦饥渴之积于外,而且口不能言,脉无以测使,非有独特之秘,审色观形以疏通其血气,调和其动静,则虽爱同珍宝,未有克自遂其长成者。则调治小儿一道,岂不最微且难哉!
且天之生物,栽者培之,则在小儿。正萌芽生发之时也。培之,又安可不亟亟欤?康诰曰:“如保赤子是婴儿之抚育,古人亦兢兢乎,其慎之矣。”余留心于此,偶得一编,乃推拿之法,诚冶小儿金丹。苦无高明讨论,藏之有年。
丙辰岁余,杖策军前,亲民青邑,去渐东,开府陈公之辕仅里许。陈公神于用兵,己声播寰区,而又善于此术。余得旦夕请正,以窃庆焉。然,医以喻兵,此其徵也。陈公素性泛爱,每以保赤为怀,不为己私付之剞劂,而名曰《推拿广意》是欲公之天下后世也。然圣人大道为心,必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则此举,非即少怀之良法也欤!诚可为拔婴保赤之筮鉴云尔。
西蜀后学熊应雄运英谨识
"小儿推拿"中的“月斗”
读音 yuè dòu
出处 :《小儿推拿广意》上卷:“医右手一把拿小儿左食、中、名三指,掌向上,医左手侧尝从总经起,搓磨天河及至(月斗)肘,略重些,自(月斗)肘又搓摩至总经。如此一上一下三四次。医又将左大、食、中担(月斗)肘,医右手前拿摇动九次。此法能退热开胸。
位置:在肘关节、鹰嘴突处。
作用掐、揉月斗肘,摇月斗肘:通经活血,顺气生血,化痰。治疗上肢痿痹与揉曲池、拨小海同用。治疗痞积时与补脾经、运四横纹同用。本穴一般不单用。
参考资料
医学百科医学百科[引用时间2018-1-13]
古籍中的小肠简介
本文2023-10-21 09:13: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4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