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功夫有哪些
楼主朋友你好,武当山的功夫大致细分如下:
简化武当拳
本套拳法以武当内家祖师张三丰丹经道法为指导,以道家思想为核心,以养生、修身、防身为目的,是静功动功相结合的“内功外拳”的技艺。
技术动作依据《武当太乙五行拳》、《武当逍遥拳》、《武当绵掌》、《武当太极》、《武当智捶》、《武当纯阳拳》、《赵堡太极》《武当五形养生功》等优秀拳种创编。
技术风格:清静为基,圆柔为形,养气为宗,内外双修,拳法自然,技法阴阳,动静相宜,刚柔并济,拳功结合,天人合一。
本套拳法通过湖北省科委鉴定。鉴定认为,本套拳法使门派众多、内容丰富的武当武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简化套路,其套路动作更适应人们养生、健身、防身的需要,扩大了人们练习的适应性,使武当武术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了一大步,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的空白。
功法名称
预备式
01、旋转乾坤02、蛟龙出海03、寒鸡觅食04、玄龟戏水
05、仙人指路06、白蛇穿梭07、五龙暗渡08、金蛇绕梁
09、青龙回首10、灵猫扑鼠11、阴阳别翅12、猿猴坐洞
13、童子探海14、仙道开门15、瑶池卧龙16、金殿转运
17、黄蜂入洞18、黑熊反背收势
武当太乙五行拳
《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全称为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系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佑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丹士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上溯汉末名医华陀《五禽戏》,及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等融炼而成。
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的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武当武术前辈们,正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为基础,以五行结合拳式、结合人体以解说其拳理和锻炼法则。
其一,以五行的形态、性能、方位为基准,将基本拳式组成五行系统,作为拳种各拳式的基本元素,将“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为五行。太乙五行拳从动作编排和动作路线上,紧扣五行之理,井井有序的穿行于九宫中。
其二,以五行结合人体,依其五行相生相克之数,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观点,意在追求自然,返朴归真。“以静为基,以柔为形”,养生与技击的有机结合就是太乙五行拳的基本指导思想。
其三,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规范拳术。一招一势阴阳相渗,形成九宫穿游的格局,在方丈之地行云流水,劲势无穷,畅流不息。
功法名称:
预备势(无极势)
起势:混元一气,旋转乾坤
1、白猿出洞,双峰拜日2、悬崖勒马,海底顶云3、蛟龙溟蒙,雷劈山洪
4、犀牛望月,转身托天5、青狮抱球,闪起金庭6、豹子含美,仰颈惊林
7、大鹏展翅,群兽震惊8、花鹿采芝,俯饮清泉9、黄蟒含津,戏引众猛
10、鲤鱼打挺,波浪滔天11、雄鹰探山,双擒鸡群12、仙鹤腾空,飞舞风云
13、金猴窃丹,炉火皆平14、鲸鳄探月,波平浪静15、黑熊反掌,威震森林
16、金蟾脱壳,醉卧瑶池17、喜鹊登枝,寒立梅荫18、苍龙入海,意守心宁
19、野马抖鬃,烈性飞腾20、神猿入洞,性归心田21、彩凤凌空,百鸟齐鸣
22、伏虎灵台,永守黄庭23、抢元守一,正气共存收势:动静结合,反转乾坤
武当太极剑
主要剑法包括:劈、刺、点、崩、撩、带、抹、拦、击、挂、托、穿、抽等。其特点是:剑法清澈,动作柔缓;节奏平和,柔漫舒展;身神剑合,气势饱满。
功法名称:
预备式1、仙人指路2、云环套月
3、回头望月4、大魁星5、燕子抄水
