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格最老的武术宗师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4收藏

中国资格最老的武术宗师是谁,第1张

达摩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不少关于达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户晓、为人乐道的有: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都表达了后人对达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菩提达摩(梵Bodhidharma;?~536,一说528)

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五0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首先是传说达摩到金陵(今南京)时和梁武帝的问答。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流传。以后,它便成为禅门众所周知的公案了。

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嵚岭。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达摩的禅法,据敦煌出土资料,古来作为达摩学说而传的许多著述之中,只有‘二入四行说’似乎是达摩真正思想所在。唐·净觉《楞伽师资记》的〈达摩传〉中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由达摩弟子昙林记录而传出。据昙林的序文说,他把达摩的言行集成一卷,名为《达摩论》;而达摩为坐禅众撰《释楞伽要义》一卷,亦名为《达摩论》。这两论文理圆净,当时流行很广。

现在一般作为达摩学说的有《少室六门集》上下二卷,即∶〈心经颂〉、〈破相论〉(一名〈观心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六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一名《大乘法论》)等,以及朝鲜梵鱼寺所刻《禅门摄要》上下二卷,日本·铃木大拙校刊《少室逸书》所收关于达摩诸论文。这些著述内容大致都差不多。

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是以‘壁观’法门为中心。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载(大正48·403c)∶‘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所谓二入是‘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属于教的理论思考,行入是属于实践,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

理入和行入的名称,见于北凉所译《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第五。但《金刚三昧经》说的理入是‘觉观’,而‘壁观’是达摩传出的独特禅法。道宣在《续高僧传》卷二十〈习禅篇〉末对达摩禅法的评价说(大正 50·596c)∶‘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

壁观禅法的特点在于‘藉教悟宗’,即启发信仰时不离圣教的标准,构成信仰以后教人‘不随于文教’,即不再凭借言教的意思。二入之中以理入为主,行入为助。

后世佛教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因它直以究明佛心为参禅的最后目的,所以又称禅宗为‘佛心宗’。又有人因达摩专以《楞伽经》授人以为参禅印证,因而称它为‘楞伽宗’。

达摩的师承已无可考,后人为追溯传统遂有种种说法。《楞伽师资记》推求那跋陀罗为初祖,菩提达摩为二世,下以神秀为七世。神会坚持南宗为正统,肯定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主张自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六代是一脉相承的。吉迦夜、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等又有西天世系的说法。唐·智炬《宝林传》(成于801年)以印度自迦叶传至师子比丘为二十四世,继以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罗至菩提达摩为二十八世。此说为五代南唐泉州静、筠二师所集《祖堂集》(成于952年)、永明延寿《宗镜录》(成于957年)所继承,又为宋·道原《景德传灯录》(成于1004年)和契嵩《传法正宗记》(成于1061年)所依用,后来即成为禅宗的正统说。

达摩的弟子有慧可、道育、僧(一作‘道’)副和昙林等。

道育,一作慧育,他和慧可一同亲事达摩四、五年,是达摩最初及门弟子之一。他从达摩学了禅法,专重个人内心修持而少对人讲说。他的事迹已不明,只有《景德传灯录》卷三等记达摩临终时自许慧可得髓、道育得骨、尼总持得肉、道副(即僧副)得皮的传说,可以想见其禅学程度之一斑。

僧副,俗姓王,太原祁县人,是达摩剃度的弟子。南齐·建武(494~497)年间住钟山(今南京)定林下寺。他忻慕岷岭峨眉的胜景,趁萧渊藻出镇蜀部(今四川)时随从入蜀,因而使禅法流行四川。后来又回金陵(今南京),普通五年(524)寂于金陵开善寺,年六十一岁。

昙林自称是达摩的弟子,曾记录过达摩的‘二入四行说’。〈慧可传〉中称他为林法师。北魏·永平元年至东魏·武定元年(508~543)之间,他在洛阳和邺都参与译经事业,在菩提流支、佛陀扇多、瞿昙般若流支、毗目智仙等译场任笔受,是当时参加译经的重要人物。他博学善讲,在邺都常讲《胜鬘经》。周武灭法期间,他与慧可共同护持经典,被砍掉一臂,人称‘无臂林’。昙林早年虽曾亲近达摩,但他以禅法与义学并重,因此后世所传达摩临终对在侧弟子们分别印可得皮、肉、骨、髓的说法,没有提及昙林。昙林在传承达摩禅法上所记的《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于中国禅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林子青)

菩提达磨

◎附一∶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九章(摘录)

魏世禅师以菩提达摩为有深智慧,而其影响亦最大。达摩称为中国禅宗之初祖。唐代时晚出禅宗史记,所叙达摩平生,不可尽信。兹姑不详辨。惟今日所存最可据之菩提达摩史记有二。一为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所载。一为道宣《续僧传》之〈菩提达摩传〉。杨炫之约与达摩同时,道宣去之亦不远。而达摩之学说,则有昙琳所记之〈入道四行〉。此文为道宣引用。知其在唐初以前即有之,应非伪造。兹据此诸书,略述菩提达摩之平生及学说如下。

菩提达摩者,南天竺人,或云波斯人。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其来中国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

在洛见永宁寺之壮丽,自云年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遍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又尝见洛阳修梵寺金刚,亦称为得其真相。达摩先游嵩洛。或曾至邺。随其所止,诲以禅教。常以四卷《楞伽》授学者,以天平年(534~537)前灭化洛滨。或云,遇毒卒。(中略)

菩提达摩以四卷《楞伽》授慧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可禅师每依此经说法,那、满等师,常赍四卷《楞伽》以为法要。可师后裔,盛习此经。达摩一派,因称为楞伽师。按《续僧传》〈法冲传〉云,冲先于三论师慧暠听《大品》、三论、《楞伽》。又以《楞伽》奥典,沉沦日久,所在追访。

‘又遇可师亲传授者,依“南天竺一乘宗”讲之。(中略)其经本是宋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专唯念慧,不在话言。于后达摩禅师传之南北,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后行中原,慧可禅师,创得纲纽,魏境文学,多不齿之。领宗得意者,时能启悟。’

据此达摩一脉,宗奉宋译《楞伽》。其学颇与时人不同。因遭讥议。慧可后裔亦自知其法颇与世异。其讲《楞伽》,谓依‘南天竺一乘宗’,则知当世讲者,或有不依此宗者。又〈法冲传〉叙《楞伽》师承,谓有迁禅师出《疏》四卷,尚德律师出《入楞伽疏》十卷,均‘不承可师,自依《摄论》。’则‘依《摄论》’者‘不承慧可’,亦即非‘依南天竺一乘宗’也。故此‘南天竺一乘宗’者,自有其玄旨,与迁禅师等之依《摄论》者不同。而其玄旨何在,大为可注意之事。

