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了的漆器有哪些是春秋时期的?
春秋时期,漆器走向了制作工艺的成熟期。漆器图案基本完整,既有构图严谨的几何图案,又有写实风格的鸟兽、房屋、人物等新的装饰纹样,彩绘技巧高超,内容丰富。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重视漆树和桐树的栽培,《诗经》等古典文献中均有记载。漆树的种植进一步扩大,国家需要设官置守漆园。
最早的关于割漆的文字记载,是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曾任“漆园吏”的庄周所撰的《庄子•人世间》。书中记载孔子南游到楚国,楚狂接舆游其门道:桂可食,故伐之。漆有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这段话确切地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割漆已经是一项十分普遍而经常性的生产活动,成为当时人们习见的劳动内容,“割”说明其所用的采集工具是刀具。
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逐渐瓦解,社会大变革促进了人们思想活跃和手工艺解放。这时期以青铜的重量显示统治者身份地位的礼制已趋衰微,而漆器所具有的体态轻巧、美观实用和色泽绚丽等优点,使陶器和青铜器相形见绌,所以髹漆工艺在这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漆工艺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华丽浪漫的漆器艺术风格成为这个时期的标志。
春秋时期漆工艺可以说是我国髹漆工艺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时期的漆工艺与商、西周时期漆工艺比较有了很大的发展。
春秋制作漆器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商、西周时期漆器的发现地点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的黄河流域中游地区,而春秋时期已扩大到黄河流域下游和长江流域。
同时,春秋漆器制作出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由于漆工艺包含有不同的文化因素,诸如不同的地理环境、各诸侯国政治制度、民族传统、漆器的制作方式和使用方法等,从而造就了这时期漆器的器物类型、装饰风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春秋时期漆器器型有簋、豆、扁壶、方壶、盒、盘、盆、匣、俎、瑟、镇墓兽和漆绘棺椁等。这时期制作工艺水平较高,其胎质大多数为木胎,出现了竹编胎,仍有少部分铜胎髹漆漆器。木胎主要有斫制、挖制和雕刻3种。
而且,春秋时期漆木与金工结合的工艺制作十分精美,如山东省沂水刘家店春秋墓发现的嵌金漆勺就是这类漆器的珍品。
这时期漆器装饰艺术逐渐增多,有黑地朱彩或朱地黑绘,有二方连续纹样,也有单独适合纹样。传统的几何曲纹依然是这时期的主要图案之一。其他还有云雷纹、蟠龙纹、窃曲纹、变形鸟纹等。
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漆器中出现了写实题材的图案,如山东省临淄朗家庄春秋墓中有此类纹样。这类写实题材往往伴随着夸张的艺术手法,但图案讲究均衡对称。
这时期总装饰纹样风格虽然已经摆脱商、西周青铜的那种神秘、恐怖的饕餮纹样,但可以看出从商、西周青铜器云纹、窃曲纹和云雷纹等纹饰演变的痕迹,具有过渡时期的特点。
春秋时期,漆器由于轻便、精巧,被广泛用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王亲国卿、宫廷贵族竞相使用漆器替代青铜器,在上层社会蔚然成风,使其成为丰富当时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漆器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前代。
春秋时期的漆器除了木胎,还有竹胎、石胎和铜胎。漆器的种类有饮食器如杯、盘、豆、勺、俎、壶等。家居用器如奁、盒、几、案、床、衣箱、屏风等。兵器如漆弓、漆盾、甲胄及各种兵器的杆、柄、鞘等。乐器如琴、瑟、鼓、笙等。生产用器如工具箱、工具鞘等。丧葬器如葬棺、椁以及镇墓兽等。交通工具如车、船等。此外,还出现了纯艺术形态的观赏性漆器工艺品。
春秋时期漆器的地点有几十处,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
在河南省光山县黄君孟夫妇墓发现了一批漆器,有漆豆、漆盖、漆斗、髹漆棺等,其中漆豆为黑地朱漆彩绘,而木棺通体髹黑漆,盖面用朱漆绘窃曲纹。
