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连枳术丸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2收藏

香连枳术丸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活人方》卷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香连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香连枳术丸 1 拼音

xiāng lián zhǐ shù wán

2 《活人方》卷五 21 方名

香连枳术丸

22 组成

白术4两,枳实2两(麸炒),广橘红1两,半夏1两,麦芽粉1两,神曲1两,陈黄米2合(炒焦),木香5钱,川连5钱(姜炒)。

23 主治

湿热之气郁于胃腑阳明,热毒久伏不清,以致痞满嘈杂,吞酸吐酸,恶心呕吐。

24 香连枳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空心,白滚汤吞服。

25 制备方法

荷叶汤为丸。

古籍中的香连枳术丸 《本经逢原》:[卷四虫部]蜂蜜

霜,枳术丸用荷叶裹饭,佐金丸用米饮,牛黄丸用蒸饼,黑锡丹用酒曲,磁朱丸用神曲,虎潜丸用酒,香连丸用

《症因脉治》:[卷四痢疾论]外感休息痢

泼火散治火伤血痢之方。川黄连赤芍药地榆青皮甘草枳术丸合保和丸,可治休息痢。陈枳实白术保和丸治食积痢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内伤类

酒,或伤灰酒成积,腹痛,大便窘迫者,酒蒸黄连丸、香连丸。如伤酒呕逆,眩晕,头痛如破者,补中益气去白术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一谟集小儿则(下)]小儿下论列方(三十七)

寒一二二)葛花解酲汤(和一二四)星苏散(小二四)香连丸(寒百十三)五物香薷饮(和百七十)比金丸(小百

《明医指掌》:[卷四]痢疾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科属 4 疾病概述 5 诊断要点 6 辨证分析 7 辨证分型 71 小儿麻痹症·邪郁肺胃证 72 小儿麻痹症·邪注经络证 73 小儿麻痹症·气虚血瘀证 74 小儿麻痹症·肝肾两虚证 8 辨证论治 81 邪犯肺胃 811 证见 812 治法 813 方药 82 邪注经络 821 证见 822 治法 823 方药 83 气虚血滞 831 证见 832 治法 833 方药 84 肝肾亏损 841 证见 842 治法 843 方药 85 其他疗法 851 1、外治法 852 2、针灸疗法 853 3、推拿疗法 854 4、饮食疗法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小儿麻痹症的穴位 2 治疗小儿麻痹症的方剂 3 治疗小儿麻痹症的中成药 4 小儿麻痹症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小儿麻痹症 1 拼音

xiǎo ér má bì zhèng

2 英文参考

infantile paraly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poliomyel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疾病科属

儿科

4 疾病概述

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1]、poliomyelitis[1])是指感受风热暑湿疫毒之邪,以初期呈双峰热,肢体疼痛,伴咳嗽,咽痛,后期出现肢体瘫痪,骨骼畸形为主要表现的儿科时行病[1]。

小儿麻痹症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多见于1~5岁小儿,常发生在夏秋季。临床以发热,伴有咳嗽、咽痛、多汗或有呕吐、泄泻、腹痛、全身肌肉疼痛,继而出现肢体痿软,肌肉弛缓和痿缩为其特征。早期属温病范畴,后期则属于轻脚瘟、痿症、痿躄、小儿中风等病证。西医称之为脊髓灰质炎。

5 诊断要点

1、有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初起时有发热汗出,咳嗽流涕,烦躁,腹痛腹泻等呼吸道及轻度消化道症状。经过1~4天后,症状消退,但数天后,身热复起,全身不适,感觉过敏,肌肉疼痛,不愿人抱,或有嗜睡,继则逐渐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呈弛缓性、不对称分布,下肢多于上肢,其他肌群亦可受累。如长期不见恢复,除病侧肌肉痿缩外,骨骼亦可出现畸形。

2、本病初起时与伤风感冒相类似,故不易相鉴别。应结合流行病史、预防接种史、发病季节,详细询问,如见双峰热、汗多、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应疑为本病。本病尚应与痹证作鉴别,痹证多发生在冬春季,虽有发热,关节肿痛,活动障碍,但无瘫痪。

3、实验室检查:脑脊液细胞数大多增加(亦可正常);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均具有诊断意义。

6 辨证分析

1、风热暑湿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犯肺胃,肺失清肃,故见发热、身痛、咽红、咳嗽等肺卫症状;胃失和降,则见呕吐、腹胀、便秘等胃肠症状。邪毒旋即流注经络,深及四肢百骸,发生肢体疼痛,渐而麻痹,后期筋、骨、脉均失所养,而出现痿软、瘫痪、肌肉痿缩及骨骼畸形等后遗症。如邪毒内窜心肝,可见昏迷、抽搐。若痹阻肺俞,则产生呼吸不整,喉间痰鸣,吞咽困难等症。

