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起源时间
按摩,又称推拿,古称按硗、案杌等,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总结认识和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在生产劳动时或与野兽搏斗中,必定有一些外伤发生,出现疼痛,他们自然地用手去抚摸,按揉逐步收到效果。人类本能地重复应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抚摸`按揉手法,经过时间的延续,这些手法得到发展和积累。约在几千年前,我国祖先就为按摩奠定了基础,并逐步形成我国的按摩学科。从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可以发现,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有"按摩"的文字记载。
在中国古代文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说:"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药, 酒而以桥引、案杌、毒熨等法。这些记载中的"齐摩"、"案杌"、"桥引" 都指的是按摩。
春秋战国及其以前时期,《庄子》、《老子》、《旬子》、《墨子》等著作也提到了锻炼及自我按摩的方法。《周礼疏》中记载的扁鹊治愈虢太子尸厥的医案,不仅说明这种综合性治疗产生的奇特效果,而且说明按摩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秦汉三国时期《皇帝内经》不仅记载了按摩的起源,而且指出了按摩的作用和应用。《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酒。"指出了经络不通,气血不通,人体中的某个部位就会出现疾患,在治疗上可以用按摩的方法疏通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皇帝歧伯按摩十卷》。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道家、佛家学术思想影响很大。按摩的手法,被推衍出搓、抖、缠、捻、滚、揉六法。
隋唐时期是按摩的兴旺时期。隋《百官志》中记有“太医院有主药二人,按摩博士二人”,从行政上设置了按摩专科,并授以一定的职务。《唐。六典》说:“太医署有按摩工56人,按摩生115人。”这不仅划分了按摩师的等级,而且也将按摩入医学教育的范畴。天宝年间,按摩术传入日本、朝鲜、印度等国度。
宋金元时期,按摩作为一门医术在广泛使用。该时期按摩发展的特点是注重按摩适应症手法应用方式的探讨。
明朝时期是按摩学术第二个兴盛时期。明朝不仅设置了按摩专科,而且按摩在小儿科疾病的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按摩独特的体系。
在清代,按摩学术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支---正骨按摩。官方编篡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里,把按摩列入正骨八法之中,提出正骨的的手法有“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清代有许多关于按摩的著作,如《推拿易知》,《推拿图解》,《小儿推拿直录》,《厘正按摩要术》等。这些著作不但积累了按摩临床经验,而且在理论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对推拿的治疗法则和适应症,也有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阐述。
民国时期 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政府歧视中医,加之战乱频繁,使按摩术一落为按摩史上最低潮时期。但也出现一些名医和按摩名著,女中医马玉书著《推拿捷径》一书,用歌赋形式将难解的推拿手法编写出来;曹泽普的《按摩术实用指南》一书重解剖知识和机械力的作用;杨华亭的《华氏按摩术》集古代秘法和现代西洋之生理、病理、解剖、电磁学等于一体。
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建立初期,沉没欲绝的按摩术枯木逢春,蓬勃发展。十年动乱时期,按摩事业又遭到极度破坏,关闭了全国唯一的推拿学校,专业队伍受到严重摧残,学术活动全部停止。改革开放后,按摩业得到很大发展,按摩范围涉及心、脑血管、神经、内分泌等疑难杂症。在传统按摩手法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来捏脊疗法,推拿麻醉,并运用于临床。 70年代以来许多按摩器械被发明创造出来。由于我国建国初年与国际按摩学术交流很少,国外按摩业只是近30年来才发展得很快,现在全世界都注视着按摩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许多外国人与学者纷纷来中国学习取经,相信不久的将来富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按摩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发展。
中医认为,对人体而言,经络可以“决生死、治百病”。而按摩经络及人体上的各个穴位,可以活络全身的气血,滋养全身,还能预防疾病,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滋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中,使脏腑组织得到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可以说,只有通过经络系统把气血等营养输送到全身,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按摩能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至全身的各个部位,保持人体的气血充足、阴阳平衡。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这句话的意思是,经络如果不疏通,人就会生病,而按摩则能疏通经络,从而治愈疾病。
中医认为,经络“行气血”而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调和于五脏,在外抗御病邪。当外邪由表及里侵犯人体时,通过按摩疏通经络,可使营卫之气活络,从而使其发挥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而现代医学也认为,穴位按摩可以提高身体局部组织的温度,刺激末梢神经,使毛细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提高新陈代谢,起到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作用。
很多女性朋友在补气血这件事儿上都花了不少心思。 同样是食补, 有的人补出了面若桃花的效果;而有些人补了非但无效, 还长痘、口腔溃疡、口臭、大便不好等让人头疼的症状。 为什么会这样呢?