河南省固始县春秋末期河南侯古堆一号墓中有十余件漆器作品。这些漆器制作精美,线条流畅,色泽艳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最突出的是漆木瑟,长192厘米,宽375厘米,高10厘米。面板和底板皆用一整块桐木板做成,板厚11厘米。瑟面板稍隆起,底板平整。两端近首尾边处稍薄,中间夹着厚15厘米的横木,形成瑟的内腔中空。瑟面两端为承弦。
承弦上边刻有过弦的位置线,首端19根,尾端合成3股,两侧承弦各为6根,中间的承弦为7根。琴弦外边的面板上钻有圆形过弦眼,都与承弦上的刻线相对照,弦数相同,均为19根。
瑟的尾端面板上雕刻有两个椭圆形的大眼睛,周围雕刻10条盘绕着的蛇,非常生动。蛇身的空间中凿有5个穿过面板的方眼,这是为插入绕弦柱而设置的,长宽各2厘米。绕弦柱的顶部为兽头形,其下露出面板部分为圆柱形,插入方眼内的为方形,总高12厘米。
此瑟面板四周均髹黑漆,中间素面。尾端面板下的横木为平缓的斜坡状,并阴刻云纹,髹有黑漆,下半部中间刻有宽8厘米的凹槽,19根弦皆从此通过。
瑟的底板前后两端凿有弧形窟窿,瑟的两侧设有立墙板,立墙板刻有槽口,周边钉有竹钉,扣合严密。立墙板的尾端浮雕三蛇盘绕。立墙的高度和瑟的高度相等,四周髹黑漆,中间素面。
从整体看,木瑟是做成后再进行穿弦的,穿弦的顺序是:先把弦从底板的窟窿内通过首面板的19个弦眼,又经过首端和尾端的承弦,再穿过尾端的弦眼内进入瑟腔,然后从尾端底板的窟窿内一根一根抽出,再经过尾端横木的小凹槽,牢固地将19根弦绕接在5根绕弦柱上。
另外还有漆木鼓,内径362厘米,上下两面均张皮革,张皮革使用的竹钉有8枚,钉长2厘米,竹钉都是3个为一组,呈三角钉法。鼓壁中部髹黑漆,其间有朱绘变形螭虺纹,空间以银白色回纹填补。有两块鼓壁板的中部凿有小方眼,眼内还存有方榫,榫长28厘米,外大内小,用途不明。
同时发现的漆木有柄鼓,鼓壁外弧直径19厘米,上下两面均张皮革,鼓面髹漆彩绘,中间朱绘一圆形,其间涂**,朱绘3条夔龙,龙身填**回纹。
再于其外绘4股交叉的绳纹,两红两黄。绳纹外朱绘方格、云纹、回纹等,其间以**星点纹饰填补。边沿以朱、黄绳纹环绕一周。鼓壁上下用双线勾勒朱色山字纹,中间鼓起的一周绘12组连尾兽纹,内填**涡纹。线条流畅,色泽艳丽。
该鼓的鼓壁凿有方形眼,上下对应,木柄素面的一端插入方眼内,通过鼓腔又插入上端的方眼内,组合严密,非常牢固。下端有一圆形柄格紧贴鼓壁,使鼓柄不易脱落。鼓柄八棱形,残长18厘米,表面先髹黑漆后再用朱色勾成三角形界格,其间朱绘云纹。
此外还有精致的木雕盘龙,为一块独木雕刻而成,底座为圆形,直径464厘米。盘龙两耳直立,双目圆瞪,双肢曲蜷于两侧,前边双肢曲蜷于头下,爪作偶蹄形。雕刻生动,有狰狞之感。通体先髹黑漆,然后用朱、黄二色勾勒成蛇纹。
墓中发现的漆木豆通高194厘米,系一块整木刻成,通体涂黑漆并有朱色彩绘。而漆木俎俎面呈长方形,中间稍凹,长257厘米,通高15厘米。俎面和两侧均涂黑漆,朱绘斜三角纹和云纹。
陕西凤翔是秦国都城雍城所在地。从秦德公元年到秦献公二年,这里一直是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40座秦墓,共分六期,这里所发现的春秋时期漆器具有承接商、西周时期中原地区漆工艺的特征,而明显有别于山东齐鲁地区漆器和楚系漆器的艺术风格。
山西长治分水岭也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漆器,其中在两座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墓中,均有长方形漆木箱等漆器,另外还有木椁漆绘残片等。
山西长子县春秋时期几座墓中均发现有漆棺,有些漆棺上还有红漆绘的雷纹和几何纹图案,另外还发现了漆扁壶、漆盒、漆舟、漆箱等漆器。
山西省侯马村的墓中发现了大量漆皮和包金的圆形装饰品。
山东省曲阜鲁国故城西部望父台的一座春秋墓中发现两件漆奁,木胎,通体髹黑漆,器物已朽。漆奁里均装有4或6个小方形盒,食盒均为髹黑漆铜胎,有的尚存禽骨。
山东省临淄朗家庄一座东周殉人墓中发现一批重要的漆器,有彩绘雕花条形器、朱地黑彩的羊形器、绘彩红黄绿三彩的镇墓兽、黑地红彩漆豆、绘雷纹骨饰圆木棒、扁木牌、长方木器和漆豆等。其纹饰除传统的雷纹、几何纹外,还出现了现实生活写实性较强的图案。但因腐朽过甚,其器类与数量无法准确统计。
这批漆器的图案基本完整,图案风格也很特殊,其构图规矩严谨,对称要求较高,图案化严格,推测为春秋时期齐国所产。
山东省沂水刘家店的春秋墓发现了漆木棺,嵌金漆勺,制作十分精美,实属罕见。
山东莒南大店的春秋墓发现了漆木棺、漆剑鞘、车伞盖弓、木棒漆盘残片等。
春秋时期,由于楚国气候温和,湿度较大,适宜漆树、油桐和其他树木的生长,这就为楚国发展髹漆工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春秋时期早期楚国墓葬有湖北省当阳赵家塝墓发现的漆木俎。春秋中晚期墓葬有金家山两座墓发现的木俎,当阳赵家塝另一座墓也发现有漆俎,当阳曹家岗的两座墓有漆俎、漆瑟、漆槌形器,湖北当阳赵巷一座墓有漆豆、漆瓒等。
