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坦然翁传
1 坦然翁传的翻译文言文
息庵翁,名叫志求,字文健,息庵是他的别号。
他的先人是江西清江县人,后来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到了苏州,就在苏州安家了。息庵翁的祖父贻令先生因为擅长书法而在吴中很有名。
息庵翁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在他祖父身边磨墨,伺候祖父写字,仿着祖父的字体写字,字写得很有精神且遒劲。他祖父非常惊讶,就教授他写字的方法。
息庵翁为人清廉、正直,不符合礼法规定的不说、不做,亲朋好友都特别尊敬他。 息庵翁特别喜欢看书,一旦知道别人有好的古籍善本,就马上去借阅。
他把自己的小屋装饰好后独自居住,在桌上点一炉香,放一瓶水,早晚抄录借来的书籍。然而息庵翁心中有雄心壮志,为自己不能及时有所作为而感到羞耻,听到秋风就不禁为这萧瑟所感染,马上扔掉笔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走动。
等心情平复后却又继续抄书,最后也只是在家中郁郁不得志,他在雍正四年去世,被安葬在黄山。息庵翁由一个儿子、三个女儿,他的子孙都很贫困,他的坟因此得不到修缮儿破败,坟周围种的树也很少,后人也很少去拜祭,但是息庵翁一生所抄录的书籍却都完好保存。
2 坦然翁传的翻译文言文息庵翁,名叫志求,字文健,息庵是他的别号。他的先人是江西清江县人,后来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到了苏州,就在苏州安家了。息庵翁的祖父贻令先生因为擅长书法而在吴中很有名。息庵翁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在他祖父身边磨墨,伺候祖父写字,仿着祖父的字体写字,字写得很有精神且遒劲。他祖父非常惊讶,就教授他写字的方法。息庵翁为人清廉、正直,不符合礼法规定的不说、不做,亲朋好友都特别尊敬他。
息庵翁特别喜欢看书,一旦知道别人有好的古籍善本,就马上去借阅。他把自己的小屋装饰好后独自居住,在桌上点一炉香,放一瓶水,早晚抄录借来的书籍。然而息庵翁心中有雄心壮志,为自己不能及时有所作为而感到羞耻,听到秋风就不禁为这萧瑟所感染,马上扔掉笔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走动。等心情平复后却又继续抄书,最后也只是在家中郁郁不得志,他在雍正四年去世,被安葬在黄山。息庵翁由一个儿子、三个女儿,他的子孙都很贫困,他的坟因此得不到修缮儿破败,坟周围种的树也很少,后人也很少去拜祭,但是息庵翁一生所抄录的书籍却都完好保存。
3 收集关于理想的古诗,现代诗关于理想的诗句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 曹操《龟虽寿》)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战国 荀况《劝学》)3、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汉 刘安《淮南子》)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7、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无易事,只怕粗心人(清 袁枚《随园诗话》)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赖以正书《千幅七言对联》) 其他的还有: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春秋 老子《道德经》)2、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汉 班固《汉书》)3、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汉 韩婴《韩诗外传》)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晋 陈寿《三国志》)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6、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战国 荀况《儒效》)7、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明 曹学佺《蜀中广记》)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9、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哪计年(宋 陆游《剑南诗稿》)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1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赖以正书《千幅七言对联》) 现代诗有: 理想的阳光--《冰雨现代诗歌集》 理想的阳光 水一样透明的身体令人神往它开始于一本书 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以及一个离奇的故事 那朦胧而未知的起因积雪消融 天空中飞鸟的鸣叫就不再间断山林之外 明朗的春天依然是青春的一种暗示它以绿色的流向去响应 一种来自人间心灵的感召理想的阳光为水和水的身体所反射而后倒立的感知和身影 就如同一个故事连接着另一个故事 