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入门相关书籍有哪些推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佛学入门相关书籍有哪些推荐,第1张

推荐12本佛学入门书

佛法讲闻、思、修。如何闻法?看书,是最方便的途径。佛法经论浩如烟海,对于初学者,如何选择入门的书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本书苑为方便各位网友,特列举如下书单。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习惯,这个书单也只是本人比较喜欢的,供大家参考即可。

1、《中国的佛教》

作者:潘桂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这是一本小册子,只有204页,开本也很小,却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佛法,首先要学习佛法的历史。就像我们谈恋爱,肯定要首先了解对方的身世:哪里生的,在哪上的学,在哪儿工作,父母是干什么的……学习佛法的历史,也是了解佛法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发展的、如何传播的,为什么成了现在这个模样。这是学习佛法的第一步。这本小册子言简意赅的阐述了佛法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的过程,重点介绍了佛法在中国的流变过程,非常值得一读。

2、《为居士说居士法》

作者:印顺法师 出版社:中华书局

印顺法师(1906-2005)是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一生倡导人间佛教,著书四十余种,共计800多万字,其学术水平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和学术界的推崇。印顺法师自称不属于佛教的任何宗派,他的著作能够尽可能接近佛法的本来状态。这本《为居士说居士法》,准确来说是个文摘,节选了他一些著作中的文章、演讲录等,都是关于居士如何学佛的。内容通俗易懂,值得各位读读。

3、《人间佛教论集》

作者:印顺法师 出版社:中华书局

这本也是印顺法师的著作。也是文摘。这本书是印顺法师关于“人间佛教”的重要开示。在本书中,印顺法师提到:“佛陀怎样被升到天上,我们还得照样欢迎到人间。人间佛教的信仰者,不是人间,就是天上,此外没有你模棱两可的余地。请熟诵佛陀的圣教,树立你正确的佛陀观;诸佛世尊皆出人间,不再天上成佛也!”(见第67页)我们在人间生活,离不开人间。学佛终究不是逃避,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4、《佛法概论》

作者:印顺法师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印顺法师1944年在重庆讲《阿含经》,讲稿后来在香港出版,被取名为《佛法概论》。《阿含经》是三藏经教的源头,研究佛法的本质,不能不了解《阿含经》。本书苑即将出版的书籍《杂说<杂阿含经>》也重点参考了这本书。《阿含经》更接近释迦牟尼当年讲经说法的实态。读了这本书,我们会对佛法有全新的认识,对于贬低“小乘”的说法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本书虽然只有十万多字,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禅宗是什么》

作者:胡适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禅宗是中国的原创,是中国佛教对印度佛教的全面的改革。在中国谈佛法、佛教,如果不了解禅宗,是非常遗憾的。中国现存的寺院,大部分都是禅院;当今著名的佛教大师星云大师,也是禅宗的大师。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关于禅宗的几篇重要的论文。尤其是他在阐述中国禅和印度禅的区别方面,非常有见地,深入浅出,值得各位一读。

6、《佛教三宝原理奥义解》

作者:多识仁波切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中国的佛教除了汉传佛教,还有藏传佛教。多识仁波切是西北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系教授。他写的这本书,用非常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他说:“藏传佛教属清一色的中观派”。通过这本书,我们会对佛法的“中观论”有初步的了解。“中观论”作为大乘佛法的重要论述,对我们学习佛法有重要的启示。

7、《正见:佛陀的证悟》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佛法的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漏是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所谓四法印,就是区别佛法和非佛法的四项基本原则。作者说:“佛教与世界上其他的宗教有什么不同?我相信四法印提供了答案的精髓,而我试图将这些艰深的概念,以我所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

8、《金刚经说什么》

作者(著述):南怀瑾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1918-2012),对儒、释、道都相当精通,因博学广闻而被众多学子尊称为“南师”。《金刚经》是佛学必读的经典。大师对《金刚经》的讲解非常精妙,言辞又非常浅显易懂。这本书是大师1980年在台湾为十方书院的学员和研究所讲课的记录,由刘雨虹整理。大师在书中说:“不苦就是乐”,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9、《四十二章经》

主编:赖永海译注:尚荣出版社:中华书局

《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我国的第一部佛教经典,也是我国最早译出的佛教经典。因经文分为四十二段而得名。这部经的形式很像论语,大部分经文都以“佛言”开头,很像“子曰”。经文简约平实,用了很多比喻,非常适合初学者看。通过这部经,也能了解佛法刚传入我国时的实态。

10、《金刚经心经》

主编:赖永海 译注:陈秋平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佛法的核心是般若。般若与慈悲被称为大乘佛法成佛的两大资粮。《金刚经》和《心经》是浓缩的《大般若经》。两部经可以说是佛经经典中的经典。两部经的核心思想都是“缘起性空”。《金刚经》侧重于破外相,心不住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经》侧重于破内执,“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这两部经的解说版本不计其数。中华书局的这版比较严谨,解说也比较简要,适合初学者阅读。

11、《坛经》

主编:赖永海译注:尚荣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唯一被冠以“经”的经典,就是六祖慧能的《坛经》。足可见《坛经》在中国佛教的地位。中国佛教以禅宗为主要特色,而《坛经》是禅宗的重要经典。“《坛经》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佛’的修行观,‘自性自度’的解脱观。”(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坛经》前言)

