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香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4收藏

辛香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辛香散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61 组成 62 主治 63 辛香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外科集腋》卷八 71 组成 72 主治 73 辛香散的用法用量 8 《普济方》卷四十六 81 组成 82 主治 83 辛香散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辛香散 1 拼音

xīn xiāng sǎn

2 处方

防风 荆芥 寄奴 独活 大茴 明矾 倍子 苦参 柏叶 当归 白芷 泽兰 细辛 银花 苍耳各少许

3 功能主治

治跌打损伤,溃烂、骨折者。

4 辛香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加盐1撮,接骨、换膏时,外洗患处。

5 摘录

《伤科汇纂》卷七

6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61 组成

细辛(去苗叶)半两,丁香1分。

62 主治

脾胃虚弱,呕哕寒痰,饮食不下。

63 辛香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煎柿蒂汤调下,不拘时候。

6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7 《外科集腋》卷八 71 组成

苍术、甘草、明矾、苦参、赤芍、羌活、独活、白芷、藿香、柏叶、当归、忍冬藤。

72 主治

跌打损伤,患处生脓腐烂。

73 辛香散的用法用量

煎汤洗之。

8 《普济方》卷四十六 81 组成

细辛、丁香各等分。

82 主治

头风。

83 辛香散的用法用量

搐入鼻中。

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辛香散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整骨接骨夹缚手法

止矣。小则不必。若或臭烂,先煎消风散服之,又煎辛香散洗之,洗时切忌当风处,犹恐寒热增重难医。若头面

《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整骨接骨夹缚手法

止矣。小则不必,若或臭烂,先煎消风散服之,又煎辛香散洗之。洗时切忌当风处,犹恐寒热增重难医。若头面

《跌打损伤回生集》:[卷一]治周身口诀

桃花散,敷之以神圣散,服之以活血住痛散,洗之以辛香散,生肌以白金散。医者用此,百无一失。凡疮口生脓

《普济方》:[卷二十五脾脏门]脾胃气虚弱呕吐不下食(附论)

香上等分。捣罗为散。每服二钱。空心热米饮调下。辛香散治脾胃虚弱。呕哕寒痰。饮食不下。细辛(去苗叶半

《跌打损伤回生集》:[卷一]跌打损伤小引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海州骨碎补的别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生境分布 7 化学成份 8 性味 9 归经 10 功能主治 11 海州骨碎补的用法用量 12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海州骨碎补 2 用到中药海州骨碎补的方剂 3 用到中药海州骨碎补的中成药 1 拼音

hǎi zhōu gǔ suì bǔ

2 拼音名

Hǎi Zhōu Gǔ Suì Bǔ

3 海州骨碎补的别名

毛姜、铜丝草、石灵芝、申姜

4 来源

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骨碎补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

采收和储藏:多在48月挖取,洗净,除去附叶,鲜用或晒干,或再用火燎去毛茸。

5 原形态

植株高约20cm,根茎长而横生,密生蓬松的阔披针形鳞片,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叶远生;叶柄基部有鳞片;叶片五角形,长、宽各约814cm,三回羽状细裂;基部1对羽片最大,三角形;一回小羽片互生,基部下侧1片特大,卵状长圆形,向上渐缩小;末回裂片长圆形,单一;叶脉单一或分叉,每齿有小脉1条。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盅形,成熟时孢子囊突出口外,覆盖裂片顶部仅露出外侧的长钝齿。

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200700m的山地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台湾等地。