绵延不绝构成自己的身体和世界任沙漠退后 就让凝集的云和无端的心绪随风飘散就让大地无畏的精灵 奏响圣洁而持久的乐章就让深入命运的相思和启迪 直指前方那些所有爱恋的话语 也必定是理想所带来的关于生命对阳光的感知 那灵魂里潜伏的思想就如同这个春天来自远古的文字 究竟该怎样用心灵的手去抚摩和阅读 才能让那一缕缕情感中平淡的迷茫穿越云层的虚幻 而后豁然开朗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及,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敦促着你在宽广的海面上迈开坚定的步伐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附属品,然而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理想是废墟中充满生机的阳光指引你跨过艰难走向未来 理想不是空想家的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者的信念,需要你不懈的努力实现理想不是现成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和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和改造 现实不是我们放弃理想的理由而是贪图安逸者自欺欺人的借口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的人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理想,他们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选择了放弃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仍然怀揣着理想的人选择一路向前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英雄失去理想,失去他成功的关键从此在过往的荣耀中蜕成庸人庸人失去理想,失去他们人生的灯塔从此在一片黑暗中碌碌终身, 理想之花在我们心中灿烂绽放,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荫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繁星 作者·冰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二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三 万顷的颤动—— 深黑的岛边 月儿上来了 生之源 死之所! 四 小弟第呵! 我灵魂中三颗光明喜乐的星 温柔的 无可言说的 灵魂深处的孩子呵! 五 黑暗 怎样幽深的描画呢 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六 镜子 对面照着 反面觉得不自然 不如翻转过去好 七 醒着的 只有孤愤的人罢! 听声声算命的锣儿 敲破世人的命运 八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九 梦儿是最瞒不过的呵! 清清楚楚的 诚诚实实的 告诉了 你自己灵魂里的密意和隐忧理想 绝对不是那种画片上的美媛, 那种无聊时代的变质的产品, 脚踏高帮皮鞋,指上玩着响板, 能够满足像我这样的一颗心 我还给伽瓦尼①,萎黄病的诗翁, 他的那些病院美女、嘈嘈群氓, 因为这些苍白的玫瑰花中, 没有一朵像我那红色的理想 这颗心深似渊谷,马克白夫人②, 它需要的是你呀,罪恶的强魂, 迎风怒放的埃斯库罗斯③的梦, 或伟大的《夜》④,米开朗琪罗之女, 你坦然地摆出了奇特的姿势, 那魅力正与泰坦⑤的口味相应穆旦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 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 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 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 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 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 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没。
4 坦然翁的简历和坦然翁传的译文译文 坦然翁天性孝顺,深得父母喜 欢。
坦然翁的母亲去世较早,侍奉后母毫不懈怠,弟一个妹妹,都是坦然翁养大的。经带着妹妹(坐船)北上,船停在岸 边,妹妹在船前戏耍,突然掉入水 中。
坦然翁十分惊恐,不觉跟着一块 跳下去。这里的水深不可见底,加上 天气寒冷身上穿的裘皮衣(因湿水) 又很沉重,踪迹,围观的人都很惊骇。
(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中)出来 了。评论的人都说好象有人相助。
蜀 地的风俗,兄弟长大并且结婚后,大 多要分家自立。坦然翁深深的以这种 风俗为耻,然而又不想伤害后母和弟 弟的心,于是让出了自己全部土地和 房子。
坦然翁的父亲死在公事上,从 前家里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 底。坦然翁为此痛心,在家里建造永 思堂,每年都率家里的男女祭拜并成 为常事。