春秋时秦、三晋、齐、燕等国墓葬中均发掘出漆器,只是保存条件较差,多数留漆器残片。
此外,在山东省海阳嘴子前、安徽省舒城九里墩等十几处均有春秋漆器的发现。有的漆器上已经使用金属附件,并发现镶嵌金贝和压花金箔的漆器,代表了当时漆器的发展水平。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用漆涂饰器物的工艺。中国古代所用漆,是漆树分泌的一种汁液,经日晒脱水后,即成为可作涂料的熟漆。同时常在漆中加入桐油一类干性植物油。作漆器时,以木、竹蔑、麻布等为胎骨,然后以漆涂其外表,干燥后即可使用。也可在漆中调色,以便涂饰花纹,绘制图案。涂漆既可保护器物,经久耐用,又可使其美观。中国制造漆器的历史悠久。 《韩非子·十过》载,虞舜以木作食器,“流漆墨其上”。已出土西周至战国的涂漆车辆、几案、盘、奁等器物。新疆鄯善洋海墓出土有公元前475一一公元前221年的漆盘。罗布泊高台古墓出土有东汉圆形漆器盖,较上述漆盘精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漆盒,木胎,黑色。
描金: 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也有把描金称做“描金银漆装饰法”的。
填漆: 《遵生八笺》:“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画------”《帝京等物略》,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这种堆刻后填彩磨显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称之为“填漆”。
螺钿: 亦作"螺填"、"螺甸",是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平漆之后,而饰以彩色,则有描漆、彩漆、漂霞妆彩、花彩、描彩等制法,饰以金的,则有砂金、描金、洒金、涂金、泥金、贴金等名目,细按其各名称,自可推想其制法不同。总之,漆器之中,以雕漆为最高贵,亦以雕漆为最有艺术意趣,故历代均努力制作。宋人雕红漆器,如果宫中用盒,多用金银为胎,以朱漆厚堆至数十层,始刻人物、楼台、花草等图画,刀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笔画。有锡胎者,有□地的,有红花黄地的,有五色的,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之类,夺目可观,但传世者很少,现在不容易看到。又有用朱为地,刻十锦花草,用黑为面,刻各种花草、锦地压花,红黑可爱,然多为盒类,盘匣次之。盒则有蒸饼式、河西式、帘段式、三撞式、两撞式、梅花式、鹅蛋式,大则几尺,小则几许,两面俱有花纹。盘则有圆者、方者、腰样者、四角者、八角者,有绦环样者,有四角牡丹瓣者。匣则有长方、四方、二撞、三撞四式等。此种工艺方法起源甚早,周代已流行。从现存唐代螺钿实物看来,当时已有很高的水平。曹昭《格古论要》:"螺钿器皿,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宋朝内府中物及旧做者,但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元朝时富豪不限年月做,造漆坚而人物可爱。" 有张成、杨茂二家,技擅一时,但用朱不厚,漆多敲裂。
点螺: 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1966年北京元代遗址出土一件漆盘残片用螺片镶嵌广寒宫。明代是点螺漆器的盛期,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因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薄,而且软,故又称“薄螺钿“和”软螺钿“。现在扬州等地,仍有点螺漆器生产。 金银平脱: 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酉阳杂俎》、《安禄山事迹》、《太真外传》、《唐语林》等,都有关于唐玄宗、杨贵妃赐给安禄山的各种平脱漆器名目的记载。
堆漆: 不用漆灰而用不同于地漆色的漆制作花纹的一种髹饰技法。现作堆漆可有胶制材料,可贴金和涂彩,含义较为广泛。
