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三卷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文言文三卷,第1张

1 全国三卷语文必背古诗文有多少篇

《离骚》、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秋思》、李商隐《锦瑟》、文天祥《过零丁洋》、李白《行路难》、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陶潜《桃花源记》:荀子《劝学》、李煜《相见欢》;曹刿论战》、辛弃疾《破阵子》、《诗经?邹忌讽齐王纳谏》、白居易《琵琶行》、范仲淹《岳阳楼记》、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杜甫《春望》、李商隐《夜雨寄北》;潼关怀古》、陶潜《饮酒》、孟子《生于忧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周敦颐《爱莲说》、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赤壁》。

初中50篇、《战国策?:《孔子语录》、苏轼《江城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曹操《观沧海》、白居易《观刈麦》;氓》、苏轼《赤壁赋》、李白《蜀道难》、马致远《天净沙?、苏轼《水调歌头》、诸葛亮《出师表》、孟子《鱼我所欲也》、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使至塞上》、王安石《登飞来峰》、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无题》、郦道元《三峡》、《诗经?、杜牧《阿房宫赋》、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韩愈《杂说(四)》;关雎》;蒹葭》、柳宗元《小石潭记》、刘禹锡《陋室铭》;卫风?、陆游《游山西村》、李贺《雁门太守行》、《左传?、范仲淹《渔家傲》、杜甫《望岳》、韩愈《师说》、欧阳修《醉翁亭记》新课标高考语文要求背诵默写的64篇(首)古诗文目录高中14篇、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庄子《逍遥游》;密州出猎》、《诗经?、张养浩《山坡羊?、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晏殊《浣溪沙》、杜甫《登高》、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死于安乐》、杜牧《泊秦淮》。

2 古文开卷是什么意思

开卷,一种考试方法,应试者可自由查阅有关资料。考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开卷考试,即允许翻书本找答案(多为小考),另种为封卷考试(多为大考)。

引证解释

1 开放和闭合。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杂众姿於开卷,阅羣貌於昏明。”

2 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南朝 齐 王融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 唐 韩愈 《出门》诗:“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 明 唐顺之 《赠邑侯王春严奖劝序》:“得暇即开卷,长贫不受钱。”

3 指卷首。

鲁迅 《花边文学·奇怪(三)》:“先前的‘见怪者’,说是‘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现在的‘怪’却早已声明着,叫你‘见莫怪’了。开卷就有《编者随笔》在。”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所以《蜀志》的开卷,就有 乾隆皇帝 的一道上谕。”

4一种考试方法,应试者可自由查阅有关资料。[

3 古文 三卷的译文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及走,(狼)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悬诸树而(明)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

屠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疑虑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译文: 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

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我买的肉,(并不是要伤害我),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就够不着了)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垫起脚尖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

(屠夫因为害怕)焦虑的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查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刮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颚,那个形状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于是由于屠夫的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 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译文: 有一个屠夫,晚间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

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地窝棚,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恶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

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让它抽出去。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极力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才用带子扎上了吹气口。

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活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回弯儿,张着大嘴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

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三个故事都出在屠夫身上;可见屠夫的残忍,杀狼还是可用的。

4 易童子问翻译共三卷,都是文言文

卷一 小孩问:“‘干,元、亨、利、贞’,怎么说呢?”他说:“众人辞别混乱,质圣域。

《彖》的人,圣人的话了。”小孩说:“既然这样,那么《乾》没有“四德”,而《文言》不是圣人书吗?”他说:“这是鲁穆姜的话了,在襄公九年。”

童子问:“《象》说‘天子行健康。君子以自强不息”,怎么说呢?”他说:“这个流传很久了,但是世上没有疑虑,我只是怀疑他了。

大概圣人取象是表明卦啊,所以说‘天子行健康,干’,而嫌他坚持在象征,那么又以人言事的,所以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六十四卦都是这样啊。

《周易》的网文多了。” 童子问:“《乾》说‘用九’,《坤》说‘用六’,怎么说呢?”他说:“释之所以不用七八的。

《乾》爻七九则变化,《坤》卦爻八六则变化。《周易》用变化为占,所以称其爻的。

阳过亢则灾祸吗,数到九,必须改变,所以说:‘见到群龙没有首,吉’。物极必反,几穷则变,天道的规律,所以说:‘上天的恩德不能为首的”。

阴柔的运动,多人在吗,圣人因其变化而警惕的,所以说:‘利永远忠贞’。” 童子问:“《屯》的《彖》、《象》和卦的意义反而,怎么说呢?”他说:“我不知道”。”

小孩说:“《屯》的卦辞说‘勿用有攸往’,《彖》说‘动在险中,大亨贞’,动而大亨,他不去呢?《象辞》说:‘君子以经营’,不去而不能经营吗?”他说:“在《屯》时代的,勿用有攸往,众人啊,研究《屯》的时候,动了险而筹划的,大人君子啊,所以说:‘利建侯’。” 童子问:“《象》说‘山下流出的泉水,蒙。

