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第1张

从1368年到1644年,共276年。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到明思宗朱由检结束,共传十六帝。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 ,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

扩展资料

国号由来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1644年北京陷落后,南方各地先后拥立明朝宗室建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别称南明或后明,清人称之为伪明,奉大明正朔的郑芝龙在东南沿海建立了明郑势力,后其子郑成功及其孙郑经在台湾建立的政权又称为明郑时期。

参考资料:

-明朝

  朱元璋资料

  朱元璋 字 国瑞

  年号 洪武

  庙号 太祖

  谥号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在世 1328年—1398年

  在位 1368年—1398年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开国皇帝(1368年 - 1398年在位)。

  朱元璋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未时。父亲朱世珍。母亲陈氏。朱元璋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定居。因其出生时,其父母年龄相加有八十八岁,故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入皇觉寺为游方僧。

  至正十二年(1352年)受好友汤和来信劝说,参加红巾军,投靠郭子兴,由于指挥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军官逐渐升为元帅,并娶其养女马氏为皇后。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改名为应天府。朱元璋采取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采取稳健的进攻措施,击败了徐寿辉、陈友谅的势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封为吴王。同年将小明王沉入长江中。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九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同年闰七月,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朝灭亡。洪武十四年(1381年)征服云南,中国大体上统一。

  统一中国后,朱元璋为明朝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典章制度。由于皇太子朱标软弱,朱元璋开始大规模诛戮功臣,先后炮制了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等大规模的案件,株连人数众多。

  制定《大明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病死于应天皇宫。葬紫金山孝陵。

  家族列表

  父亲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亲 淳皇后陈氏

  兄弟姊妹

  朱兴隆,南昌王

  皇后 孝慈高皇后马氏,郭子兴义女

  妃:

  成穆贵妃孙氏,元帅马世熊义女。

  淑妃李氏,李杰女。

  宁妃郭氏,郭山甫女。

  子女

  子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公主

  临安公主 ,下嫁韩国公李善长子李祺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

  崇宁公主,洪武十七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洪武十五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下嫁王宁。

  大名公主,下嫁李坚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洪武十八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主薨。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

  十公主,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下嫁尹清。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下嫁谢达。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下嫁赵辉。

  福成公主,南昌王女,母王氏。嫁王克恭。克恭尝为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庆阳公主,蒙城王女,嫁王琛。

  百僚己睡朕未睡,

  百僚未起朕先起。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一丈犹拥被。

  据说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做皇帝以后写的一首诗,表明他的辛勤。朱元璋的确是个勤于政事的皇帝。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阅公文,晚上还要工作到深夜。他经常换上百姓的衣服,出外私访。有一天,他跑到罗复仁家,想看看这个陈友谅(陈友谅,元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将领,后成为地方割据势力。1363年,为朱元璋大败于鄱阳湖,至九江口中箭死)的旧臣,表现怎样。罗家在南京城外一个小巷子里,房子破破烂烂,屋里也没有什么家具。罗复仁正扒在梯子上刷墙壁,一见皇帝来了,慌忙叫妻子端个小凳子来请皇帝坐。朱元璋见他为官清廉,穷到如此地步,很不过意,忙说:“好秀才怎能住这样破烂的房子!”就赏给他城里的一所大房子。相反,对那些贪官污吏,朱元璋一经查实,执法极严,从不宽容。

  朱元璋为什么能这样奖廉吏而惩贪宫呢?原来,朱元璋(1328~1398年)本是安徽濠州(今安徽凤阳)农村的一个穷和尚。通过参加农民大起义,他推翻了元朝的腐朽统治,夺取到全国政权,建立了明王朝,登上皇帝的宝座。从此,朱元璋就总想着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防止再发生农民起义。他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吏治的腐败,是造成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元朝后期,政府公开卖官器爵。很多官吏用钱买到官做,就想尽一切办法搜刮钱财,贪污盗窃,敲榨勒索,根本不顾人民的死活。连那些奉皇帝之命到各地“问民疾苦”的宣抚官,也是见钱眼开,大收贿赂,贪赃枉法,胡作非为。老百姓编出民谣,诅咒他们说:“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都啼天哭地。”百姓活不下去,只好铤而走险,起来造反了。从这里,朱元璋认识到,吏治的好坏,是关系到能否巩固统治的大问题。因此,他下决心整顿吏治,严惩贪官。