雕漆: 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我国雕漆始于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最为著名,现代主要产地有北京、扬州、天水、徽州等。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雕漆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斑漆: 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饰的一种技法,古时用它作为车乘的装饰。此法因系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犹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而得名。《髹饰录 坤集 复饰》:“细斑地诸饰”。杨明注:“所列诸饰,皆宜细斑也,而其斑黑、绿、红、黄、紫、褐,而质色亦然,乃六色互用,又有二色,三色错杂者,又有质斑同色,以浅深分者”。这似与斑漆相仿。另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斑纹,也有叫斑漆的。
平漆: 以漆漆物,并没有其他手续,称为平漆,最先漆物,只这一种方法,平易简洁,制作精良的,也非常可爱。所以现在多用这种方法。
戗金: 器物上既涂以漆,等干固后,再以针刻刺图样,然后用金屑撒于罅中使之平,称为戗金。撒银屑的,称为戗银。据说戗本古创字,俗读锵去声,是器物上饰金的方法。据《丹铅总录》载,唐《六典》十四种金,有创金一法,吴伟业有《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明时创金极有成功,故名器很多。 堆红: 漆器的面堆成种种花纹,覆以朱漆,称为堆红。《格古要论》谓,假剔红用灰团起,外面漆上朱漆,称为堆红,又叫罩红。
中国现代考古发掘实物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文化遗址中已经出土了木胎涂漆(自然生漆)碗。夏、商、西周三代已逐渐从单纯使用天然漆到使用色料调漆。人们不断熟悉、了解漆的性能,改造、利用漆所特有的经久耐牢、不退色、不怕潮湿、鲜亮美观等性能,为美化自己的生活服务。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在对漆器胎质的选择、制作,对色漆的调配、使用,对漆器纹饰的绘制组合等等方面,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把漆器制作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工艺,并达到很高的水平,形成为中国所特有的漆器工艺。我们的祖先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精美的漆器工艺品。 商周时代有专门的皇家漆园,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私家漆园,赋税为1/4,高于其它所有生产项目的税收比例,这可以看出当时漆器生产的红火。有名的道家哲人庄子作过宋国的漆园吏,秦律有专门管理漆园的条款,这些都说明漆器生产在上层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青铜器用量极大的情况下,漆不啻为一种调济和补充,而且有铜器不可替代的作用。铜器刚铸成时金光耀眼,但大件铜器分量重,搬运不便,而漆器则显得轻便,高贵典雅。从《周礼》一书可知漆器在当时的使用范围是相当广泛。商周时不仅已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并以松石、螺钿、蚌泡等作镶嵌花纹,使漆器的天地更为广阔。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新石器时期的漆器: 浙江余姚河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商周时期的漆器: 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河北藳城台西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可见商代的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战国时期的漆器: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土战国漆器的地区很广,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盘结而成的采绘透雕小座屏,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地把若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其间用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详列官员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唐代的漆器: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绽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宋元时期的漆器: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用稠漆退塑的。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明清时期的漆器: 明清漆器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