君子以实现育德’,怎么说呢?”他说:“我的,不知道所去的时候了,处在蒙昧的人,结果在相信自己的行为以育德而已。《蒙》有时而发的,祸患吗不勇于自我修养,以培养其德行而等待了。”

童子问:“《象》说‘云上了天,需要。君子以吃喝宴乐’,怎么说呢?”他说:“需要,需要的。

事情有期望,时间快到了。说他已经在天上,泽将措施。

君子的时候要到了,稍等他了。饮食以保养自己的身体,安逸和快乐来养活他的志向,有等待的原则。”

童子问:“‘老师,贞丈人’,怎么说呢?”他说:“老师正在老人的。他的《彖》说‘能用多正,可以用王了。

’。”小孩说:“请问‘可以称王天下了。

谁能抵挡的?”他说:“汤、武是自己。那两位王的,以臣伐主,它是有毒的很了。

但他认为本在顺应人民的欲望而除掉他们的祸害,就像毒药头昏眼花把去疾的,所以他的《彖》又说‘行险而顺,因为这种毒天下,而民从的’。”小孩说:“那么商汤、周武王的军队正吗?”他说:“凡老师一定正在老人的,周文王的目的。

因为这种毒天下而称王的人,商汤、周武王的。商汤、周武王以顺应天道人心为中心,因此孟子说‘有商汤、周武王的心就可以了。

”小孩说:“‘吉,没有灾祸’,怎么说呢?”他说:“为《周易》的人,对无咎的人本来就有抱怨的,又叫善补过了。

噢!推荐老师的成功,没有比王的,但不脱毒天下,而仅能弥补过失、无过错,由此可见军队不是圣王所干的,而商汤、周武王不值得尊敬的。” 小孩问:“‘地上有水,相比。

先王以建立万国,亲近诸侯’,怎么说呢?”他说:“王氏的传说‘天下以比建,诸侯以比较亲’,得到了。因为王的在天下,不能独自相比,所以建为万国,你认为诸侯,使他的百姓都比他你,而天下的君主都比王,就看天下像自己的手臂,手臂的指示了。”

童子问:“《朋友》的《彖》说‘只有君子才能通天下之志’,《象》又说‘君子以区分家族辨别事物’,怎么说呢?”他说:“通天下之志的人,同别人一样;区分家族辨别事物的人,一样东西。那些同天下的人不可以一概,一定要使他们都得到了相同的。

人要这类而同他想,那么志通;东西怎么他的家族而同其生,就各从其类。所以君子在人就会了解它的意义,在物是类似的家族,让他们得到了相同的。”

童子问:“‘天道亏盈而更加谦虚,地道变化充盈流谦,鬼神祸害盈满幸福给谦让,人们通常厌恶满盈,喜欢谦虚’,怎么说呢?”他说:“圣人急于人事的原因,天和人之间很少说话了,只有《谦》的《彖》大致具有其说了。圣人,人的,知道人而已。

天地鬼神不知道,所以把他的事迹;人可以知道的,所以直接说出实情。认为人的本性而推算天地鬼神的迹象,没有区别。

然而,研究我人事而已,人事修,就跟天地鬼神合了。” 童子问:“‘雷在地动,豫。

先王作乐崇德,殷祭的上帝,以配享祖考’,怎么说呢?”他说:“在这见到圣人的心里了。圣人忧虑以天下,乐以天下。

他们的音乐呢,献给上帝祖先而已,本身不参与。很多人的参与,参与自己罢了。

圣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原因,所以把天下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虑,以天下之乐为自己快乐。” 童子问:“《观察》的《象》说‘先王以省方,观察民情设置教’,怎么说呢?”他说:“圣人处在人上而下参观了人民,根据他们各自方、顺应世俗而教的。

百姓知道各安其生而不知道圣人是顺利的,这就是所说的“神道设教”。”小孩说:“顺人民,先王之所以难吗?”他说:“后王的不坑害百姓的人太少了。”

童子问:“。

5 古文开卷有益的翻译

开卷有益

宋初,宋太宗(赵光义)命李昉等编了一部书,全书共一千卷,搜集和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是一部颇有参考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在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年间完成的,因此原定书名为《太平编类》。

据《渑水燕谈》、《春明退朝录》或《宋实录》等载:宋太宗对这部书很感兴趣,编成以后,曾亲自看了一遍。他自己规定,每天至少要看二、三卷,一年之内,就全部看完了,所以这部书后来叫做《太平御览》(“御览”,皇帝阅览)。

当时有人认为,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之外,每天还要阅览这部大书,未免辛苦,便劝他少看一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应注意休息。宋太宗说:“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开卷有益,岂徒然也。”

“开卷有益”后来便形成了成语。“卷”,即书,古时的书多是贴成一长篇,然后一卷一卷地卷起保存。“开卷有益”,只要打开书就有好处,只要能和书本接触,总是有益的。

6 《宋史》卷三八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五文言文翻译

译文:

金安节,字彦亨,是歙州休宁县人。天资聪明有悟性,一日能记住千字文章,通晓经书史籍,尤其精通于《易》经。宣和六年,由太学提拔为进士及第,调任洪州新建县主簿升殿中侍御史韩世忠的儿子韩彦直将在直秘阁任职,安节说:“现在韩彦直又因父亲在任而授予官职,这是从韩彦直废弃法律啊。”不上报。任申先升任待制辞去原有官职,金安节弹劾他蛮横无理动辄发怒,请求追究责任削夺官职。秦桧的哥哥秦梓任台州知府,金安节弹劾他依附梁师成,秦梓于是被罢官,秦桧怨恨他。不久,金安节因母亲丧事辞去官职,于是不出任官职秦桧死后,被起用为严州知府,任浙西提刑。

升为礼部侍郎。又升作侍讲。给事中。金朝首领完颜亮进犯淮水流域,金安节陈述进攻夺取。招引接纳。备物防守三条策略,把备物防守作为进攻夺取招引接纳的根本杨存中议论放弃(除去裁减)长江。淮水的一些州县,金安节说:“庐州的合肥,和州的濡须,都是古人控制把守的咽喉要道。魏明帝说:‘先帝在东面布置合肥,在南面把守襄阳,在西面巩固祁山,乱贼来进攻就在三城的下面击破他们’。孙权修筑濡须坞,魏军多次进攻久攻不下,守将象甘宁等人,常以少胜多。地形险要的地方,攻与守差异百倍,难道有古人得到这些作战能成功,今天有这些却反而要放弃它吗?况且濡须。巢湖的水,上边连接着店步,下边直通长江口,可以通行漕运船只,请求选择强将驻守防御(经营管理。”杨存中的奏议于是被搁置。

宋孝宗继位,龙大渊曾觌凭借皇帝即位前的住所原来的情谊,隆兴改元这一年,龙大渊曾觌一道任命为知合门事官职,当时台谏谏官连续不断上书检举弹劾,奏章进入不发出来,皇上的意思没有表明,金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上奏说:“陛下即位,台谏有弹劾的的,即使是两府的大将,要罢免的就罢免,要贬谪的就贬谪,唯独在二位大臣身上却是降格相就隐匿回避我们如果遵奉公开的诏书,那么我们背负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的批评;大臣们如果不陈述,那么大臣背负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的批评;陛下如果不听从,那么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奏章纷纷不停止”皇帝发怒,金安节于是自动请求判罪。贬谪,皇帝怒意消除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之人李珂提拔为编修官,金安节又上奏罢免他,皇上口谕他说:“我知道你独立不结党营私。”张浚听说这件事,告诉别人说:“金给事真是心志坚定。忠贞的人啊。”

与秦桧违逆(不合作),不出来做官的时间有十八年,等到再次被起用,议论事情始终不屈从别人(正直无私),人们因为这佩服(服从)他任兵部侍郎过一年,权吏部尚书兼任侍读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死,年龄七十七岁。

原文: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侍御史。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不报。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

迁礼部侍郎。迁侍讲。给事中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孙权筑濡须坞,魏军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存中议遂格。

孝宗嗣位,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旧恩,隆兴改元,大渊。觌并除知阁门事,时台谏相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谕之曰“朕知卿孤立无。”张浚闻之,语人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

与秦桧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论事终不屈,人以此服之拜兵部侍郎逾年,权吏部尚书兼侍读。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

7 2018年全国三卷语文古诗词填写

2018年全国I卷语文作文:时光瓶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2018-06-07 1页 5分用App免费查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钟祥一中谭亦婷,王鸿烨,郑振东,陈芯,高考必胜信息作者: 岁月 郑生勤。

8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必背古文,古诗词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必备古诗文: 必修三的必备古诗文有: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登高——杜甫、琵琶行——白居易{去年我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仅让背第2段}、锦瑟——李商隐、马嵬(其二)——李商隐{这首诗在《高中必备古诗文》里有、但我的老师没有让我们背,还请再确认}、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劝学——荀子、过秦论——贾谊{我们在学时尽让记住最后一句、为最经典的一句}、师说——韩愈 必修四的必备古诗文有:雨霖铃——柳永、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定风波——苏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醉花阴——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 蜀道难作者: 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不背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há má)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李商隐诗两首虽然没让背,但是出题会考啊,悲剧= =。