6、左右拦扫7、小魁星8、燕子入巢
9、灵猫扑鼠10、蜻蜓点水11、黄蜂入洞
12、大鹏右展翅13、左旋风魁星式14、右旋风魁星式
15、拨草寻蛇16、怀中抱月17、宿鸟投林
18、乌龙摆尾19、风卷莲花20、狮子摇头
21、虎抱头22、野马跳涧23、转身勒马
24、指南针25、迎风指尘26、顺水推舟
27、流星赶月28、天马行空29、挑帘式
30、左右车轮剑31、凤凰单展翅32、海底捞月
33、怀中抱剑34、夜叉探海35、犀牛望月
36、射雁式37、白猿献果38、凤凰双展翅
39、左右泼风40、射雁式41、白猿献果
42、左右落花43、玉女穿梭44、白虎搅尾
45、鲤鱼跳龙门46、乌龙绞柱47、仙人指路
48、指南针49、抱剑归原 收势
武当三丰太极剑
武当太极剑在武当拳械中独树一帜,由中国已故著名武术家沙国政老先生所传。其特点是:剑法清楚,姿势开阔;通顺自然,徐疾相间;柔和缠绵,端庄稳健;畅漓圆融,益身延年。
功法名称:
1、上步合剑2、仙人指路3、三环套月4、大魁星式
5、燕子抄水6、左右拦扫7、童子提炉8、黄蜂入洞
9、灵猫扑鼠10、蜻蜓点水11、金蛇盘柳12、燕子入巢
13、大鹏展翅14、右旋风式15、小魁星式16、左旋风式
17、渔翁钓鱼18、拨草寻蛇19、怀中抱月20、宿鸟投林
21、乌龙摆尾22、青龙出水23、风卷荷叶24、狮子摆头
25、虎抱头26、野马跳涧27、翻身勒马28、指南金针
29、迎风弹尘30、顺水推舟31、流星赶月32、天马行空
33、踏雪寻梅34、金花落地35、挑帘式36、左右车轮剑
37、燕子衔泥38、野马分鬃39、莺飞满天40、游龙戏水
41、海底捞月42、披身伏虎43、夜叉探海44、犀牛望月
45、射雁式46、青龙探爪47、巧绘太极48、凤凰双展翅
49、斜飞式50、白鹤亮翅51、左右跨栏52、仙人画图
53、白猿献果54、左右落花55、玉女穿梭56、白虎搅尾
57、鱼跃龙门58、乌龙绞柱59、玉女探花60、顺风的叶
61、风扫梅花62、力截金石63、巧女纫针64、乌云罩顶
武当拂尘
拂尘为道教法器之一,亦是道教弟子清净云游之物。后经演变,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软兵器。
武当拂尘主要方法有上抽、下扫、甩摔、里缠外绕、盘绞挑抖等。其特点是,舒展圆活,潇洒飘逸;步走八卦,腰如蛇行;扣扣如环,节节上连;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功法名称:
起势1、旋转乾坤2、黄龙盖顶
3、老龟探路4、脚踏五行5、黑虎开路
6、横扫千军7、翻江倒海8、马后扬鞭
9、灵猴缩身10、小鬼缠竹11、横断巫山
12、拨云见日13、左顾右盼14、白猿献果
15、夜叉探海16、乌龙摆尾17、白马弹腿
18、流星赶月19、降龙伏虎20、回头望月
21、直捣黄龙22、扫鞭催马23、平衡阴阳
24、太公坐昆仑 收势
武当剑
武当剑是武当拳派中武当拳械的极具代表性剑法。
武当剑讲究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武当神。曾有赞武当剑诗云:“翻天兮惊飞鸟,滚地兮不沾尘,一击之间,恍若轻风不见剑,万变之中,但见剑光不见人”。故武当剑“剑无成法”,因敌变幻,虚实互用,端倪莫测。
武当剑主要以抽、带、提、格、击、点、刺、崩、搅、压、截、劈等十三剑法应用变化而成。
功法名称:
1、提手上势2、瞻前顾后3、仙人指路4、平伏地锦
5、白蛇出洞6、敬德指鞭7、凤凰展翅8、白蛇缠身
9、黄龙翻身10、灵猫扑鼠11、绣女纫针12、平伏地锦
13、白蛇出洞14、敬德指鞭15、金鸡抖翎16、推窗望月
17、凤凰旋窝18、朝天擎香19、果老骑驴20、黄龙翻身
21、灵猫扑鼠22、绣女纫针23、拨草寻蛇24、紫燕入巢
25、敬德指鞭26、金鸡抖翎27、推窗望月28、怀中抱月
29、送鸟上林30、抱笏朝王31、凤凰展翅32、太公钓鱼
33、犀牛撅尾34、黄蜂出洞35、抱虎归山36、鹭鸶踩莲
37、青龙吸水38、青龙入海39、雄鹰展翅40、抱虎归山
41、敬德指鞭42、金鸡食米43、白蛇倒行44、推舟离海
45、黄龙绞水46、乌龙摆尾47、叶底摘桃48、拨草寻蛇
49、灵猫扑鼠50、拨草寻蛇51、灵猫扑鼠52、回身勒马
53、袖底藏针54、定海神针55、蜻蜓点水56、左右车轮
57、燕子衔泥58、鱼跃龙门59、倒劈华山60、凤尾收剑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