2、本病的辨证要首先分别病变的部位和虚实。本病与一般温邪袭肺、暑湿壅阻肠胃的病证不同,而是肺胃症状在先,然后又可出现肝、肾经的病症,同时又是肌肉、血脉、筋骨叁者受损的疾病。病的性质,初起属实,瘫痪期虚中有实,后期则多是气血亏损,肝肾两虚的病证。

3、本病的总治疗原则:在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利湿、疏风活络为主,后期以疏通经络、益气活血、强筋壮骨等方法为主要治则。

7 辨证分型 71 小儿麻痹症·邪郁肺胃证

小儿麻痹症·邪郁肺胃证(infantile paralysis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stagnated in lung and stomach[1])是指感染疫毒,邪郁肺胃,以发热,肢体疼痛,咳嗽,咽痛,头痛,呕吐,腹泻,伴神倦,嗜睡,舌红,苔薄白或白腻为常见症的小儿麻痹症证候[2]。

72 小儿麻痹症·邪注经络证

小儿麻痹症·邪注经络证(infantile paralysis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diffusing into channelcollaterals[1])是指湿热毒邪流注经络,气血痹阻,以再次发热,嗜睡,一侧或两侧肢体疼痛,或伴颈项背部疼痛,转侧不利,烦躁哭闹,拒绝抚抱,甚则气喘痰鸣,神昏抽搐,面色青灰,舌红,苔黄腻为常见症的小儿麻痹症证候[2]。

73 小儿麻痹症·气虚血瘀证

小儿麻痹症·气虚血瘀证(infantile paralysis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1])是指时邪耗伤正气,运血无力,肢体失养,以一侧或两侧肢体萎软,难以站立,或行走不正,握物不牢,神倦乏力,面色无华,舌紫暗,苔薄白或苔少为常见症的小儿麻痹症证候[2]。

74 小儿麻痹症·肝肾两虚证

小儿麻痹症·肝肾两虚证(infantile paralysis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liver and kidney[1])是指邪毒已去,肝肾阴虚,以患肢肌肉明显萎缩,短小而细,患肢骨骼及脊柱呈歪斜凸出,苔薄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小儿麻痹症证候[2]。

8 辨证论治 81 邪犯肺胃 811 证见

发热汗出,咳嗽流涕,咽红咽痛,全身不适,或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伴有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舌红,苔薄白,脉濡数。

812 治法

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813 方药

1、主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处方: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6克,藿香10克,薏苡仁15克,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滑石15克(包煎)。水煎服,每日1剂。烦躁不安者,加朱灯芯草3札、地龙10克。嗜睡者,加石菖蒲、远志各10克。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决明子各10克。

2、中成药葛根芩连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加味葛草芩连汤(李成业等《百病实用秘验方》)处方:威灵仙10克,葛根10克,黄连3克,黄芩6克,羌活6克,独活6克,金银花15克,绵茵陈10克,扁豆10克,九连环6克。水煎服,每日1剂。

82 邪注经络 821 证见

肺胃症状消失后3~4天,发热又起,肢体疼痛,转侧不利,哭闹不安,拒绝抚抱,继而出现瘫痪。以下肢为多,可发生于一侧,亦可两侧并见;面部瘫痪见口眼歪斜;亦可兼见腹肌瘫痪,小便失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822 治法

清热化湿,疏通经络。

823 方药

1、主方:叁妙丸(虞抟《医学正传》)加减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牛膝10克,生薏苡仁15克,金银花藤15克,防己10克,秦艽10克,木瓜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上肢瘫痪者,加羌活10克。下肢瘫痪者,加独活10克。面瘫者,加白附子6克、僵蚕10克。

2、中成药四妙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宣痹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处方:防己、薏苡仁、山栀、赤小豆各9克,连翘、杏仁、法半夏各6克,蚕砂8克,滑石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上肢麻痹者,加秦艽、桑枝各9克,姜黄3克。下肢麻痹者,加黄柏、苍术各6克。

83 气虚血滞 831 证见

热退后肢体麻痹,痿软无力,出现瘫痪,面色萎黄,易出汗。

832 治法

益气活血,祛邪通络。

833 方药

1、主方: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地龙10克,桃仁6克,红花6克,党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上肢瘫软者,加桑枝15克。下肢无力者,加桑寄生20克。易出汗者,加龙骨30克(先煎)、五味子6克。

2、中成药

(1)养血荣筋丸,口服,每次半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或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3、单方验方:加味大造丹(夏焕德等《新编儿科秘方大全》)处方:叁七、血竭、麝香、生大黄、骨碎补、鳖甲、蜈蚣、地龙各等分,黄芪量加倍,共研成极细末,装入瓷瓶内密封备用,勿令漏气。1~3岁服03克,4~5岁服04克,每日2次,早晚分服。