所以还是背吧,在说真的很有名)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寡人之于国也 (我们老师要求全篇背)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1)河内凶(2),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4)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6)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7)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8)”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9)”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泻心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魏氏家藏方》卷九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急救仙方》卷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5 《嵩崖尊生》卷六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6 《种痘新书》卷十一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7 《症因脉治》卷二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8 《症因脉治》卷一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9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玉机微义》卷十五 101 方名 102 泻心汤的别名 103 组成 104 功效 105 主治 106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107 附注 11 《症因脉治》卷三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2 《儒门事亲》卷十二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异授眼科》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附注 14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141 方名 142 泻心汤的别名 143 组成 144 主治 145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146 制备方法 147 附注 15 《圣惠》卷九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千金》卷十五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165 各家论述 17 《金匮》卷中 171 方名 172 泻心汤的别名 173 组成 174 功效 175 主治 176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177 泻心汤的药理作用 178 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179 各家论述 1710 附注 18 《保婴撮要》卷九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泻心汤 1 拼音

xiè xīn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泻心汤

21 处方

大黄、当归、芍药、荆芥、麻黄、甘草,各一钱半。白术,三钱半。

22 功能主治

火证通治。

23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至一钟,去滓,不拘时温服。

2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魏氏家藏方》卷九 31 方名

泻心汤

32 组成

人参(去芦)、黄连、干姜(炮,洗)、黄芩、甘草(炙)各等分。

33 主治

积热喉闭,舌肿口疮。

3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 《急救仙方》卷三 41 方名

泻心汤

42 组成

龙胆草、细辛、山栀子、大黄、甘草、乌豆。

43 主治

眼疼,血轮红赤。

4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嵩崖尊生》卷六 51 方名

泻心汤

52 组成

当归1钱,白芍1钱,生地1钱,麦冬1钱,犀角1钱,山栀1钱,黄连1钱,甘草5分,薄荷5分。

53 主治

两目赤肿痛,舌上生疮,出血,舌硬疼,大眦赤。此心火上炎也。

6 《种痘新书》卷十一 61 方名

泻心汤

62 组成

桑白皮(蜜炙)、地骨皮、甘草、淡竹叶、灯心、天花粉、连翘,玄参、川连、川贝各等分。

63 主治

麻疹,咳嗽烦渴。

6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 《症因脉治》卷二 71 方名

泻心汤

72 组成

川黄连、半夏、生姜、甘草。

73 主治

火逆上冲,呃逆不止。

8 《症因脉治》卷一 81 方名

泻心汤

82 组成

黄连、甘草、灯心。

83 主治

外感胁痛,少阴司政。

9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91 方名

泻心汤

92 组成

石膏1两,芍药半两,葛根(锉)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3分,黄连(去须)3分。

93 主治

阳毒伤寒,头痛壮热,狂言妄语,似见鬼神。

9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1盏半,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1日2次,不拘时候。

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0 《玉机微义》卷十五 101 方名

泻心汤

102 泻心汤的别名

泻心散

103 组成

大黄4两,黄连2两,山栀2两,漏芦2两,泽兰2两,连翘2两,黄芩2两,苏木2两,犀角1两。

104 功效

解热排脓,攻痈肿,生肌长肉。

105 主治

疮毒痈肿,发躁烦渴,脉实洪数者。

106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5钱,水煎服。

107 附注

泻心散(《杏苑》卷七)。

11 《症因脉治》卷三 111 方名

泻心汤

112 组成

黄连、半夏、甘草。

113 主治

肺热身肿,心火刑金。

12 《儒门事亲》卷十二 121 方名

泻心汤

122 组成

大黄1两半,甘草(炙)1两半,当归1两半,芍药1两半,麻黄1两半,荆芥1两半,白术2钱半。

123 主治

暴得痿病,腰胯两足皆不任用,躄而不行,脉滑有力,经涌吐泻下后,继服本方。

12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3 《异授眼科》 131 方名

泻心汤

132 组成

通草、山栀、黄连、生地、甘草、滑石、荆芥、防风、当归、芍药、大黄、紫草。

133 主治

夏月眼红,胬肉扳睛,热泪不止,刺痛难开,久不治,翳生瞳仁,身热,口舌生疮。

134 附注

方中紫草,《眼科撮要》作“柴胡”。

14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141 方名

泻心汤

142 泻心汤的别名

黄连汤

143 组成

黄连1两(去须)。

144 主治

小儿心气实,则气上下行涩,合卧则气不得通,故喜仰卧,则气上下通。心热颠狂谵语,二府涩黄者。

145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分,临卧取温水化下。

14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47 附注

黄连汤(《济阳纲目》卷二十五)。

15 《圣惠》卷九 151 方名

泻心汤

152 组成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黄芩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炙)。

153 主治

伤寒6六日,毒气攻心,心胸妨闷,烦热不解,面赤大渴,壮热,身体疼痛。

15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6 《千金》卷十五 161 方名

泻心汤

162 组成

人参1两,甘草1两,黄芩1两,橘皮1两,栝楼根1两,黄连2两,半夏3两,干姜1两半。

163 主治

卒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

16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2升,分3服。

16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泻心汤专治心下痞满,然以按之不痛为虚,故取半夏泻心汤分解冷热虚痞。缘有唇口干燥,故加楼根、橘皮,以滋虚热燥渴。

17 《金匮》卷中 171 方名

泻心汤

172 泻心汤的别名

大黄黄连泻心汤、三黄汤、三黄泻心汤

173 组成

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

174 功效

泻火燥湿。

175 主治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或积热上冲而致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于结者。