陈式太极拳是中国最古老的太极拳流派之一,它起源于武当内家,兴于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经过陈家世代传习,不断对原有的拳套进行加工提炼,逐步形成现所流传的一路、二路拳套。这两路拳式的动作、速度和强度都有所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相同。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有四十二式,动作较复杂,动作力求坚刚迅速,着重弹性劲的练习,套路中有窜、蹦、跳跃腾挪闪战的动作。具有快、刚、跃的特色。从外形上看,它的快、刚、跃虽与其它拳种似无区别,但在本质上仍具太极二路特点:即在运动时不断旋腰、转脊、旋腕、转膀和旋踝、转膝,形成一动全动,贯穿整体的一系列螺旋动作,从而收到开与放,合与收,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的统一功用。
这套拳由于速度快,爆发力强,较适于青、壮年或体力较好的人练习。
演练时间2分钟。
功法名称:
1预备式2金刚捣碓3懒扎衣
4六闭四封5单鞭6护心拳
7斜形8回头金刚捣碓9撇身捶
10指挡捶11斩手12翻花午袖
13掩手肱拳14腰拦肘15大肱拳小肱拳
16玉女穿梭17倒骑龙18掩手肱拳
19里变里变20兽头式21披架子
22翻花午袖23掩手肱拳24伏虎
33抹眉肱26黄龙三搅水27左冲
28右冲29掩手肱拳30扫堂腿
31掩手肱拳32全炮捶33掩手肱拳
34捣叉捣叉35左二肱右二肱36回头当门炮
37窝底大捉炮38腰拦肘39顺拦肘
40窝底炮41回头井拦直入42金刚捣碓
收式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是中国最古老的太极拳流派之一,它起源于武当内家,兴于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经过陈家世代传习,不断对原有的拳套进行加工提炼,逐步形成现所流传的一路、二路拳套。这两路拳式的动作、速度和强度都有所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相同。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有七十五式,以棚、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采、列、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用力方法以缠丝劲为主,发劲为辅,动作力求柔顺,以化劲为基础,用柔迎刚和化刚,在外形上具有缓、柔、稳的特色。由于动作速度较慢,拳架分高、中、低,运动量可以调节,因此老架一路既适于身体较好的人用来增强体质,也适于体弱和某些慢性病患者疗病保健。
演练时间8—10分钟。
功法名称:
1预备式2金刚捣碓3懒扎衣
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
7白鹅亮翅8斜形9搂膝
10上三步11斜形12搂膝
13上三步14掩手肱拳15金刚捣碓
16撇身拳17青龙出水18双推手
19肘底拳20倒卷肱21白鹅亮翅
22斜形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
25六封四闭26单鞭27运手
28高探马29右擦脚30左擦脚
31左蹬一脚32上三步33神仙一把抓
34翻身二起脚35护心拳36旋风脚
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
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
46六封四闭47单鞭48玉女穿梭
49懒扎衣50六封四闭51单鞭
52运手53双摆莲54跌岔
55金鸡独立56倒卷肱57白鹅亮翅
58斜形59闪通背60掩手肱拳
61六封四闭62单鞭63运手
64高探马65十字脚66指裆捶
67猿猴探果68单鞭69雀地龙
70上步七星71退步跨虎72双摆莲
73当头炮74金刚捣碓75收势
武当密传太极拳
武当内家祖师张三丰悟太极玄机,观雀蛇相斗而演化太极拳。
祖师开创武当派以来,已有数百年之历史,而今演变出种类繁多的太极拳派,纷呈于世,而武当太极拳却匿而不见,如神龙不见首尾,甚至世间出现武当太极拳失传的说法。
其实,武当太极拳没有失传,而是秘传,且在庙内单线秘传,而门规甚严,故难得一见。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一次武术盛会上,武当太极拳重现武林,在场资深武术家们一见而惊而喜,老泪纵横,说:“这是真正的武当太极,武当拳没有失传!”
