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4收藏

有关蒙古族的资料,第1张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起源: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生活方式: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民族图腾: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有狼、鹿、熊、牦牛、鹰、天鹅、树木等等。《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即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狼和鹿。

宗教:萨满教是蒙古人古老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崇拜腾格里汗“长生天帝”。直到元时期,萨满教都在蒙古社会占统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贵族和民间中仍有重要影响。

语言文字:蒙古人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

扩展资料: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 。

“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

蒙古人又有马背民族之称。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

--蒙古族

蒙古人发迹于斡难之时,本来是没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人之时,乃蛮人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母以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鹘式蒙古文,蒙古族开始采用回鹘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这种书写系统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

其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回鹘式蒙古文字母表至今尚未发现直接的文献记载。据后人对这种文字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出19个字母。其中,5个表示元音,14个表示辅音。每个字母视其出现在词里的位置不同,写法略有变化,分词首、词中、词末3种变体。拼写时一般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但是,有时一个词也可分作两段书写。拼写规则不严密,重文别体较常见。字序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到右。标点符号有单点(相当于逗号)、双点(相当于句号)和四点(用于段落末尾)3种。现存用回鹘式蒙古文写成的文献中,最早的是《也松格碑》(1225)。元世祖忽必烈1269年颁行“蒙古新字”(不久改称“蒙古字”,今通称“八思巴文”)后,回鹘式蒙古文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元代后期,回鹘式蒙古文又逐渐通行。到17世纪时,回鹘式蒙古文发展成为两支,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一支是只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文。

自元世祖委托国师八思巴另制八思巴文,每以“畏兀字”呼之,以示区别。但虽然禁令屡下,当时的蒙古人仍然喜欢使用蒙古文字,八思巴文遂转以拼写他族语音。直到明朝建立,元顺帝北返,新字遍罕见有人使用。岭北等处诸蒙古人仍以畏兀儿字母为正宗。

十六世纪蒙古人信奉佛教,广译遍传佛经, 蒙古文字因而普及、定型。因此十六、十七世纪之交,为蒙古之文艺复兴。在这之前书写蒙古语的之部分缺失,皆改进之。此时引入许多藏语、梵语之内典用语,取代以往蒙古人使用的词汇。并且为了便于表示藏、梵语音,另造变体字母。字母之改良以阿里嘎里为大宗。1587年,喀喇沁翻译者阿尤希固什修改旧有的字体,自创了阿里嘎里文,这种文字可以表达所有的藏、梵语语音,且可以表达诸蒙古语所无之辅音群。此时部分古语遂弃而不用。学界谓此时之书面蒙文为古典蒙文。

清朝时,亦取鉴蒙古字母,创满文以书满语。二者字型相似,故能触类旁通。此后自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古典蒙文得以充分发展。北京、内蒙古之木版印刷业俱盛,谙蒙语之帝王或者是藏族法师都参与编纂辞典、语法书等。

又1648年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僧侣札雅班第达(那木海札木苏)亦改良传统,分析蒙古文字的标音,造新体字“托忒文字”(todo mongγol),但此新字体只通行于天山南北路、伏尔迦河口诸处,东蒙古未有采用。字母表包括31个字母。其中,7个表示元音,24个表示辅音。4个圆唇元音分别用不同字母表示,o或u,与ū的写法有区别。辅音字母d、t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混用;阴性词里的ɡ、k用不同字母表示。表示z、c、╫、呇的字母,与蒙古文相比,在字形和读音安排上有所不同。设置了表示长元音的附加符号,并且规定了表示长元音的双写形式。由于做了这些改进,托忒文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系统。

1686年,喀尔喀僧侣扎那巴扎尔仿造藏文梵字,创造索永布文,共有字母九十个,左起横书,一样能精确表达藏、梵语,以及蒙古语的语音。索永布文非常的美观,寺院经常以此加以装饰,只可惜此文字写起来比八思巴字还不方便,因此罕用于社会上。同年扎那巴扎尔另造横书方块字,通行于喀尔喀各处之佛寺间。

