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释义注解: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详答)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5收藏

诗词释义注解: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详答),第1张

七律·答友人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题解

《答友人》是1961年由毛泽东写的诗作。1963年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毛主席诗词》时,此诗在清样稿上标题原为《答周世钊》。

译文

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尧帝的两名妃子娥皇和女英乘着微风翩翩下临到一片青葱的山上。青青的斑妃竹的枝头闪烁着盈盈粉泪,天际万朵红霞就像天风织成的绚丽的百层衣衫。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头家乡人高歌一曲感天动地。我想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注释

1、九嶷(yí)山:山名。又名苍梧山,在湖南省南部宁远县城南六十里。古代传说:尧帝有二女,名娥皇、女英,同嫁舜帝。舜南游死于苍梧,即葬其地。二妃寻舜至湘江,悼念不已,泪滴竹上而成斑点,称为湘妃竹。所以下文有“斑竹一枝千滴泪”之句。

2、白云飞:白云飘飞。

3、帝子:指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

4、乘风:驾风。指以风为车。

5、下:下临。

6、翠微:轻淡青葱的山色,指“未及山顶”的高处,参见《尔雅·释山》疏。一说指青山。

(1)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尔雅·释山》:“未及上,翠微。”郭璞注:“近上旁陂。”郝懿行义疏:“翠微者……盖未及山顶孱颜之间,葱郁葐蒀,望之谸谸青翠,气如微也。”唐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宋司马光《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地当山之翠微,深崖坠壑,尚在其下,不觉其为幽閟;乱峰小岫,初环于上,不觉其为孤高。”郁达夫《题画》诗之一:“藜杖意行闻午鸡,人家住在翠微西。”

(2)泛指青山。唐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诗:“峭壁连崆峒,攒峯叠翠微。”《西游记》第九回:“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毛泽东《答友人》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3)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文选·左思〈蜀都赋〉》:“郁葐蒀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刘逵注:“翠微,山气之轻缥也。”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汹汹洞庭莽翠微,九疑鑱天荒是非。”宋吴文英《玉京谣》词:“蕙帐移、烟雨孤山,待对影、落梅清泚。终不似。江上翠微流水。”

7、斑竹:也叫“湘妃竹”。一种茎部有紫褐斑点的竹子,用于制作笔杆、拐杖及饰物。

(1)也叫“湘妃竹”。一种茎部有紫褐斑点的竹子,用于制作笔杆、拐杖及饰物。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元张可久《寨儿令·送别》曲:“白玉连环,斑竹阑干,回首泪偷弹。”毛泽东《答友人》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2)指斑竹所制的手杖。元柯丹邱《荆钗记·启媒》:“软红泥踏青时候,试蹑青鞋,慢拖斑竹,去寻良友。”

8、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9、连天雪:指滔天的波浪。雪,形容白浪。

10、长岛:即长沙橘子洲,这里代指长沙。

11、歌:与后面的“诗”连用,指唱一句诗、吟一句诗。

12、动地:感天动地。

13、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句。寥廓,辽阔的天空。这里指祖国大地美好河山。

附注:寥廓

(1)空旷深远。《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洪兴祖补注引颜师古曰:“寥廓,广远也。”唐韦应物《仙人祠》诗:“苍岑古仙子,清庙閟华容。千载去寥廓,白云遗旧踪。”宋周邦彦《一寸金·江路》词:“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陈云龙集注:“寥廓,幽远也。”

(2)辽阔的天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观者未睹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夫!”颜师古注:“寥廓,天上宽广之处。”宋杨万里《筠庵》诗:“故老谈李仙,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只鹤。”清方文《乱后过姑苏驿》诗:“月明双雁翔寥廓,羡尔能飞脱网罗。”

(3)冷清;冷落。汉陆贾《新语·慎微》:“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隣,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非谓怀道者也。”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清钮琇《觚賸·贞白楼诗》:“(易庵《贞白楼诗》):‘风霜颇威厉,败叶走阶几,我庭日寥廓,一望尽披靡。’”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一:“雨点打在上面,淅淅飒飒地响,衬托得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

(4)空虚。汉焦赣《易林·小畜之泰》:“天门开辟,牢户寥廓,桎梏解脱,拘囚纵释。”晋 陆机《叹逝赋》:“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唐李白《志公画赞》诗:“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

(5)指虚无之境。前蜀韦庄《悼杨氏妓琴弦》诗:“魂归寥廓魄归烟,只住人间十八年。”宋王安石《赠李士云》诗:“佳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相与验其身,他年在寥廓。”

(6)古代谓宇宙的元气状态。《素问·天元纪大论》:“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文选·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李善注:“寥廓忽荒,元气未分之貌也。”晋潘岳《西征赋》:“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7)宽宏豁达。《汉书·邹阳传》:“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颜师古注:“寥廓,远大之度也。”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今见陛下寥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唐陈子昂《蓟丘览古》诗:“邹子何寥廓,谩说九瀛垂。”明屠隆《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壮。”

14、芙蓉国: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芙蓉国是说木芙蓉花到处盛开的地方,这里指湖南省。15、朝晖:早晨的阳光。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宋王安石《永昭陵》诗:“神阙淡朝晖,苍苍露未晞。”碧野《报晓峰》:“地球运转十多个小时以后,又是一片朝晖!”