  明朝建立不久,朱元璋召见大臣,宣布说:“从现在起要严立法禁,凡是官吏贪污害民的,决不宽恕。你们都要好好领会我这句话,如果廉洁奉公,就好似走在平坦的大道上,从容自在,如果贪赃犯法,将好似闯进荆棘丛中,寸步难行,即使勉强挣扎出来,也是体无完肤的。”接着,他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严禁官吏的贪污盗窃,并召见各府州县的官吏,告诫他们说:“现在天下刚安定下来,老百姓的财力都很困难,好比刚飞的小鸟拔不得羽毛,新栽的小树动不得根,应该让他们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你们千万不要去扰害他们。”

  但是,当时的官吏,并没有把朱元璋的活放在心上。他们认为新登基的天子都要来这一套,那不过是说说而已,不必当真。他们学元朝官吏的样,见钱就抓,见财就捞,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掌钱谷者盗钱谷,掌刑名(即刑罚,泛指法律)者出入刑名(即不按法律办事)”。浙西地区农民交纳秋粮,原先规定交到京城南京的仓库,农民就要额外花销一笔很大的运费。后来朝廷为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农民把粮食折成钞币,将钞币直接交给附近的官府,称为“折粮”。但许多地方官却向农民征收各种车船运费和包装粮食的蒲包、竹篓费。这些加征的运费和包装费,竟高达粮食折价的百分之五十。有个负责征收税粮的粮长邾阿仍,在征收粮米一万石之外,用巧立名目的办法,多征粮食二万二千石,钱一万一千一百贯。农民缴纳不起,他强迫农民揭瓦拆屋,变卖衣裳、锅灶、牲口和农具作抵押,弄得许多人倾家荡产。一个地方的小吏竟贪污这么多钱粮,中央的大官贪污的数额就更大了。丞相胡惟庸广收贿赂,他家中的金帛、名马和各种奇珍异宝,据说多得没法数。朱元璋连声哀叹说:“各衙门的官吏上任前,我都开导过他们,叫他们不要胡作非为。但去了以后,有几个听我的话?”“象这种愚下之徒,我这般大年纪,说得口干了,气都接不上来了,也说他不醒!”

  为朱家王朝的长治久安着想,朱元璋便用极其严厉的手段来打击贪污。只要发现官吏有贪污违法的行为,他即动用残酷的刑罚,严加处治。凡是贪赃枉法的,统统发配到北方偏僻荒凉的地方充军。贪污赃款银六十两以上的,都押到土地庙枭首示众,剥皮实草。连官吏出差乘坐官家的牲口、车船,携带私人物品超过规定重量的,也严惩不贷。明政府规定乘坐官家的牲口,除随身衣物外,携带私人物品超过十斤的,每五斤笞(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敲打臀部、腿或背)十下,每十斤罪加一等,最重到杖(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拷打臀部、腿或背)六十下。乘坐官家车船,附载私物超过三十斤的,每十斤笞十下,每二十斤罪加一等,最重到杖七十下。

  除了平时的零星打击,朱元璋还集中清查了几个大的贪污案件,对贪官污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清洗。1385年,御史余敏、丁举廷告发北平(今北京)承宣布政使司(主管行政的省级机构),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司法的省级机构)的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人,伙同户部侍郎(主管土地、户籍、财政的副长官)郭桓、胡益、王道亨等人贪污舞弊,吞盗官粮。朱元璋命令司法部门严加追查,牵连到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主管刑法的最高长官)王惠迪、兵部侍郎(主管军事的副长官)王志、工部侍郎麦志德等朝廷的高级官员和各布政使司的官员,以及地方上的许多豪强地主。明政府发现他们除了盗窃国库的金银宝钞,盗卖官仓的粮食外,还贪污大量没有入库的税粮和鱼盐等各项税款。贪污盗窃的总额折成粮食,共达二千四百多万石。朱元璋下令将赵瑁、王惠迪等人弃市(在闹市处死,将尸体暴露街头);郭桓等六部侍郎以下的官员也统统处死;各布政使司有牵连的官吏几万人都逮捕入狱,严加治罪;追赃牵连到各地的许多大地主,被抄家处死者不计其数。