84 肝肾亏损 841 证见

肌肉痿缩,肢体畸形,皮肤欠温。舌淡,苔薄白,脉弱。

842 治法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843 方药

1、主方:七宝美髯丹(汪昂《医方集解》)加减处方:何首乌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肢冷脉细者,加黄芪15克、桂枝6克。肢体畸形者,加没药10克、骨碎补6克。

2、中成药

(1)健步虎潜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2)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连服2个月。

(3)金刚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饭前服用。

(4)七宝美髯丹,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淡盐水或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治痿汤(张梦侬验方)处方:制首乌6克,桑枝6克,菟丝子3克,威灵仙3克,鹿角片3克,制龟板3克,鸡血藤3砍,潼蒺藜3克,川牛膝3克,制狗脊3克,霜苍术2克,黄柏炭2克,贯众2克,五加皮6克。水煎,饭前温服,每日2剂。

85 其他疗法 851 1、外治法

(1)桑枝15克,川芎、当归、桑寄生、土牛膝各10克,煎汤,加黄酒一盅。每日用清洁纱布蘸药液在瘫痪部位搽擦2~3次,以利筋脉流通。

(2)醋蒸气疗法:将鹅卵石烧红,淬醋产生蒸气,熏蒸局部,能舒展肌腱,通经软坚,改善挛缩以达到纠正硬瘫的畸形,适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之肌腱挛缩、关节强直等症状。具体方法:备铁桶一只,将已烧红之鹅卵石放置桶中,再淬普通米醋于卵石上,即产生蒸气。患者挛缩部位放在铁桶上,外以棉被覆盖,反复卵石淬醋,经半至1小时后,乘热进行机械纠正或人工 及压砂袋进行纠正。每日一次,直至畸形基本纠正。

852 2、针灸疗法

(1)上肢瘫痪者,取肩髃、肩贞、臑上、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下肢瘫痪者,取环跳、风市、足叁里、阳陵泉、阴陵泉、绝骨、昆仑、太溪等穴。面神经瘫痪者,取颊车、地仓、合谷。隔肌瘫痪者,取膈俞、期门、鸠尾。腹肌瘫痪者,取中脘、梁门、气海。膀胱肌瘫痪者,取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百会。

(2)电针治疗后遗症,每次通电半分钟,重复通电3~4组配对穴位:环跳秩边,后阳陵泉足叁里,外阴廉廉下,委中落地。

(3)用叁棱针取穴点刺和患肢点刺相结合:足内翻,由昆仑透太溪,悬钟透叁阴交;足外翻,由太溪透昆仑,叁阴交透悬钟。

853 3、推拿疗法

(1)上肢瘫痪:扌衮法,自大椎、肩井、肩髃、曲池、阳边,往返5分钟;拿法,施于上肢内侧;擦脊柱(颈椎至第五胸椎)5~10分钟。

(2)下肢瘫痪:扌衮法,自腰部以下扌衮到下肢前后侧;拿法,自患肢向外侧,直拿到跟腱。

854 4、饮食疗法

猪脊髓黄豆汤:取猪脊髓(牛脊髓亦可)50克,加黄豆适量煮食。适用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

9

黄柏 Huangbo 《神农本草经》 黄柏-原态黄柏-药材黄柏-饮片 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或黄檗P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关黄柏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等地。清明之后剥取树皮,除去粗皮、晒干压平;润透,切片或切丝。生用或盐水炙、炒炭用。 药性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本品苦寒沉降,长于清泻下焦湿热。用治湿热下注之带下黄浊臭秽,常配山药、芡实、车前子等药用,如易黄汤(《傅青主女科》);若治湿热下注膀胱,小便短赤热痛,常配萆薢、茯苓、车前子等药用,如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

2.湿热泻痢、黄疸。本品清热燥湿之中,善除大肠湿热以治泻痢,常配白头翁、黄连、秦皮等药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配栀子用,可治湿热郁蒸之黄疸,如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3.湿热脚气、痿证:取本品清泄下焦湿热之功,用治湿热下注所致脚气肿痛、痿证,常配苍术、牛膝用,如三妙丸(《医学心悟》)。若配知母、熟地、龟甲等药用,可治阴虚火旺之痿证,如虎潜丸(《丹溪心法》)。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本品主入肾经而善泻相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酸遗精,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并配生地黄、山药等药用,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或配熟地黄、龟甲用,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取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用治疮疡肿毒,内服外用均可,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以本品配黄芩、黄连、栀子煎服,又如二黄散(《痈疽神验秘方》)以本品配大黄为末,醋调外搽;治湿疹瘙痒,可配荆芥、苦参、白鲜皮等煎服;亦可配煅石膏等分为末,外撒或油调搽患处,如石黄散(《青囊秘传》)。

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皆苦寒,而黄连为苦寒之最。三药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旺、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古籍摘录

1.《神农本草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2.《珍珠囊》:“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