5 《罗玘翁传》的原文及其译文是什么1 原文:翁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也。尝携妹北上,舣舟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2 译文:坦然翁天性孝顺,深得父母喜欢。坦然翁的母亲去世较早,(他)侍奉后母毫不懈怠,(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是坦然翁养大的。曾经带着妹妹(坐船)北上,船停在岸边,妹妹在船前戏耍,突然掉入水中。坦然翁十分惊恐,不觉跟着一块跳下去。这里的水深不可见底,加上天气寒冷身上穿的裘皮衣(因湿水)又很沉重,(两个人)没入水中不见踪迹,围观的人都很惊骇。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中)出来了。评论的人都说好象有人相助。蜀地的风俗,兄弟长大并且结婚后,大多要分家自立。坦然翁深深的以这种风俗为耻,然而又不想伤害后母和弟弟的心,于是让出了自己全部土地和房子。坦然翁的父亲死在公事上,从前家里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坦然翁为此痛心,在家里建造永思堂,每年都率家里的男女祭拜并成为常事。
孝敬父母,善待家人,体恤父母。
6 翁天性孝友翻译文言文参考译文:坦然翁天性孝顺,深得父母喜欢。
坦然翁的母亲去世较早,(他)侍奉后母毫不懈怠,(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是坦然翁养大的。曾经带着妹妹(坐船)北上,船停在岸边,妹妹在船前戏耍,突然掉入水中。
坦然翁十分惊恐,不觉跟着一块跳下去。这里的水深不可见底,加上天气寒冷身上穿的裘皮衣(因湿水)又很沉重,(两个人)没入水中不见踪迹,围观的人都很惊骇。
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中)出来了。评论的人都说好象有人相助。
蜀地的风俗,兄弟长大并且结婚后,大多要分家自立。坦然翁深深的以这种风俗为耻,然而又不想伤害后母和弟弟的心,于是让出了自己全部土地和房子。
坦然翁的父亲死在公事上,从前家里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坦然翁为此痛心,在家里建造永思堂,每年都率家里的男女祭拜并成为常事。
“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
这首出自张元济之手的诗,用以与一同奋斗在商务出版社的同仁告别。短短四句,却道尽他终生的信念——以书籍提学识,以教育启民智。这绝非冠冕堂皇的空话,他几乎用尽自己的一生去为之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元济曾花费了几十年的心血搜集万册古书,却在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年,被一颗炮弹将一切毁于一旦。顷刻之间,大火肆虐在商务印书馆中,浓烟密布,纸灰飘舞,万册千年古籍化做没膝高的灰烬……或许在动荡的年代,战争本就就该是频繁之事,可后来日寇的一番话,却足以证明这一切都是早有预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日本人的处心积虑,又到底是为了什么?
1867年,张元济于书香世家出生,从小他便受到学识的熏陶,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他一心想要考取功名,望以光宗耀祖。寒窗苦读十几载,十八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高中举人,二十六岁竟又成了进士。后来,他便入了翰林院任职,又任刑部主事。
如此年轻便考的这番功名,在当时已经算是天才。一时之间张元济可谓风光无限,他的仕途一片光明,众人皆觉他将有一番大作为。但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聪慧与通透,张元济轻易便看清,那时的清朝其实已是强弩之末,若再继续腐败发展,终将走向灭亡。
因此,在光绪皇帝单独召见时,张元济毫无保留发表自己对维新变法这一改革的意见。后上奏变法足四十条阐述自己观点,且请求圣旨,望能大力发展实业。谁料就在次日,慈禧太后便发动政变,维新变法刚满百日便荒唐地落下帷幕。
或许将希望寄托在毫无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又或是寄托在袁世凯和西方列强上本就是个错误,但这一运动终究是前卫的,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的发展。虽有意义,可当时与之相关联的大臣们却遭了殃,张元济更是直接被革除职位,慈禧还表示“永不再用”,至此,张元济黯然退出政治舞台。
在张元济穷途末路之时,李鸿章不忍他的才华被埋没,为他引荐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一职,主要负责翻译国外优秀作品。在他的管理之下,严复翻译的《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得以顺利出版,这一经济学经典著作得以问世。
无疑,张元济的能力担得上这一份“香饽饽”,只要安稳地做下去,既能够保一家衣食无忧,又能圆他心中育人强国的理念。但时过三年,张元济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毅然决然辞去了南洋公学译书院的职务,选择加盟商务印书馆。