‘南天竺一乘宗’即上承《般若》法性之义。何以言之。南天竺者,乃龙树空王发祥之域。佛法自大众部之小空,以至《般若》之大空,均源出南印度。达摩据《续传》本南天竺人,故受地方学风之影响。龙树之学,出于《般若》。扫尽封执,直证实相。此大乘之极诣。不但与小乘执有者异趣,且与大乘言有者亦殊途。《续僧传》〈习禅篇〉论僧稠与达摩两宗之禅法曰∶‘然而观彼两宗,即乘之二轨也,稠怀念处,清范可崇。摩法虚宗,玄旨幽赜。可崇则情事易显。幽赜则理性难通。’《续传》言僧稠习《涅盘》圣行,四念处法。此谓稠师依《涅盘经》〈圣行品〉所载四念处法以修心。《涅盘》虽为大经,而四念处法则原为小乘最胜之方便。僧稠特重四念处法,故与达摩取法于大乘虚宗者不同。故曰,即乘之二轨也。四念处法,观身、观受、观心、观法,其阶藉所由,步骤井然。故情事甚显,而易于遵行。大乘虚宗,以无分别智,无所得心,悟入实相。依此正观,立证菩提。故其旨玄妙幽赜。由常人视之,其理难通,必领宗得意,乃能启悟也。

《楞伽经》者,所明在无相之虚宗。虽亦为法相有宗之典籍。但其说法,处处着眼在破除妄想,显示实相。妄想者如诸执障,有无等戏论。实相者体用一如,即真如法身,亦即涅盘。菩提达摩主行禅观法,证知真如。因须契合无相之真如,故观行在乎遣荡一切诸相。必罪福并舍,空有兼忘。必心无所得,必忘言绝虑。故道宣论又有曰∶

‘属有菩提达摩者,神化居宗,阐导江洛。大乘壁观,功业最高。(中略)审其所慕,则遣荡之志存焉。观其立言,罪福之宗两舍。详夫真俗双翼,空有二轮,帝网之所不拘,爱见莫之能引。静虑筹此,故绝言乎。’

达摩所修大乘禅法,名曰壁观。达摩所证,则真俗不二之中道。壁观者喻如墙壁,中直不移,心无执着,遣荡一切执见。中道所诠,即无相之实相。以无著之心,契彼真实之理。达摩禅法,旨在于此。

然所谓契者,相应之谓。不二则相应。彼无著之心,与夫真实之理,本无内外。故达摩又拈出心性一义。心性者,即实相,即真如,即涅盘,并非二也。密宗曰,达摩但说心。心性一义,乃达摩说法之特点。而与后来禅宗有最要之关系。(中略)

菩提达摩以四卷《楞伽》授学者。大鉴慧能则偏重《金刚般若》。由此似若古今禅学之别在法相与法性。然而不然。达摩玄旨,本为《般若》法性宗义。在史实上,此有六证。(1)摄山慧布,三论名师,并重禅法。于邺遇慧可,便以言悟其意。可曰,法师所述,可谓破我除见,莫过此也。(2)三论师兴皇法朗教人宗旨,在于无得。达摩所教《楞伽》,亦以‘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3)道信教人念《般若》。(4)法融禅师,受学于三论元匠茅山大明法师。而禅宗人认融为牛头宗初祖。此虽不确,然《三论》与禅之契合可知。(5)慧命禅师,曾着《大品义章》。其所作〈详玄赋〉载于《广弘明集》中。而禅宗之《楞伽师资记》,误以为僧璨所作。可见宗《般若经》之慧命,与楞伽师之僧璨,义理上原少异致。(6)法冲,楞伽师也。然初学于三论宗安州慧暠,后学慧可之《楞伽经》义。

据上六事,可知北方禅宗与摄山三论有默契处。二者均法性宗义,并崇禅法。达摩禅法得广播南方,未始非已有三论之流行为之先容也。且般若经典由于摄山诸师,而盛行于南方。禅宗在弘忍之后,转崇《金刚般若》,亦因其受南方风气之影响也。再者达摩原以《楞伽经》能显示无相之虚宗,故以授学者。其后此宗禅师亦皆依此典说法。然世人能得意者少,滞文者多。是以此宗后裔每失无相之本义,而复于心上着相。至四世之后,此经遂亦变成名相。于是哲人之慧一变而为经师之学,因而去达摩之宗愈远。《金刚般若》者言简意深。意深者谓其赅括虚宗之妙旨。言简者则解释自由而可不拘于文字。故大鉴禅师舍《楞伽》而取《金刚》,亦是学问演进之自然趋势。由此言之,则六祖谓为革命,亦可称为中兴。革命者只在其指斥北宗经师名相之学。而中兴者上追达摩,力求‘领宗得意’,而发扬‘南天竺一乘宗’本来之精神也。

◎附二∶印顺《中国禅宗史》第一章第一节(摘录)

菩提达摩,简称达摩。在后代禅者的传说中,也有不同的名字。神会(762卒)的《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此下简称《南宗定是非论》),也是称为菩提达摩的。神会引〈禅经序〉来证明房提达摩的传承,如《神会和尚遗集》(此下简称《神会集》,依民国五十七年新印本)所说,神会是以〈禅经序〉的达摩多罗为菩提达摩的。因为这样,在传说中,或称为菩提达摩,或称为达摩多罗。774年顷作的《历代法宝记》,就综合而称为菩提达摩多罗。这是传说中的混乱糅合,并非到中国来传禅的菩提达摩,有这些不同的名字。菩提达摩与达摩多罗,被传说为同一人。达摩多罗或译为达磨多罗,菩提达摩也就被写为菩提达磨了。 Dharma,古来音译为达摩(或昙摩)。译为达磨,是始于宋·元嘉(430前后)年间译出的《杂阿毗昙心论》。《杂阿毗昙心论》是达磨(即昙摩)多罗——法救论师造的。昙磨多罗论师与达摩多罗禅师,也有被误作同一人的。如梁·僧佑(518 卒)《出三藏记集》卷十二〈萨婆多部记目录序〉,所载(北方)长安齐公寺所传,仍作昙摩多罗(禅师),而僧佑(南方)《旧记》所传五十三人中,就写作达磨多罗了(大正55·89a)。神会(在北方)还写作达摩多罗与菩提达摩,而神会下别系,与东方有关的(781撰)《曹溪别传》,就写作达磨多罗。洪州(马大师)门下(801)所撰,与江东有关的《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此下简称《宝林传》),就写为菩提达磨了。从此,菩提达摩被改写为菩提达磨,成为后代禅门的定论。达摩而改写为达磨,可说是以新译来改正旧译。然从传写的变化来看,表示了南方禅的兴盛,胜过了北方,南方传说的成为禅门定论。(中略)达摩传《楞伽》的如来(藏)禅,而引用《般若》与《维摩诘经》,可能与达摩的曾在江南留住有关。