气血从何来? 古籍有记载:「中焦受气取汁, 变化而赤, 谓之血」。
中焦就是脾胃, 是指气血来自脾胃的生化, 脾胃将食物化为气血濡养全身脏腑, 所以要补气血, 就要先了解自己的脾胃状态, 并从中着手调理。
脾胃功能恢复, 运化食物功能正常, 再进补, 效果也会立竿见影。
如果不先分辨清楚自己的脾脏功能情况, 就盲目进补, 反而适得其反。
脾胃虚弱, 消化不良, 难以转化为气血脾胃虚弱自检:
1、面色萎黄。
2、神疲倦怠。
3、吃不香, 吃多容易腹胀、腹泻。
4、拉不畅, 可夹杂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5、舌质淡, 舌中间脾胃区凹陷, 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
脾胃虚弱原因:
1、生活压力大, 过度疲劳,
劳则伤脾。2、饮食不节, 经常吃重油、重盐、重口味、缺乏营养的外卖。
3、生活作息不规律, 吃不定时、睡不定时。
建议:
调理应以健脾养胃为主, 平时可以多吃麦食、山药、糯米、花生、猴头菇、猪肚、牛肚、羊肚等。
这类型的女性首先要做到「好好吃饭, 好好睡觉」, 三餐定时定量, 少吃外卖, 适当运动。
食疗调理:四君猪肚汤
功效:健脾养胃。
材料:党参10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猪肚250克, 生姜3片, 蜜枣1颗。
做法:猪肚洗净、切块, 过水;药材冲洗干净, 生姜切片, 与猪肚一同放入砂煲;加入足量清水,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个小时, 加入盐调味即可。
用法:一般女性日常保健一周1次。 脾胃虚弱的女性更适用, 一周可用2~3次。 四季都适用。
此方源自经典的健脾古方四君子汤, 改良后与补虚养胃的猪肚搭配煲汤,
可以起到健脾养胃的功效, 最适合脾胃虚弱的女性, 脾胃强健则气血生化给力。提醒:经期、哺孚乚期、增生、肌瘤、囊肿的女性可用;孕期慎用。
脾胃积滞, 干扰脾的运化, 影响化生气血
脾胃积滞自检:
1、口臭。
2、反酸。
3、腹胀。
4、大便臭秽。
5、舌中间脾胃区苔厚腻, 积滞日久可化热变为黄厚腻苔。
脾胃积滞原因:
1、暴饮暴食, 让脾胃承受了其不能承受之重。
2、进食过快、咀嚼少, 让脾胃负担了本应由口腔咀嚼研磨的消化「粗活」。
3、低纤维饮食, 平时粗粮、果蔬摄入过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少。
建议:
这类型的女性最重要的是做到饮食有度, 吃饭七八分饱, 细嚼慢咽, 荤素搭配。
调理应以消食化积为主, 平时根据饮食偏好来消积食, 如山楂消肉食, 麦芽消化米面积, 神曲消酒食。
食疗调理:三仙茶
功效:消食化积。
材料:炒山楂5克, 炒麦芽5克, 炒神曲5克
做法:2碗水煎成1碗水代茶饮。
用法:一般女性日常保健一周1次。 脾胃积滞的女性更适用, 一周可用2~3次。 四季都适用。
炒麦芽可回奶, 故哺孚乚期宝妈不宜。
此外, 脾胃积滞时间长了也会损伤脾胃, 引起脾胃虚弱, 故在平时及时消食化积是很重要的。提醒:孕妇、哺孚乚期、经期禁用;增生、肌瘤、囊肿的女性可用。
三仙茶
湿阻脾胃, 影响脾脏消化, 难以转化气血湿阻脾胃自检:
1、肢体困重。
2、脘腹痞闷。
3、纳食乏味呆滞。
4、口粘苔腻。
5、舌淡胖, 边有齿痕, 苔厚腻。
湿阻脾胃原因:
1、久居湿地, 居住环境潮湿会让湿邪浸*脾胃, 这点是大部分岭南人都有的困扰。
2、嗜甜如命, 甜生湿气, 困阻脾胃。
3、少接触阳光, 阳气不足, 阴气过重, 容易生湿。
4、脾脏功能虚弱, 无力消化食物, 积滞体内形成湿邪。
建议:
这类型的女性建议要适当晒晒太阳, 多运动排汗, 减少甜食的摄入, 如果居住地潮湿可以考虑用除湿器或者除湿盒等。
调理应以醒脾化湿为主, 平时可以多吃白扁豆、眉豆、花豆、红腰豆、豌豆、赤小豆、土茯苓、陈皮、鲫鱼等。
食疗调理:紫苏陈皮鲫鱼汤
功效:醒脾化湿。
材料:新鲜紫苏(带梗)50克, 陈皮10克, 生姜3片, 鲫鱼一条(1-2斤左右)(3人份)。
做法:紫苏洗干净切段, 陈皮用水稍浸泡, 鲫鱼洗净后翻煎至微黄,加适量水,放入紫苏、陈皮和生姜,大火烧开后继续煮10-15分钟左右,加盐调味即可。
用法:一般女性日常保健一周1次。湿阻脾胃的女性更适用,一周可用2~3次。四季都适用。
紫苏陈皮鲫鱼汤更适合湿阻脾胃有舌苔白腻者。
如果舌苔黄腻,属有湿热,可以把紫苏换成时令木棉花清热利湿。
提醒:孕期、经期、哺孚乚期、增生、肌瘤、囊肿的女性可用。