  在打击贪污的过程中,朱元璋不仅雷厉风行,毫不手软,而且不避权贵和亲属,不论职位多高,同他本人的关系多么密切,也决不曲宥。丞相胡惟庸除了贪污,还犯有其他罪状,被处死。开国元勋华云龙,在北平私自占据元朝丞相的住宅,被撤职罢官。驸马都尉(皇帝的女婿)欧阳伦,凭着自己是朱元璋结发妻子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不顾朝廷禁令私自贩卖茶叶,几次在陕西贩运私茶;他的家奴周保还叫当地官吏,征调民间的几十辆车子为他家运输私茶,稍不如意,就任意打骂地方官吏。由于欧阳伦有权有势,谁也不敢过问。有个河桥巡检司的小吏不堪凌辱,把这事告发了。朱元璋得到消息,怒不可遏,下令赐死欧阳伦,诛杀他的家奴周保,还写了一个通敕令,派人带去给那个告发的小吏,表扬他不避权贵的精神。

  在严惩贪官的同时,朱元璋又大力表彰廉吏,以扶正压邪。济宁(治所在今山东济宁)知府方克勤,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当时朝廷号召农民开荒,规定荒地垦种三年才开始征税。但他上任之前,当地官吏不按规定办事,不到期限就向开垦的农民征税。百姓说朝廷不守信用,都扔下土地不种了。方克勤上任后,就宣布要严格执行朝廷的规定,并把土地按土质的肥瘠分成九等,依照等级收税,民心马上安定下来,开荒种地搞得热火朝天。后来,有一年夏天遇到干旱,农民正忙着抗旱抢种庄稼,当地的官军却下令征调民工修城。方克勤赶忙出来阻挡,说:“老百姓正忙着耕种,怎么能去干扰他们?”他请求中书省取消这项徭役,得到了中书省批准。徭役废除后,随即下起了一场大雨,老百姓非常高兴,编了一首民谣说:“孰(谁)罢我役?使君之力。孰活我黍?使君之雨。使君勿去,我民父母。”方克勤还注意兴办教育,在乡村办起社学,延请儒师教民间子弟读书。他在济宁任职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但自己却过着十分简朴清贫的生活。一件布袍穿了十年没有换新的,每天只吃一顿有肉的菜。三年后方克勤到京城朝见,朱元璋特地赐宴表彰他,并把他送回济宁继续做知府。

  经过二、三十年的斗争,明朝官场的风气逐渐有了好转,吏治日趋清明,社会慢慢安定下来,经济也随着发展起来了。

胡蓝案

空印案

郭桓案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的话:“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 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赵翼的这种评价虽有过激之 处,却指出了朱元璋滥杀的事实。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兴起了几个大案,杀了许多人。

胡蓝案。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御史中丞涂节、商嵩告发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旧元,意 欲谋反。朱元璋命羽林军将胡抓捕,审问得实,磔于市,牵连被杀达3万人。洪武二十三年 (1390),有人告发李善长交通胡惟庸情状,朱元璋又将当时已经77岁的李善长赐死,并诛 杀其家。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靖宁侯叶升因牵连于此案亦被杀。

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又兴蓝玉案。蓝玉以谋逆罪被杀,连坐被诛杀者达15万人。 有人认为蓝玉案与燕王朱棣有着关联。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朱标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燕王为窃取储君之位,伺机在太祖面前挑唆,致使朱元璋在 猜疑的心态下制造了蓝玉党案。

胡蓝案使得大明的开国功臣被屠戮殆尽。

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李善长、徐达、 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等6人为公爵,另外28人为侯爵,并赐给大量土地,同时颁有铁 券,如果本人或子孙犯罪,可以免死数次。朱元璋还使皇室与功臣联姻,如郭英之妹为朱元 璋宁妃,冯胜、蓝玉、徐达之女皆为王妃。李善长、傅友德、胡海、张龙等勋贵之子皆尚公 主,与他结成了儿女亲家。朱元璋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确保功臣忠心,巩固自己的皇位,使 大明江山传祚无穷。

然而没过几年,这段短暂而甜美的政治婚姻就宣告结束。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颁布《 洪武青花执壶铁榜文》,对文武功臣严加戒饬,严厉指责他们违法乱纪的行径。这可以看作 是朱元璋对骄傲放纵的功臣的一种警告,也是他们关系紧张的一个信号。洪武八年(1375) ,朱元璋制作《资世通训》,洪武十三年(1380)制作《臣戒录》,警告大臣们如果对天子 不忠、逾越礼制,将受到严惩。这些功臣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朱元璋已经将屠刀举起。