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只不过是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印刷工场,与南洋公学译书院相比可谓云泥之别,他的这一举动也引起了众人的猜测,后来人们才从他的告别诗中得知,他早已把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教育的现代性变革连接起来。张元济迫切地想要培养更多的西式人才,望以此普及教育,强国壮国,而南洋公学院几乎已经定型了的规模是一定难以满足他的目标的。
为了祖国的强盛,有人抛头颅洒热血奋战在前线,有人走上仕途为官为民,还有人奋笔疾书将民族之魂刻成一字一句……而张元济则是选择了出版。他呕心沥血搜集整理校对了大量流落民间的古书,参与了商务印书馆里所有的出书计划,聘请了一大批有教育之志的人才,组织翻译了大量的国外著作,还编写了从小学至大学的全套教科书……
在张元济的努力之下,1926年,商务印书馆从当初的小厂变成了远东最大的出版商,分馆遍及全国,成为了晚清以来,普及、传播新知新学的文化重镇。
张元济在编书出书之余,花费最多心力的便是搜集古书。当时政局动荡,许多宝贵的藏书颠沛流离,不知去向。他担心自己错过藏书,便在自家门前竖起“收买旧书”的招牌。他对古书的搜集、编辑排版、影印等都事必躬亲,为找到合适出版的版本,不仅会找公私藏书家借印以求达到完美,还专门在报上刊登了收购古籍的广告,向广大群众以高价购买古籍善本。
曾有一次,张元济得知极其珍贵的宋版书“皕宋楼”藏书即将被日本人收购,他毫无犹豫,立即动身前往藏书家后人陆氏处,想方设法要留住这珍贵的国宝,哪怕需要当时商务印书馆五分之一的资产,他都慷慨予之,但这依旧与陆氏要价的“十万”差上两万。
眼看藏书就要落入日本人之手,张元济心急如焚,劝说管书大臣荣庆拨款收购,但后者却不予理睬。万般无奈,张元济只得四处借钱筹款,可最终藏书依旧被日本人买走了,每当想起这件事,张元济都愧疚万分,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今悔之无及,每每追思,为之心痛。”
张元济劳心劳力,将精力心血全部放在书籍之上,虽经商如此成功,却过着拮据节俭的生活,大量钱财都用以搜集古书。从他最开始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时,他每年不领工资,只拿红利,并且要求自己的红利分成比别人低。不仅如此,他也从不大摆筵席、不铺张浪费、不贪图便宜,甚至连别人帮他洗相片写电报的的钱也要分毫不差的还清,最终,他的工资全部作为了教育基金给了有需要的人。
就在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风雨无阻的收书、校勘、注释之中,涵芬楼(东方图书馆主楼)所藏古籍善本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家图书馆,也被称为了亚洲第一图书馆。后来,张元济在涵芬楼的基础上建成了著名的东方图书馆向公众开放,他毫不吝啬,始终不曾忘记自己的初心,期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古文献,能够领略学识的魅力。
可谁又料到,花费了他几十年心血的古书,竟在日寇的炮火之下毁于一旦。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中,一颗炸弹落在油墨仓库里,转瞬间,熊熊大火如同血盆大口吞噬了商务印书馆。尖叫声、痛哭声、慌乱的脚步声……声声不绝于耳,溶化的铅字在地面蔓延流淌。紧接着,日本侵略者还在东方图书馆又点燃一把大火,那些花费了张元济二十年心血搜集而成的古书,随着大火化成灰烬,浓烟四起,纸灰四处飘散。
大火熄灭之时,商务印书馆失去了80%的资产,而东方图书馆46万册藏书,更是全部毁于一旦,烧出的纸灰甚至埋到了膝盖。这46万册藏书中,包含善本古籍3700多种、35000多册,这些仅存不多的中华文明的瑰宝,就此消失在人世间不复存在。见此,张元济痛哭流涕,仰天长叹:“廿年心血成铢寸,一霎书林换劫灰。”
后来张元济还对他的夫人说:“这是我的罪过!如果我不将这些书搜罗起来,不是集中保存,仍然让它散存在全国各地,岂不可以逃过这场浩劫!”
其实张元济也是气昏了头,如果散存在全国各地,指不定全给列强买走了!但结果却是如此,确实令人悲痛万分。
后来日本侵略者放言:“我炸了你一条街,明天就可以修复,但是我炸毁了商务印书馆,你就永远也恢复不了。”而这也证明,这场无可挽回的民族灾难,其实是侵略者的早有预谋。他们不仅想侵略中华民族的土地,还想剥夺中华人民的思想,让人民永远活在愚昧之下,永远沉睡。
可他们却没料到,中华民族强大的韧性,在这个民族里,有着像张元济愿意为了普及教育燃烧自己一生的英雄。在商务印书馆遭遇大火之后,接下来的几十年,张元济都奔波致力于复兴工作。
张元济和家人
眼见日本侵略者越来越嚣张,八年抗战拉开帷幕。张元济坚守底线,绝不为日本人服务。即便生活艰辛,甚至到了需要卖字维生的地步,他也不曾犹豫动摇。1941年,张元济和叶景葵倾家荡产,居然又办起了一座图书馆,直到新中国成立,这座图书馆里的藏书竟达22万册,这在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是如此地难以想象!
1959年8月14日,张元济去世,享年93岁。他留下一句诗歌:
“好副臭皮囊,为你忙着过九十年,而今可要交卸了;这般新世界,纵我活不到一百岁,及身已见太平来。”
张元济将此生的全部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书籍,他的一生都在为国之崛起而努力。即便日本侵略者用炮弹、火焰吞噬了几十万册藏书,但他们却永远都无法扼杀一名爱国者忠贞的热忱!