7 化学成份

根茎含骨碎补甙(davallioside)A、B,外消旋圣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eriodictyol7OβDglucuronide),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甙(caffe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对香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甙(pcoumar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海州骨碎补甙(marioside),左旋表儿茶精3OβD吡喃阿洛糖甙(epicatechin3OβDallopyranoside),左旋表儿茶精5OβD吡喃葡萄糖甙(epicatechin5OβDglucopyranoside),5,7二羟基色酮7OβD葡萄糖醛酸甙甲酯(5,7dihydroxychromone7OβDglucuronide methyl ester),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甙(vanill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龙胆酸5OβD(6O香草酰基)吡喃葡萄糖甙[5OβD(6Ovanilloylglucopyranosyl)gentisic acid],香草酸4OβD(6O香草酰基)吡喃葡萄糖甙[4OβD(6Ovanilloylglucopyranosyl )vanillic acid],1萘酚βD吡喃葡萄糖甙(1naphtholβDglucopyranoside),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B2、B5,骨碎补素(davallin),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6)表儿茶精[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表儿茶精(4β→6)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6)表儿茶精(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6) epicatechin〕,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L色氨酸(Ltryptophan),咖啡酸(caffeic acid),骨碎补内酯(davallialactone),13(18)新何帕烯(neohop13(18)ene〕,21何帕烯(hop21ene),17(21)何帕烯[hop17(21)ene〕,何帕醇(hydroxyhopane),环鸦片甾烯醇乙酸酯(cyclolaudenyl acetate),环巴拉甾醇乙酸酯(cyclobalanylacetate),16何帕烯(hop16ene)及22(29)异何帕烯(isohop22(29)ene]。 叶含9(11)羊齿烯(fern9(11)ene〕,7,9(11)羊齿二烯[fern7,9 (11)diene〕,7羊齿烯(fern7ene),22(29)何帕烯[hop22(29)ene],何帕醇及东北贯众醇(dryocrassol)。

8 性味

苦;温

9 归经

肾经

10 功能主治

行血活络;祛风止痛;补肾坚骨。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肾虚牙痛;腰痛;久泻

11 海州骨碎补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12 摘录

《中华本草》

古籍中的海州骨碎补 《本草蒙筌》:[卷之三草部下]骨碎补

海州骨碎补舒州骨碎补味苦,气温。无毒。阴湿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十四草部下品之中]草之草

生江南今淮浙陜西夔路州郡及岭南虔吉亦有之〔道地〕海州舒州戎州秦州时〔生〕春生苗〔采〕无时取根收

《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轻重损伤按穴治法

净,不可惹头发在内,掺药红玉膏收之,煎药原方加骨碎补。百会穴(在天关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陷中。)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轻重损伤按穴治法

净,不可惹头发在内,掺药红玉膏收之。煎药原方加骨碎补。百会穴∶在天关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陷中,乃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六跌扑伤损]内服方药

醋炒,孕妇不用)木香川乌(火煨,孕妇不用)藿香骨碎补木贼官桂羌活独活(以上各一两)熟地黄(盐水炒)

更多古籍中的海州骨碎补

用到中药海州骨碎补的方剂 骨碎补散

拼音:gǔsuìbǔsǎn《圣惠》卷六十九:骨碎补散:处方:骨碎补1两,当归3分(锉,微炒),白蒺

填齿散

《洞天奥旨》卷十:方名:填齿散组成:人参1钱,骨碎补1钱,三七末1钱,同川蒺藜2钱,乳香1钱,鼠脊

百和汤

音:bǎihétāng处方:生地、当归、白及、骨碎补、鹿茸、续断、首乌、炙草。功能主治:跌扑损伤。

定痛乳香散

金皮2两,半两铜钱5个(无,自然铜火炼醋浸),骨碎补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金伤病证,并折

补骨丸

拼音:bǔgǔwán处方:川萆薢骨碎补补骨脂各15克牛膝威灵仙草乌头各3克制法:上研为末,醋糊为丸

更多用到中药海州骨碎补的方剂

用到中药海州骨碎补的中成药 骨碎补丸

拼音:gǔsuìbǔwán英文:《局方》卷一之骨碎补丸:处方:荆芥穗1两,白附子(炮)1两,牛膝(

接骨续筋片

:WS3B222696处方:蜥蜴500g骨碎补(炒)333g穿山龙167g制法:以上三味,取

伤湿丸

WS3B173894处方:蔓九节500g骨碎补400g黄毛耳草250g制法:以上三味,取黄毛

蛤蚧在补丸

)38g续断(盐制)63g杜仲63g黄精63g骨碎补(炒)63g制法:以上十八味,取山药、狗脊、骨

祛风湿膏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_脉经

参考资料5:_针灸甲乙经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黄花 21 大黄花的别名 22 来源 23 生境分布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大黄花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大黄花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大黄花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大黄花 1 拼音

dà huáng huā

2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黄花

21 大黄花的别名

白蒿茶、兴安芯芭、芯玛芭

22 来源

玄参科大黄花Cymbaria dahurica L,以全草入药。

23 生境分布

黑龙江、内蒙古、河北。

24 性味

微苦,凉。

25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尿,止血。主治风湿关节炎,月经过多,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肾炎水肿,黄水疮。

