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诗人张若虚简介,是名作《春江花月夜》的作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唐朝著名诗人张若虚简介,是名作《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第1张

人物生平

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全唐诗》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文词俊秀。开元年间尚在世。

诗歌遭遇

在唐代,似乎没有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

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

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

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及至清代,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艺术成就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作品赏析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初唐诗人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清末学者王]运谓之“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评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确,全诗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韵,结构严谨,字雕句琢,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对个人生命经验上升到宇宙意识的哲学思考,使这首诗无愧于“盖全唐”的美誉。

80后编剧罗周因其中一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生了将之改编为昆剧的念头,“试图追索这首诗的诞生”。剧本由张军昆曲艺术中心签下,经过三年筹备,同名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于去年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日前,又作为上海市民院团展演重磅剧目在浦东新舞台上演,启用中型剧场的简约版舞美,让载歌载舞的昆曲表演样式聚焦在演员的唱念做打,明月桥被五级台阶概念化地呈现,黑色作为舞台主色调,干净、写景,在灯效下突出空间纵深感,令人体味宇宙的“无限”与人生的“有限”,时间的“无情”与人性的“至情”。

个人作品

《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

古籍记载

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 清《全唐诗》

若虚,兖州兵曹——— 《旧唐书·艺文志·贺知章传》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 《旧唐书》

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遇,恃才浮诞而然也。———— 郑处诲《明皇杂录》

作品评论:

《明皇杂录》

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诞而然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春江花月夜》,其为名篇不待言,细观风度格调,则刘希夷《捣衣》诸篇类也。此诚盛唐中之初唐。且若虚与贺季真同时齐名,遽分初盛,编者殊草草。吾读诗至贺秘书,真若云开山出,境界一新,毋宁置张于初,列贺于盛耳。

《唐诗别裁》

若虚开元初人,与贺知章、张旭齐名。

王]运《湘绮楼论唐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名人轶事

故事始于唐中宗神龙二年,横跨唐朝由盛及衰的半个世纪,穿越人、鬼、仙三界,讲述诗人张若虚上元节明月桥边邂逅名门闺秀辛夷,一见钟情,未及倾诉衷肠,却被鬼卒错拘而亡。张若虚成为阎罗殿上的“钉子户”,不肯投胎,坚决要见辛夷一面。得道成仙的曹娥帮他遂了心愿,27岁的张若虚死而复生,与66岁的老妇辛夷在明月桥下相见,吟出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将古老的昆曲艺术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相结合,推动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播,这是张军从5年前独创“水磨新调”新昆曲——将正宗昆曲水磨腔与时尚摇滚乐、说唱乐“无缝对接”。因而,在这出被标签为“当代昆曲”的新编原创剧目中,电音伴奏、大头傀儡的民俗节庆感、判官鬼卒的插科打诨与现代幽默无不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张若虚邂逅辛夷的明月桥在舞台上实景呈现,薄纱红灯笼凸显上元节的喜庆,漫天花雨、空中垂下的鲜丽布幔令舞台流光溢彩,尽显“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情境。虽弃传统的一桌二椅式舞台,为昆曲注入现代的表现形式,但《春江花月夜》并未失守昆曲本体美学,而是遵循曲体模式填词布牌,保留昆腔的原汁原味和古老剧种的神韵。

《春江花月夜》的高口碑热票房令传统戏曲艺术如何在“城市剧院”语境下进行传播成为热议。脱离传统一桌二椅式舞台布景所引致的舞台空间审美变化,虽招致不少诟病,但当代戏曲艺术如何传播、振兴和发展,戏曲审美风范如何彰显和重建,张军走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自觉适应包括大剧院在内的各种新兴演出场所与传播平台,创作出与当代社会、当代审美相适应的“当代戏曲”。

“民团展演”可谓“青春版”呈现,除了张若虚仍由张军扮演,其他角色皆由年轻演员挑大梁。虽然辛夷和曹娥扮演者不如魏春荣、史依弘造诣深厚,但两位女演员与人物原型年龄接近,表演中透着青春灵动,倒也让人眼前一亮。