截至2015年底,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以及近年来大量引进和自建的中国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约300余万册(件)。馆藏中有150万册中文古籍,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中国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此外,还有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名人捐赠等特色收藏。
1书刊报纸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总馆收藏中外文图书263万余种,其中外文图书含有30多个语种;中外文报刊4万余种,外文报刊以英文为主。收藏图书年增长量在5万种以上、报刊年增长量在5千种以上。
2古籍文献
古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最重要的馆藏之一,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古籍文献总量达150万册,其中善本古籍约2万余种、20余万册。2008年以来,北大图书馆共有352部古籍善本分别入选由文化部确定、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收藏具有规模宏大、种类齐全、特藏丰富、珍品众多的特点。重要的馆藏中,以年代划分,有敦煌卷子288号,宋、元刻本300余种,明刻本近万种;以出版国别划分,有日本本2000余种、朝鲜本200余种;以制作方式划分,有抄、稿、写本9000余种,活字本3000余种;以内容类型划分,有方志近5000种,家谱2200余种,还有多个小说戏曲专藏,如车王府曲本1536种,马廉不登大雅之堂藏戏曲小说928种,程砚秋御霜簃藏曲本1400余种。馆藏金石拓片4万余种、8万余件,包括了缪荃孙艺风堂、张仁蠡柳风堂二家的全部藏拓。此外还收藏有2000余种中国古代舆图。
北大馆在CALIS技术支持下建设的“秘籍琳琅——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是完整展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的网络平台。北大馆牵头建设的“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更是汇集了包括北大图书馆在内的中国国内24所高校图书馆藏古籍元数据60余万条、书影20余万幅,电子图书835万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籍书目数据库之一。北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收藏有一百余部大型古籍影印本丛书,约含古籍8万种。不少分馆也有古籍收藏,其中考古文博学院分馆、中文系分馆、信息管理系分馆的部分古籍书目数据已经录入古文献资源库中,其他分馆所藏古籍的书目数据今后也将陆续进入该资源库。
3特藏文献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特藏文献有:地方志、晚清民国旧报刊、民国图书、西文东方学文库、中德学会旧藏、中法大学旧藏、侯仁之赠书、方志彤赠书、侯思孟赠书、欧盟文献、英美政府外交档案的微缩胶卷和胶片、珍贵西文文献、学位论文、北大文库、季羡林赠书、张芝联赠书、钱端生赠书、段宝林赠书、宿白赠书、台湾文献。
4学位论文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体系建有:北京大学学位论文、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北大名师学位论文等体系。其中: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收藏1981年以后自北京大学毕业的所有博、硕士学位论文,以及部分优秀学士论文。阅览地点为西区309学位论文阅览室,可通过OPAC或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库检索。
燕京大学学位论文:收藏有燕京大学的学士和硕士论文,共2600多篇,其中包括许多当代著名学者的论文手稿真迹,十分珍贵。燕大论文内容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对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政治等有重要的参考作用。阅览地点为西区318特藏室。具体可通过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库检索。
北大名师学位论文:存于西区313北京大学文库,共收藏有12种: 北大名师学位论文 姓名论文题目毕业院校学位论文形式陈岱孙 The Rela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al Expenditures and Density of Population in Massachusetts 美国哈佛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陈翰笙 The Conference of Ambassadors in London, 1912-13, and the Creation of Albanian State 美国芝加哥大学 硕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陈振汉 The Location of the Cott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哈佛大学 博士 论文副本 董申保 The Crystalline Schists of Lower Allagnon Valley, Central Massive, France 法国克莱蒙非朗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 费孝通 亲迎婚俗之研究 燕京大学 学士 论文原件 冯友兰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fe Ideals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之复印件 侯仁之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 英国利物浦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胡适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李宪之 Die Kälteeinbrüche in Ostasien 德国洪堡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王力 Une Prononciation Chinoise de Po-Pei 法国巴黎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乐森璕 Die Korallenfauna des Mitteldevons aus der Provinz Kwangsi, Südchina 德国马堡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赵乃抟 Richard Jones:An Early English Institutionalist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5民国旧报刊