紫苏陈皮鲫鱼汤
经过调理,舌体色淡红,有薄白苔,舌体柔软、灵活、自如,三餐胃口好,说明脾脏功能恢复如常,我们即可开始根据体质进补调理。
通过闫主任为我们的分析和讲解,「脾病」成了补气血的阻路,每个人的脾胃功能不同,有人脾胃健运,有人脾虚,还有人脾胃积滞、湿邪困脾。
积滞和湿邪在体内久了都会化火,这时再吃一些补气血的阿胶、人参等温热的药材,简直就是火上浇油,难免出现上火症状。
所以,各位女性朋友收藏好这几个食疗调理方法,一定要先了解好脾胃的状态,调理脾胃是补气血的关键。
鲫鱼洗净后翻煎至微黄,加适量水,放入紫苏、陈皮和生姜,大火烧开后继续煮10-15分钟左右,加盐调味即可。用法:一般女性日常保健一周1次。湿阻脾胃的女性更适用,一周可用2~3次。四季都适用。
紫苏陈皮鲫鱼汤更适合湿阻脾胃有舌苔白腻者。
如果舌苔黄腻,属有湿热,可以把紫苏换成时令木棉花清热利湿。
提醒:孕期、经期、哺孚乚期、增生、肌瘤、囊肿的女性可用。
紫苏陈皮鲫鱼汤
经过调理,舌体色淡红,有薄白苔,舌体柔软、灵活、自如,三餐胃口好,说明脾脏功能恢复如常,我们即可开始根据体质进补调理。
通过闫主任为我们的分析和讲解,「脾病」成了补气血的阻路,每个人的脾胃功能不同,有人脾胃健运,有人脾虚,还有人脾胃积滞、湿邪困脾。
积滞和湿邪在体内久了都会化火,这时再吃一些补气血的阿胶、人参等温热的药材,简直就是火上浇油,难免出现上火症状。
所以,各位女性朋友收藏好这几个食疗调理方法,一定要先了解好脾胃的状态,调理脾胃是补气血的关键。
气血二虚的经络按摩
气血二虚的经络按摩,在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人因为饮食营养不足、忧思过度、工作劳累都会引起气血亏虚,中医认为要调理气血虚,要多方面同时进行,下面为大家分享气血二虚的经络按摩。
气血二虚的经络按摩1按摩血海、膈俞、膏肓俞、绝骨、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等穴位,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之功。
血海是脾经之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具有祛淤血、生新血之功能。
中医认为,膈俞为血之会,功善补血止血,为治疗一切血证之要穴;心俞、肝俞、脾俞可调节心肝脾三脏的功能,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心肝脾三脏都与血液的生成和贮存密切相关。膏肓俞为补益虚损的要穴,尤长于补血滋阴。
绝骨为“髓之会穴”,有益髓造血之功,为治疗贫血症的常用穴位。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功善于补益气血,可用于气血虚弱诸证。
以上诸穴均有补血之功,艾灸、点按,若能持之以恒,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气血二虚的经络按摩21、改变膳食结构补气血
现代女性并不是因为吃不饱导致气血不足的,相反现代女性每天吃不少的食品,只是女孩子们都喜欢吃一些冷饮、甜食,对补气血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危害多多。
因此我建议各位女性应该要改变膳食结构,少吃那些不利于补气血的食物,诸如冷饮、油炸食品等等。多吃一些具有丰富营养的食物,例如红枣、胡萝卜、阿胶等等,从食补方面入手补气血。
2、做适量运动补气血
过不做运动又十分不利于健康,因此我建议各位气血不足的女性,应该在给身体补充足够营养的前提下做适量运动。女性可以选择做一些比较柔和的运动,例如瑜伽、健美操、太极等,这样既起到锻炼身体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又不会过分消耗身体的能量。
3、按摩刺激穴位补气血
坚持按摩刺激身体上的很多穴位,都能够起到补气血的作用,这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种补气血的方式。女性朋友可以用过按压腋窝、太阳穴、脑后、颈椎、颈动脉等方式,来促进血气运行顺畅,从而达到“生气旺血”的功效。
4、中药调养补气血
常服用红枣、莲子、山药、核桃、当归、党参、何首乌、枸杞子等中药材,而忌饮浓茶及寒冷伤脾胃的食物如西瓜、绿豆等。