3.《长沙药解》:“黄柏,泄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利下重,理黄疸、腹满、伤寒。”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份:黄柏树皮含有小檗碱、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掌叶防已碱等多种生物碱,并含黄柏内酯、黄柏酮、黄柏酮酸及7-脱氢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黄皮树树皮含小檗碱、木兰花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及内酯、甾醇等。

2.药理作用:本品具有与黄连相似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乙肝表面抗原也有抑制作用;所含药根碱具有与小檗碱相似的正性肌力和抗心律失常作用;黄柏提取物有降压、抗溃疡、镇静、肌松、降血糖及促进小鼠抗体生成等作用。

3.临床研究:结合传统用本品治疗湿热泻痢的经验,现代临床常用以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结肠炎等疾病;在疮面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清洗后,以开水调二黄粉(黄柏、大黄各等分为末)敷患处,至红肿消散,新肉长平后,撒上珍珠散,治疗下肢溃疡36例,治愈29例,显效6例(黑龙江中医药,1990,5:40);用黄柏、玄明粉,煎水,温敷局部,治脸部隐翅虫皮炎34例,治疗3天后皮损消失而渐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2:26);用重用黄柏配伍苍术、木防己、土茯苓、王不留行等药的加味二妙散治疗难治性淋球菌性慢性前列腺炎47例,痊愈36例,显效6例,好转5例(四川中医,2000,12:25);此外,本品及其制剂或以其为主配合其他药物,还广泛用于治疗前列腺炎、支气管炎、脓疱疮、带状疱疹、咽炎、中耳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规格 211 贮藏 3 全鹿大补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32 药品名称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39 规格 310 全鹿大补丸的用法用量 311 禁忌 312 全鹿大补丸的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314 全鹿大补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5 全鹿大补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全鹿大补丸 全鹿大补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quán lù dà bǔ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Quanlu Dabu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027190

23 处方

全鹿干  350g(或鲜全鹿肉 100g) 红参 40g 熟地黄 100g 地黄 80g 山茱萸 80g 枸杞子 60g 菟丝子(炒) 60g 杜仲(炭) 60g 芡实(炒) 60g 黄芪 60g 川芎 50g 山药 50g 女贞子 40g 肉苁蓉(制) 40g 巴戟天(盐制) 40g 白术(炒) 40g 茯苓 40g 补骨脂(盐制) 40g 制何首乌 40g 白芍(酒炒) 40g 当归 40g 莲子(炒) 40g 麦冬 30g 牛膝 30g 陈皮 30g 大青盐 25g 沙苑子 25g 菊花 25g 砂仁 25g 龟板(制) 25g 花椒 25g 酸枣仁(炒) 25g 锁阳 25g 天冬 25g 甘草(制) 15g 五味子 8g 胡芦巴(炒) 10g 小茴香(盐制) 8g 沉香 4g

24 制法

以上三十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35~ 45g 用水泛丸,干燥,或加炼蜜 120~ 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苦。

2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27 功能与主

补血填精,益气固本。用于头眩耳鸣,阳痿不举,神志恍惚,身体 衰弱,气血双亏,崩漏带下。

28 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 6g,大蜜丸一次 1丸,一日 2次。

29 注意

孕妇忌服,有实热者慎用。

210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 10g,水蜜丸每瓶重 6g

211 贮藏

水蜜丸密闭,防潮。大蜜丸密封。 注:如用鲜全鹿肉,煮熟,捣碎,其他药味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鹿肉中,混匀, 干燥,粉碎成细粉,其余同用全鹿干的制法。

3 全鹿大补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全鹿大补丸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补血填精,益气固本。用于头眩耳鸣,神志恍惚,身体衰弱,气血双亏。

39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10克

310 全鹿大补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311 禁忌

孕妇禁用。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1忌油腻食物。

2服本品同时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3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4本品宜饭前服用。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年老体弱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全鹿大补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全鹿大补丸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二贯集·杂证谟阳痿]论治(共三条)

大补阴丸、虎潜丸之类主之。火之甚者,如滋肾丸、大补丸之类俱可用。《景岳全书》明张介宾公元1640年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八虚损门]药方

寒。将而鸡用药拌饭之,六十日则成黑鸡矣。(秘方)全鹿丸此药能补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功效不能尽述。人制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三图集·古方八阵]补阵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至于怎么治疗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

 (1)辨证论治:

 ①肾虚督寒:

 主症腰骶,脊背疼痛,痛连颈项,背冷恶寒,肢节游走性疼痛,酸楚重着,或晨起腰骶,项背僵痛,或僵硬弯曲,活动不利,得温痛减,舌苔薄或白,脉沉弦或细迟。

 治法补肾强督,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补肾强督治旭汤加减。

 川续断,金狗脊,*羊藿,炒杜仲,鹿角霜(或胶),制附片,桂枝,骨碎补,生熟地,赤白芍,生薏苡仁,伸筋草,白僵蚕,地鳖虫,知母,麻黄,干姜,羌,独活,草乌,防风,牛膝。