176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3升,煮取1升,顿服之。

177 药理作用

①抗缺氧作用《四川中医》(1988;8:5):实验表明,本方水醇法提取液对常压下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钠和氰化钾等引起的急性缺氧现象,有明显对抗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降低脑耗氧量、提高脑对缺氧的耐受力以及减小整体细胞耗氧量有关。②抗凝血作用《中成药研究》(1988;6:24):据实验,本方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凝血作用。认为可用于某些血管梗塞性疾病。

178 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1吐血:史,五十岁。酒客大吐狂血成盆,六脉洪数,面赤,三阳实火为病。与大黄六钱,黄连五钱、黄芩五钱。泻心汤一帖而止,二帖脉平,后七日又发,脉如故,又二帖。

2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呕血、便血范畴,是临床常见而多发的血证之一。我们从1981年7月1982年7月,以泻心汤为主,治疗该病60例,取得满意效果。60例中,男50例,女10例。平素有烟、酒嗜好者36例,嗜食辛辣者9例,占60%左右。经胃和十二指肠检查而确诊者37例,经胃肠钡餐X线检查而确诊者17例,未确诊者6例。大便潜血试验(+++)43例,(++)17例;有呕血症状者29例。呕血量在100毫升以下者2例,200300毫升13例,400500毫升8例,600毫升以上者5例。经本方治疗后。痊愈者50例(呕血、便血消失,大便潜血试验连续两三次阴性);好转9例(呕血止,大便潜血试验(+);自动出院而中止治疗者1例。

3天行赤眼:张某,男,32岁。三天来两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严重,且见水肿,眼眵多,口干,大便干结,舌赤苔黄燥,脉数。诊断为:急性结膜炎,证属邪火上扰,治以清心降火。用泻心汤加玄明粉,服六剂。眼睑红肿消退,大便通畅而愈。

179 各家论述

1《金鉴》: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传写之讹。心气有余,热盛也,热盛而伤阳络,迫血妄行,为吐、为衄。故以大黄、黄连、黄芩大苦大寒直泻三焦之热,热去而吐自止矣。

2《金匮要略浅注》: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

3《金匮要略今释》:黄连、黄芩治心气不安,即抑制心脏之过度张缩,且平上半身之充血也。大黄亢进肠蠕动,引起下腹部之充血,以诱导方法,协芩、连平上部充血也。

1710 附注

大黄黄连泻心汤(《活人书》卷十四)、三黄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三黄泻心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18 《保婴撮要》卷九 181 方名

泻心汤

182 组成

宣黄连、犀角各等分。

183 主治

心经实热,口舌生疮,烦躁发渴。

184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古籍中的泻心汤 《伤寒论辑义》:[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盛。客气上逆。即因之而为痞硬。如甘草半夏生姜三泻心汤证是也。末句但言下早为结胸之故。而不及痞者。以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按之自濡者,谓不硬不痛,但气痞不快耳。此甘草泻心汤证也。集注程应旄曰∶误下成痞,既误在证,尤

《伤寒溯源集》:[卷之三结胸心下痞(脏结附)]心下痞证治第四

之多。其乱如麻也。全生集作麻黄沸汤。谬甚。谓之泻心汤者。非用黄连以泻心脏之火也。盖以之治心下痞而名

《证治准绳·伤寒》:[卷五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痞

虚而不杀谷也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土弱不能胜水也与泻心汤以攻痞加生姜以益胃)生姜泻心汤方生姜(四两切)

《伤寒证治准绳》:[卷五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痞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北宋:宋慈《洗冤集录》

回回药方    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渗湿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渗湿汤 31 渗湿汤的别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功能主治 35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36 摘录 4 《扁鹊心书》卷下:渗湿汤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丹台玉案》卷二:渗湿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脉症正宗》卷一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7 《普济方》卷一一八引《十便良方》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8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81 方名 82 渗湿汤的别名 83 组成 84 主治 85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86 附注 9 《女科百问》卷上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济生》卷三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105 附注 11 《回春》卷二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115 加减 116 制备方法 12 《金鉴》卷三十九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3 《普济方》卷二四八引《海上方》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14 《扁鹊心书·神方》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功效 144 主治 145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146 制备方法 15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一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6 《马培之医案》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7 《镐京直指》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渗湿汤 1 拼音

shèn shī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渗湿汤

21 处方

白术(三钱) 干姜(炮 一钱) 白芍药(一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人参(一钱) 桂枝(不见火半钱) 甘草(炙半钱)

22 功能主治

治坐卧湿地,或为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或多汗恶风,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23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2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渗湿汤

31 渗湿汤的别名

七味渗湿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32 处方

苍术 白术 甘草(炙)各30克 茯苓(去皮)干姜(爁)各60克 橘红 丁香各75克

33 制法

上药哎咀。

34 功能主治

治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或利,大便溏泄,腰下重疼,两脚疼痛,腿膝或肿或不肿,小便利反不渴。