廖永忠是最早被杀的功臣。廖永忠在很多战斗中立有功勋,特别是在鄱阳湖之战中殊死战斗 ,建国后被封为德庆侯。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以其私自穿着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逾制 为由将其杀死。其实这只是借口,真正导致廖永忠丢失性命的原因在于一个政治隐秘,当年 正是他执行了朱元璋谋杀小明王韩林儿的任务。在他之后,朱亮祖、李文忠、徐达先后死于 非命。

通常而言,开国皇帝与功臣之间产生矛盾不乏先例,关键是皇帝如何化解这种矛盾。汉代的 刘邦心存猜忌,大杀功臣;唐太宗李世民气量宏大,处理较为妥当;宋太祖赵匡胤则采取了 另外一种模式,即“杯酒释兵权”,和平解除功臣的兵权。朱元璋的情况与刘邦有些相似, 却又不同。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多是他的同乡,甚至汤和与周德兴还是他的同村,是 幼时游戏的玩伴。正是这些人在战斗中出生入死,东征西讨,为朱元璋夺得天下。待到朱元 璋登基成为皇帝后,他们之间却有了君臣的名分,凡事不可逾制。这些功臣心里也许难以及 时适应这种改变,而朱元璋却是一个多有顾忌的君主,矛盾于是不可化解。朱元璋之所以大 开杀戒,史家通常认为是他为继位者扫清障碍,永保大明江山。据史书记载,太子朱标对他 大开杀戒不以为然,曾数次劝谏。一次,朱元璋命人找来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放到朱标面前 ,让太子朱标去拿,朱标畏惧不敢伸手。于是朱元璋就对自己大杀文武功臣进行解释:“汝 弗能执与,使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 ”意孝陵神功圣德碑思就是说,我杀人就是像去掉荆棘上的尖刺一样,这样你将来才可以安坐天下。可是,他在为子孙扫除障碍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后来,他的孙子建文帝锐意削藩,燕王朱棣立即起兵“靖难”,夺取天下。假使当时蓝玉等能征惯战的开国功臣还在,朱棣未必敢兴兵,建文帝也不用“逊国”了。

朱元璋不仅屠戮功臣,也注意严肃整顿吏治。这与他来自底层,看到元朝因吏治腐败导致灭 亡的教训有关。他在明初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认为乱世须用重典,法外用刑的情况很严重 ,遭到惩处的官吏很多。

空印案。按照规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和各府、州、县都要派遣官吏到户部报告地方财务情况 ,户部审核清楚才算了结。户部的审核很严格,钱谷数字如稍有不合就得重新造册填报。重 新造册不算困难,主要是账册上要有地方衙门的印信才行,而从中央到地方重新盖印往返要 很长时间,因此地方官员习惯带些备用的空白文册,一旦遇到驳回的情况,只须重新填写而 不必往返了。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户部也很清楚,照例默认,没有人去追究。再说 ,这种文册盖的是骑缝印,也不能用作他图,没有什么危害。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 发现这种情况,非常震怒,认为是故意欺骗他,下令将各地衙门长官主印的一律处死,佐贰 官杖一百充军边地。很多人蒙冤受死,其中就包括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他是当时人公认的 好官。

郭桓案。洪武十八年(1385),御史余敏等人告发户部侍郎郭桓等人串通舞弊,吞盗官粮。 朱元璋十分重视,将他们全部逮捕。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等人亦 牵连在内。最后追赃粮700万石,郭桓等数百人被处死,各地布政使官员入狱被杀者又有数 洪武刻本《御制大诰》万人。追赃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因此破产者不计其数。

朱元璋手下开国将军二十一人中,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全部病死。沐英伤心过度而死,胡大海被人刺杀而死,刘伯温、冯胜、李善长等被胡惟庸害死,剩下的都被朱元璋杀死。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

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扩展资料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朱元璋

朱元璋手下开国将军二十一人中,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全部病死。沐英伤心过度而死,胡大海被人刺杀而死,刘伯温、冯胜、李善长等被胡惟庸害死,剩下的都被朱元璋杀死。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

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扩展资料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朱元璋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从1368年到1644年,共276年。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到明思宗朱由检结束,共传十六帝。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