希望能帮助到你ˆ_ˆ
1保护文物小知识
一,文物不同于艺术品
现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收藏热,其中既有文物又有艺术品,但是艺术品不等于文物,那么什么是文物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第2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 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文物管理部门一般认为1966年以前的符合文物条件的才是文物—括号内是笔者加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的保护。
我国有文物法和实施条例,但是没有关于艺术品的法律,这给市场上的交易带来了混乱,使得许多收藏者被所谓的拍卖公司欺骗。但是文物管理部门对艺术品没有管理权限,这使得专空子者很是猖狂。
二,设立文物商店的条件
设立文物商店,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
(二)有5名以上取得中级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三)有保管文物的场所、设施和技术条件;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文物行政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第八条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
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 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2百家号历史领域介绍怎么写
随着自媒体平台迅速崛起百度也给广大自媒体爱好者提供一个平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个人魅力直至影响世界的大舞台。
虽说百家号现在还处于发展期,有些功能还不太完善,不过由于百家的广告补贴比较高,许多自媒体人想来百家舞一把,可是往往在注册阶段就被领域、名字、介绍等绊住了。先来说一下领域吧:领域就是一个定位,一个归类,这是需要自媒体作者自己清晰确定的。
那到底选什么领域呢?这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我会什么?最擅长的什么?在哪方面能给别人带来帮助,提供价值?就可以选择相应或者相近的领域注册。还有在这里说明一下,百家号一共39个领域供大家选择的。
但是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历史领域,想选历史的朋友们可以再细分一下历史人物,历史文物等,就按细分的领域选就行了。2 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有 有动力地冲破自媒体道路上的重重拦阻长期输出价值,提供干货。
3 我有什么样的资源?比如我身边很多各行各业的大牛,达人。可以利用你的自媒体思想加上他们的专业,打造网红顺理成章,收益就不用说了。
另外如果是企业主体,可以选企业业务相关的领域。如果是公司的产品运营人员,选相应的产品类型就可以了。
再来说一下名字:名字如同门面,看见就喜欢听见就有兴趣,想进去一探究竟。这样起名就成功了。
注意一下几点:1不能太宽泛,要细分,一看就知道你要表达什么。例如某某社会,这个就明显不行,社会如此广泛包罗万象的一个词,不适合做名称。
2不能带有团体,单位类似的字眼。是个人就凸显个人,例如有的是某某社团,可能真的是团队,但是账号主体是个人类型的话,这个就不太合适了。
名字一定要凸显你的领域,不能模糊。取名字的方式可以参考几种模式1名字加行业领域或内容:比如小李谈时代科技人物,或者是小李谈互联网科技,这种取名字的好处是不仅让受众知道作者个人,还可以知道作者讲什么类型的内容。
2地名加领域或者特色:这个针对当地的账号用的。例如南京旅游,旅游去南京。
这个取名字的原则就是简单明了,一看便知。不用怎么思考,用户体验比较好,也容易记忆。