35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大枣1枚,生姜3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

36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4 《扁鹊心书》卷下:渗湿汤

41 处方

厚朴60克 丁香 甘草 附子各30克 砂仁 干姜 肉果(面裹煨透)高良姜各24克

42 制法

上药锉碎。

43 功能主治

温胃除湿。治脾胃虚寒,四肢困倦,骨节酸疼,头晕鼻塞,恶风,多虚汗,痰饮不清,胸满气促,心腹胀闷,两胁刺痛,霍乱吐泻。

4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45 摘录

《扁鹊心书》卷下

5 《丹台玉案》卷二:渗湿汤

51 处方

丁香 苍术 白术 姜黄 茯苓 甘草 陈皮各等分

52 功能主治

治湿伤脾胃,下部虚肿,大便泄泻,小便不利。

53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加大枣2枚,生姜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服。

54 摘录

《丹台玉案》卷二

6 《脉症正宗》卷一 61 方名

渗湿汤

62 组成

黄耆1钱,白术1钱,茵陈8分,苍术8分,官桂8分,木通8分,半夏8分,车前8分。

63 主治

内湿。

6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 《普济方》卷一一八引《十便良方》 71 方名

渗湿汤

72 组成

苍术4两,陈皮4两(去白),官桂4两,缩砂仁4两,厚朴4两,附子4两,干姜4两,甘草2两。

73 主治

风虚湿冷,头项拘急,肢体疼倦,或半身不遂,手足麻痹;或内积阴寒,腹胁胀满,饮食不进,便利无度;或风湿相搏,自汗短气,筋脉抽掣。

7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上为饮子。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10铢服,不拘时候。

8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81 方名

渗湿汤

82 渗湿汤的别名

七味渗湿汤

83 组成

苍术1两,白术1两,甘草(炙)1两,茯苓2两(去皮),干姜(爁)2两,橘红1分,丁香1分。

84 主治

因坐卧湿处,或因雨露所袭,或因汗出衣衾冷湿,久久得之,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或利,大便溏泄;或腰下重疼,两脚疼痛,腰膝或肿或不肿,小便利,反不渴者。

85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食前温服。

86 附注

七味渗湿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玉案》无干姜,有姜黄。

9 《女科百问》卷上 91 方名

渗湿汤

92 组成

白术1两半,苍术半两(炒),厚朴1两,肉桂1两,丁香1两,干姜1两,陈皮1两,细辛1两,白茯苓1两,肉豆蔻半两,砂仁2两,附子8钱(同姜炒令赤,去姜,炮,切片)。

93 主治

妇人湿胜濡泄,经水反断者。

9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1盏,食前热服。

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0 《济生》卷三 101 方名

渗湿汤

102 组成

白术2两,人参半两,干姜半两(炮),白芍药半两,附子半两(炮,去皮脐),白茯苓(半两去皮),桂枝半两(不见火),甘草(炙)半两。

103 主治

坐卧湿地,或为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重疼,发热恶寒,或多汗恶风,或腿膝浮肿,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10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5 附注

本方方名,《东医宝鉴·杂病篇》引作“胜湿汤”。

11 《回春》卷二 111 方名

渗湿汤

112 组成

苍术1钱半(米泔制),白术1钱半(去芦),茯苓1钱半,陈皮1钱,泽泻1钱,猪苓1钱,香附7分,抚芎7分,砂仁7分,厚朴(去皮)7分,甘草3分。

113 主治

一切湿症。

11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灯草1团,水煎服。

115 加减

脾虚发肿满,气急喘嗽,去白术。甘草,加腹皮、枳壳、木香、苏子、桑皮、萝卜子;面白浮肿,去抚芎、泽泻、厚朴、香附,加山药、炒芍药、倍苍术;泻不止,加肉豆蔻、诃子、乌梅、干姜;呕哕,去厚朴、香附、抚芎,加炒山药、乌梅、炒米,甚不止,加煨干姜;湿症身体重痛,手足麻木酸软肿痛,或枯细痿弱,筋脉拘挛,去香附、抚芎、厚朴、猪苓、泽泻、加当归、生地、芍药、木香、乳香、薄桂、牛膝、酒芩、羌活、防风。

116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12 《金鉴》卷三十九 121 方名

渗湿汤

122 组成

胃苓汤加香附、抚芎、砂仁、黄连。

123 主治

湿热生痰昏冒。

13 《普济方》卷二四八引《海上方》 131 方名

渗湿汤

132 组成

苍术1两(制),干姜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陈皮1两,甘草1两。

133 主治

阴肿痛。

134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加生姜、大枣,水煎,空心服。

14 《扁鹊心书·神方》 141 方名

渗湿汤

142 组成

厚朴2两,丁香1两,甘草1两,附子1两,砂仁8钱,干姜8钱,肉果8钱(面裹,煨透),高良姜8钱。

143 功效

暖脾胃,辟风寒,祛瘴疫,除风湿。

144 主治

脾胃虚寒,四肢困倦,骨节酸疼,头晕鼻塞,恶风,多虚汗,痰饮不清,胸满气促,心腹胀闷,两胁刺痛,霍乱吐泻。

145 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每用5钱,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1盏,煎7分,去滓,空心服。