1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2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3林栖者:指隐士。

4坐:因而。

5本心:天性。

6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⑷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⑸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

⑹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⑺“得无”句: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金丸,弹弓的子弹。

⑻“美服”句:身着华美的服装应担心别人指责。

⑼“高明”句: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⑽冥冥:高远的天空。

⑾“弋者”句: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⑿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⒀荐:进奉意。

⒁树:种植意。

⒂“汉上”二句:用《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游女,在外游玩的姑娘。思:句尾助词,无实义。

⒃“欲寄”句:是说想托飞鸟将信捎去。古人认为雁可传书。

⒄“冥冥”二句:冥冥,天空。耿耿,不安。徒空。缄,默。这是说仰望天空,不见飞鸟,只好不安地默忆那位游女而已。

⒅“紫兰”四句:秀,开花。蹊,小路。空蹊:犹空谷。皓露,白露。幽色,指幽谷中兰花的颜色。何极,没有穷尽。这是说紫兰逢秋,芬芳将歇,使人感叹无穷。

⒆“白云”句:白云,比喻小人。陆贾《新语·慎微》:“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南山,比喻君王。《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张晏注:“山高而在阳,人君之象也。”

⒇太息:叹气。 其一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其七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1 覆巢之下无完卵文言文翻译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文孔融被捕时,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个个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却像原来那样在玩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家人以为孩子不懂事,大祸临头还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们赶快逃跑孔融也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爸爸,你不要恳求了,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鸟巢倾覆了,怎么可能有完整的蛋?”不久,抓捕他们的人也来了 赏析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字面意思是鸟巢既倾覆,其卵当皆破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老少不得幸免据《魏氏春秋》记载:“(孔)融对孙权使有汕谤之言,坐弃市”临事,他的子女无动于衷原来二人预料必被株连,故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为喻后也泛指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2 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③,二儿可得全不。”儿徐④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⑤?”寻亦收至⑥。

注释

①孔融被收,中外惶怖: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收:捉捕。中外:指朝廷内外。 惶怖:指惊恐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了:完全。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③冀:希望 。只:通“只”。

④徐:慢慢的,缓慢的

⑤大人:对父亲的敬称。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

⑥寻亦收至:不久(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役也到了。寻:不久。收:差役。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儿子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一个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

启示 结果,两个孩子从容不迫地和父亲一起被抓去处死。

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来源《战国策·赵策四》:“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碢骐驎不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这个资料对照着写吧

3 文言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翻译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又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覆巢无完卵”、“巢覆卵破”等。汉朝陆贾的《新语·辅政》中有这样的论述:“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卵破之患。”《世说新语·言语》中有如下的记载:“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汉献帝时,曹操独揽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次,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孙权,孔融(孔子后代)反对,劝曹操停止出兵。曹操不听,孔融便在背地里发了几句牢骚。御史大夫郄虑平时与孔融不睦,得知这个情况后,便加油添酷地向曹操报告,并挑拨道:“孔融一向就瞧不起您。”“祢衡对您无理谩骂,完全是孔融指使的。”曹操一听,大怒,当即下令将孔融全家抓起来一并处死。

孔融被捕时,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个个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却在那儿玩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家人以为孩子不懂事,大祸临头还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们赶快逃跑。孔融也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爸爸,你不要恳求了,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恳求有什么用?”结果,两个孩子从容不迫地和父亲一起被抓去处死。

后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语用,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4 覆巢之下无完卵文言文翻译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文孔融被捕时,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个个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却像原来那样在玩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家人以为孩子不懂事,大祸临头还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们赶快逃跑。

孔融也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爸爸,你不要恳求了,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鸟巢倾覆了,怎么可能有完整的蛋?”不久,抓捕他们的人也来了。 赏析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字面意思是鸟巢既倾覆,其卵当皆破。

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老少不得幸免。据《魏氏春秋》记载:“(孔)融对孙权使有汕谤之言,坐弃市。”

临事,他的子女无动于衷。原来二人预料必被株连,故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为喻。

后也泛指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诗词释义注解: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详答)

七律·答友人毛泽东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