《楞伽师资记》说∶还有一部十二三纸的《释楞伽要义》,现已佚失。从前传入日本的,有《大乘楞伽正宗决》一卷,也许就是这一部。当时,还有被认为伪造的三卷本《达摩论》,内容不明。现在,被传说为达摩造而流传下来的,也还不少。其中,如〈破相论〉一名〈观心论〉、〈绝观论〉、〈信心铭〉,这都可证明为别人造的。现存的〈悟性论〉、〈血脉论〉等,为后代禅者所造。没有标明造论者的名字,这才被误传为达摩论了。达摩在中国的名望越大,附会为达摩造的越多。道藏有《达摩大师住世留形内心妙用诀》一卷,达摩被传说为长生不死的仙人了。世俗流传有《达磨易筋经》、《达磨一掌金》,达摩竟被传说为武侠、占卜之流了!这真是盛名之累。

〔参考资料〕 《续高僧传》卷十六;金鹤冲《菩提达磨大师传》;《禅学论文集》二、《禅宗史实考辨》(《现代佛教学术丛刊》、);胡适〈菩提达磨考〉(《胡适禅学案》第一部);忽滑谷快天《禅学思想史》上卷;铃木大拙《禅宗思想史研究》卷二;柳田圣山《达磨の语录》;宇井伯寿《禅宗史研究》;RuthFuller Sasaki and Heinrich Dumoulin《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Zen》。

达摩死于教派之争

达摩到中国,正是当时的北魏时期。有一名国师菩提流支,很嫉妒达摩,多次加害都没有成功。他叫人在达摩的饭菜里下毒,达摩知道有毒,照吃不误。吃完后就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来。直到有一天,达摩祖师已经确立慧可为佛法的继承人,他才决定圆寂。

就在菩提流支第七次下毒害达摩,达摩才被毒死。他的弟子们将他用棺木安葬了。

也就在这一天,北魏的一个去西域的使臣宋云,走到葱岭一带,遇到达摩祖师,还与他问话:“大师,您将法传给谁了?”

达摩祖师说:“你以后会知道的。我要回印度去了。”又脱下自己的一只鞋给宋云说:“你快点回去吧,你们的国王今天会死去。”

宋云回来后谈起此事,不相信达摩已死。于是众人打开棺木一看,里面只有一只鞋子。有人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的时候已经有一百五十岁。

◎附一∶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九章(摘录)

魏世禅师以菩提达摩为有深智慧,而其影响亦最大。达摩称为中国禅宗之初祖。唐代时晚出禅宗史记,所叙达摩平生,不可尽信。兹姑不详辨。惟今日所存最可据之菩提达摩史记有二。一为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所载。一为道宣《续僧传》之〈菩提达摩传〉。杨炫之约与达摩同时,道宣去之亦不远。而达摩之学说,则有昙琳所记之〈入道四行〉。此文为道宣引用。知其在唐初以前即有之,应非伪造。兹据此诸书,略述菩提达摩之平生及学说如下。

菩提达摩者,南天竺人,或云波斯人。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其来中国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

在洛见永宁寺之壮丽,自云年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遍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又尝见洛阳修梵寺金刚,亦称为得其真相。达摩先游嵩洛。或曾至邺。随其所止,诲以禅教。常以四卷《楞伽》授学者,以天平年(534~537)前灭化洛滨。或云,遇毒卒。(中略)

菩提达摩以四卷《楞伽》授慧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可禅师每依此经说法,那、满等师,常赍四卷《楞伽》以为法要。可师后裔,盛习此经。达摩一派,因称为楞伽师。按《续僧传》〈法冲传〉云,冲先于三论师慧暠听《大品》、三论、《楞伽》。又以《楞伽》奥典,沉沦日久,所在追访。

‘又遇可师亲传授者,依“南天竺一乘宗”讲之。(中略)其经本是宋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专唯念慧,不在话言。于后达摩禅师传之南北,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后行中原,慧可禅师,创得纲纽,魏境文学,多不齿之。领宗得意者,时能启悟。’

据此达摩一脉,宗奉宋译《楞伽》。其学颇与时人不同。因遭讥议。慧可后裔亦自知其法颇与世异。其讲《楞伽》,谓依‘南天竺一乘宗’,则知当世讲者,或有不依此宗者。又〈法冲传〉叙《楞伽》师承,谓有迁禅师出《疏》四卷,尚德律师出《入楞伽疏》十卷,均‘不承可师,自依《摄论》。’则‘依《摄论》’者‘不承慧可’,亦即非‘依南天竺一乘宗’也。故此‘南天竺一乘宗’者,自有其玄旨,与迁禅师等之依《摄论》者不同。而其玄旨何在,大为可注意之事。

‘南天竺一乘宗’即上承《般若》法性之义。何以言之。南天竺者,乃龙树空王发祥之域。佛法自大众部之小空,以至《般若》之大空,均源出南印度。达摩据《续传》本南天竺人,故受地方学风之影响。龙树之学,出于《般若》。扫尽封执,直证实相。此大乘之极诣。不但与小乘执有者异趣,且与大乘言有者亦殊途。《续僧传》〈习禅篇〉论僧稠与达摩两宗之禅法曰∶‘然而观彼两宗,即乘之二轨也,稠怀念处,清范可崇。摩法虚宗,玄旨幽赜。可崇则情事易显。幽赜则理性难通。’《续传》言僧稠习《涅盘》圣行,四念处法。此谓稠师依《涅盘经》〈圣行品〉所载四念处法以修心。《涅盘》虽为大经,而四念处法则原为小乘最胜之方便。僧稠特重四念处法,故与达摩取法于大乘虚宗者不同。故曰,即乘之二轨也。四念处法,观身、观受、观心、观法,其阶藉所由,步骤井然。故情事甚显,而易于遵行。大乘虚宗,以无分别智,无所得心,悟入实相。依此正观,立证菩提。故其旨玄妙幽赜。由常人视之,其理难通,必领宗得意,乃能启悟也。

《楞伽经》者,所明在无相之虚宗。虽亦为法相有宗之典籍。但其说法,处处着眼在破除妄想,显示实相。妄想者如诸执障,有无等戏论。实相者体用一如,即真如法身,亦即涅盘。菩提达摩主行禅观法,证知真如。因须契合无相之真如,故观行在乎遣荡一切诸相。必罪福并舍,空有兼忘。必心无所得,必忘言绝虑。故道宣论又有曰∶

