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心中,天是什么样的?古人是怎么描述天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在古人心中,天是什么样的?古人是怎么描述天的?,第1张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宇宙理论,那时的人们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即是“物化”与“浑天说”。

早在远古的时候,人类就对包容和孕育生命的天空和大地充满了好奇,运用无比奇特的想象力推测和演绎它们的形状与成分。到了东汉时期,张衡结合古人的智慧和自身的知识发明了观测天文的仪器——浑天仪。从那以后,人们才开始真正直观的了解起天空,天的样子在人们的眼中也变得越来越真实。

那个年代的天和地

张衡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对于天和地只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天圆地方,天覆盖着地。天上的阴阳两气互相转换从而形成了日出、日落,潮起、潮落。这种说法的不足很明显,天如果是圆的,它无法将四四方方的大地山脉完整的覆盖。

为了自圆其说,人们将过去的论调作了修改。后来认为天和地都是圆的,天和地就是两个碗扣合在了一起。这种新说法认为天和地都是中间高四周低,它们的高度永恒不变。

另一种说法则是不同的态度:天是圆球状的,地在天的中央,四周是水,大地浮在水上,天包着地,就好似蛋壳包裹着蛋黄一样。这一论调强调天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整个世界都是混混沌沌的,又称“浑天”。如果根据现在的科学来评判,后一种说法比前者令人更加信服,毕竟天空中掺杂着大量的杂质。但是也存在了月亮、太阳、星星起落的疑惑,但总的来说,这种说法成为了引领古代中国天文科学的指导理论。

“浑天”

当时而立之年的张衡在家中潜心钻研哲学、天文、数学等古籍,经过三年的刻苦研读,在天文、历算、阴阳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为后来的浑天仪的诞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累和沉淀作用。不仅如此,张衡热衷于浑天说的研究,对浑天说的传播起到了推广的意义。后来,张衡通过研究天体运行规律,根据浑天说的理论以及太阳、星星和月亮的运动规律,发明了浑天仪。

“浑”是圆球的意思,所以浑天仪的外观就是圆球形的,中间由零散同心圆环组成。直径为13米,用铜制作而成,中心部位有轴贯穿。球上刻有二十八宿、星官图以及二十四节气、黄赤道、恒星圈、南北极等。铜球可以旋转,旋转的速度是通过漏壶滴水所产生的动力来控制。通过测试和观察,铜球的运转情况和天象一致,所以人们观察天象再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通过观察浑天仪就可以俯瞰世界。

人们对于天文探索的追求不断加深,从汉代到北宋,浑天仪又增加了许多道环。其中北宋的沈括取消了白道环,元代的郭守敬取消了黄道环。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布衣,都以“天”为至尊。这不仅仅是因为“天”厚赐了人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衣食住行,更主要的是“天”时刻都在慈悲地以各种天象预示、规范着人的思想与行为。人顺天而行、做了好事,“天”就现吉象,人间必会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若是逆天而为、干了坏事,“天”就降凶兆,人间就会干旱少雨、洪涝灾害、兵变民乱……。特别是历代帝王对这种“天人交感”更是深信不疑。

指的是天空是指天空,圆圈是指圆形物体。天空和圆形物体具有共同的特征。天空昼夜交替,风雨交加,不稳定;滚动的圆形物体也不稳定。所以,天圈是指不稳定;地指地,方指方体。地球和方形物体也有共同的特点:地球的地形几百年来变化不大,非常稳定;方形物体不会滚动,也很稳定。所以,地方就是稳定!一个国家需要稳定,一个公司需要稳定,一个家庭需要稳定。稳定胜过一切。因此,古人认为,房子必须设计成方形,才能达到稳固!

天的圆代表天的和谐,强调和谐循环的规律。这个地方是人道的,它是关于方正、中立和行为规范的。一个人就是一个”的一天。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寓意和谐与自由,崇尚环境与人的和谐共生。设计时注重“规矩”;自由,追求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时不遵循“规则”,不喜欢被束缚!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做简单易学的设计,然后在此基础上吸收西方设计的优点。与其一味地崇拜洋人,还以为西方设计好先进,不假思索,全神贯注,终于有“大裤衩”“大长裤”等国际笑话,被西方设计师忽悠了!