12、《维摩诘经》

主编:赖永海 译注:赖永海 高永旺 出版社:中华书局

“《维摩诘经》是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经。不论是中国佛教代表的禅宗,还是成为现、当代佛教主流的人间佛教。”(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维摩诘经》的总序)维摩诘是个大居士,对佛法有深刻的领悟。他说:“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是人间佛教的总纲。他提出的“不二法门”,是整个中国佛教的方法论依据。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有《大司徒噶玛丹贝尼吉编年传》(藏文)、《劝诫亲友书注释》(藏文)、《御制表忠录》(满文)等。

《大司徒噶玛丹贝尼吉编年传》由八邦寺噶玛才旺更却阿顿丹培整理完成于1774年6月14日,传记二十岁前部分由大司徒亲自撰写,1724—1734年间事实,根据司徒本人日记与采访事关人员进行编写。1734至1774年,又抄自大司徒的日记。为了文字结构一致,全传忠实原记录,可信度很高。

《劝诫亲友书》由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之创始人龙树著,已有藏、汉译本。龙树一生中撰写了数目惊人的阐释三藏四续密意之论典,包括以理证之道宣说趋入佛法圆满精华大乘道之圆满菩提道次第等。

《御制表忠录》,满文本,清世祖(福临)辑,顺治十三年(1656)内府刻。该书所辑为明嘉靖年间杨继盛《请罢马市疏》、《请诛贼臣疏》两篇著名奏疏的全文,劝勉官员学做忠谏之臣。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中国为建立完备的珍贵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护意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而由文化部拟定,经批准后公布的一份名录,主要收录范围是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古籍。

迄今中国共有11375部国家珍贵古籍,分别于2008年3月1日、2009年6月9日、2010年6月11日和2013年3月8日公布。2023年2月8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发布上线。综合应用了数字人文的多项技术,将珍贵古籍名录书目数据重构为知识库,以多维度知识图谱等多种可视化形式展示,以数字手段实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

宗派经典

《楞伽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等经典对禅宗有较大影响。《六祖坛经》是禅宗代表性经典。

1、《楞伽经》

本经说明清净心、如来藏及阿赖耶识之教义,是禅宗以及法相宗(唯识宗)的重要经典之一,中观学派论师清辩亦援引本经解释中观空义。在印度、在中国的佛教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金刚经》

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于篇幅适中,得到广泛传播,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特别受到慧能以后的禅宗重视。

3、《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略称《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一部论书,法性宗的提纲挈领之作,相传为马鸣菩萨依据《楞伽经》所造,依据真谛三藏之弟子曹毘为其所作传记,此论为真谛于太清四年(公元550年)译。篇幅凡一卷,是自隋、唐起对汉传佛教影响很大的一部论著。

4、《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佛教经典,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慧能说,其弟子法海集录。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

扩展资料:

禅宗思想与修行

禅宗创始于南北朝来中国的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他以佛教释迦牟尼佛“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础上,主张“人皆有佛性,透过修行,即可获启发而成佛”,后另一僧人道生提出“顿悟成佛”说。

唐朝初年,僧人惠能承袭道生的“顿悟成佛说”,并将达摩的“修行”理念进一步整理,提出“心性本净,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的主张。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亦主张道在生活中,故世俗活动照样可以正常进行。禅宗认为,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灵性世界。禅宗思想认为语言文字会约束思想,故不立文字。

禅宗认为要真正达到“悟道”,唯有隔绝语言文字,或透过与语言文字的冲突,避开任何抽象性的论证,凭个体自己亲身感受去体会。

禅宗为加强“悟心”,创造许多新禅法,诸如云游等,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禅宗的顿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而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感,顿见本来面目、本地风光,从而“超凡入圣”,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事物,却依然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禅宗不特别要求特别的修行环境,而随著某种机缘,偶然得道,获得身处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而“无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从凡入圣”,而更是要“从圣入凡”。得道者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与日常事物接触时,心境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换言之,凡人与佛只在一念之差。

参考资料:

-禅宗

一、《四库全书总目》,除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外,还有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二者总计一万零二百五十四种。  二、《中国丛书综录》,计收现存历代丛书两千七百九十七部。子目七万多条,除去重复,实收古籍三万八千八百九十一种。  三、《贩书偶记》及其续编共著录《四库全书》编成以后的古籍近两万种。  四《书目答问》著录古籍两千二百多种,后范希曾又作《补证》,除订正—些讹误,还补收了—些和原书性质相近的书。二者共约三千种。 五《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现存方志八千二百余部。  六、《清史稿·艺文志》及其补编,著录清人著作近两万种,其中部分著作与《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书目答问》重出。 七、《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明清小说目》等著录小说两千多种。《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清代杂剧全目》著录杂剧传奇三千五百种。《子弟书总目》著录子弟书四百多种。《京剧剧目初探》等著录京剧及其他地方戏曲约六千种。《宝卷综录》著录宝卷七百七十四种。《弹词宝卷书目》著录弹词二百七十种。以上共约一万三千种。 八、《中国历代年谱总录》著录年谱三千零一十五种。加上族谱,总约一万种。 九、《历代医学书目提要》、《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古医书八千多种。  十、《中华大藏经》、《佛教典籍分类之研究》等,著录佛教典籍四千一百多种。加上道教典籍和其他宗教书,共约七千种。 十一、又据《谈谈古籍和古籍分类》的估计,碑帖舆图约有一万种,兄弟民族语文古籍约有一万种。 以上,除去重复,总计十五万种左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