‘属有菩提达摩者,神化居宗,阐导江洛。大乘壁观,功业最高。(中略)审其所慕,则遣荡之志存焉。观其立言,罪福之宗两舍。详夫真俗双翼,空有二轮,帝网之所不拘,爱见莫之能引。静虑筹此,故绝言乎。’

达摩所修大乘禅法,名曰壁观。达摩所证,则真俗不二之中道。壁观者喻如墙壁,中直不移,心无执着,遣荡一切执见。中道所诠,即无相之实相。以无著之心,契彼真实之理。达摩禅法,旨在于此。

然所谓契者,相应之谓。不二则相应。彼无著之心,与夫真实之理,本无内外。故达摩又拈出心性一义。心性者,即实相,即真如,即涅盘,并非二也。密宗曰,达摩但说心。心性一义,乃达摩说法之特点。而与后来禅宗有最要之关系。(中略)

菩提达摩以四卷《楞伽》授学者。大鉴慧能则偏重《金刚般若》。由此似若古今禅学之别在法相与法性。然而不然。达摩玄旨,本为《般若》法性宗义。在史实上,此有六证。(1)摄山慧布,三论名师,并重禅法。于邺遇慧可,便以言悟其意。可曰,法师所述,可谓破我除见,莫过此也。(2)三论师兴皇法朗教人宗旨,在于无得。达摩所教《楞伽》,亦以‘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3)道信教人念《般若》。(4)法融禅师,受学于三论元匠茅山大明法师。而禅宗人认融为牛头宗初祖。此虽不确,然《三论》与禅之契合可知。(5)慧命禅师,曾着《大品义章》。其所作〈详玄赋〉载于《广弘明集》中。而禅宗之《楞伽师资记》,误以为僧璨所作。可见宗《般若经》之慧命,与楞伽师之僧璨,义理上原少异致。(6)法冲,楞伽师也。然初学于三论宗安州慧暠,后学慧可之《楞伽经》义。

〔参考资料〕 《续高僧传》卷十六;金鹤冲《菩提达磨大师传》;《禅学论文集》二、《禅宗史实考辨》(《现代佛教学术丛刊》、);胡适〈菩提达磨考〉(《胡适禅学案》第一部);忽滑谷快天《禅学思想史》上卷;铃木大拙《禅宗思想史研究》卷二;柳田圣山《达磨の语录》;宇井伯寿《禅宗史研究》;RuthFuller Sasaki and Heinrich Dumoulin《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Zen》。

传统武术武术运动从锻炼人的角度讲,非常全面。它是从人的整体观出发,注重人体的内外兼修,强调从精神到肉体,由内至外,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的修炼。高深的武术功夫造诣需要足够宽的眼界:还需要实际接触各种拳术的开劲和发劲的方式方法,不仅指博览各种拳书,拳论,秘籍;包括和各类拳种切磋,实战。在积累这俩者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琢磨,实践,总结,再实践,才能逐步提升!

回答中的这些武术功夫书籍在图中的右下角都可找到

例举两百多册我所知道的武术书籍,都是比较实用的武术书籍

《天启棍实用棍法》

《传统拳械套路》

《秘传点穴神功》

《内家拳法》

《奇门地书》

《上乘梅花拳》

《东北翻子拳》

《两仪拳》

《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

《九节鞭套路》

《五子梅花拳》

《五行拳谱》

《伏羲八卦拳:套捶一百三十六》

《傅山拳法》

《八卦掌》

《八卦掌正宗真传》

《八卦掌秘传拳谱拳法 》

《八卦龙形掌》

《八门拳术》

《八门统备武艺》

《内家字门拳练功八要》

《四路华拳峨眉剑》

《回族七式拳》

《天启棍》

《宝鼎形意拳与内功十三段》

《少林九节鞭》

《少林五形八法拳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少林寺地趟梅花拳》

《少林棍法大全》

《峨眉大力擒拿手》

《峨眉拳实用技击法》

《崆峒武术探微》

《形意母拳》

《手臂录》

《易筋洗髓》

《李派太极七星如意拳》

《梅花拳》

《梅花桩典籍之梅拳秘谱》

《武当字门拳和岳家拳与内家拳》

《流星锤技法要旨》

《江西客家字门拳和硬门拳》

《杨家奇枪》

《白眉拳术》

《白鹤拳》

《竹林锤谱》

《铁佛派大力鹰爪功、铁掌功》

《阴阳手属天山派内功绝技功法》

《鹰爪拳》

《内家拳法》

《黑虎拳》

《通背拳法》

《通背拳浅释》

《五猴通背拳(草谱)》

《纵横通背拳(草谱)》

《东方大侠张策》

《徐氏通背掌法》

《龙行刀》

《少林达摩易筋经图解》

《少林棍法阐宗》

《少林棍法大全》

《少林护身暗器秘传》

《少林金刚硬气功》

《达摩剑》

《三环套月鞭》

《剑术》

《紫霞剑》

《单刀法图说》

《白猿通背拳》

《祁家通背拳》

《五行通背拳法势精要》

《通背拳法》

《通背拳浅释》

《五猴通背拳(草谱)》

《少林绝命腿》

《少林气功秘集》

《少林三绝》

《民间武功宝典:古传实战秘技》

《民间武功宝典:解危91手救命拳》

《剑经注解》

《江湖打斗攻杀术》

《江湖打斗绝命腿》

《通臂二十四势》

《通背拳术》

《通背缠拳》

《白猿通背拳》

《祁家老门通背拳谱》

《祁门通背拳谱》

《东方大侠张策》

《徐氏通背掌法》

《江湖打斗三十六毒手》

《民间武功宝典:秘传6步夺命功》

《民间武功宝典:内家拿穴擒敌秘术》

《民间武功宝典:硬功制敌一招绝》

《江湖打斗杀手拳》

《江湖杀手秘技》

《江西绝技五百钱》

《八卦剑学》

《八卦九宫连环步·八卦连环腿》

《形意拳拳经解》

《形意拳拳谱》

《形意拳拳械精粹》

《八卦拳学》

《八卦三合功》

《八卦太极拳》

《五轮书》

《剑经注解》

《白猿通背拳》

《祁家老门通背拳谱》

《祁门通背拳谱》

《五行通背拳法势精要》

《剑经注解》

《阴符枪谱》

《昆吾剑谱》

《贾氏青萍剑》

《形意拳技击术》

《形意拳技击珍传详解》

《形意拳理论研究》

《八卦门无极剑》

《八卦内修秘技:盘龙功》

《形意拳练法、用法与功法》

《形意拳散手炮》

《形意拳实战技法》

《龙形八卦掌》黄柏年

《武当八卦阴阳手》金文侠

《武当白云掌·宫门八卦游身掌》

《武道秘诀八卦拳真传》

《写真八卦奇门枪》

《形意八卦掌:健身与技击》

《游身八卦连环掌》

《中国八卦太极拳》

《写真太师虎尾鞭》

《纵横通背拳(草谱)》

《通背拳》

《通背拳连环秘技》

《通背拳》

《双手剑》

《达摩剑》

《说剑》

《剑道》

我手上的保健气功就有《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等。光《易筋经》就分光绪,宣统和民国三个版本。。