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让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了剧场,其对昆曲融入现代语境的探索值得肯定。戏曲如何扬弃传承,转化创新,张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张军”能够站在舞台上,推动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播,而不是好似青鸾舞镜,没有同类。

古代的文化虽然不够先进,不够潮流,但是他们非常重视家庭的教育,即使不去学堂上课,他们的父母也会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古代的文化源远流长,到现在还有很多的传世家书家训被保存着。事实上,古代的很多习惯和规定都给后代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我了解到的家书家训有《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和《弟子规》等等,这个家书家训不仅是古代的瑰宝,更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

从古至今,国家一直重视教育,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古代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但是社会的改变,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好的教育,那么你可能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现在的社会是文化社会,没有文化,吃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教育在生活上是重中之重。

我记得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的知识就是弟子规。因为弟子规都是三个字组成的,所以有时候也称为三字经。弟子规的全文主要是教导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弟子规不仅仅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自己的亲人,而且要教导我们要怎样做人。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不在于学历的高低,而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对待身边的人,那么再高的学历都是白搭,所以这些传世的家书家训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正确的成长。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作的传世名作。不过原作早已失传,现在传世的《洛神赋图》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其中两件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收藏一件、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一件。《洛神赋图》就像连环画一样,描绘了多个故事情节,节节贯穿,组成一幅长卷。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根据当时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荣景象所作,长5287厘米,宽252厘米,是张择端仅存的传世之作,是真正的国宝。《清明上河图》看似反映了北宋城市的繁荣景象,但是画作中却通过很多细节反映出的其实是盛世背后的危境。《清明上河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黄公望按照富春江两岸的景象历经七年才创作完成的传世之作,后来因“焚画殉葬”而被烧成两段,前半段被后人称为《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描绘初春时后宫之中各种琐事的传世名作,是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里值得一说的是仇英这个人,仇英是明代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代四大家”。仇英比较擅长的就是人物画,尤其擅长仕女画,是古代仕女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百骏图》是清朝时意大利来的宫廷画师郎世宁的画作,郎世宁是意大利米兰人,康熙年间来到了中国,在中国生活了50多年,在此期间他练成了融贯中西的画画技法,清朝本来就是宫廷画的巅峰时期,郎世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宫廷画风。《百骏图》现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步辇图》是唐朝阎立本按照当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遣的使臣禄东赞入唐迎娶文成公主时的场景所作的一幅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画作,现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宫仕女图》不是哪一幅画的名称,而是唐代仕女画的一个统称。唐代是仕女画最辉煌的时期,以雍容华贵、端庄典雅而著称于世。在所有仕女图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五牛图》是唐代的韩滉所画,韩滉是唐代的著名宰相,以画牛著称于世。《五牛图》是韩滉画牛作品中最为传神的一幅,自成画后几易其手,最后被乾隆收于宫中。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五牛图》也流失海外,一直到1950年才在香港出世,当时是为香港企业家吴蘅孙所有。后来吴蘅孙企业濒临破产,自知无力继续保有此画,遂标价10万港币出售,有一香港爱国人士有心收下但资金匮乏,这位爱国人士遂给周总理写信言明此事,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文化部派专家鉴别真伪后,与吴蘅孙多次接洽,最终以6万港币将此画带回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又花了几年时间对画作进行抢救性修复,现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时期画家顾闳中描绘南唐高官韩熙载家里宴请宾客时景象的连环长卷,是现存的五代时期人物画中的翘楚作品。这幅画其实是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去韩熙载家做密探看到的情景,回宫后顾闳中即将所见画了下来,虽然韩熙载是在演戏给李煜看,但却无意中成全了顾闳中的这一幅绝世佳作。《韩熙载夜宴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徽宗年间王希孟所画,也是王希孟一生中唯一的一幅传世之作。王希孟年幼时即入宫中学画,后来被宋徽宗赵佶慧眼看中,教他一些笔墨技法,没想到王希孟技艺精进,在十八岁的年纪耗时半年完成了这幅《千里江山图》,之后王希孟就在20多岁时去世了,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幅作品而名垂于世的天才少年。《千里江山图》现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朝著名诗人张若虚简介,是名作《春江花月夜》的作者

人物生平 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