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晚清至民国期间的报刊达一万余种,旧报纸六百余种,有不少孤本、珍本,为收藏和研究者所珍视。这一珍贵特藏主要源于老北大及燕京大学的旧藏,也有少量原中法大学和中德学会的旧藏。晚清至民国报刊对于了解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及这一动荡巨变时期思想学术、军事政治、教育文化、语言文学、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的嬗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图书馆陆续引进和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如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统一检索平台、统一认证系统、学科导航系统、电子资源导航系统、虚拟咨询系统、网络培训系统、科技查新系统、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系统,以及数字资源加工系统群、数字化服务系统群、元数据著录系统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加工平台。为进一步发现、挖掘和揭示图书馆特色资源,还先后推出了学位论文提交、编目和发布系统、古文献编目和发布系统(秘籍琳琅)、北大名师人物数据库、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民国报刊数据库等宝贵的数字特藏。
2000年,图书馆与校内其他单位联合成立的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开展了有关数字图书馆模式、标准规范(元数据、数字加工标准等)、关键技术、互操作层与互操作标准、数字图书馆门户等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开始进行大规模应用实践,为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进行研究和应用实验的同时,还开始进行部分项目的建设,并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逐步实现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如电子资源导航系统、学位论文提交与检索系统、多媒体点播系统、古籍拓片示范数据库检索系统、北大名师档案、教学参考书系统、网络课程服务等。2006年建成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门户,将统一检索、统一认证、资源调度与整合等各种新技术融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当中。
刻本 [kè běn] [刻本]基本解释
刻版印刷的书籍版本
[刻本]详细解释刻板印刷的书籍。亦指版本。
元 无名氏 《广客谈》:“因取刻本摹写,以补其阙。”《老残游记》第三回:“这是部 宋 版 张君房 刻本的《庄子》。” 周祖谟 《<钜宋广韵>前言》:“ 宋 本《广韵》流传至今的大都为 南宋 国子监刻本。”
[刻本]百科解释也就是版本类型。亦称刊本、椠本、镌本。均指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很早。唐代已经有雕版印刷的书籍流行。五代已由 指令国子监校刻“九经”。至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大盛。旁及辽、金、西夏,直至元、明、清,前后盛行1000余年。 更多→ 刻本
[刻本]英文翻译block-printed edition
[刻本]相关词语 古籍 碑帖 简策 监本 抄本 竹纸 古书 善本 稿本 殿本 书札 写本 [刻本]相关搜寻 家塾刻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建社近五十年,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易称今名。现有职工123人,有编审11,副编审等29人。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
上海古籍出版社是一家专业出版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累计出版图书6000多种。近年来初版品种每年约290种左右,重版图书约占出书总数的40%。经过多年不断探索、总结,确立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质量与品牌为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文化品位适应读者的需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与上海一流国际大都市相应的一流专业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认真贯彻社会主义的出版方针,坚持古籍整理和学术著作与普及传统文化读物并重,排印和影印并举,大中小型图书合理安排的出书框架。还注重出版物的文化含量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强多层次的标志性品种与扩大规模效应相统一,从而积极主动地贯彻适应市场,引导市场这一宗旨。
标志性的品种主要有以下块面。
一、 大型集成性文献丛刊与古籍整理形成规模。
《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已出:《俄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全17册)、《法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全34册)、《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全4册)《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全2册)、《北大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全2册)、《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全7册),以及《俄藏黑水城文献》(已出11册),别外还推出《俄藏敦煌艺术品》(已出5册),《英藏黑水城文献》(全4册)等。
中国出版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续修四库全书》,1800册于2002年全部出齐。