蔡龙云(1928年11月-2015年12月)撰写的一至五路《华拳》《五路查拳》《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剑术》《少林寺拳棒阐宗》等。

万籁声(1903年2月-1992年8月)《武术汇宗》《万籁声武术教范》、《国际技击武术教范》、《国际武术体操教范》、《国际气功武术教范》、《武术言论集》、《中国伤科》等等。

刘云樵1909年(宣统元年)-1992年元月24日《八极拳术述要》《八极拳》《昆吾剑》。

在早那帮武术家都是走江湖的,写不出来书的

武林高手 古代:中国武术十大名人榜 第一名:达摩 还要说吗?是个中国人都知道了,也许他的武功不是最厉害的,但是他的名气绝对是最响亮的。 第二名:张三丰 此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绝对是个半人半神的存在,是中国武术的骄傲,如果武术界真的有古往今来第一高手的话,那肯定就是他了。一句话他就是神,中国武术之神。 第三名:杨露禅 什么??不知道他是谁??昏了,你太极宗师白看了。他就是杨氏太极拳的创始人,也就是那个中国武术史上最有名的偷学者。 第四名:霍元甲 最近李连杰拍的**正在上映,不知道的话去看一场**就KO了。 第五名:陈长兴 号称陈无敌或者太极陈,杨露禅偷拳偷的就是这家伙。当时唯一能做他对手的人大概就是他徒弟了 第六名:方世玉 少林五拳之中得了鹤拳,然后托**的福成了名人 第七名:洪熙官 前段时间**电视铺天盖地都是他的身影,少林五拳得虎拳 第八名:黄飞鸿 出名的不是他的武功,而是和十三姨的不论之恋才是吸引眼球的地方 第九名:李小龙 世界七大武术家,真正让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人 第十名:海灯法师 这个人的争议还不是一点点的大,盖棺还定不了论。姑且不论功夫真假,他在中国武术界的名人地位无可争议 现代:(冠军级别人物)十大武术教授:门惠丰、马贤达、习云太、王培琨、刘玉华、邱丕相、张文广、陈盛甫、夏柏华、蔡龙云十大武术名师:区汉泉、孙剑云、李文彬、李天骥、张继修、陈正雷、赵子虬、郭瑞祥、梁以全、蔡鸿祥十大武术教练:王常凯、吴 彬、邓昌立、何福生、陈昌棉、邵善康、庞林太、周永福、钱源泽、曾乃梁十大武星:王 萍、王二平、王世英、李连杰、何强、张玉萍、赵长军、高嘉敏、原文庆、韩志诚中华武林百杰:北京:冯志强、李士信、李秉慈、李德印、陈家珍、袁敬泉天津:刘万福、李文贞、郎荣标河北:刘述来、刘鸿雁、陈凤歧山西:张希贵、杨振怿内蒙古:王亚飞、吴秉效辽宁:刘幼贞、刘青华、秉九如、徐其成吉林:赵林燕、高正谊、康绍远、韩明男黑龙江:于立光、李承祥上海:马岳梁、李福妹、傅钟文江苏:王金宝、费玉侠、彭贯洲浙江:李青山、陈邦达、陈顺安安徽:刘学志、杨仁涛、郭省聚、徐淑贞福建:许金民、陈思坦、洪正福江西:陈春铭山东:王守义、王新泉、牛怀禄、高焕波、徐桂林河南:卜文德、马春喜、顾有义湖北:庄汉生、杨 勇、郭孝全、袁林林湖南:李德植、杨笃斌、晏西征、秦可国广东:陈道云、梁艳华、黄建刚、董德强广西:赵裕昌四川:任 刚、刘太福、李毅力贵州:洪治平云南:任继华、苏自芳陕西:马振邦、张 桐、徐雨辰甘肃:李淑红、张鸿谋、郝心莲宁夏:李小平、蒋鸿雁青海:冶国福新疆:方汝楫北京体育大学:朱瑞琪、张广德、徐伟军上海体育学院:郭志禹武汉体育学院:江百龙、温 力、曾于久西安体育学院:白鸿顺 成都体育学院:王树田、肖应鹏、张选惠、彭 英沈阳体育学院:关铁云、穆秀杰前卫体协:高美涧、贾伟涛国家体委:毛伯浩、吴江平、张 山

全国武术学院排名前十名如下

1、少林塔沟武校少林塔沟武术学校

2、登封嵩山少林武僧团培训基地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

3、登封释小龙武术院少林寺释小龙武术学院(原少林寺武术学校)

4、登封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少林鹅坡武术学校,简称(鹅坡武校)位于全国武术之乡、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登封市大禹路西段

5、嵩山少林寺罗汉院教育集团河南嵩山少林寺罗汉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太子沟。

6、山东郓城宋江武术学校山东郓城宋江武校始建于1985年。

7、山东莱州中华武校山东省莱州中华武校建于1992年,坐落于胶东半岛,

8、河南省登封市少林鹅技坡武术专修院登封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创始人梁以全,国家高级武术教练

9、陕西大荔西北武术院西北武术院

10、广东湛江少林武校广东湛江少林武校,学校坐落在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湛江市霞山区风景秀丽的三岭山森林公园旁。

《中国武术古籍》,所列 199篇 在《汉书·艺文志》“兵书”类的“兵技巧”部分中介绍了武术,共有13家、199 篇,其中除射法外还提到“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蒲苴子戈法四篇”等。这些都是中国最古的武术著作,虽然都已亡佚,但可看出中国早在汉代,拳术、剑术等武术技巧就已用文字留传下来。

 中 国 武 林 门 派 四 大 家

  (一)