该拳风格独特,精致诠释三丰祖师的太极拳论,是武当历代高道大德的心悟体会之妙品。
功法名称:
1、抱元守一2、开太极3、拨云见日
4、怀中抱月5、拔云见日6、怀中抱月
7、左右海马吐雾8、左右倒转乾坤9、十字手
10、狮子回头11、揽雀尾12、推窗望月
13、丹凤朝阳14、回头望月15、海底捞月
16、揽扎衣17、海底神针18、左右仙人过涧
19、降龙伏虎 20、叶底摘桃21、将军挂印
22、灵官架鞭23、单鞭下式24、关公捋顺
25、叶底摘桃26、龙步云手27、高探马
28、左右靠打七星29、倒卷肱30、绕膝搂步
31、蛟龙出海32、十字手33、左右分脚
34、肘底横捶35、左右小捋36、左右金鸡独立
37、怀中抱月38、左右玉女穿梭39、左右大捋
40、醉卧瑶池41、斜飞搂步42、左右靠打七星
43、二郎担山44、高探马45、转身摆莲
46、弯弓射虎47、左右揽扎衣48、引气归元合太极
武当九宫行宫十八肘
九宫行宫十八肘,源于武当龙门派心意门,亦称太乙柔化功。
九宫行宫十八肘以道家所传之“河图、洛书、四象、八卦、九宫”为理义,参以“阴阳长降消长”、“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辅以步法、身法、拳法和肘法,穿绕于九宫方位之中,既有运劲如抽丝、不丢不顶的化劲之巧,又有穿宫闪躲、近身靠打的发劲之妙。习练者在九宫中走转穿绕,故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其走转闪躲、化发相间、进退自如的灵活性,而有助于技击中功夫的长进。经常习练,还可使人体阴平阳秘,气血旺盛,经脉通畅,身轻步稳,灵活而敏捷。
功法名称:
01、混沌初开02、顺水推舟03、拦腰取水04、浪子回头
05、舞袖翻花06、仙人拂袖07、流星飞坠08、青龙入水
09、锦鸡抖翅10、风摆杨柳11、古树盘根12、乌龙扫尾
13、三环套月14、朝香一柱15、拨云见日16、青龙回首
17、流水行云18、舞袖翻花19、韦陀献杵20、惊马回蹄
21、青龙入水22、镜中看花23、铁仙?佛24、舞袖翻花
25、仙人拂袖26、流星飞坠27、青龙入水28、锦鸡抖翅
29、风摆杨柳30、古树盘根31、乌龙扫尾32、三环套月
33、朝香一柱34、拨云见日35、青龙回首36、流水行云
37、舞袖翻花38、韦陀献杵39、惊马回蹄40、青龙入水
41、镜中观花42、铁仙?佛43、还元复本
龙门先天八卦掌
先天八卦掌长期流传于道教龙门派内部,历来师传口授,鲜为人知。龙门第二十五代传人曹震阳道长(号震阳子)承传至今,风格独特。
此掌遵循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每宫含一套掌法。每卦象与本宫之掌数种技法相生相扶,连环更迭,变化无穷,熔养生技击于一炉。该掌法不立招式,以八卦之易变,行生克变化之理,组合攻防,结构严谨。习演中以意领气,气贯周身,气到劲到,舒展松活。
功法名称:
1、转掌(乾卦)2、岐山鸣凤掌(兑卦)3、烈火金钩掌(离卦)4、猛虎穿林掌(震卦)
白鹤亮翅 日月并行 日月穿梭 日月穿梭