146 制备方法

上锉碎。

15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一 151 方名

渗湿汤

152 组成

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苍术、陈皮、黄连、山栀、秦艽、防己、葛根。

153 主治

腰重。

16 《马培之医案》 161 方名

渗湿汤

162 组成

苍术1钱半,当归2钱,川牛膝1钱半,苡仁4钱,萆薢2钱,甘草8分,黄柏1钱半,泽泻1钱半,五加皮1钱半,苦参1钱半,大胡麻3钱。

163 主治

麻风,下部发斑,或踝跗肿胀,指掌起泡,漏蹄。

17 《镐京直指》 171 方名

渗湿汤

172 组成

银胡1钱5分,薄荷1钱,制厚朴1钱,杏仁泥2钱,淡豆豉2钱,赤苓3钱,秦艽1钱5分,广郁金2钱,白蔻仁8分(冲),丝通草1钱5分。

173 主治

湿邪在表,中脘不舒,溲便黄赤,午后蒸热,舌白而滑,或灰滑微黄,邪留膜原,脉浮而滞,或弦滞而数。

古籍中的渗湿汤 《普济方》:[卷一百十八寒暑湿门]中湿附论

以淡浆粥养肠胃三两日。次服五苓、益元同煎。或灯心汤调下亦可。如大势未尽。更服神功散。可以流湿润燥。

《证治汇补》:[卷之一提纲门]湿症

无汗。小便不利。症与风湿相似。但大便转泄耳。宜渗湿汤主之。带表。五积交加散。里寒。附子理中汤。寒多

《张氏医通》:[卷五诸痛门]腰痛

缓。小便自利。饮食如故。天阴头必重。体必沉重。渗湿汤。肾虚由卧湿地。流入腰脚。偏枯冷痹疼重。千金独

《类证治裁》:[卷之一]湿症论治

痛无汗,关节不利,牵掣作痛,属寒湿,宜温利,七味渗湿汤、五苓散。脉虚者宜温补,理中汤加茯苓、薏米。四

《杂病广要》:[外因类]中湿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引《十便良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吉氏家传》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养老奉亲》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普济方》卷三九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幼幼新书》卷十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卫生总微》卷十三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玉决》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惺惺丸 1 拼音

xīng xīng wán

2 《普济方》引《十便良方》 21 方名

惺惺丸

22 组成

青荆芥1斤,薄荷1斤。

23 主治

一切风热,烦躁口干,口眼偏斜。

2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朝、暮以热汤送下。

25 制备方法

上捣烂绞汁,于垍器内煎成膏,余滓晒干,火焙杵末,以前膏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3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吉氏家传》 31 方名

惺惺丸

32 组成

阳起石1钱,轻粉1钱,粉霜1钱,黄鹰屎1钱,白丁香1钱,朱砂1钱半,硇砂(挑)1钱匕,小银砂1钱,石燕1个(火煅,浸淬五度)。

33 主治

小儿疳劳黄瘦,虚中伏积,久患赤白痢者。

3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1015丸,用火煅皂角、葱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养老奉亲》 41 方名

惺惺丸

42 组成

桔梗1两,细辛1两,人参1两,甘草1两,茯苓1两,瓜蒌根1两,白术1两。

43 主治

老人春时头目不利。昏昏如醉,壮热头痛,有似伤寒。

4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温水化服。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5 《普济方》卷三九三 51 方名

惺惺丸

52 组成

青木香1钱,青皮(去白)1钱,巴豆37粒(炒),胡椒7粒,砂仁3粒,蝎梢37条(一本无青皮,缩砂)。

53 主治

小儿百日内腹胀,或疝气,两肾大小偏坠,肿痛啼叫,不乳。

5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4丸,熟水吞下。如未退,再用保童丸12服。如胸膈痛,干柿灯心汤送下;如腹痛,柿蒂、煨姜汤送下;如血痛,炒姜醋汤送下;如肾气胁下痛,茴香酒送下;大便不通,蜜水吞下;如气噎,木香汤送下;宿食不消,陈皮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淡醋煮糊为丸,如麻子大,以朱砂为衣。

6 《幼幼新书》卷十 61 方名

惺惺丸

62 组成

辰砂钱半,青礞石钱半,金牙石钱半,雄黄1钱,蟾灰2钱,牛黄1字,龙脑1字,麝香半钱,蛇黄3钱(制)。

63 主治

惊疳百病,及诸坏症。

6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百日儿每服1丸,1岁儿每服2丸,食后薄荷汤化服。

65 制备方法

上研末,水煮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7 《卫生总微》卷十三 71 方名

惺惺丸

72 组成

青皮(温汤浸软,去瓤,焙干)1两,胡黄连1两,蓬莪术1两(炮),巴豆(取霜)半钱。

73 主治

小儿宿食不化,心腹胀满,身热,不思乳食。

7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5丸,乳食前以乳汁送下,大者白汤送下。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黍米大。

