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洪灾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中国历史上洪灾,第1张

1我国历史上的洪水灾害有哪些

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有当洪水威胁到人类安全和影响社会经济 活动并造成损失时,才称为洪水灾害。

而我国的洪水灾害十分频繁,近百 年来,我国发生过很多次洪水灾害,以下是我国近百年间所发生的较大的 洪水灾害的事例。 1915年:珠江大水。

广东、广西两地受淹农田达94。 7万公顷,受灾人 口 600万人,珠江三角洲等地均被洪水所淹,而广州市区被淹7日。

1931年:长江、淮河大水。这一年的水灾遍及全国16个省份,灾情最 为严重的是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湘、鄂、赣、浙、苏、鲁、豫、皖8个省份, 农田受淹面积达973万公顷,受灾人口 5127万人,占当时8省人口总数的 1/4,死亡22万多人。

长江沿岸西起湖北长沙市,东抵上海沿江城市均被 水淹,武汉市水淹长达1〇〇日之久。 1932年:松花江大水。

受灾地区黑龙江、吉林两地,受淹农田面积达 190万公顷,死亡2万人,哈尔滨市区受淹长达1月之久。 1933年:黄河大水。

黄河下游南北两岸共决口 60余处,受淹面积 6600平方千米,受灾人口 273万人,死亡1。 27万人。

1935年:长江大水。这次大水中受灾地区为湘、鄂、赣、皖四省,受淹 农田150。

9万公顷,受灾人口 1000余万人,死亡14。 2万人。

1939年:海河大水。受淹农田346。

7万公顷,受灾人口 800多万人, 死亡1。 33万人,天津市被淹长达1个半月,市区街道水深1 ~2米。

1951年:辽河大水。辽宁、吉林两省受淹农田43。

4万公顷,受灾人口 87。 6万人,死亡3100多人。

1954年:长江、淮河大水。长江中下游受淹农田317万公顷,受灾人 口 1888万人,死亡3万余人,淮河全流域农田成灾408。

2万公顷。 1958年:黄河大水。

黄河花园口站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的一次 洪水,滩区和东平湖受淹。 1963年:海河大水。

海河南部水系发生特大洪水,农田受淹440万公 顷,京广铁路中断。 1975年:淮河大水。

8月上旬淮河上游出现罕见的特大暴雨,河南省 泌阳县林庄3天雨量达1605。 3毫米,位于暴雨中心地区的两座大型水库 失事。

河南省有820万人口,106万公顷耕地遭受严重水灾,倒塌房屋 560万间。 1981年:长江上游大水。

四川省138个县市受灾。 1991年:淮河、太湖流域大水。

淮河受淹耕地401万公顷,受灾人口 5423万人,倒房196万间。 1995年:长江、辽河、松花江流域大水。

该年长江川、湘、鄂、赣四省农 田受淹成灾321。 4万公顷,受灾人口 8526万人。

东北辽、吉、黑三省农田 受淹223。2万公顷,受灾人口 1078。

6万人。 1996年:珠江、长江、海河流域部分水系发生大水。

该年全国各省 (区、市)均不同程度受洪涝灾害,一半以上省(区)严重受灾,全国有311 个县以上城市进水,洪涝成灾面积1182。33万公顷,受灾人口 2。

67亿人, 直接经济损失2208。 36亿元。

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珠江、西江等流域特大洪水。

2中国历史上有过哪些大水灾

黄河在2000年内决口成灾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水灾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 1117年黄河决口淹死百余万人。

1642年黄河决口,水淹开封城,全城37万人中有34万人淹死。 1933年黄河决口54处,受灾面积11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60多万,死18万人。

长江在1300多年间水灾200多次: 1931年自沙市至上海沿江城市多被水淹,武汉市受淹百日,淹没农田3333万公顷,受灾人口2850万人,死亡145万人。

1932年汉江大水受灾面积1509万公顷,1003万人受灾,死142万人。

1954年长江大水,汉口最高水位达2973m,超出1931折决堤水位28m,经全力抢护,保住重点堤防和武汉市的安全,但受灾农田仍达317万公顷,受灾人口1800万,死亡33万人。

1981年长江大水53个县以上城市、580个城镇、2600多座工厂企业、833万公顷耕地受淹,倒房160万间 1931年淮河大水,水淹蚌埠,淹地面5133公顷,死75万人。