日月穿梭 丹凤朝阳 铁划银钩 龙虎相交
转太极老虎守山势 燕子抄水 烈火霹雳 青龙摆尾
凤落岐山 铁划银钩 龙虎相交
翻身展翅 烈火乘风 青龙摆尾
燕子抄水 铁划银钩 龙虎相交
凤落岐山 火练真金 老虎守山势
引颈长鸣 铁划银钩
丹凤朝阳 烈火焚山
老虎守山势 铁划银钩
烈火冲天
铁划银钩
烈火归炉
老虎守山势
5、回风逍遥掌(巽卦)6、白马渡江掌(坎卦)7、黑熊守山掌(艮卦)8、圣母连环掌(坤卦)
日月穿梭 日月穿梭 白鹤亮翅 日月穿梭
箭如流星 箭如流星 骑马过山 晴空霹雳
顺手牵羊 横江跳马 野马分鬃 白蛇伏草
双龙抢珠 通天炮 双风贯耳 翻身撞钟
翻云覆雨 横江跳马 黑熊撞山 白蛇吐信
箭如流星 通天炮 猛虎剪尾 钻天炮
风回幽谷 悬崖勒马 日月交错 反耳锤
疾风穿掌 白马渡江 黑熊回头 迎面花
老虎守山势 迎面花 黑熊反背 落花满地
右转太极 霸王开弓
老虎守山势 黄龙摆尾
左转太极
白鹤亮翅
阴阳次着
收势
武当玄武棍
武当玄武棍属于武当山镇山护庙之棍法,武当派内家拳宗秘传功夫之一。
武当玄武棍朴实简明,发劲于若有若无,行功走架看似轻描淡写,触物击人则如洪水突发,排山倒海。
此棍演练中有蛇之灵动,龟之沉着,以“劈、点、撩、挂、扫、拦、架”为基础,突出身棍合一,有曲中求直、阴阳互变之风格。
功法名称:
起 式:紫气东来第一式:朝天一柱香第二式:仙人开山
第三式:晴蜒点水第四式:行步撩衣第五式:青龙出水
第六式:黄蜂出洞第七式:流星赶月第八式:雁落平川
第九式:白蛇吐信第十式:狮子回头第十一式:横扫千军
第十二式:行步撩衣第十三式:七星朝斗第十四式:降龙伏虎
第十五式:蛟龙出海第十六式:降龙伏虎第十七式:黑虎坐洞
第十八式:风卷残云第十九式:风摆荷叶第二十式:乌龙摆尾
第二十一式:黄蜂出洞第二十二式:喜鹊登枝第二十三式:风卷残云
第二十四式:风摆荷叶第二十五式:白猿献果第二十六式:神龟望月
第二十七式:二郎担山第二十八式:金龟戏水第二十九式:风卷残云
第三十式:叶底藏花第三十一式:黑虎坐洞第三十二式:古树盘根
第三十三式:白蛇吐信第三十四式:黄蜂出洞第三十五式:悬崖勒马
第三十六式:二龙戏珠第三十七式:凤凰展翅第三十八式:魁星点斗
第三十九式:白猿献果第四十式:拔草寻蛇第四十一式:白鹤飞升
第四十二式:乌龙摆尾第四十三式:扫荡群魔第四十四式:回头望月
第四十五式:霸王举鼎第四十六式:兔子蹬鹰第四十七式:金鸡散膀
第四十八式:鹤立鸡群第四十九式:黑虎巡山第五十式:五龙朝圣
第五十一式:举香敬祖收式
呵呵,可多了。你是指内家拳?或是内家功法呢?亦或是搞修炼的“性命双修”呢?这些都是属于“内家”,只是各不相干而已。内家拳(不分先后)——形意、八卦、武当、少林、峨眉等等门派都有内家拳种。以内功(丹田力道,有专功辅助拳、掌、指的功法。不是硬功的皮下气)运行全身,以意带拳、掌、指的拳种。内家功法——是专练内气的方法。以打通任、督(小周天炼精化气),后又以打通奇经八脉(大周天炼气化神)为主。性命双修(练气士)——就像“封神榜”里的人物,那都是在“炼神还虚”。天、地、人合而为一。这就是“老子”说的,大道至简!!!!