 临床体会:娄多峰认为此证病人素体肾气不足累及督脉,督脉与足太阳经在风门交会,辅助太阳经起卫外作用,督脉通,卫阳振,腠理致密,邪不能犯,当肾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郁而不化,影响督脉致气血凝滞,经脉痹阻,故发为腰背痛,临床上除太阳经症状外,还有项背挛急,作冷作痛等督脉受累的特征,正如《内经》所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以肾虚为本,寒盛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寒邪入肾,内舍于督,故治以补肾强督,祛寒,化湿通络之法。

 ②肝肾两虚,筋骨失荣:

 主症腰背疼痛,腰骶及项背强直畸形,活动功能障碍,胸廓不张,低热形赢,腰膝酸软,头晕目糊,耳呜耳聋,畏寒肢冷,阳痿,面色苍白,舌质略红,少苔或薄白,脉沉细数,尺脉弱。

 治法滋补肝肾,壮骨荣筋。

 方药健步虎潜丸合补肾强督治旭汤加减。

 骨碎补,补骨脂,羌,独活,生,熟地,赤,白芍,白蒺藜,山萸肉,乌蛇,蜈蚣,炙山甲,威灵仙,桂枝,络石藤,鸡血藤,寻骨风,松节,川断,制附片,伸筋草,地鳖虫,炒黄柏,红花。

 ③督脉邪壅,久郁化热:

 主症背脊钝痛,腰,股,髋部酸着重滞,甚或掣痛欲裂,脊柱强直,畸形,活动严重障碍,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或有低热,口干,肌肉触之热感,肢体喜放被外,不久又怕冷,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厚而腻,脉象滑数或弦滑数。

 治法益肾壮督,清热活络。

 方药补肾清热治旭汤加减。

 生地,川断,地骨皮,骨碎补,秦艽,赤芍,知母,炒黄柏,忍冬藤,威灵仙,羌,独活,地鳖虫,蚕砂,络石藤,透骨草,红花,制乳香,没药。

 (2)综合治疗:

 ①中成药:肾虚督寒可选旭痹冲剂,寒痹停片,金关片,肝肾亏虚可选壮腰健肾丸,益肾通督片,久郁化热可选正清风痛宁,二妙丸,五加皮酒。

 ②药物外治:

 A药袋热敷:羌活,独活,川芎,白芷,徐长卿,青木香,苏木,桂枝,当归,制乳香,制没药,细辛各等份,冰片少许,上药共研细末,与淘洗干净的细砂2份拌匀,装入布袋内,留置05~1小时,1次/d,10天为1个疗程,具有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功效。

 B乌桂散(经验方):药用制川乌,制草乌,桂枝,细辛,山萸肉,干姜,公丁香,藿香,白芷,麝香,上述各药共研粗末,用醋拌湿,敷于脐部,每次6~10g,根据情况2~3天更换1次,适用于背部僵硬,疼痛剧烈,活动困难者,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

 C温经通络膏(《中医伤科学讲义》):药用乳香,没药,麻黄,马钱子各250g,上药共为细末,饴糖调敷背部痛处,适用于寒湿伤筋,胸椎骨节酸困疼痛,筋脉不利者。

 ③专方治疗:

 王为兰用益肾通督片(狗脊,菟丝子,骨碎补,枸杞子,生熟地,猪脊髓,牛脊骨,鹿角胶,水蛭,炒白芥子)治疗57例,显效17例,有效3l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42%。

 朱良春应用益肾蠲痹丸(主药地黄,当归,仙灵脾,全蝎,蜈蚣,蜂房,鹿衔草,地鳖虫)治疗,疗效满意。

 娄玉钤等认为本病的关键是肾督亏虚,自拟肾痹汤(狗脊,桑寄生,牛膝,木瓜,首乌,炒山甲)治疗本病67例,有效率92%。

 吴启富用右归丸加减治疗160例,有效率86%。

 李瑞林用雷公藤治疗80例,有效率为89%。

 田常炎等用洋金花制剂治疗54例,亦取得一定的疗效,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6例,对肝肾无毒性作用,注射作用更好。

 吴志成用蚂蚁治疗本病也取得一定疗效。

 另外,临床上以身痛逐瘀汤治疗本病积累了一些经验,并进行了相关的基础及用金关片,壮腰健肾丸,正清风痛宁,二妙丸,五加皮酒治疗本病的研究。

 A肾痹汤:由赤芍,白芍,王不留行,川断,红花,葛根,黄芪,蒲公英,独活,金银花,土茯苓,生地黄20~90g组成,杨爱国等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强脊炎30例,有效率为93%。