26 大黄花的用法用量

05~1钱,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大黄花的方剂 清金一贯饮

主治:麻疹。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有郁症,即加大黄大5钱至1两,中3钱至6钱,小1钱至2钱;见点血

大黄甘草汤

dGlycyrhizaeDecoction概述:大黄甘草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首。《金匮要略方

大黄朴硝汤

:dàhuángpǔxiāotāng英文:概述:大黄朴硝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备急千金要

消瘀饮

iāoyūyǐn处方:当归芍药生地黄桃仁红花苏木大黄(后下)芒消(后下)甘草功能主治:破血逐瘀。治瘀

秘验桃花散

n《玉案》卷六:方名:秘验桃花散组成:石灰1升,大黄5两(切片,同炒红色,筛去大黄)。主治:刀刃所伤

更多用到中药大黄花的方剂

用到中药大黄花的中成药 大黄流浸膏

xtractumRheiLiquidum;概述:大黄流浸膏为中成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麻仁润肠丸

ngWan处方:火麻仁120g、炒苦杏仁60g、大黄120g、木香60g、陈皮120g、白芍60g制

六味安消散

藏木香50g、大黄200g、山柰100g、北寒水石(煅)250g、诃子150g、堿花300g制法:

保婴镇惊丸

Wan标准编号:WS3B159693处方:大黄300g甘草200g朱砂60g制法:以上三味,朱

礞石滚痰丸

金礞石(煅)40g、沉香20g、黄芩320g、熟大黄320g制法: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更多用到中药大黄花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大黄花 《外科心法要诀》:[卷七腹部]幽痈

mp托里散皂刺金银花黄芩牡蛎()当归赤芍朴硝大黄花粉连翘(去心,各等分)共研粗末,每用五钱,酒、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腹部]幽痈

组成:皂刺金银花黄芩牡蛎(〔火段〕)当归赤芍朴硝大黄花粉连翘(去心,各等分)共研粗末,每用五钱,酒、

《救伤秘旨》:[总论王瑞柏损伤用药论]托里散

金银花(五钱)当归(二两)大黄花粉连翘(各五钱)牡蛎皂角刺(各三钱)黄芩赤芍(各一钱)朴硝(五钱)酒

《外科正宗》:[卷之一痈疽门]杂忌须知第十四

其功亦效。加味太一膏太一膏中桂芷归乳没丹参地芍魏将军木鳖兼轻粉血余槐柳共称奇治发背、痈疽及一切恶疮,

《疡科心得集》:[方汇]补遗

目录 1 拼音 2 杉木的形态 3 杉木的分布 4 杉木的习性 5 园林绿化 6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木 61 拼音名 62 杉木的别名 63 来源 64 性味 65 功能主治 66 杉木的用法用量 6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杉木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杉木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杉木 1 拼音

shān mù

杉木系杉科,杉木属。又名:沙木、沙树、刺杉。

2 杉木的形态

杉木为乔木,高达30m,胸径2。53。0m。树冠幼年期为尖塔形,大树为广圆锥形,树皮褐色,裂成长条片状脱落。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常略弯而呈镰状,革质,坚硬,深绿而有光泽,长26cm ,宽35mm,在相当粗的主枝、主干上亦常有反卷状枯叶宿存不落;球果卵圆至圆球形,长2。55cm,径24cm,熟时苞鳞革质,棕**,种子长卵或长圆形,扁平,长68mm,暗褐色,两侧有狭翅,每果内约含种子200粒;子叶2,发芽时出土。花期4月,果10月下旬成熟。