另外要知道在古代,即使是重现实不想修锁链的人,也理解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推导出了“仁、义、礼、智、信”的原则。做人要遵守,还有“善良和善良”。恶有报应”的普遍价值观。老子《道德经》说:“人随地,地随天,天随道,道随自然。”西汉董仲舒明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初级产品。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记念兹在兹: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

含义

班固《汉书·食货志》是班固所撰《汉书》 十志中的一篇。按食,货分上下两部分对西汉王朝约230年间 (包括王莽篡汉时期) 的农业经济情况和财政货币状况予以概括论述。

卷上论农业经济,引征古籍资料描述井田制度各个方面的状况,称赞其为“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的最佳模式,以春秋战国至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为反常;认为商业、赋税、贪污、奢侈及战争同属造成社会贫富悬殊和农民贫困的原因,对商业的畸形发展甚为反感。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天上”是指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色的山”,位于青海中南部,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海拔5000米,最高峰果洛山海拔 5369米。

巴颜喀拉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中部偏南,旧称巴颜喀喇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

巴颜喀拉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

一、山系概

1、山系特点

巴颜喀拉山属中国青海省山脉,西北-东南走向,为昆仑山东延部分。其西与可可西里山相接,东抵松潘高原和邛山。海拔5,000公尺(16400尺)左右,主峰巴颜喀拉山海拔为5,267公尺(17,281呎)。为黄河与长江河源段的分水岭。北坡缓坦,南坡深切,多峡谷。

在青海省东南部,昆仑山脉东段的南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除个别山峰外,海拔在5000米以下。同名主峰海拔5267米。山麓为良好牧场。

巴颜喀拉山在青海中部偏南,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这里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渠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

2、山系构成

巴颜喀拉山,地势高耸,群山起伏,雄岭连绵,景象恢宏。

这里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均在4500米至6000米之间,但由于相对海拔较高,加之地域辽阔,乍看上去,这里的山峰显得并不那么险峻,而是比较平缓。有的山峰很象米芾笔下的丘岭,浑圆粗犷;有的山峰远看象山,近看象川,山岭之间犹如平原一般广袤平坦。 

二、地质地貌

1、地质形成

巴颜喀拉山位于中国青海省中部偏南,为昆仑山脉南支。旧称巴颜喀喇山。巴颜喀拉(喇)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属褶皱山,西北一东南走向。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巴颜喀拉山脉是青海省境内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主峰位于玛多县西南、巴颜喀拉山口西北,藏语名为勒那冬日,海拔5266米。黄河发源于山脉西段海拔5202米的雅拉达泽山以东的约古宗列盆地。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下,约古宗列盆地及黄河源区的海拔在4500米左右。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山势和缓,山前遍布大小沼泽和湖泊,其中著名者为星宿海、扎陵湖和鄂陵湖。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多峡谷。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藏人在此从事畜牧。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向阳的缓坡上一块块草滩,像翠绿的绒毯铺盖大地,偶见零星牧包士房点缀其间。

2、地质构成

青海地质局第一区测队1970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青海和四川交界的巴颜喀拉山。

1930年李春昱将四川雅江县城西含有植物化石Podozamites sp的地层命名为“西康系”,时代确定为侏罗纪。1960年中国科学院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在雅江县城北首次发现三叠纪海相双壳类,并改称“西康群”。1970年青海地质局第一区测队将“西康群”改称为巴颜喀拉山群,并分别以下、中、上巴颜喀拉山群代表下、中、上三叠统。1991年青海地矿局对巴颜喀拉山群地层命名系统重新作了厘定,自下而上划分为巴颜喀拉山下亚群、中亚群和上亚群,分别代表下、中、上三叠统。