 B强脊汤:由桂枝,姜黄,川芎,千年健,全蝎,地龙,葛根,白芍,当归,狗脊,川断,补骨脂,独活,桑寄生,络石藤,老鹳草,党参,威灵仙,黄芪,甘草组成,水煎服,每天1剂,30剂为1疗程,高飞等报道,治疗30例,有效率98%。

 C舒督通痹汤:由麻黄,桂枝,独活,甘草,当归,赤芍,木瓜,伸筋草,青风藤,乌梢蛇,杜仲,五加皮组成,有寒象加川草乌;热象重加连翘,栀子,3个月为1疗程,李现林等报道治疗47例有效率913%。

 D独活寄生汤加味:由独活,桑寄生,当归,赤白芍,川芎,红花,防风,生地黄,熟地黄,杜仲,淮牛膝,秦艽,细辛,桂心组成,随证加减,颈项强直加羌活,姜黄,白僵蚕,葛根;腰骶疼痛,加狗脊,菟丝子各10g,并加重杜仲,桑寄生用量;病久痰瘀交阻者,加三棱,莪术,白芥子,钱先报道,治疗22例中,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

 E雷公藤配合补肾通痹汤:雷公藤煎剂12~15g/d,14岁以下按1岁1g剂量给予,补肾通痹汤方由独活,寄生,杜仲,淮牛膝,枸杞子,补骨脂,黄芪,鸡血藤,生地黄,赤芍,丹参组成,每天1剂,张思霖报道25例,总有效率927%。

 F益肾通督方:由鹿角胶,龟版胶,狼狗骨胶(烊化),*羊藿,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炒杜仲,枸杞子,山茱萸,女贞子,当归,白芍,炒白芥子,水蛭,熟地黄,蜈蚣(研面冲服),降香,川乌各,细辛组成,王为兰报道,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51例,总有效率947%,实验研究优于双氯芬酸(双氯灭痛)及大活络丹组。

 G骨痹汤:由狗脊,杜仲,淮牛膝,骨碎补,独活,陈皮各15g,*羊藿,威灵仙,生地黄,枸杞子各15~30g,僵蚕,熟地黄,当归各12g,桂枝9~15g,蜈蚣2条组成,随症加减,水煎服,每天1剂,30天为1疗程,刘红丽报道治疗47例,1~3疗程后,显著好转21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

 H蝎蚣汤:由全蝎,蜈蚣,白花蛇舌草,丹参,秦艽,威灵仙,白芍,甘草组成,方建志报道治疗血瘀型痹证总有效率为79%。

 I补肾强督治旭汤:由熟地黄,制附片,鹿角胶,川断,羌活,独活,桂枝,赤芍,白芍,知母,土鳖虫,防风,麻黄,干姜,淮牛膝,炙穿山甲,炙草乌,骨碎补组成,随症加减,阎小平报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J乌头桂枝汤:由川乌,川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红枣7枚,每天1剂,水煎服,可随症加减川萆薢,薏苡仁,威灵仙,土茯苓,防己等,戴朝寿报道,治疗89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达764%。

 K散痹汤:由青风藤,生麻黄,桂枝,生姜,制附子,生石膏,木通,甘草组成基本方,寒盛者,重用附子,加细辛;热盛者,去附子,加知母,黄柏,风盛者,加蜈蚣,葛根;湿盛者,加薏苡仁,土茯苓;夹瘀者,加土鳖虫,水蛭;痛甚者,加刘寄奴,水煎服,每天1剂,潘青海报道,治疗32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

 ④单验方治疗:

 A雷公藤片:每片含生药3g,每次服3~5片,3次/d,1个月为1疗程。

 B昆明山海棠片:每次服100mg,3次/d,1个月为1疗程。

 C腰痛宁胶囊:由马钱子,土鳖虫,乳香,没药,全蝎,牛膝,麻黄,苍术组成,适用于瘀血阻络兼寒湿痹阻之强直性脊柱炎,每次3~5粒,2次/d,用黄酒适量(10~30ml),兑白开水冲服,1个月为1个疗程。

 D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桂枝,白芍,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制附片,水煎服,每天1剂。

 E骨碎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穗,制附片,牛膝,肉苁蓉各30g,骨碎补,威灵仙,砂仁,广地龙,没药,自然铜(酒淬九遍),草乌,制半夏,共为细末,酒煮神曲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7丸,温黄酒送下,妇女可用当归汤送服,孕妇忌服。

 F青风藤: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之功,湛铁民以青风汤30~50g,秦艽,寻骨风各15g,何首乌30g,治疗本病效佳。

 G枸杞羊肾粥(《饮膳正要》):枸杞叶500g,羊肾2对,羊肉250g,葱茎少许,五味子,佐料适当,粳米50g,先煮枸杞叶,羊肾,羊肉,调料,汤成下米,熬粥,晨起及晚上各食1次,枸杞叶可用枸杞子30g代之。