大型集成性资料《上海道契》,这是研究上海开埠史乃至中国近代经济史、社会史的第一手资料,全套30册于2004年出齐。举世瞩目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是近百年来所发现,战国商牍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文物史料。目前《上海博物藏战国楚竹书》已出4册(另2册也即将出版)。本书的出版为研究先秦的思想史无疑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原始资料,已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作为文学古籍整理的大型骨干工程《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历经二十余年已出版85种,全套丛书100种将于世纪之交出齐。此丛书是经重新整理的规模最大、最系统的古代文学家别集丛书。
二、 学术著作的新格局
我社已出《中华学术丛书》、《海外汉学丛书》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中华学术丛书》汇集海内外一流专家的研究论著,《海外汉学丛书》译解日、美、欧洲汉学家经典性的古籍类论著,分别出版了10多种,《晚清民国学术书系》等均为学界重视而屡获嘉奖。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1997年整套推出,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标志着我社传统形态的学术论著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8年将继续推出版郭预衡先生耗时十余年的力作《中国文学史》(全四册),也以慎密精当为基本特色。《中西纹饰比较》、《谥法研究》、《求索真文明》、《夏商周青铜器研究》、《恩辨录》、《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上海史研究译丛》等论著更以崭新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三、 高品位、系列化的普及读物
近几年来普及读物市场泡沫书泛滥,而我社按照"普及读物要出精品"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出版了《中华古籍译注丛书》中《周易译注》、《仪礼译注》、《孟子译注》、《论语译注》等,在译注热中以精审编校,确保质量而独树一帜;《二十五史新编》更集全国各地二十四位专家,在保留旧史基本构架的基础上,兼取通史之长,删重补缺,并吸纳其他史乘乃至考古资料,以新的视角进行新编、新撰、新评,使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跃然于读者眼前。《二千年前的哲言》从数百万字的系统资料中反复研究筛选出561则语录,既集中体现了先秦哲人的主体精神,又构成切合时代需要的可读可诵的少而精的新体系,被青年学生誉为通向中华文化殿堂的门户,李岚清副总理为此书题词。《新世纪文史哲经典读本》自2002年起陆续出版了40种,着重介绍了古代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名家与名作,为深入浅出的基本读物。《唐诗三百首》图文本系列10余种,以译文精当,通俗易读,版式新颖,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民俗文化丛书》10种和《文化中国经典旅程》5种,均以适合当代青年的笔调,系统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四、 大中型画册与工具书,形成个性与规模
大中型画册是我社近几年来开拓的新项目。以有高度的文化价值并具独占性的项目,与文物收藏、鉴定、欣赏相结合的系列画册为主。数年来已形成鲜明的个性与规模。如《中国古代军戎服饰》、《追忆--近代上海图史》、《上海360°》、《古玩真赝对比系列》、《十九世纪中国市开风情》《大清帝国城市印象》、《中国大佛》等,以内涵的独占性与编撰的丰富文史价值为读者喜爱。《中国瓷器鉴定与欣赏》、《中国家具鉴定与欣赏》、《中国书画鉴定与欣赏》、《中国紫砂鉴定与欣赏》和《中华奇石》实用而高雅,兼具工具书性质。 权威性的古代工具书与集成性的今人编纂工具书是本社工具书出版的重点。前者以《说文解字注》、《王引之校改康熙字典》为代表,因版本精良,版面设计清晰,索引细致准确,长销不衰。后者先有《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有《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等规模宏大,倾注了一代专业人员的心血,为学人所必备。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图书在海内外学术界、读书界产生良好的影响。1978年来共有300多种图书分获国家图书奖、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金钥匙奖、上海市优秀图书奖等。其中《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分获第一、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续修四库全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荣誉奖;《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朱子全书》(与安徽教育社共同出版)分获第一、第二、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华奇石》、《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分获第九、第十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息庵翁,名叫志求,字文健,息庵是他的别号。他的先人是江西清江县人,后来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到了苏州,就在苏州安家了。息庵翁的祖父贻令先生因为擅长书法而在吴中很有名。息庵翁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在他祖父身边磨墨,伺候祖父写字,仿着祖父的字体写字,字写得很有精神且遒劲。他祖父非常惊讶,就教授他写字的方法。息庵翁为人清廉、正直,不符合礼法规定的不说、不做,亲朋好友都特别尊敬他。
息庵翁特别喜欢看书,一旦知道别人有好的古籍善本,就马上去借阅。他把自己的小屋装饰好后独自居住,在桌上点一炉香,放一瓶水,早晚抄录借来的书籍。然而息庵翁心中有雄心壮志,为自己不能及时有所作为而感到羞耻,听到秋风就不禁为这萧瑟所感染,马上扔掉笔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走动。等心情平复后却又继续抄书,最后也只是在家中郁郁不得志,他在雍正四年去世,被安葬在黄山。息庵翁由一个儿子、三个女儿,他的子孙都很贫困,他的坟因此得不到修缮儿破败,坟周围种的树也很少,后人也很少去拜祭,但是息庵翁一生所抄录的书籍却都完好保存。
本文2023-08-04 23:51: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