1975年淮河上游暴雨,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失事,严重受灾人口550万,死亡数万人,京广东铁路被冲毁102公里,中断停车18天。

1991年,江淮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涝成灾,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受灾人口达13亿,死亡1200多人,伤25万多人,仅安徽、湖北两省55个县市受淹,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亿元。

海河在580年间水灾387次:

1939年海河大水,淹天津,3333万公顷耕地、800万人受灾,冲毁铁路160公里。

1956年淹地2853公顷,受灾1500万人。

1963年淹地380万公顷,倒房1450万间,冲毁铁路75公里,损失60亿元。

在其它流域,如1915年珠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珠江三角洲受灾农田432万公顷,灾民300多万,死伤10余万人。1932年松花江暴雨洪灾,哈尔滨市被淹1个多月,12万人无家可归,淹死、病死灾民2万余人

3中国历史上暴雨的重大洪灾有哪些

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155年间,大水灾就发生了1029次,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

1最早的记载:

大禹时期,相传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中原大地上发生过一次特别大的洪水。洪水淹没了土地,冲毁了庄稼,房屋倒塌,人死牲亡,到处是白茫茫的水波,活着的人纷纷跑到丘陵或山上去避难。这时有位治水的英雄叫大禹,传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他象征了中国人民战胜水害的顽强斗争精神。

3各个河系洪灾记录

长江:自公元前185年(西汉初)到1911年(清朝末年)的2096年间,长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14次。

黄河: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解放后全国性的大水灾主要有两次,1954年大水灾和1991年大水灾。

1、丁戊奇荒:发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具体日期为1875年至1878年,地点为中国华北地区。丁戊奇荒是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这场灾害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有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外地,对中国晚清历史发生了深远影响。

2、邢台地震:发生于河北省邢台区,这是一次久旱之后的大震。地震发生后,漫天飘雪。周恩来三赴震区,他指示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地震预报系统。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在邢台地震的血泊中矗立起划时代的里程碑。

3、郯城地震:发生于1668年7月25日,地点为山东省南

中国最早的地震记录 距今4000多年

据统计,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两大地震带所发生的地震占世界地震总数量的90%以上,释放的能量占世界地震释放总能量的95%。而中国正好处于这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活跃和强烈的国家之一。由于中国历代都有修史传统,因而中国也成了世界上地震史料最为丰富的国家。

先秦时期,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基于原始传说、自然崇拜,掺杂着自然与超自然等种种因素。“震”的本意指霹雳,源于雷电。春天河蚌开口之时称为“辰”,在“辰”字的上半部再增加“雨”字,就组成“震”。如《周易·说卦传》所说,“震为雷,为龙。”

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并有延续4000多年的地震记载历史。自公元前1177年至公元1969年,除资料不确切外,共发生震级5级及以上地震2097次(部分数据为史料推断)。有记载以来的8级及以上地震共有18次。

中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载,最早见于《竹书纪年》。书中记载了发生于公元前1831年、公元前1767年和公元前1189年的鲁、豫、陕等地的地震。书中提到“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氏来朝”。帝指舜帝,夏后指大禹,大禹征三苗的时间,在帝舜三十五年。通鉴外记注引随巢子《汲冢纪年》云: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宋朝李昉《太平御览》引此云:三苗欲灭时,地震泉涌。

来源许昌防震减灾中心

霍乱病传入中国,使用了传统的霍乱病名。早在《内经》中,就曾多次使用霍乱这一病名。如《灵枢•五乱》篇说:“乱于肠胃,则为霍乱”。《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土不及,民病飨泄霍乱”。《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汉书》说:“闽越夏月暑时,欧(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

  《伤寒论》对霍乱的症状和治疗都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如“呕吐而利,此名霍乱”,这些都说明,霍乱在汉代已是众所熟知的病名了。