可用党参15克,大枣15枚,煎水代茶饮;也可用麦芽糖60克,大枣20个,加水适量煮熟食用;还可以用何首乌20克,枸杞子20克,粳米60克,红枣15个,加入适量的红糖熬成粥食用,可以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
5、心态、睡眠很重要
人如果长时间心情压抑,会使肝气郁结,引起气血暗耗。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心情,是女人保养气血的首要条件,有利于身心健康,还可以旺盛造血机能,促进经血调节,从而精力充沛,面色红润。
有了好的心情,接下来就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是一切健康的基础,生活规律、劳逸结合、起居有时、性生活有节、娱乐有度,做到这些就可以保证女性朋友的健康。
9 章门穴
章门穴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是养血大穴之一。
章门穴是八会穴的脏会之处,是五脏气血的汇聚点,也是通往五脏的门户,所以经常刺激该穴位,可以调节五脏的气血,使五脏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章门穴与期门穴一样属于足厥阴肝经,为脾经气血出入内脏的要地,经常按摩此穴位,可养肝血,另外脾脏不好的人,经常按摩该穴可疏肝健脾。
10 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2寸开外的地方,是对称的两个穴位,补血要穴之一。
天枢穴与胃经及大肠经关系密切,经常刺激该穴可使胃经及大肠经更加活跃,促进胃经内气血循行,帮助气血由胃经源源不断的送向大肠经。胃经内气血充盈,可以促进食物充分消化,为造血系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为补血奠定良好的基础。
11 隐白穴
隐白穴位于脚部大脚趾的内侧,在趾甲旁边一点的位置,补血效果十分显著。
脾脏有统血作用,隐白穴是脾经上的第一个穴位,经常按摩此穴可达到健脾统血的目的,促使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
气血虚按摩什么位置
气血虚按摩什么位置,现在大多数人都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那么还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来补气血,那么你知道气血虚按摩什么位置吗,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气血虚按摩什么位置1关元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气血虚吃什么食物好
南瓜
被清代名医陈修园赞誉为“补血之妙品”的南瓜,富含植物性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必需氨基酸,钙,锌,铁,钴,磷等等,其中,钴是构成维生素B12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帮助血液中的红血球正常运作;锌则会直接影响成熟红血球的功能;铁质则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食之,全都是补血的优良营养素。
桑葚干
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制品中含天然铁最丰富的,每100克含铁425毫克,无愧于水果中“补血果”的称号。一般建议将桑葚干煮粥吃,每日食用一碗桑葚粥不但可以补血,还可以美容,但孕妇慎用。
黑枣
干枣里最为推崇的是黑枣和蜜枣,它们每100克含铁量在37-39毫克之间,也算是补血食物中的佳品,干枣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是促进铁离子吸收的重要因子,让机体对铁的吸收事半功倍。但干枣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不利消化,所以每日不宜多食,而且最好是煲汤、煮粥食用。
紫葡萄干
紫葡萄是很好的补血水果。将葡萄晒制成干后,每100克含铁量在91毫克。而且葡萄在晒制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葡萄皮(葡萄皮的营养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也有利于葡萄干中一些稳定营养素的保留,如铁、锌、锰、蛋白质、抗氧化物质等。