形意拳称站桩为筑基功,筑基功是形意拳万法之源,万变之本。有口头禅曰:“桩功是个宝,得它才是好。”想学好形意拳,就要牢牢的打好桩功这个基础。有了坚实的桩功基础,所习练的形意拳才能刚实迅猛,内外六合,达到“不动如五岳,动如狡兔”。反之,没有牢固的桩功基础,学到的形意拳套路再多,下的功夫再深,也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形意拳筑基三体式又叫“三才式”,即天地人三才;也是桩功和形意拳所有变化的开始,所谓“万变不离三体式”就是这个道理。
一、三体式功法
无极式:习练者先选正方向:立正姿势站好,两手自然下垂,头正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腭,呼吸自然,心平气和,把自己融人自然,丢却妄念,初步达到无极式的基本要求。这时你会感到心脏在平稳跳动,气血在缓缓流动,心旷神怡,直至全身内外阴阳平衡。
“无极式”是三体式的预备式,主要是调理习练者使心态平静,气血周运,阴阳平衡,为筑基功的修炼打好基础。
长时间站无极式,可调节中枢神经,精神内敛,精力充盈;心脏跳动平稳,收放自如;血液流畅,舒展顺达,对于神经衰弱和心脏病症有显著的疗效。
三体式:慢慢的深吸一口长气,然后两掌根从身体两侧慢慢抬至小腹根部位,随气的吸人,两手掌根贴着小腹慢慢抬起,抬至与胸口平时(如图1),再将吸人之气缓缓呼出,随着呼出之气,两手再按原来上升的路线慢慢下落至肚脐两侧,两腿同时微曲(如图2),两掌变拳(如图3),拳心向上,两拳稍停,左拳从肚脐开始,以虎口贴身沿中线向上走至心口(如图4),左拳向前成45度角打出,向着鼻尖对面斜上方行至高与眉齐,虎口向外侧翻拧(如图5),再将拳变掌向里翻转并下落与胸口齐,掌心向下。在左拳向外打出的同时,左脚也随之向前趟出半步,与右脚成45度角,两脚的间距一尺左右,右手变掌,掌心翻转向下,形成三体式桩功(图6),整个动作是由动到静的过程。
动作要领:动作要完整和谐,鼻尖、手指尖、脚趾尖(图7)三尖相对,身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但头要顶,要正;左手要沉肩坠肘,手与肘臂要有拧裹之劲,指尖向前。
二、三体式与定步鹰捉的区别
三体式的几个动作都要求匀速,力戒忽快忽慢。三体式从无极式到有极式的过程都是调节呼吸过程的动作,调动意、气的过程,采用的是缓慢的匀速运动。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个静动相结合的过程。正因如此,形意拳先贤们才把三体式和定步鹰捉分别开来。
定步鹰捉是在无极式的基础上开始的,两手贴腹部沿中线向上提至胸口,再贴腹部沿中线向下沉至脐两侧。然后,右拳向上贴腹至胸口处向前上方打出,打至与眼眉齐,左拳从下向上方沿中线打出,拳心向上,打至两手相叠时同时变掌,右掌收至腹前,左掌向下翻拍至胸口齐。整个过程是越打越快,右拳打至最高点最快,左拳变掌向下猛拍至胸口齐时最快,它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因此,从这点来说,“三体式”和“鹰捉式”是完全不同的,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形意拳先贤们所认可的,也希望我们广大形意拳爱好者加以区别,不可混淆。
三、三体式的技法要求和作用
(一)基本要求与作用