  少林是中原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以出于

而得名。

  关于

的起源,据北宋《

》等书所载,南北朝时,

孝文帝大和年间(477一499),达摩大师从梁国北来,面壁于

,历时九年而功成,遂传《易筋》、《洗髓》二经,创立

。这个说法,为多种典籍所载, 唐代

又写了《

序》.但考之史实,却不与历史相合,现代学者已经证明这不过是传说,被称为

初祖的达摩也并没有这样的武功。

  历史上,在达摩以前,北朝寺院的练武风气就已形成。

太和十九年(495)修建

,最初是为西域

跋陀(又称

)所建的。后来,达摩才来到寺中。达摩虽然创立了

,却并非

的创始人。事实上,

是在长期的僧众习武中逐渐自发形成的。

  少

术的发扬光大。始于隋唐之际的一件大事。隋朝未年,

,少林寺被山贼所劫,僧众奋起拒敌,贼人放火烧毁寺院。

与郑帝

作战,

应邀相助,活捉

,逼降

,这就是著名的“

”,也是著名**《少林寺》的历史原型,。

即位后,对

、志操、惠赐、善护、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13人大加赏赐,少林寺再度兴旺起来,少

术也开始繁荣发达,逐渐成为中原武林第一门派。

  

据说也是

。从宋到元,少

术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元代大圣

王传授

而自成一宗,福裕

汇集了少林

,少林武术的特点日渐突出,到明代便形成了少林“以搏名天下”的威望。明嘉靖二十三年(1553)、少林寺组织僧兵到江南抗倭,

五年(1625)树立:“少林观武碑”,成为天下武林之宗。明代的著名武憎,有

上人、小山和尚、月空和尚,痛禅上人等,又有悟须、周友、周参、洪转、洪纪、

、普从、普使、广按、宗擎、宗想、宗岱、道宗、

、庆盘、庆余、同贺、铉清18人,皆为武林中的超一流高手。明代后朔、少林武术渐从以

为主转向

。又吸收了很多民间拳种,集天下武术之大成,形成

  清代康熙年间(也有的说是雍正),朝廷曾因少林寺藏匿反清义士“谋逆”而将其焚毁,(并严禁民间练武,少林武术转入地下状态。并由转入南少林的一支,据说创立了洪门。清代的少林名僧高手有铁斋、致善、致果、

、湛举、五枚、古轮、妙兴、贞续、德根等。

  少林派不只是少林寺的功夫,而是以少林寺武术为代表的整个外家功夫的集大成。一方面是少林寺僧从民间引进不少

,另一方面是少林寺也招收

,使少林武术流传民间,同时,少林还在各地创立分院,自隋唐之际创立福建

少林寺分院(即南少林)以来,元代福裕

在外蒙和林(今

前杭爱省

),天津

盘山、长安、太原、洛阳分别创立五座少林寺,再加上山东九顶

、台湾八番社、四川

,一共是十座少林寺,这就把

传到全国。许多门派的源头,都与少林大有关系,就连武当和峨眉的开派传说,也有源山少林的说法。

  在少林寺的分院中,以南少林最为重要。南少林又是

之祖,以五拳为主要

、有

练神、虎拳练骨、豹拳 练力、蛇拳练气、

练精之说,又有

、一路闯少林、二路提卢少林、三路文少林;四路拗步少林、五路武少林、六路神化少林等套路。(参见嵩山少林寺三十三代皈依弟子释永文《少林武术概说》,《武林》1983年第七期)。少林支派众多,有“三大家”、“四大门”之说。“三大家”是:红家少林、孔家少林、俞家少林:“四大门”是:大圣门、罗汉门、二郎门、

门。又如六合、

、劈挂,通臂、太祖、

、华拳、

、弥宗、动力、

,沙脚、

、地趟、

、翻手、

、咏春等,也大都是从少林武术中发展出来的。

  少林的套路也很多、光是

,据说就有172种之多,有

、大

、朝阳拳、

拳、炮拳、通臂拳、

、长锤拳、

、形意线、

以及“少林

”等。

也是少林武术的大宗“、各有数十种套路,

则有二堂剑、五堂剑、龙形剑、飞

、白猿剑、

、绨袍剑等。又有

、三股叉、

、月牙斧、梅花拐等数十种兵器,

、虎扑把、游

步、

、十字乱把、老君提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

等一百多种散打,卸骨法、擒拿法、

秘法、

谱、

义、用药法等各种技法等等。

  少林武术的要旨,传说当日达摩祖师见众憎坐禅,

,难以入定,有碍佛法,细究其由,乃因躯体衰弱所致,于此悟到修习佛事必先强健体魄,因效鸟

态创立

,因此,少林武功的特点,首要之点即为调呼吸,练百骸,进退敏捷,刚柔兼济而尤以刚为主,以攻架为主,以长手为主,成为各类

法之

  少林武术门派和侠文化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少林武功博大精深、无人可以穷尽,是天下最大的

宝库,不愧为武林第一大门派,因此在江湖上,少林派常常充当着“

”的维护者、裁判者和

的角色。如金庸《无龙八部》里的少林,天下

之至境,在于少林;

前攻袭辽人之

,出于少林,以慈悲佛法使

雄图、

深恨尽归尘上,化解怨孽,在于少林。当然,有时少林也有忍让过分而导致贪嗅的情况,如《倚天

》圆真(

)之作恶江湖,便与少林之纵容大有关系,他们认为人心可化,而殊不知某些恶徒却是本性难移,等等。

  其二,由少林的起源传说,产生了一批侠文艺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推由

主演的**,《少林寺》,述说了隋唐之际“

”及少林开始发扬光大的传说、关于达摩创少林及历代

为少林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也有一些侠文艺作品加以反映。

  其三、少林在反清抗暴及抵御外侮方面,充当着重要角色,少林曾有过抗倭的壮烈事迹,到清代据说又从事“

”的秘密活动,由这里产生了关于少林的侠文化传说。明代抗倭名将俞大酞据说与少林大有关系;洪门

传说源出少林;文艺作品里又出现了似

为题材的“

系列”等等。

  少林是

之宗、也在侠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

  武当为内家之宗。

  据明末清初

的《

》,

为宋人

所创。据说

是北宋未年

的丹士(道士),徽宗召他入京,道遇贼人,梦

帝授其拳法,次日

孤身杀贼百余人,遂创立

派。

  又有的传说,说张三丰源出少林、精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将其统纳于十段棉

之中,变战斗搏击之法为御敌防卫之法,风格遂与少林大为不同、因此别树一帜、开创武当门派;又称内家。十年功成,声誉大振、又传出太极、形意、八卦等支派。金庸的

《倚天

》写到武当开派、便采用了这种说法,说张三丰本名

宝,为少林

和尚的徒弟、师徒因违犯少林不准擅自学武的禁令,被赶了出来,后来他根据少林功法而变通,遂创

  关于历史上的张三丰其人,本名张全一,又名

宝,三丰是他的

,因为

,又被称作邋遢道人。关于他的生活年代,则是各有说法,有的称他为宋人,有的称他为

,也有说他是元人、明人的。大概因为他在道教传说中十分有名,这才被抬出来作了武当派的

。这种说法,显然只是武当派为了神化自己,并非历史的真实。

  武当派的正式流传,大约开始于明代。

虽在唐代就开始建造

,但真正的黄金时期却是在明代。明成祖

登基,推崇武当道教,调集民工30万人;用了13年时间,在

修建了33处建筑群,号称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祠、十二亭、三十九桥等,绵延140华里,建筑格局均依

