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2收藏

弟子规,简介,第1张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字子潜,号采三,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他的著作有《弟子规》、《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华民族有着重视养成教育的传统,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养成教育的深刻的格言与生动的案例,也产生了不少被广泛传诵的通俗读物。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弟子规》应当位列其中。  《弟子规》和其他许多传统经典相比,没有蕴藏那样深奥的哲理,那样丰富的内涵。但是,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一是它将学会做人放在了第一位,主张有余力再去学习其他的学问。二是它从最基础的行为规范养成入手,将学会做人规则化。三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述这些规则,读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用来作为教材并引为自豪的原因。  《弟子规》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述作为纲领,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精心编纂成书。这是一本教育、训导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启蒙读物。

《三字经》和《弟子规》的区别有:

1、思想主题不一样。弟子规是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2、教育对象不一样。弟子规应该是相当于中学生读的,而三字经是小学生读得。

按照当时的学习年两说,笼统的解释应该是在孩子儿童的时候要学三字经,要告知万事万物的道理,可受益一生,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做人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学习弟子规了。

3、内容不同。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4、立意不同。从古代文化讲起古代百家争鸣各种思想辉煌发展。三字经虽然是儒家思想,但并未否认其他学说跟观点,只是从儒家思想提出疑问,讲出故事,进行启发教育。

而在弟子规里面,已经容不下其他的思想及观点。而是从一种上位者对下位者规定的口吻进行讲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蔡礼旭讲解的《弟子规》译成六种文字,面向全球推广学习。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规》是当时皇权、神权下的产物,满族人以几十万人统治亿万汉族人,统治者需要顺民、傀儡、奴隶。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1]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折叠教育意义

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我们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我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通篇讲的是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

2014年9月6日,海南省首开传统文化改造犯人的先河,服刑人员每日诵读和领悟《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学一句,做一句",潜移默化学会为人。中国司法部肯定海南经验,将海南司法厅编著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材》纳入服刑人员教育统编教材全国发行。[2]

折叠文史影响

《弟子规》也是学习中国文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弟子规》三字一句,易学易记,文中穿插了相关文史知识、成语典故。《弟子规》所讲的道理,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讲述了古代很多的典故。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