二十世纪初,曾有蒙古文拉丁化之议,当时却未付诸实行。1945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蒙古人转用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俗称“新蒙文”。这种文字的字母表比俄文多Θ、Y两个元音字母。长元音用双写字母表示。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喀尔喀方言的语音系统。1946年以降,蒙古国改以西里尔字母拼写喀尔喀方言。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蒙古自治区则仍采传统蒙古字。

蒙古文字与阿拉伯字母没有什么关系,最早回鹘文字母是参考来自五世纪的粟特文字母创造的。以后蒙古文字母的制定又参考了回鹘字母,满文字母的制定则参考了蒙古文字母。锡伯文是满文的延续。这些字母都是自上至下的竖型字母,与阿拉伯的横型字母明显不同也无关。

蒙文字有三种,老蒙文就是回鹘字母的蒙古文字,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等地的蒙古族所使用,又叫“胡德木文”;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所使用的叫“托忒文”,在字母形式和语音拼读上都与东部蒙古有不同,属于西部卫拉特蒙古人使用;再有则是俄罗斯境内的前苏联地区的蒙古人区域和蒙古共和国(外蒙古),主要是用西里尔字母拼读的新蒙文。元代的时候还曾经使用过藏族八思巴大师创造的八思巴文,不过后来不怎么流行。

各种新老蒙文的优点都是以音以字母拼读字词,因此在语言的沟通和学习上比较方便,据说蒙古文字中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很容易学其他语言。不过老蒙文的缺点是书写比较麻烦,而且不太容易利用于计算机系统,所以现代多以拉丁字母或者西里尔字母去拼写,以方便计算机使用的信息化沟通。

我不是蒙古人,所以并不专业。

成吉思汗没有发明蒙古语。蒙古语是古阿尔泰祖语(阿尔泰共同语)或者古蒙古语一步步自己发展来的。

成吉思汗只是让一个叫塔塔统阿的回鹘人为蒙古语制定回鹘式蒙古文并自己为之推广而使用到今天(外蒙古已经改用西里尔蒙古文)。

# 历史 冷知识#

蒙古族是以东胡为族源、最初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的古老部落民族,开始并没有自己的文字。

早期蒙古族祖先向西迁徙与突厥系居民融合,其经济、生活包括 文字也受到了突厥民族的影响,文字有很大发展。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关于蒙古文字的起源,一般来说有两种说法。

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部落时,乃蛮部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被抓获。塔塔统阿并没有向成吉思汗俯首乞怜,反而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各种印章印信)。

成吉思汗非常嘉许塔塔统阿忠于国家的行为,遂绶之同等官爵,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称《国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纥式蒙古文。

另外一种观点说公元九世纪中叶以前,乃蛮部属于回纥汗国。当时,乃蛮部与回纥人毗邻游牧,是与回纥人最近的蒙古部落之一。乃蛮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属于蒙古诸部当中最发达的。回纥西迁后,乃蛮部在漠北继承了回纥文化,他们用回纥文字记录自己的语言,逐渐的蒙古诸部都开始使用回纥文字。

不管是哪种观点,都说明了蒙古文来自于回纥文字,而且都是通过乃蛮部传播开来的。

回纥式蒙古文开始是横写,后来变成了竖写。蒙古人对此的解释是,骑马时竖写更加方便。

但这个时期,回纥式蒙古文并不是蒙古诸部统一的文字,也有蒙古部落使用波斯文、汉字、西夏文等。时间来到忽必烈时期。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称帝,尊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老师八思巴为国师,授以玉印,任中原教主,统天下佛门。

至元年间(1264-1294),八思巴奉诏创制区别于回纥文字的蒙古文字。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多人的智慧,八思巴最终在藏文字母的基础上,结合蒙汉多种文字,创制出一套方形竖写的拼音字母,后世称为八思巴文。至元六年(1269年)二月,忽必烈下诏颁行蒙古新字于全国。