三、主要山峰

年保玉则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主峰海拔5369米,它坐落在巴颜喀拉山脉东段,位于东经1011度,北纬333度,青海省久治县境内。它的顶部由3个常年积雪的山头组成,山体则由好几条山脊和相应的峡谷组成,俯隘而视,形似花瓣。峡谷中以山谷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冰雪融化后,在雪峰周围的山谷中汇成大大小小160多个湖泊,形成雪山镜湖辉映,自然景观万千的景象。当地牧民把它视为“神山”,其主要原因恐怕在于它的静穆秀美。

四、资源概况

1、生物资源

巴颜喀拉山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北纬32°20′~35°15′,东经94°50′~101°45′,面积约84 000km2,海拔高程介于3 600m至5 369m之间本地区拥有种子植物1 116种,分属于64科,295属区系特征概述如下

1)、对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本地区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仅有9个分布区从热带延伸到温 带的热带属,且在本区所含种类极少或仅有1种。

2)、对种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大多数种(不包括中国特有种)属于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且多呈中亚-喜马 拉雅-中国西南或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式样以此为据所得结论是,本地区的种以温带成分为优势,具高原、高山分布的特点。

3)、本区东南部的生态环境和区系成 分的来源均不同于其余地区东亚分布型及其变型中国-喜马拉雅的种聚集在东南部这里被认为是那些来源于横断山和西秦岭的区系成分的一个通道。

4)、对中国 特有种的分析表明,本区系与横断山区系和甘肃南部区系联系最为密切。

5)、在高山特化作用和高山生态因子的选择之下,本区植物获得了适应寒冷和干旱的特性。

6)、本区植物的耐寒性常常伴随着耐旱和耐湿的双重特性,植物的这些特性也反映在它们的地理分布上。

7)、本区的区系性质和特点与唐古特地区基本一致,因 此本植物区系应视为唐古特区系的一部分。

2、矿产资源

巴颜喀拉山地区砂金资源丰富,采金历史悠久,已往的开采多限于玛曲—玛多以北地区,据史料记载估计采金量不少于3万吨。1983—1986年采金者近十万人次,年产金量万余吨。

3、水资源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水源是雪山和冰川的融化,为固体水源。储存量大,黄河发源青海巴颜喀拉山,那里也是有雪山固体水源。

这里有许多终年积雪的高山,处处冰河垂悬。每年春天以后,在强烈的日光照耀下,高山冰雪渐渐消融,融水汇成一股股溪流,滋润乾燥的沃土,更为长江与黄河供给水源。

黄河源流细水涓涓,清澈平缓,穿过锅形沮洳地中央,注入星宿海。在这片广阔的沼泽流过时,速度缓慢,不成河道。从前一般以为星宿海是黄河源头。

4、旅游资源

巴颜喀拉山在青海中部偏南,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渠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巴颜喀拉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色的山”。

巴颜喀拉山海拔五、六千公尺,北坡平缓,南坡幽深,多峡谷。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在此从事畜牧。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向阳的缓坡上一块块草滩,像翠绿的绒毯,偶见零星牧包房点缀其间。

这里有许多终年积雪的高山,处处冰河垂悬。每年春天以后,在强烈的日光照耀下,高山冰雪渐渐消融,融水汇成一股股溪流,滋润干燥的沃土,为长江和黄河供水。

黄河源流细水涓涓,清澈平缓,注入星宿海。在这片广阔的沼泽流过时,速度缓慢,不成河道,从前一般以为星宿海是黄河源头。 

5、气候资源

高原季风:(西南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旋风——冬季为反气旋(顺时针外旋) 夏季为气旋(逆时针内旋 ) 夏季风北界: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乌鞘岭——祁连山东段——日月山——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

五、地理环境

巴颜喀拉山属于大陆性寒冷气候,这里空气稀薄,气候酷寒,一年之中竟有八九个月时间飞雪不断,辽阔的山野常常被冰雪封裹。冬季最低气温可达-35℃左右,因而许多5000米左右的雪山有经年不融的皑皑积雪和终年不化的冻土层。而温暖季节则比较短暂,一般只有三个多月时间,而且气温比较低,即使是盛夏季节,最高气温也不过10℃左右。