1、掌型要求“三圆”。即“手心圆”。由于掌心回收,使掌的横撑力增大,有利于控制对方重心的变化。“手背圆”,使劲力利达指尖,三节劲整,有利于气催血行。“虎口圆”,助长掌的外撑和里扣的劲(图8)。
2、要求齿、手、脚“三扣”。即“齿扣”,齿为骨梢,“齿扣”可发动骨梢之威力;拳经云:“有勇在骨,切齿则发”,就是这个道理;“手扣”,手指甲为筋梢,“手扣”就是发动上肢筋梢的威力,可使劲力达到指尖,气贯梢节;“脚扣”可发动下肢筋梢的威力,劲达下肢,气贯脚趾,使下盘桩的基础牢固。
3、头、舌、手要达到三顶。即头上顶能振奋精神,发动头发血梢的威力;舌为肉梢,“舌顶上腭”,即发动肉梢的威力,舌卷气降,沉人丹田,加上咽津液还丹田,丹田坚实,内劲充足;“手顶”能使梢节前顶的劲力增大,气贯指尖,增强手指的钻翻劲力。
4、要求脚、臂、肩、头“四平”。形意拳的起手多用“鹰捉”,桩功“三体式”和“鹰捉”的定式是相同的。因此,要求也是一样的,都要求做到“四平”。
(1)“头顶平”,即下腭能自然回收,形成头上顶,项竖拔,既可发动血梢(即发梢),又可振奋精神。
(2)“两肩要平”。即上身不可倾斜,两肩持平并相称相撑,以使腰劲得发,周身劲整。
(3)“前小臂要平”。即两肘能向下坠沉而且里裹,两臂肘窝朝天,使前臂、肩肘、手,能在一条直线上,“三催”劲整顺,劲力到手。
(4)“两足抓地要平”。能使下肢的力量得发,下盘功力增长,桩实,步稳。
拳经云:“足下存身”;其中“下”是前后两脚中间的位置,在三体式中是前三后七的劲,脚下所在的重心则是后三前七的距离, “存”是“放”人的意思。就是说,在站三体式桩功时要求把身体的重心放在后脚跟的里边,前脚跟后边。这样站能使前腿灵活,前进速度敏捷,不影响整体的平稳,使后腿蓄力待发。
(二)“四象”
形意拳“三体式”要求做到“四象”。即像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要求“四象”,就是为了像这四种动物的特殊技能,“得之于心而能尽物之性”,把它变为自己武技的特长,还要求通过动物的动作把它的内意体现出来并运用纯熟,用于实战技击。这就是三体式虽然是静态但都是象形取意,静中寓动。因此,习练者一定要认真领悟,融汇贯通。
1、“鸡腿”就是学鸡的“独立之形”和“两腿相夹”的劲力。形意拳最突出的特点是前腿向前趟进,后腿有蹬劲,长时间站桩,“两腿相夹”的劲增大,会使“独立之形”稳健,可达到“不动如山岳”的奇效。
2、“龙身”有三折之势,搜骨之法,龙常因身体“折”而力大。我们习练形意拳就是要学它这一身法,即折身的特长,以达到“三催”劲整,力能顺达,腰劲在“转”“折”中得以发放。当后膝里扣,上体反拧,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之势,使腰拧而腿顺,胯力前催。“折”是“蓄”,只有通过“折”,才能达到充分的“蓄”力,在丹田省(音醒)气,自然劲力倍增。
3、“熊膀”就是学熊的“竖项之力”和“膀垂力大”的特点。“三体式”用“拔背”、“垂肩”,以求“项直”“头顶”,发动血梢的威力,使人精神振起。同时,因垂肩抻拔双臂力贯肘、手,使上肢“三催”劲整。
4、“虎抱头”就是学“虎未扑食头早抱”,这是蓄力待发的技巧。拳经云:“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人洞紧随身”,这也是“虎抱头”技法的要旨。站“三体式”桩,拳从下颏打出变掌落与心口齐,由于坠肘沉肩,则达到“手不离心,肘不离肋”,这正是“虎抱头”技法的具体体现。
(三)“五夹”