 H羊脊骨羹(《饮膳正要》):羊脊骨1具,槌碎,肉苁蓉30g,草果3个,荜拔6个,熬成汁,入葱白,做面羹食之,腰脊疼痛明显者适用。

 I乌头粥(《本草纲目》):生川乌10g为末,香白米粥1碗,再慢熬适当,下姜汁1匙,蜜3大匙,空腹服,或再加薏苡仁6g亦可,适用于风寒湿痹阻肾经及肾阳虚证。

 J上海市中医院风痛散(《痹症论治学》):马钱子,麻黄等量,同煮4~6小时,马钱子去皮,芯;麻黄炸至黄而不焦,表面起泡立取出,擦去表面油,共研末装胶囊,每天临睡前服1次,每次03g,黄酒1匙或温开水送服,每3天加1次量,每次递增03g,以出现轻微头晕和偶然抽搐为度,每次最多09~12g,不能过量,也不宜白天服用,如抽搐较多,可多饮白开水或用镇静剂拮抗,本方适用于风寒湿痹及痰瘀互阻之痹痛较甚者。

 K旭痹冲剂:每袋10g,每次1袋,2~3次/d。

 L益肾蠲痹丸:水丸:每次8g,3次/d,饭后服。

 M金蛇注射液:针剂,每次4ml,2次/d,肌内注射,1个月为1疗程。

 N蠲痹汤(《百一选方》)

 O虎潜丸(《丹溪心法》)适用于本病后期阴虚内热,肝肾不足,肢体痿软无力之症。

 P朱良春教授药袋热敷法:药袋处方为:山柰,羌活,独活,川芎,白芷徐长卿,青木香,苏木,桂枝,当归,制乳香,制没药,细辛各等分,冰片少许,共研细末,与淘洗干净的细砂2份拌匀,装入布袋内,放锅内隔水蒸30min取出,叠在另一未蒸之药袋上,放于疼痛处,留置05~1h,1次/d,10次为1疗程,具有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功。

 ⑤针灸疗法:针灸治疗本病,多从足太阳经和督脉选穴论治,还应重视足少阴经腧穴的选用,既要注意近部取穴,更应重视整体治疗,针灸治疗本病,当以补肾强腰,调和气血,舒筋活络为法。

 A体针:

 a寒湿痹阻型:取肝俞,肾俞,膈俞,风池,大椎,腰阳关,针用泻法, 1次/d,10天为1疗程。

 b湿热阻络型:取大椎,风池,腰阳关,肝俞,肾俞,环跳,合谷,针用泻法,1次/d,10次为1疗程。

 c肾虚督空型:取肝俞,肾俞,膈俞,阳陵泉,三阴交,委中,关元,针用补法,1次/d,10天为1疗程,每次留针15~25min。

 d肝肾阴虚型:取肝俞,肾俞,三阴交,关元,大椎,太冲,针用平补平泻法,1次/d,10次为1疗程,每次留针15~25min。

 e瘀血阻络型:取大椎,风池,肝俞,肾俞,环跳,阳陵泉,三阴交,针用泻法,1次/d,10次为1疗程。

 B耳针:

 a寒湿痹阻型:取腰椎,骶椎,肾,神门,交感,每次留针10~15min,隔天1次,3~5次为1疗程,以王不留行贴压,2~3天1次,轮换穴位。

 b湿热阻络型:取腰,骶椎,髋,交感,肾,肾上腺,每次留针10~15min,隔天1次,3~5次为1疗程。

 c肾虚督空型:取腰,骶椎,颈椎,胸椎,肾,肝,神门,每次留针10~15min,隔天1次,3~5次为1疗程。

 d肝肾阴虚型:取肝,肾,腰,骶椎,神门,交感,每次留针10~15min,隔天1次,3~5次为1疗程。

 e瘀血阻络型:取腰,骶椎,肾,屏间,神门,交感,每次留针10~15min,隔天1次,3~5次为1疗程。

 C灸法:

 取穴:同“毫针”。

 方法:常用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温灸器灸,每次选3~5穴,灸10~20分钟或5~7壮,1次/d,10天1个疗程,间隔2~3天行第2疗程。

 禁忌:孕妇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推拿疗法:早期以和营通络,滑利关节为原则,后期骨性强直者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为原则。

 A患者俯卧,上胸部及大腿前分别垫2~3个枕头,使前胸及腹部悬空,两手臂屈肘置于头前,医者站于旁,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两侧,用擦法上下往返治疗,同时另一手掌在背部沿脊柱按压,按压时要配合病人呼吸,当呼气时向下按压,吸气时放松。

 B接上势,用指按法按压脊柱两侧膀胱经及臀部秩边,环跳,居髎等穴。

 C患者仰卧,用 法治疗髋关节前部,配合髋关节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再拿大腿内侧肌肉和搓大腿。

 D患者坐势,医者站于后方,用 法施于颈项两侧及肩胛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仰活动,然后按揉或一指禅推颈椎两侧,上下往返数次,再拿风池及颈椎两侧到肩井。