上的

修仙故事,由工部设计而成。至今武当山紫霄官正殿梁上仍有大明永乐十一年(1413)、十二年

御驾敕建的字迹。三天门

上则有“

”四个大字,

顶太和宫又称

,殿中供奉张

  三丰铜铸鎏金坐像。武当道教的黄金时代从这时开始,武当的武术门派,也是在这个黄金时代中产生的。

  据《

》,最早传授

见于记载的是陕西人王宗、王宗传温州

同,到

手里遂

元年(1506)前后生于温州,

元年 (1620)左右卒于贵州

自称得张三丰真传,为武当派第三代传人。他后来游历江猢,又得峨眉真传,创立武当

派内家豢,武当派从此

。传说曾有少林僧70 人慕名而不服,上门挑战,

袖手安坐,兀然不动,一僧忽从半空跃起,施展连环腿法,想要以少林绝技破其气功。

仍是

,只在少林僧攻势将至的一霎那,微微侧身 抬手,少林僧便如断线风筝般忽然失了

,飞出窗外,落在高楼之下。从此

法,无人不服。

  张松溪之后,武当派

。产生了一大批武林高手。他们是:叶继美、吴昆山、

泉、单思南、阵贞石、孙继嗟、

目、徐岱岳、余时仲,吴

、陈茂宏、卢绍歧、董扶舆、夏枝溪、柴元明、姚石门、僧耳、憎尾等人。

  武当派的功法特点是强筋骨、运气功。强调内功修练,讲究以静制动,

,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武当功法不主进攻,然而亦不可轻易侵犯。犯则立仆。

  武当战法策略是:凡搏人皆以其穴,

,晕穴,哑穴,一切如

图法。(《

》)其总的要求又包括在“六路十段锦”当中。“六路”,的歌诀为:

  佑通

最为高,

深锁转英蒙,

  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

  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锥冲掳两翅摇。

  “十段锦”的歌诀为:

  立起坐山虎势,回身急步三追,

  架起双刀敛步,滚斫进退三回,

  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归营寨,

  纽拳碾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

  入步韬随前进,滚斫归初飞步,

  

紧攀弓,坐马

两顾。

  武当功法,讲究“练手者三十五、练步者十八”,又有所谓七十二跌、三十五掌、六路十八法、十二字、存心之五字等。

  武当派的

套路,有太极拳、无极拳、鹞于

、猿糅伏地拳、六步

、武当

等。武当派的内功,有“洗髓金经”

(金狮夺毛、凤点头、风摆荷叶、左缠金丝、右缠金丝、刀劈华山)等。武当派的器械,首推武当镇山之宝

、又有

、六合刀、松溪棍等。武当派的

,在

中,常常提到的有

、三才剑阵等。

  少林出自

,有

文化的色彩。武当出自

道教,中华本上的色彩极浓。

蕴藏着

的慈悲之理。

源于道家、老子讲“一”讲“道”,庄子讲“广莫之野”讲“逍遥游”,使

有较浓的想象色彩和审美意蕴,招式的表现也很有诗意,比如下面这些招式,便十

象化,富于审美的魅力:迎风铁扇、弃物投先、舜子投井、

贯日、乌云掩月、

献果、仙人照掌,兑换抱月、

门柳、

、满肚疼、一提金、欢推窗、顺

、乱抽麻、燕抬腮、虎抱头等。又如武当派

拳的拳诀:

  风吹荷花,左右摇摆,飞云流水,穿连不断,踩步悬肘,运气养性,慢劲快打,环套八法。

  这里一方面是内功心法,一方面是形象化的姿态体式,荷花、清风、流水、飞云,使人仿佛想见武当道境的空明灵秀和清仙之气;招数的左右摇摆,绵绵不断,又仿佛使人想到“一生二,二生三,

”的至

机,想到天地初开时荒茫混沌的

  武当的支派有松溪派、淮河派、

派、轶松派、

、功家南派等,又有玄武派、北派

等。至于太极拳、

等,因其出自道家,人们常常将它们归入武当派,也有人认为它们自成体系的。

  总之,武当和少

样,最初是以地域来命多拳系,到了后来便大大超出地域的范围,武当派并不只是在武当山,正如少林并不只是在少林寺一样,它代表了一大批具有类似特点,如主静、主柔、出自

道教的武动派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三)

  

与少林、武当共为

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鳖头。

  

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

而起的,它与洪门

之“

”不同,洪门的“峨

”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

  从明代开始有峨眉派的记载,明代中叶人

(1507—1560即

二年到嘉靖三十九年在世)的《荆川先生文集》里,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

裂惊沙走。

  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矢魔翻翠袖。

  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

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余奇未竟己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

  真是“

”,倏忽神奇,变化

,难怪要引起诗人的极大兴奋了。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据峨眉派的拳志说:

  祖师原为一

,后入

。……是时,师善

,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

,女子御侮,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

,创不接手之拳法,

,…… 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

拳法,同道相誉,称日峨眉拳,后弟子至峨

,偶谐其音,始称峨眉,此拳名之始未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师本

,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据孟宪超《峨眉拳(上)》,《武林》1986年第4期)。

  由此可见,峨眉最初是一个由女子所创的武林门派,开始的时候叫做

拳法,后因祖师人了

,又以称女子为“

”和佛教圣地之“峨

”的双重含义而得名。

  峨眉派功法介于少

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攻防兼具入拳经上讲:“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总之是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站在女子的地位融汇了

、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

  从宗教渊源上看,峨眉亦僧亦道,而以

为主。在

中,金庸《倚天

》说是

幼女

,因为心中爱慕杨过,而又尊敬

的爱情,所以云

,借此畅解胸中块垒。后得机会听

念涌《

》,创立峨眉派,后来传至

,其弟子

等,皆为

,此外,峨眉派的许多招式,也都具有女性的色彩,如拳法中的一面花、斜插

、裙里腿、倒踩莲等,又如

中的

挥笔、索女掸尘、

洗面、

追魂等,簪法中的

等,都完全是女子的姿态。又如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峨眉刺,又称

簪,也是由女子

变来的。

  峨眉派武功有所谓“动功十二桩”—— 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又有所谓“

六大专修功”一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磐功;有“三大器械”一

、簪法(峨眉刺)、针法(

)。峨眉派的绝技,不仅包括三十

指穴法,还有峨眉

,其

云(据董如军《峨眉剑技法七招》,《武林》1992年第5期)