形意拳先贤们常说,站好三体式就能站出“八面劲”。其实,“五夹”练的就是“八面劲”,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沾那那有”的真劲。
1、下颏与脖子夹:使丹田气沉,劲整而顺达,能唤起人体的内在精气神,有利于头上顶,使头发惊起,血脉速转。
2、两臂夹:通过大小臂的沉臂坠肘和两臂的相夹,使两臂束为一体,产生裹劲,同时两臂又具撑劲,习之长久,周身自生八面劲。
3、两腿夹:形意拳三体式的前三后七,并膝裹胯的“夹劲”具有独到之处。在拧腰,顺后胯,使两胯前后在一条线上,使后膝里扣,膝尖朝前,反映一个“夹劲”;前后两小腿相夹,反映一个“剪劲”。两劲相合,使腿的“夹剪劲”得逞。两腿的“夹”劲对形意桩功和下肢技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臂与腿夹:通过上肢沉肩坠肘和里裹的相互的夹,下肢前顶后蹬的夹剪劲,和丹田沉气拧腰顺胯,使上肢和下肢相对之处(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形成外三合劲,这样用意磨炼,会使上下肢的劲校整,向外发放时劲大,达到“上下相合”成为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练成弹性力。
5、臂与身夹:向外伸出的手掌心回收手指的力向前顶,臂往回夹,则沉肩坠肘的劲稳固。拳经云:“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人洞紧随身,手脚齐到才为真”。是前臂与身夹的最好解释。后臂与身夹会使前臂的劲得以充分发挥。拳经云:“前手打人,后手发劲”,“拳打一阴反一阳”,其道理就在于此。
(4)“静动”
从无极式到三体式整个过程都是“静动”结合,相互促进,“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这是整个过程的主线,也是为练好外形追求动作中的“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还要进一步去追求“静中之动”,也就是先辈们常讲的“内意之动”。即对“意”的训练,对“神”和“气”的内养,对“内劲”的培育;进而达到意到气到力到的高超境地。
拳经云:“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这些都是先辈们在习练三体式过程的体会和经验;要在平时磨砺动作的同时,追求“静中之动”,更要追求“动中之静”,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探赜索隐地追求,才能知其“性”懂其“意”,进而才能达到“寂然不动,感而遂发”的“妙用则为神”和“不思自得,触之自应”的高超技艺。
(五)“四梢”
形意拳讲的“四梢”,是指人的毛发为血梢,舌为肉梢,手指甲、脚指甲为筋梢,牙齿为骨梢。如果习练者能把“四梢”发动起来,那气质神态就会猝然生变,自己会觉得精神雄劲,胆壮气豪,人见而生畏。“惊起四梢”实际是“意有所感,神之所施”,主要是发挥内在的精神。
在练三体式桩功时,一些人只练外形,不重内意和静中之动的求得,总感觉枯燥无味,容易产生杂念,气浮心慌,难以持久。如果将“四梢”惊起与外在动作相结合,气势自然会倍增,心平气安。
武当山功夫有哪些
本文2023-10-21 13:33: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