 E接上势,嘱患者两肘屈曲,抱于后脑枕部,两手指交叉握紧,医者站于背后,以膝部抵住患者背部,再以两手握住患者两肘,作向后牵引及向前俯的扩胸俯仰动作,在进行这种背动活动时,患者要配合呼吸运动(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俯仰5~8次。

 F患者坐势,将腰背暴露,上身前俯,医者站于旁,用肘压法施于脊椎两旁,再直擦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横擦骶部,均以透热为度,可加用热敷。

 辅助治疗

 ①药物治疗:见“治疗”部分。

 ②姿势治疗:活动期关节炎症状明显,应卧床休息,睡硬板床,颈部枕头应低平或不用,以保持颈腰部脊柱生理弧度,经常取俯卧位有利于预防脊柱及髋关节变形,1~2次/d,时间递增,腰椎弧度消失或僵直可平卧时背部垫一小枕,防止脊柱畸形形成,坐,站位时应保持挺腰,练习背靠墙站立姿势,以保持良好姿势。

 ③运动疗法: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首先选用的方法,主要有预防畸形,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伸肌力,改善肺功能等作用,常用方法有呼吸体操,脊柱活动度,背肌锻炼等。

 A呼吸体操:进行深呼吸练习能最大限度地扩张胸廓,促进膈肌运动,亦可进行腹式呼吸练习,气功疗法可增加肺活量,放松肌肉,全身入静,是很好的改善肺活量的方法。

 B背肌练习:利用徒手或器械均可进行背肌练习。

 C脊柱活动度练习:在“四肢着地”位进行脊柱活动度练习,亦可进行爬行练习,祖国传统医学中洗髓经为主的功法亦有良效,颈椎活动练习包括缓慢而柔和的屈伸,侧屈及旋转动作,患者骑在椅上扭动,可增加胸椎旋转活动。

 D髋关节练习:可代偿腰椎功能,主要是髋伸肌和外旋肌的练习。

 E耐力性运动练习:病情稳定,可作游泳,登山,羽毛球及网球运动,可增强全身肌力,促进心肺功能,防止脊柱畸形。

 ④物理治疗:温热疗法可镇痛及缓解僵硬,超声波,音频可增强肌腱的延展性,在温热疗法后再给以运动疗法,对改善韧带及肌腱的挛缩有较好的效果。

 A温热疗法:用于消除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急性期不用),种类有:蒸气药浴,砂浴,蜡疗,红外线灯照射等。

 B电疗法:可用高,中,低频电疗,如TENS,间动电疗,干扰电疗等。

 C超声波透人治疗:配合一些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中药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浸泡电子端棉垫等。

 ⑤推拿,针灸疗法:对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及关节肌性强直均可采用推拿,按摩等手法,解除肌痉挛,改善关节功能,针刺,艾灸穴位,对解除肌端炎症性疼痛效果十分明显。

 ⑥夹板及矫形器的应用:急性期可用夹板固定疼痛关节部位,但每天应卸下夹板几次,并进行关节活动;不严重畸形可使用矫形器。

 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进行穿着,排便下蹲,进食,洗漱,行走等训练。

 ⑧心理治疗:患者一般有自卑与悲观情绪,医务人员要同情患者,详细解释病情变化,安慰,鼓励,说服,开导使患者配合和坚持治疗。

 ⑨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滑膜切除术,骨切除术,关节固定术,髋关节成形术等。

 强直性脊柱日常预防方法:

 1、注意防范风寒,潮湿:本病的成因,与风寒湿等外邪入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平时注意预防范风寒,潮湿等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身体虚弱的时候,当季节变化,气候剧变的时候,要及时增减衣服;夏日酷暑或炎夏分娩,不可挡风而卧,居处潮湿或梅雨季节,晴天宜经常暴晒,以祛潮气,天晴时更宜打开窗户,以通风去湿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风,防寒,去湿,截其来路,是预防调养之良策。

 2、坚持经常锻炼:坚持经常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御邪能力,因“痹者,闭也”,风寒湿邪内留滞,痹阻气血而成,通过活动肢体,使全身气血流畅,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日久可达到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目的,但锻炼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切勿一次运动量过大,用力过猛,必须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必要时可请医生或有关人员指导,此外,寒冷季节晨练不宜太早,免受风寒,对疾病不利。

 3、保持精神愉快:疾病的发生于人的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七情内伤可直接致病,亦可以,由七情内伤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亏损,抵抗力减弱,而易为外邪入侵,因此,避免情志过激或闷闷不乐,忧郁寡欢,保持精神愉快带来身体健康,正气内存,病安从来。

看了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的人还看:

1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疗法有哪些

2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特征

3 中药熏蒸配方

4 风湿病什么原因

5 腰痛的原因

香连枳术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活人方》卷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香连枳术丸的用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