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别老是养生了!更应该知道这九里面有多少讲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三九天,别老是养生了!更应该知道这九里面有多少讲究?,第1张

明日三九天,三九给人最深的就两件事:三九最冷,三九最适合 养生 。或者说三九就只有这两件事,这两件事最终就变成一件事,就是如何吃,最多再加上吃什么。

首先说羽麒麟并不是否定 养生 ,只是有三点总要弄明白。

一来,实在不知道如何是对的 养生 ,也不知道该听谁的?

冬天吃羊肉好夏天吃羊肉好,你考虑过其他肉的感受吗?

冬天不能吃冷的夏天也不能喝凉的,那冷饮店冰糕厂什么时候上班呢?

三九天是贴三九帖最好的时候,三伏天贴三伏帖都抢破了头,贴这两种的大多数是一拨人。

所以, 养生 不应该是千篇一律,更不应该人云亦云。

羽麒麟不是老中医,更没有行医证书,不能对如何 养生 多言,但俺们山东的一圣说过有教无类,却也更强调因材施教。

《论语·先进篇》记载:孔子弟子公西华看到的一件事,大体意思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和冉有问了老师同样的问题,两人得到的答案却完全相反。

公西华看到了,肯定很奇怪,就问老师这是怎么个情况,孔子笑着说:“冉有做事犹豫不决,所以鼓励果断行事。子路办事不周全,所以就劝子路三思而行。”

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相比 养生 更是关系到人的生命 健康 ,就更应该是如此道理了。

网上的 养生 可谓是千篇一律,甚至有点瞧不起网友的智商,比如天冷了要注意保暖,不能吃太多之类的,不能吃太辛辣太油腻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一般是医生给病人开完药必备之。

如果这是来自朋友的问候关心,也就罢了,如果是作为 养生 知识,你说是不是考验智商,听,好像连这都不知道是不是傻,不听,是不是更傻。

古时私塾每到这个时期,要教学童背诵《九九消寒歌谣》,九九歌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现象和天气征兆,反映冬季九九中的气候变化规律

这首《九九消寒图》诗,是清朝时山东潍坊王之瀚写的。这九首绝句分别写在八十一格的"八卦爻象图" ,被世人称之为农村的"数九科教诗"。

这开头有点像现在的小九九乘法口诀,要知道在古代的乘法口诀是与现在相反的,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

中国的九九歌,根据古籍记载推算应该已经有2600多年的 历史 了,这回知道为什么叫九九了吧,因为古时的口诀开头的两个字是九九,而不是一一。

而九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实在就是太深了。九在中国传统意义中就是多,高,深等等的含义,黄河九十九道弯,天有九重天地有九泉之下等等。

连带着九的倍数也成了特别的数字,十八般武艺,三十六计,孙悟空七十二变,孙悟空筋斗云飞得再远也出不了九的倍数。

而在古代中国中的数字九为一人首蛇身即为龙。《说文》注:“阳之变也。象其曲屈究尽之形。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九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的书写方式如下:

虽然九已经是如此重要,而在冬季数九中,不去数八数七,更是代表了中国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体系里,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

中国古代为何冬季要数"九"而不数其他数字呢?这里面包含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体系里,"九"有"极"和"阳"的特殊意义。

而代表中国哲学思想的《易经》有三大核心:简易、变易、不易。"阴"和"阳"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是从"入九"这样的极阴转到九九极阳,心急不行,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在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严寒,三九不只是季节征候的显示,更是中国古代的祖先们盼望春天,大地回阳的精神寄慰,而这种期盼也有具体的方式。

方式还有多种,但都离不开九,更具体的就是数九,可以写九画九都统称为九九消寒图,图也多种多样,有铜钱样的,有阴阳鱼的,也有画梅花的,还有相传为文天祥首创的消寒对的。

其具体方法就不一一详述,网上一查很详细,羽麒麟主要想说说这种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说是中国一种文化遗产,既有趣也有中国文化的文雅,也有对孩子启蒙教育的作用。

