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学习繁体字的用书,简繁体对照的
《辞源》
一,《辞源》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语文词书。它始编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15年以甲乙丙丁戊五处版式出版。1931年出版《辞源》续编。1939年出版《辞源》简编,历时数十载,几经修订,至1983年才完全大功告成。它凝聚了几代学者的心血,包含着全国数省几万人的辛勤劳动,工程浩繁,来之不易。 二,修订版《辞源》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是一部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百科式大型工具书。全书共四册,收词近十万条,综计解说约一千二百万字,几乎超出了《资治通鉴》一倍。 三,修订版《辞源》的内容丰富,极为充实广博。除大量的字词释义上,对于艺文,故实,曲章,制度,人名,地名,书名以及天文星象,医术,技术,花鸟虫鱼等也兼收并蓄,融词汇,百科于一炉,既体现了工具性和知识性,又兼顾了可读性。修订版《辞源》历经几代专家学者的修订,改善体例,纠谬补缺,内容更为准确精到,查用更为容易便捷,极具权威性。全书由国内最负盛名,最具实力的商务印书馆承担校审,工作上精益求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书的准确程度和权威性。
编辑本段版本
1915 年初版。 1958 年开始修订为阅读古迹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并于 1964 年出版。又有 1979 年修订版( 4 册),此版本至 1998 年第 8 次印刷。 辞源的编纂开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15年以甲乙丙丁戊五种版式出版。1931年出版辞源续编,1939年出版辞源合订本。1949年出版辞源简编。辞源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这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较大规模的语文词书。 全国解放后,读者迫切需要一部思想性、科学性统一的,内容充实的古汉语词典,用来解决阅读古籍时关于语词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为此,1958年开始修订工作,根据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分工的原则,将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修订稿第一册于1964年出版。 1976年,由国家统一规划,广东、广西、河南、湖南四省(区)协作担任辞源的修订工作。四省(区)分别成立专门机构,以修订稿第一册和未出版的其它各分册初稿或数据为基础,和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共同编辑、审定。 这次修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方针;根据本书的性质、任务,删去旧辞源中的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的词语;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增补一些比较常见的词目,并删去少数不成词或过于冷僻的词目。单字下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并加注广韵的反切,标出声纽。广韵不收的字,采用集韵或其它韵书、字书的反切。释义力求简明确切,并注意语词的来源和语词在使用过程中的发展演变。对书证文字都作了复核,并标明作者、篇目和卷次。为了给专业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在有关词目之末略举参阅书目。
编辑本段收词内容
一般止于 1840 年以前的古代汉语、一般词语、常用词语、成语、典故,兼收各种术语、人名、地名、书名、文物、典章制度。单字 12890 个( 1979 年版),复词 84134 条( 1979 年版)。
编辑本段排编方法
全书依十二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和 214 部首为次序排列,同部首的按笔画多少为序。单字条由字头、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广韵反切、声钮、释义、书证等组成。一字多音的分别注音,用“ 1 、 2 、 3…… ”表示,多义的单字或复词则用“(一)、(二)、(三) ……”分项。
编辑本段特点
全书用繁体字,专于求本、重在溯源。释义简明、用浅近的文言。
编辑本段功用
专供阅读古籍、解决关于语词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的疑难。
编辑本段索引
每册书前有该册收字、词的部首索引和检字表,每册书后有该册收字、词的“四角号码索引”,第四册后有“单字汉语拼音索引”。
编辑本段附录
书后有《繁体字对照表》、《新旧字形对照表》及《历代建元表》。
其实只要从网上下载一份《简化汉字总表》就可以了,《简化汉字总表》是简体繁体对照的。下面的具体方法供参考:
1、下载一份《简化汉字总表》,打印出来,每天看一页或半页,记住繁简对应关系。特别要注意有少量简体字所对应的不止一个繁体字,如前后的“后”繁体是彳旁加幺加夊,但是皇后的“后”并没有简化,不能那么写。
2、如一时没有《简化汉字总表》,可注意《新华字典》中有些字头后面加括号附的繁体字和异体字写法。不加括注,就说明该字没有繁体或异体。首先要看一下字典的“凡例”,以方便使用。
3、找一本用繁体字印的书,厚的看一遍,薄的反复看两三遍。最好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或其他古籍出版社用繁体字印刷的古代诗文,同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相关篇目对照看。香港所出大陆作者的现代作品,往往用电脑软件将简体字转换为繁体字,因软件比较机械,当一个简体字所对应的繁体字不止一个,就会出错,如果阅读,必须注意。
4、打字可从网上搜索安装“繁体字输入法”,用“五笔”输入简体,出现繁体,用拼音也打出繁体。安装了“搜狗拼音”,只要在“设置(右击屏右下方输入法)-属性”中点选“繁体”就行了。但是输入时一定要留意少量特殊字的繁简对应关系。
5、练毛笔或硬笔书法可写繁体字。有的新印碑帖注有简体字。
不可以,最多能使用被淘汰的异体字。
社会用字作如下规定:翻印和整理出版古籍,可以使用繁体字;姓氏用字可以使用被淘汰的异体字。除上述情况及某些特殊需要者外,其他方面应当严格遵循文字的规范,不能随便使用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和被淘汰的异体字,也不能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
异体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异体字又可分为「完全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读音和意义都一样)和「部分异体字」(只在某些情况下才相通)。
有时候,异体字特指与官方正体字相对应的规范外的异体字,因而随着各中文地区对正体字的不同认定,哪些字是另一些字的异体字,甚至完全相反。
繁体字在国外是被称为繁体中文,或者是传统中文。它是在没有简单化文字之前所用文字。
随着时代变迁,文字和文化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复杂繁琐文字,被人们开始简单化,才有了现在简化文字。
繁体字经历过两千年以上历史,从小篆,大篆,楷书,隶书,草书,甲骨文,异体字,各族自己文字,到现在简化文字,繁体字有属于自己文化。
繁体字现在在我国各地华人地区依然在被使用,是他们从小接触文字,所以是不会被遗忘。
例如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华侨等都有在使用繁体字文化,不会被人们逐渐遗忘。
繁体字起源是从小篆开始,到西汉时期,官家规定字体是与我们现在接触到繁体字有点不同。
直到秦朝出现在东汉很盛行隶书,才是与我们现在接触繁体字相通一些。
逐渐随着时代更迭,每个朝代负责编写文字文化官员,根据当时皇帝命令改编规范文字。
然后百姓之间是使用简单化一些文字,毕竟当时百姓没有能力去普及知识,能学习识字人少太多。
所以在百姓之间就开始流传属于自己能认识简单化文字。
这样一来在士大夫之上官方家属就用繁体字文化,百姓之间用简单化文字,用这个方式来区别身份地位。
根据历史记载在秦朝之后每个朝代用之玉玺是用篆体,还有各级官员身份印证,也是用篆体。
而简化文字是在我国1956年开始,针对一些复杂繁琐文字进行改造,形成简化文字。
当时国家觉得繁体字进行简单化原则,是应‘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
毕竟随着时代不同,文化自然也会更新不同。那么有许多事也要改变。
可是我国仍有不少地区和个人喜欢,也习惯用繁体字,所以是不会被遗忘。
本文2023-08-04 23:53: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