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写了本书叫什么
大唐西域记作为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在中国,玄奘是家喻户晓的人物。1300多年前,他万里跋涉,西行取经,《大唐西域记》一书就是他西行途中的见闻实录。如今,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都有着世界级的知名度,这足以令他的家乡人引以为傲。玄奘不愿还俗,但愿为朝廷出力,同时满足太宗想要了解西域的愿望,他口授了西行见闻,由弟子辨机写出,就是《大唐西域记》一书。《大唐西域记》成书于公元646年,共12卷10多万字,记载了玄奘在西域亲历的110个国家和听说的28个国家。其中卷1所述为今天新疆和中亚的广大地区,是玄奘初赴印度所经之地;卷2至卷11分述了印度各国概况;卷12则为返途所经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缘诸国概况。此书虽名为“记”,却并非单纯的游记,涵盖了这些国家的山川形势、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气候物产等,内容丰富,相当于当时西域的一部百科全书。如卷1写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县):“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据山,道险易守……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王其国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并注明“从此西南行二百余里,逾一小山,越二大河,西得平川,行七百余里,至屈支国”,资料详尽,超过了以往其他文献的记述。卷2之首为印度总述,寥寥数语,道出了其疆土形状及气候特征:“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分区,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随后,书中用大量篇幅对当时印度各国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在玄奘之前,印度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到了近现代,印度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如王舍城、那烂陀寺等都是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而发掘的。因此,一位印度历史学家曾说:“如果没有玄奘,重建印度史几乎是不可能的。”从19世纪开始,这部书被译为德、法、英、日等各国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玄奘也从此成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九死一生舍身求法的精神激励着很多后来者,鲁迅赞他为“民族的脊梁”,梁启超也称他为“千古一人”。“《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历史上很多事件都有记述,国内外不少人利用它进行局部课题研究,如确定释迦牟尼生卒年代、研究戒日王时期中印关系等,都取得了重大成果。至于佛教史料,那就更多了。”洛阳古籍收藏家、白河书斋主人晁会元认为,玄奘留下的这部著作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今后必将在中外学术界发挥重要作用。《大唐西域记》一书现存版本较多,其早期版本主要有敦煌唐写本残卷、北宋福州刻本残卷、金赵城藏本残卷、南宋资福寺藏本残卷等。明洪武年间刻有南藏本,为其善本。“这些版本均为国家重宝,深藏国家级图书馆,民间藏家基本无缘得见。白河书斋所藏,只有一套清代刻本《大唐西域记》12卷。”玄奘归国后,一直想回家乡洛阳,潜心翻译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可唐太宗让他留在京师长安。直到公元664年圆寂,玄奘只回过两次洛阳,前后停留了一年多时间。不过,他始终与朝廷保持着密切联系,以争取国家对译经事业的支持。公元648年夏,玄奘将译好的《瑜伽师地论》呈给太宗,并请太宗作序。