  对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学者们多遵从伍连德在《霍乱概论》中的论述,认为是从清嘉庆二十五年即1820年传入中国的。他是依据宋如林在重刊林森《痧症全书》序中所言:“嘉庆庚辰(1820年)秋,人多吐泻之疾,次年辛巳更甚剧”。又云:“此症始自广东,今岁福建台湾,患者尤甚”。余云岫在《流行霍乱与中国旧医学》一文中考证,中国之有霍乱,约在1817年,由印度经陆地传入,此前虽有记载,皆不能确定为真正霍乱。对此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1817年的传入没造成特大流行,可从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1817年由印度源起造成世界大流行时,霍乱就传入了中国,故首次传入应从1817年算起。日本井村哮全也支持余云岫的观点。对于霍乱,我国似乎还有更早的记载,如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涂绅的《百代医宗》一书中记有“嘉靖甲子(1564年),人多患此疾,自脚心麻至膝上者,不胜其数,死者千万矣”。后世医生据此对霍乱有“麻脚瘟”的病名。医史学家陈邦贤认为,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记述霍乱的症状有吐利、腹痛、手足冷、烦躁、干呕、转筋等,似已认识此病。

  在世界霍乱的七次大流行中,我国每次都是重疫区,并且在两次流行的间期也患者不绝,病毙者甚众。据伍连德《中国霍乱流行史略及其古代疗法概况》记载:“自一八二零年英国用兵缅甸,一旦霍乱流行,直由海道经缅甸达广州,波及温州及宁波两处,以宁波为剧。次年,真性霍乱遂流行于中国境内,由宁波向各埠蔓延,直抵北平、直隶、山东等省。一八二六年夏由印度传入中国。又自一八四零年由印度调入英印联军,遂造成第三次之霍乱流行”。陆定圃《冷庐医话•卷三•霍乱转筋》中说:“嘉庆庚辰年(1820年)后,患者不绝”。王清任《医林改错•下卷•瘟毒吐泻转筋说》中也说:“道光元年辛巳(1821年),病吐泻转筋者数省,死亡过多,贫不能葬埋者,国家发币施棺,月余之间,共数十万金”。在清代,以光绪十年(1888年)流行最盛。在民国时代,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霍乱流行最广,波及城市达306处,患病者达10666人,死亡者达31974人。

  霍乱传入我国后,因不知病源,医生则据症状名病和预防。徐子默在《吊脚痧方论》中,称此病为“吊脚痧”,同书又以付题称为“麻脚瘟”,田晋元则在所著《时行霍乱指迷》一书中,称为“时行霍乱”。民国初年,也有据英语者称此病名为“真霍乱”。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在法定文献和教科书中便称此病为霍乱,而不再称“真霍乱”和其他病名了。在王孟英所著《霍乱论》中,提出在春夏之际,在井中投以白矾、雄黄,水缸中浸石葛蒲根及降香为消毒预防之法。

  霍乱虽然与《伤寒论》之霍乱病源和轻重不同,但运用《伤寒论》的辨证和方药,如用理中汤、四逆汤等却能收到很好的疗效。徐子默在《吊脚痧方论》中就明确指出以温经通阳之药为治。这一观点,历代以来虽有徐灵胎、王孟英等人反对,谓霍乱属热不可以热药疗治,但从病证有腹痛、米泔样便、手足厥冷等一派寒象来看,用姜附四逆辈方为契合,这也为实践所验证。当年章太炎先生就指出,四逆汤之疗效,和西医的樟脑针、盐水针(补液)效果不相上下,而且原理也相同。在当代,治疗霍乱的几大原则不外乎是输液或口服药物以补充水及电解质,使用抗生素(如磺胺、呋喃唑酮、四环素、强力霉素等)治疗并发症和对症治疗。运用中医药治疗霍乱是值得重视的,早在《内经》的运气学说中,就指出不同类型的气候模式与某些疾病流行相关。1951年,郁维对上海1946~1950年霍乱流行的研究,证实了霍乱流行与大气的绝对湿度有关。

  1961年的埃尔托型霍乱,也曾出现于我国广东沿海,后曾波及二十余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造成一定的危害。而1992年于印度及孟加拉等地流行的霍乱,已经证实是埃托型的变型所致,该菌定名为0139。现已波及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尼泊尔、我国香港及欧美等地,我国1993年在新疆首先发现0139,5年多时间报告300余例,仅占同期爱尔托病例的05%。目前,在发展中国家霍乱的流行仍然是一个令人困扰的公共问题。1997年霍乱在扎伊尔的卢旺达难民中大规模爆发,造成7万人感染,1.2万人死亡。这证明,霍乱仍是灾难性的,这也说明第7次流行还没结束。

中国历史上洪灾

1我国历史上的洪水灾害有哪些 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有当洪水威胁到人类安全和影响社会经济 活动并造成损失时,才称为洪水灾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