巴颜喀拉山虽然地势高寒,气候复杂,但雨量充沛,是青海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场。这里盛产被人们称之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和举世闻名的藏系绵羊,故有“牦牛的故乡”之称。

六、主要景点

黄河发源于山脉西段海拔5202米的雅拉达泽山以东的约古宗列盆地。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下,约古宗列盆地及黄河源区的海拔在4500米左右。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源头所 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山势和缓,山前遍布大小沼泽和湖泊,其中著名者为星宿海、扎陵湖和鄂陵湖。北坡平缓,南坡深切,多峡谷。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藏人在此从事畜牧。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向阳的缓坡上一块块草滩,偶见零星牧包土房点缀其间。

山区有地下永久冻土,排水不畅,分布有湿生植物占优势的沼泽草甸,适于放牧牛马。排水良好的谷地和低缓坡地则是中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草甸,植物种类丰富,间有大型兽类出没。牧草营养成分很高,是各类高原牲畜的理想饲料。

巴颜喀拉山口

位于山脉中部鄂陵湖以南的巴颜喀拉山口,是唐代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公元7世纪初,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与当时的唐王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多次向唐王朝请婚。唐太宗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派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经日月山口、巴颜喀拉山口前往吐蕃首都。以后,唐朝又遣金城公主入藏,嫁与尺带珠丹。

七、旅游开发

1、综述

中国古代称巴颜喀拉山为“昆山”,又称“昆仑丘”或“小昆仑”。著名古籍《山海经》曾有记载:“昆仑山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出其东北隅,实惟河源”。可见从中国远古时代,人们就已认定巴颜喀拉山为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是青海境内一座有名的大山。虽地势高寒,气候复杂,但雨量充沛,是青海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场。这里盛产被人们称之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和举世闻名的藏系绵羊,故有“牦牛的故乡”之称。

2、年保玉则峰

年保玉则,主峰海拔5369米,属5000米级的技术型山峰。位于青海省久治县索呼日麻乡、白玉乡境内,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坐落在巴颜喀拉山脉东段,由无数海拔在4,5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长40公里,宽25公里,顶部由3个常年积雪的山头组成,山体则由好几条山脊和相应的峡谷组成,俯隘而视,形似花瓣。峡谷中以山谷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冰雪融化后,在雪峰周围的山谷中汇成大大小小160多个湖泊,形成雪山镜湖之景,相传系果洛藏族之发祥地。

3、仙女湖

仙女湖水清澈见底,能十分清楚地看见水下的高原湖泊鱼。每日晨昏浓雾围绕,优雅静谧,藏人们常将马瑙、银币和风马等抛洒在湖中,祈求吉祥如意。仙女湖东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有一条深深的石痕,直通湖内,传说这是年保山神小女儿与猎人成婚处,因此,石块下筑有一煨桑池台,四周经幡飘动,香火不断。

4、文措湖

文措湖分为上文措湖和下文措湖,上文措湖靠东,下文措湖靠西一些。徒步从西入口南北反穿可沿着西久公路在白玉乡隆格寺钉子路口处向东行13km,即到达文措两湖。一般从正门进入,不做2日以上徒步打算的游客不会到达文措湖边,具体行程可参见“行程推荐”。文措湖的山体形如**“指环王”中魔界的山形,不加任何人为的雕凿,四周野生动物和湖中的鱼类种类众多。在下文措湖西岸,遍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温泉,每日清晨,雾气茫茫,似云海仙境。

八、旅游指南

住宿:在山上过夜,则帐篷、睡袋和防潮垫是必备的。

美食:馓子与手抓肉是青海当地老百姓一些日常食品,但是在饭店一般很难吃到,一般都是川菜口味或者回族口味,因此可以去当地的藏民朋友家,他们会很热情地招待你的。另外酒制的无鳞黄鱼味道不错。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