女子画素梅一副,每日起来化妆时,就用胭脂染红一朵梅花,现在就更方便了,口红什么色号的都有,花也就更丰富多姿了。

还有就是过去私塾都背的九九歌,现在可以让孩子们也学一学涂一涂染一染,当然无论是形式还是图案都可以创新。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消息,北京市一小学就开展过“九九消寒图—挑战自我”接力活动,同学们连续81天,坚持完成了468张“九九消寒图”。

而且这种形式既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非常适合现在的状况,一来,现在疫情还是要注意,大家都尽量少出门尤其是出远门,而这么多学生都要放寒假了,这无疑是一个有趣又有益的 游戏 。

再者,现在年轻人都喜欢仪式感,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里的仪式感,不但很足还很美,只是要么遗忘了,要么被西方的一些方式带偏了。

相信更多的中国文化被世界看到,相信随着中华伟大的复兴,中国的强盛,中国文化也会越来越受到欢迎重视,当然也需要更多挖掘恢复创新。

就像出河南卫视甩出的舞蹈《唐宫夜宴》《天地之中》,水下舞蹈《洛神赋》,不是都“出圈”又炸场了吗,大家是不是都觉得很美?

腊月里的2个神一大一小都惹不起,了解清楚别拜错了?

元旦不是洋节!中国的元旦有一元伊始三元九运的讲究,深着呢

上古最正统的大神天帝却神秘地消失了?幸好山东人没忘了他

这才应该是中国文化的美!中国独特魅力的仪式感!中国节日应该有的样子!

文帝议佐百姓诏

刘恒 〔两汉〕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宋代〕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陕西大地震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 。死伤人数保守估计为83万。

  创世界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伤亡人口之多,为古今中外地震历史所罕见。据史料记载:“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83万有奇,……其不知名未经奏报者复不可数计”。这次地震为8级,极震区烈度为Ⅺ度,重灾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省(区);地震波震撼了大半个中国,有感范围远达福建、两广等地。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如此惨重,其主要因素是由于地震引起的一系列地表破坏而造成的。据史料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陕西地震,壬寅夜地震,声如雷,山移数里,平地柴坼裂,水溢出,西安、风翔、庆阳诸郡邑城皆陷没,压死者十万。”其次造成地震严重灾害的还有震中区人口稠密,房屋抗震性能较差;地震发生在午夜时分,震前没有明显的地震前兆,人们没有丝毫精神准备;水灾、火灾、疾病等次生灾害严重;社会治安混乱,谣言四起;加上饥饿和人们无所居,使这次地震造成了惨重灾难。

  历史地理学研究结果表明,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造成的陕西潼关黄河河床的抬升,触发了1570年以后黄河小北干流长期的洪水泛滥频繁的洪水泛滥演化成两岸的生态环境灾难明代山西的荣河县城、蒲州城和陕西朝邑县城,就在这长达400 a的生态环境灾难中最终被废弃,以致人们以为它们在华县地震时也和现在一样,位于黄河河漫滩上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西安10月26日电(记者储国强 刘林)450年前发生在陕西省华县的一场地震震惊中外,那次地震造成了至少83万人死亡,成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灾害。

  陕西省日前召开华县大地震45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有关专家认为,这次地震损失惨重的原因,除了地震发生在深夜、震区人口稠密等因素外,还有当时的抗震救灾体系不健全,民众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应当引以为戒。

  陕西纪念华县大地震450周年

  1556年1月23日,华县发生了一次8.25级的大地震。据史料记载,这次地震“压死军民奏报有名者83万有奇,未经报者不可计”,成为历史记载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灾害。地震重灾区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省区,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有感范围远达福建、两广等地。

  陕西省是地震活跃的地区之一,自有史料记载以来,共发生有感地震400余次,破坏性地震60余次。目前陕西已建立了由国家基准台、省级区域台网、地方台、流动监测等构成的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地震速报水平、预报水平不断提高,西安地区可以监测到1级以上地震,全省绝大多数地区可监测2级以上地震,并组建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中国位于全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所以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发生在中国的大陆性地震在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中所占的比例为1/3。历史记载中,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6次地震,有4次发生在中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