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循经取穴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古籍中的循经取穴简介,第1张

循经取穴为取穴法之一。指根据各条经脉所联系范围选取有关穴位,这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它是选穴的基本原则。在临床主要指头面、躯干、脏腑方面的病症取用相关经脉四肢部的远道穴,但也包括病症所在的局部和邻近部经穴,故可分为循经远取和循经近取两类。

详见百科词条:循经取穴 [ 最后修订于2015/7/5 19:25:47 共12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属足阳明胃经穴的合穴。

取穴一法:膝盖骨下面,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是足三里穴。

又一取穴法: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处即是。

 

 

承山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极为承山穴。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

 

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

 

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照海穴:坐在床上,把两只脚心对齐,在内踝下有一个小坑;

申脉穴: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内关穴: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取穴时手握虚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以腕横纹为准并齐,食指点按的地方就是内关穴;

外关穴: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中间,与内关相对的地方;

列缺穴:在桡骨芭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取穴时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到凹陷处,便是该穴;

后溪穴:把手握成拳,在第5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

公孙穴: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或于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穴后1寸。或在第一跖骨基底之前内侧下缘凹陷中,赤白肉际处取穴;

临泣穴: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还要吗?

阴谷穴的精准取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简便取穴在腘横纹内侧头附近可触及两条筋,腘横纹上两筋之间,即为此穴。

简便取穴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取穴方法,是长期临床经验总结的方法,操作简便,便于记忆。一般情况下,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如果使用穴位进行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

阴谷穴属于足少阴肾经,位于膝内侧横纹头,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凹陷处。阴谷穴具有益肾助阳,理气止痛(通过疏通气机来缓解疼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阳痿,疝痛,崩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小便不利(小便不顺畅),膝腘酸痛,癫狂等病症。

阴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在半腱肌腱外侧缘,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主治癫狂,泌尿生殖系疾患,膝股内侧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针灸疗法中,具体取穴针刺治疗必须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而艾灸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行针刺。

在膝盖后面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操作方法一般可采用指压按摩,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需遵医嘱进行。承山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当小腿肌肉痉挛时可通过按摩,拉伸痉挛部位的肌肉缓解。

承山穴又叫鱼腹,玉柱,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运化水湿,固化脾土的功用。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形陷纹,从其尖下取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顾名思义,承山就是承受一座山。山就是我们的身体,人站着的时候,小腿肚子会紧张,承山穴位置是筋,骨,肉的一个纽结,是最直接的受力点。

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们承受的压力,每个人又要承受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这些压力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无形的山,压力在身上背久了,就会感到累产生疲劳感。这种压力承山穴也会帮人承担,所以说它是一个为人缓解疲劳的穴位。

古籍中的循经取穴简介

循经取穴为取穴法之一。指根据各条经脉所联系范围选取有关穴位,这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它是选穴的基本原则。在临床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