3 杉木的分布

杉木分布广,北自淮河以南,南至雷州半岛,东自江苏、浙江、福建沿海,西至康藏高原东南部河谷地区均有分布,在16省地区均有生长,南北约800km,东西宽1000km。垂直分布的上限因风土不同而有差异,如在大别山区为海拔700m以下,福建山区1000m以下,大理2500m以下。

4 杉木的习性

杉木为阳性树,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绝对最低气温以不低于9℃为宜,但亦可抗15℃低温。雨量以1800mm以上为佳,但在600mm以上处亦可生长,杉木的耐寒性大于其耐旱力。故对杉木生长和分布起限制作用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水湿条件,其次才是温度条件。杉木喜肥嫌瘦,畏盐碱土,最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PH4。56。5),但亦可在微堿性性土壤上生长。杉木为速生树种之一。20年生者树高约18。0m,胸径18。5cm但视环境而异,最速者6年生高达9m;在土层瘠薄干燥的山脊,则20年生高公7m。其生长最速的时期,大抵在414年左右。一般5年生的可开始结实,但林中生长的常在1520龄始结实。寿命可达500年以上。杉木根系强大,易生不定根,萌芽更新能力亦强,虽经火烧,亦可重新生出强壮萌蘗;其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干性,各侧主枝在郁闭的情况下,自然整枝良好,下枝会迅速枯死。因此,萌孽更新者也可长成乔木。

5 园林绿化

杉木主干端直,最适于园林中群植成林丛或列植道旁。1804年及1844年流入英国,在英国南方生长良好,视为珍贵的观赏树。美国、德国、荷兰、波兰、丹麦、日本等国植物园中均有栽培。

6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木

61 拼音名

Shā Mù

62 杉木的别名

杉、杉树、正杉、刺杉、天蜈蚣、千把刀

63 来源

为杉科杉属植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以根、树皮、球果、木材、叶和杉节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64 性味

辛,微温。

65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散瘀止血。用于慢性气管炎,胃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外伤出血,过敏性皮炎。

66 杉木的用法用量

根、皮,均为05~1两,球果1~3两;外用适量,皮研粉外敷,或皮叶煎水洗,烧烫伤用杉木炭研粉调油敷患处。

6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杉木的方剂 杉木煎

拼音:shānmùjiān《仙拈集》卷四:组成:杉木(劈碎)。主治:漆疮。用法用量:煎汤洗。

杉木汤

卷十四引《本草图经》):别名:杉节汤、杉木节汤、杉木饮、杉木节饮组成:杉木节1大升,橘叶(切)1大升

隔壁膏

拼音:gébìgāo处方:老杉木节。功能主治:臁疮。用法用量:用多年老杉木节烧灰,真清油调,箬叶盛。

臁疮阡张膏

nzhānggāo处方:香油4饭碗,乱头发4两,杉木皮3两(烧灰,研末),白占2两,麝香5分(研细)

杉木节散

shānmùjiēsǎn《圣惠》卷六十七:组成:杉木节7片(锉细),苏枋木5两(锉细,以水1斗煎取1

更多用到中药杉木的方剂

用到中药杉木的中成药 木瓜酒

梅氏验方新编》卷三:组成:木瓜不拘多少(为末),杉木屑少许。功效:消肿止痛。主治:脚气肿痛。用法用量

更多用到中药杉木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杉木 《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整骨接骨夹缚手法

,不许摇动。却用姜汁、韭汁,调圣神散贴之,用纸裹杉木皮一大片,按住药上,用绢带一条,从患处胁下绑至那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六脚气门]香港脚杂治膏药淋渫等

(半斤)蒴(半斤)葱白(连须半斤)蓖麻子(半斤)杉木(半斤)商陆(半斤)柳草(一斤)附子(二两)药半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整骨接骨夹缚手法

下,不许摇动,却用姜汁、韭汁调圣神散贴之,用纸裹杉木皮一大片按住药上,用绢带一条,从患处胁下绑至那边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杉

枝也。今处处有之,入药须用油杉及臭者良。时珍曰∶杉木叶硬,微扁如刺,结实如枫实。江南人以惊蛰前后取枝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二脚气门]干湿香港脚附论

辛香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辛香散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圣济总录》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