气血虚按摩什么位置21、前胸
前胸的胸腺控制着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经常摩擦按摩前胸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和抗感染的能力,对延缓衰老有着一定的作用。每天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按摩到心窝部穴位100-200次,有着抗病防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2、腋窝
腋窝有着淋巴结,有着很多汗腺,同时毛细血管和神经十分丰富,由此可见,腋窝是健身抗衰老的奥秘之处,经常按摩腋窝。虽然有些人怕痒,但是在腋窝受到刺激后,会使人大小,同时促进了血液循环,使各个器官得到了充分的氧气与养分的交换,对于增强器官的功能有很大作用。这种“腋窝运动”对抗衰老尤其有良效,每天自我按摩腋窝3次,每次5分钟。
3、脚底
脚底板有很多个关乎人体健康的穴位,多达70多个,而且还有6条经络的起止在脚上。脚部与大脑和心脏有着密切的联系,起到平衡人体各部脏器的联系作用,因此,脚被称为人的“第二个心脏”。经常按摩脚底板,进行沐足,活跃脚底血气,多点散步或者踩鹅卵石,用温水泡脚等都有助于促进脚腿的血液循环,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有健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4、肚脐
位于肚脐的穴位叫做神团穴,中医上可以用药物敷贴在肚脐上,便可治疗心绞痛、消化不良等疾病。经常按摩肚脐还能有效防治中风,延年益寿的同时,更能养生防病。
5、脊柱
久坐的人经常都会感觉到脊柱有酸痛感觉,此时要注意了。因为脊柱是滋养着全身器官的区域,是人体督脉的行经之地,一旦脊柱受到伤害会造成严重后果。脊柱两侧的经络又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经常按摩脊柱,可以激发经络的畅通,促进血气的运行,有效滋养全身器官,起到抗衰老作用。
气血不足按摩这3个部位
除了上面的几个部位,气血不足还可按穴位来缓解,下面介绍气血不足可以按的三个穴位:
1、按摩大敦穴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气血虚按摩什么位置31、三阴交穴
气血虚的朋友可以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它位于内踝上三寸的'位置,用自己的手指测量大约是4个指幅宽,因为脾、肝、肾脏三条阴经中气血都在这个穴位交汇,所以叫做三阴交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有效地帮助调理身体气血,让气血运行通畅。按摩这个穴位的功效和用当归、阿胶食疗的功效一样,所以我们平时应该经常按压这个穴位。
2、神门穴
气血虚的朋友也可以经常按摩神门穴,这个穴位在手腕的横纹上的凹陷处,靠近大凌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补益心气,安定心神,有补气的作用,就好像食用中药酸枣仁、柏子仁一样的功效,因此气血虚,经常心悸失眠的朋友可以经常按摩这些。
3、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方4个指幅宽位置,是人体元气的必经之处。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起到补元阳的作用,所以气血虚的朋友可以经常按摩,一般是用按揉法或震颤法进行按摩,不要用力过度。
4、气海穴
这个穴位在肚脐下2个指幅宽位置,按摩这里也有调理身体气血的作用,好像服用人参、黄芪等药物差不多,按摩的时候注意力度,因为肚脐下有很多器官。
上面这几个穴位是可以帮助我们调理气血的,气血虚的朋友平时可以经常按摩,在按摩的时候要注意手法,如果用力太重,可能会偶反作用,按摩时最好到中医院进行,医生在认穴位方面更加准确,还可以结合不同的穴位来调理身体。
按摩起源时间
本文2023-10-21 13:17: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