太宗花一个多月时间通览这部长达百卷的佛教经典后,亲自撰写了700多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盛赞“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jù,意为“岂”)能方其朗润”,对玄奘评价极高。唐高宗李治对玄奘也十分敬重,曾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一序一记,均为唐初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公元653年刻石立于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又称《雁塔圣教序》。它与后来偃师招提寺王行满书《大唐二帝圣教序》、陕西大荔褚遂良书《同州圣教序》及怀仁集王羲之行书而成的《集王圣教序》一起,并称四大《圣教序》。
128个 卷一 阿耆尼国 屈支国 跋禄迦国 凌山及大清池 素叶水城 率利地区总述 千泉 咀逻私城 小孤城 白水城 恭御城 鲛赤建国 赭时国 怖捍国 率堵利瑟那国 大沙碛 飒秣建国 弭秣贺国 劫布咀那国 屈霜你迦国 喝捍国 捕喝国 伐地国 货利习弥伽国 羯霜那国 睹货逻国故地 咀蜜国 赤鄂衍那国 忽露摩国 愉慢国 鞠和衍那国 镬沙国 珂咄罗国 拘谜陀国 缚伽浪国 纥露悉泯健国 忽懔国 缚喝国 锐秣陀国 胡定健国 咀剌健国 揭职国 梵衍那国 迦毕试国 卷二 印度总述 滥波国 那揭罗曷国 卷三 乌仗那国 钵露罗国 咀叉始罗国 僧诃补罗国 乌刺尸国 迦湿弥罗国 半鲛蹉国 曷逻阁补罗国 卷四 磔迦国 至那仆底国 阁烂达罗国 屈露多国 设多图卢国 波理夜咀罗国 秣兔罗国 萨他泥湿伐罗国 窄禄勤那国 秣底补罗国 婆罗吸摩补罗国 瞿毗霜那国 垩醯掣咀罗国 毗罗删拿国 劫比他国 卷五 羯若鞠阁国 阿逾陀国 阿耶穆怯国 钵逻耶伽国 乔赏弥国 鞞素迦国 卷六 室罗伐悉底国 劫比罗伐率堵国 蓝摩国 拘尸那揭罗国 卷七 婆罗疤斯国 战主国 吠舍厘国 弗栗恃国 尼波罗国 卷八 摩揭陀国 德慧伽蓝 戒贤伽蓝 伽耶城 前正觉山 菩提树垣内 菩提树垣外 卷九 香象池 外道发恶愿处 鸡足山及大伽叶故事 佛陀伐那山及杖林 上茅宫城 鹫峰及佛迹 毗布罗山 其他诸遗迹 迦兰陀竹园 王舍城 那烂陀僧伽蓝 伽蓝诸迹 拘理迦邑及目连故里 迦罗臂拿迦邑及舍利子故里 因陀罗势罗窭诃山 迦布德迦伽蓝 卷十 伊烂拿钵伐多国 瞻波国 羯朱嗢祗罗国 奔那伐弹那国 迦摩缕波国 三摩咀吒国 耽摩栗底国 羯罗拿苏伐刺那国 乌荼国 恭御陀国 侨萨罗国 案达罗国 驮那羯磔迦国 珠利耶国 达罗毗荼国 秣罗矩吒国 卷十一 僧伽罗国 恭建那补罗国 摩诃刺侘国 跋禄羯咕婆国 摩腊婆国 阿吒厘国 契吒国 伐腊毗国 阿难陀补罗国 苏刺佗国 瞿折罗国 邬阁衍那国 掷枳陀国 摩醯湿伐罗补罗国 信度国 茂罗三部卢国 钵伐多国 阿点婆翅罗国 狼揭罗国 波剌斯国 臂多势罗国 阿軬荼国 伐刺拿国 卷十二 漕矩吒国 弗栗恃萨傥那国 安咀罗缚国 活国 瞢健国 阿利尼国 曷逻胡国 讫栗瑟摩国 钵利曷国 呬摩咀罗国 钵铎创那国 *薄健国 屈浪拿国 达摩悉铁帝国 尸弃尼国 商弥国 朅盘陀国 乌铩国 怯沙国 昕句迦国 瞿萨旦那国
肃穆 sù mù
(1)严肃恭敬。指人的态度、神情等。《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 刘苌 ﹞不惟致敬之节,肃穆之慎,乃敢擅损牺牲,不备苾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僧徒肃穆,精勤匪怠,并是耆艾宿德、博学高才、远方俊彦慕义至此。”《孽海花》第二七回:“第二个却生得方面大耳,神情肃穆,须髯丰满,大概是 乌赤云 了。” 朱自清 《欧游杂记·罗马》:“他画这屋顶时候,以深沉肃穆的心情渗入画中。”
(2)指事物所产生的气氛,谓使人有凛然之感。 汉 应璩 《与满炳书》:“夫 漳渠 西有 伯阳 之馆,北有旷野之望,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绿水,沙场夷敞,清风肃穆。” 宋 陆游 《自雪堂登四望亭因历访苏公遗迹至安国院》诗:“三山葱茏鲛鳄静,九关肃穆虎豹闲。”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被迫登台之黎元洪》:“刁斗森严,气象肃穆,人人志易神移。” 郭沫若 《潮集·游里加湖》:“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山气肃穆,沁人心脾。”
唐三藏写了本书叫什么
本文2023-10-21 09:21: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