八思巴文以音素为表音单位,字母分元音和辅音。元音a不专设字母,以零形式表示。

按忽必烈的规定,八思巴文是用来" 拼写一切语言 "的,它的书写对象包括蒙、汉、藏、梵、维吾尔等多种语言。拼写各种语言时,有两种拼写原则:一是按口语语音拼写,如拼写蒙古语和汉语;一是按所拼写语言的书面形式转写,如拼写藏语和梵语。

因为每种语言文字体系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彼此差别非常大,因此同一种字母很难确切地表示每一种语言,八思巴文也没有完美做到这一点。同时, 八思巴文这种书写单位不适合于蒙古语的特点。由于书写单位是音节,又不使用标点符号,所以阅读时词的界限和句子的界限,只能靠上下文判断。八思巴文拼写汉语时不标声调。因此,如果原文没有汉字对照,或没有上下文,就难以确定书写单位所代表的汉字。

限于八思巴文的局限性,元朝时期,只有皇帝下达的诏书、经文等官方用书采用这种文字,在蒙古人集中的岭北行省、伊尔汗国、金帐汗国等地区并未真正使用。

元朝灭亡后,蒙古退回草原,八思巴字也失去了实际使用价值,只是在印玺和碑文中继续使用。

十六、十七世纪,蒙古人改革了一直使用的回纥式蒙古文,形成近代蒙古文,即今天通行的传统蒙文(胡都木蒙文)的直接前身。

回纥式蒙古文在发展过程中又分化为两支,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一支是只在卫拉特方言区(包括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等部,也就是瓦剌)使用的托忒文。

托忒文是17世纪 和硕特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创制,用于卫拉特部族中。“托忒”todo意为“明了”。这种文字区别了胡都木蒙文中不能分别的o和u,ö和ü,t和d等音,规范化、口语化了一些写法。但由于这些改革多是以卫拉特方言为基础的,导致文字无法推广到其他方言地区。于是托忒文成为卫拉特方言文字,并沿用至今。今天的新疆卡尔梅克蒙古人( 土尔扈特部东归的蒙古人 )仍然有沿用。

另外,蒙古地区还有几种极为小众的蒙古文字,例如 喀尔喀高僧一世咱那巴咱尔17世纪创制的苏永布文(主要用于宗教和装饰目的,由于字体繁难,并未在民间流行。现如今见于蒙古国国旗上的国徽)、20世纪初由布里亚特喇嘛阿旺多吉(德尔智)创制的瓦金达拉文(更加小众,而且后面迎来了斯拉夫化蒙古文)。

时间到了民国时期,漠北蒙古(外蒙)受到沙俄(苏联)的影响,开始从民国独立出去。为了排除漠南蒙古(内蒙)的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外蒙尝试改革传统蒙文( 胡都木蒙文 )。

起初,外蒙试图创立拉丁字母蒙古文字,并已确定了文字方案。但此时苏联国内也在进行文字改革,苏联将境内少数民族字母全部废除,改 用西里尔字母(斯拉夫字母)。深受苏联控制的外蒙也不得不在公布拉丁字母两个月后收回了此方案, 重新颁布法令,改用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拼写国内最主要的蒙古语喀尔喀方言, 俗称“新蒙文”, 作为国家法定语文。

传统蒙文( 胡都木蒙文 )在外蒙境内消失。

新蒙文字母表比俄文多Θ、Y两个元音字母,长元音用双写字母表示,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喀尔喀方言的语音系统, 基本做到了“怎么说就怎么写”。

但是新蒙文没有了传统蒙文书写迅速、兼顾各地方言等优势。新蒙文也面临着和朝鲜半岛谚文一样的尴尬局面:今天的外蒙人根本看不懂古代文献,割裂了 历史 传承。

从上面蒙古文的发展来看,蒙古人民在不同 历史 时期运用创造了不同的文字系统,但自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之后,传统蒙文( 胡都木蒙文 )一直是蒙古族同胞的主流文字,是蒙古族生命力最长、传播范围最广的文字,广泛被蒙古族人民所接受。

传统蒙文( 胡都木蒙文 )是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的思维感情、精力、气韵的民族文字,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传统蒙文( 胡都木蒙文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竖写体文字,蒙古族同胞又亲切的称其为“从天降地的文字”。

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