  玉女

妙入神,残虹一式定乾坤,

  身若

莺穿柳,剑似追魂不离人。

  临敌只须出半手,纵是

  峨眉派的剑法和簪法,姿势优美而威力十足,也是峨眉的绝技。

  峨眉派的分支,据清初《峨眉拳谱》上说: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

  

峨眉月,光辉

湖。

  “五花”是从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

  一、

派,据说从陕西流入;

  二、点易派,以川东涪陵点易洞而得名;

  三、

,以川东道家胜地

得名;

  四、

派(

派),

较为盛行;

  五、

派。以川

都青

而得名。

  “八叶”是从

风格角度所分的八派:

  一、僧门,据说传自少林憎人,故名。又称“申门”。特点是巧、快、灵、动,如

状,别名“狲门”。

  二、岳门、据说由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手法不划圆不成拳。

  三、赵门,据说为

所传,借鉴少林派太诅

(据说也是

所传)等拳法,特点是高桩。又因习练

,称为“红门”。

  四、杜门,以传说中诸葛亮

之“杜门”而得名,一说拳法传于

杜观印。特点是封锁严密,善于防守。

  五、洪门,相传以明太诅

而得名,习练大、

,特点是刚劲。

  六、化门,又称“蚕闭门”、“缠闭门”,三十六闭手如

吐丝,绵绵不断,紧封敌手,使其不能施展。

  七、字门,又称“智门”,因收势摆成字形而得名,特点是高桩长手,起伏大。

  八、会门,又称”慧门”,以神拳为代表,,讲究观师默像,念

,颇为神秘。

  峨眉派总的特点,在于亦刚亦柔,如

,是诸家武术中姿态优美的一种。有诗赞峨眉派说(见孟宪超《对峨眉派拳术的进一步探讨》,《武林》1987年第四期):

  绝艺惊人侠士风,千年击技古今同。

  堪开玄理树新帜,悟透禅机弃旧功。

  假身玉女虚是实,真谛峨眉有非空。

  诸家应复昔时而,妙处良然在个中。

  虽非“天下第一”,亦不妨自成一格吧。

  (四)南拳门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南拳据说最初是出于南少林,在明代逐渐形成独立拳系。南拳总的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

  南拳种类繁多,如福建的少林桥手、

,广西的周家拳、屠

、小策打,浙江的洪家拳。

。湖北的洪门拳、鱼门拳、孔门拳、湖南的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等。

  南拳的代表是广东南拳,广东南拳的代表是“五大名家”,他们是:

  一、

。洪拳源出少林寺、相传为洪熙官所创,洪熙官本为福建

茶商,创拳后传给南少林的洪门五祖,洪拳后来传入广东,包括

(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

、蛇拳、虎拳、豹拳,

、狮拳、象拳、马拳、

、彪拳等十大

拳),历代著名高手有

、陆亚彩、觉固

、黄泰、

等,是南拳中最大的一派。

  二、刘拳。据说为

眼所创,也有说是下四府

所创的,流传于

  三、蔡拳。由福建甫少林寺僧蔡伯达、

所创,后来流传于广东中山等地,包括十字拳、大运天、小运天、天边雁、柳碎梅、

拳等。

  四、李拳。相传由福建

僧李色开所创,又由广东新会人李友山传授。一说由广东惠州李应辉所创,李拳流行于广东中山、

、龙川、广州等地。

  五、莫拳。相传为福建南少林

禅师所创;一说由莫达士所创,后传至莫清骄(一说莫清娇)。流传于

一带。

  五大名拳多数从福建南少林传来。和洪门

多少有些联系,不仅是武术门派,也是极为活跃的江湖派别。

  除五大名拳外,广东南拳还有

(由新会人陈享创立,他师从

护、李友山及少林寺和尚

,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

拳三派精华,故名

)、

(南海人

综合洪拳、佛拳所创,又称“洪头佛尾”)、

(福建

严三娘所创、一说

禅师传入广州

)、侠拳(大侠李胡子从四川峨眉山传入广州)、

拳(四川峨眉山

道人传入广州)、佛家拳(从

传入)、练步拳、练手拳、刁家教、岳家教、朱家教、昆仑拳、南枝拳、儒拳等。

  南拳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以“

”始,以“行侠仗义”终,在武侠

和影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传说中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

的侠雄豪客。清兵火烧南少林,洪熙官来到广州,隐居在

,与

和尚共开武馆。又如

,为广东“

”第二人(第一人为洪熙官),其母

是“

”中的苗显之女,有“一代

”之称。

成为《少林小英雄》、《

》、《方世玉三探武当山》、《乾隆游江南》等众多侠文化作品的主人公,晚清南拳又出现了“广东十虎”,其中的第三位

、第五位

,也是许多侠文化作品中的主人公。

河南文武学校排名第一是少林塔沟武术学校。

1、少林塔沟武术学校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东500米少林景区入口处,是由少林寺东侧塔沟村老拳师刘宝山于1978年创办的一所民办武校。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2300余亩,建筑面积73万余平方米,练功场地45万平方米,大型练功房23座,文化课教室600多个,有设施一流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生理化实验室、微机室、图书馆等。现有师生35000余人。

2、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创办于1997年, 2001年由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亲题命名。是嵩山少林寺院内负责对外教学、表演、访问和继承弘扬少林禅武文化,培育少林后继人才的大型培训基地。

3、少林寺释小龙武术学院(原少林寺武术学校)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最早的一所正宗武术专业院校,也是一所集文、武、影视、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武术院校。

4、少林鹅坡武术学校,简称(鹅坡武校)位于全国武术之乡、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登封市大禹路西段。

始创于1977年,是建国后最早的专业性武术学校,近年来学院拍摄电视剧少林寺传奇1,2,3,**七小罗汉,拳皇,舞台剧,风中少林,功夫剧什刹海等。

5、河南嵩山少林寺罗汉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太子沟。这里是中国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所在地,这里是少林武术发源地,这里是全球闻名的功夫之都。

在这里修文习武,成为少林弟子将远离大都市的热闹喧嚣,感受正宗少林功夫的博大精深和超凡魅力,禅武合一的少林精神从此伴随左右,将从这里与数万名少林师兄弟一起走上少林之路。

中国资格最老的武术宗师是谁

达摩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