8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玉决》 81 方名

惺惺丸

82 组成

阳起石1分,黄鹰条2钱,白丁香1钱,朱砂1钱,轻粉1钱半,麝香少许(为末),硇砂1字(醋化),石燕子5个(煅,醋淬7次),黄连7钱,续随子100个(去壳,去油)。

83 主治

小儿虚积,食积乳癖。

84 惺惺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临卧时以炮皂子并葱白煎汤送服。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

古籍中的惺惺丸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二]乳癖第四

先解利,后取积,次调胃气无误矣。又一本云∶先用惺惺丸取,次银白散调气。(二方并见本门。)《圣惠》治

《普济方》:[卷一百三诸风门]风热(附论)

(二两)上件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后。惺惺丸(出十便良方)治一切风热,烦躁口干,口眼偏斜。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三]食气积癖论

服十粒。葱白汤下。大小便秘涩不通。乳食前服之。惺惺丸治宿食不化。心腹胀满。身热不思乳食。青皮(温汤

《幼幼新书》:[卷第十]一切惊第一

浸化。小儿虚极慢惊者勿服,尤治急惊痰热。钱乙大惺惺丸治惊疳百病及诸诸坏病不可具述。辰砂(研)青礞石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六]疳泻第六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通脉四逆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重订严氏济生方》:通脉四逆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伤寒大白》卷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5 《济生》卷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55 附注 6 《痎疟论疏》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65 加减 7 《伤寒论》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76 加减 77 用药禁忌 78 通脉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79 各家论述 710 附注 8 《医统》卷十四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9 《伤寒全生集》卷三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通脉四逆汤 1 拼音

tōng mài sì nì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通脉四逆汤

21 处方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半) 附子(一角生用)

22 功能主治

治少阴病,下利清榖,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下利脉不出者。

23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24 备注

面赤者加连须葱白三根;腹痛者去葱加芍药二钱;呕者加生姜二钱半;咽痛者加桔梗二钱;下利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钱半。

25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重订严氏济生方》:通脉四逆汤

31 处方

吴茱萸(炒)60克 附子(炮,去皮、脐)30克 桂心(去皮,不见火)通草 细辛(洗,去叶、土)白芍药 甘草(炙)各15克 当归(去声)9克

32 制法

上药哎咀。

33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活血通脉。治霍乱,寒胜阳衰,肉冷脉绝。

3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2克,水150毫升,酒75毫升,生姜7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5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4 《伤寒大白》卷三 41 方名

通脉四逆汤

42 组成

附子、干姜、广皮、甘草、葱白头。

43 主治

真阳欲脱,腹痛,下利厥冷,脉伏。

5 《济生》卷三 51 方名

通脉四逆汤

52 组成

吴茱萸(炒)2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桂心半两(去皮,不见火),细辛半两(洗,去叶土),白芍药半两,甘草(炙)半两,当归(去芦)3钱。

53 主治

霍乱恶寒,腹痛身冷,自汗,脉沉微如欲绝。

5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酒半盏,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5 附注

《普济方》引《医方集成》有通草(一作木通)半两。

6 《痎疟论疏》 61 方名

通脉四逆汤

62 组成

甘草(去头尾,酒润,炙**)7钱,干姜(取如法修事白干姜,切)1两,葱白5茎,细辛(真北地者,瓜水浸1宿,晒干,锉碎)7钱。

63 主治

肝疟。

64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分温再服。

65 加减

其状若死,兼下利,脉绝者,加附子5钱(生用)。

7 《伤寒论》 71 方名

通脉四逆汤

72 组成

甘草2两(炙),附子(大者)1枚(生,去皮,破8片),干姜3两(强人可4两)。

73 功效

回阳通脉,散阴胜寒。

74 主治

少阴病,阴盛隔阳。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反不恶寒,手足厥逆,脉微欲绝。

75 通脉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76 加减

面色赤者,加葱9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2两;呕者,加生姜2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1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2两。

77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猪肉。

78 通脉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霍乱:田某儿媳患霍乱寒多,渴不欲饮,饮亦喜热,舌苔白,吐泻多清水,不太臭,惟耽搁时间过久,救治较迟,肢厥筋挛,皮瘪目陷,六脉全无,病已造极,拟大剂温肾以启下焦生气、温脾以扶中宫颓阳,作最后挽救,拟通脉四逆汤加重其剂,方用:甘草2钱,干姜6钱,乌附8钱。隔3时复诊,吐泻未止,厥逆未回,嘱照原方再进1剂;隔2时又再复诊,吐泻虽缓,微逆仍未回,俨似正气与邪气同归于尽状,细审细察,探其手心,微有温意。曰:生机在此。盖正气过伤,迟迟其复,兆端已见,稍候即当厥回向愈,嘱其续将三煎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