3内容类型:这个原则就是让用户第一时间知道你要表达什么信息。例如足球大比拼,一看就知道你的内容是哪方面的;宗教一瞥,一看就明白说的是宗教方面的事情。
3关于古籍文物常识
鉴定古籍版本对收藏者的意义重大,版本学是从书籍的字体、纸张、版式、刀法、墨色、刻印、题跋、批稿、印章等方面来研究图书版本的,在鉴定一部比较完整的古籍(即全文、序跋、版式、刻工姓名等都具备)的情况下,所审阅、考察和判断的古籍版本不仅是文献,也是文物。鉴定版本是一项实践性、经验性较强的技术工作,其实质就是要熟悉旧书,熟悉版本,从而能举一反三。学习版本鉴定方法最好是多看、多比较、多实践,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纸上谈兵是永远行不通的。还要懂一些金石学、印章、目录学的知识,笔者对古籍版本研究已有10多年了,收藏各种宋、元、明、清、民国版本达500多册。
在长期实践中,笔者逐步掌握了鉴定古籍版本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套鉴定的程式,每当鉴定一种版本,我首先要揭开卷首看一看,从字体、版式、纸张的特点来判断一下,是何朝何时所刻,也可以从书名、编著者、校订人的姓名来作参考,心中有了底,再考证真伪,详看序跋、目录、卷末、书尾,查找有无牌记、封面、刊工姓名等。我的鉴定经验是:
字体鉴定。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刻本字体都有不同,如北宋早期多用欧体,瘦劲清秀,丰厚淳朴。南宋刻字多用柳体,工整有力。金代多用柳体。元代初期似宋,后仿赵孟兆页体,流利活泼,柔软圆润,官家刻本不惜重金,故字体工整漂亮,而书坊以刻书营利为目的,贪多求快,字体多恶劣粗俗。明刻本保留元末遗风,自嘉靖年起变化成一种横平竖直、横细竖粗、直挺整齐严谨的长方形字体,清刻本多为仿宋体,尤显柔美、秀丽,令人耳目一新,但以后字体变得呆板,字行密集如涂鸦一片,很不雅观。
版式。北宋早期多白口,后期左右栏,版心为刻工姓名和字数,南宋四周双栏,元代也是如此,只是鱼尾多,行间更窄,书口更阔,明初刻本多承元刻版式,内府刻本字大行疏,独具一格。正德以后仿宋版格式,并且出现毛氏汲古阁刻本的名家雕刻版本,清武英殿刻本最好辨认。
印纸。书坊刻本大多用价格低廉的劣质纸印书,官家刻本纸张要好一些,宫廷刻本印纸更好,要分清竹纸、棉纸、麻纸、皮纸的不同,宋刻本主要用麻纸和竹纸,白棉纸印本是嘉靖刻本的特点,万历多用竹纸、黄棉纸,清代刻本印纸繁多。
墨色、刀法。宋代刻印书籍,用墨比较讲究,墨色浓厚似漆,字黑纸白,十分显眼,宋版刻工刀法较精细认真,笔划不苟。元版墨色较混,刀法生硬而无力,明代一些仿宋刻本,形似原版,细加比较,差强人意。
装帧。宋代书籍主要是蝴蝶装,少有施用装,南宋出现色背装,流行于明嘉靖、隆庆时,至万历开始广泛用线装形式。
序跋、版记、避讳字。看序跋作者查年代,看版记知坊刻本、官刻本、私刻本,各个朝代的皇帝姓名都有避讳。
题跋。藏书印章,题跋内容较广,清代很多藏书家,精于版本鉴定,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他们的题跋多有百年之论,可供后人参考,藏书印章是藏书家钤印在藏本上表示所有权和鉴定意见的信物,以及藏书印章。
行款字数。伪本的鉴定,如宋嘉定刻本为半页7行,行15字,小字双行,宋代黄善夫刻本为半页10行,行18字,注文双字,行24字,四周双边,左有耳,耳记篇名。
综上所述,古版本的鉴定较为复杂,以上只是笔者收藏古籍版本的一些初浅体会,供藏友参考
4有关文物的知识
文物作用的大小,是由文物价值的高低决定的。
文物的作用主要有史料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 文物的史料作用 可证实文献之记载,校正文献之谬误,补充文献记载之缺佚。
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文物则是研究、恢复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 文物的证史作用 中国古代文献是中国的文化宝库。而丰富多彩的文物,对古文献记载的证实,不仅增加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可靠性与珍贵性,而且又增加了实物资料,成为文献记载的真实见证。
从另一个角度讲,文物可以证明文献记载的历史将文献和文物密切结合,相互印证,对社会历史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文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相吻合者已不乏其例。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商代的世系。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的大批甲骨文中对商王世系的记载,经考证与《史记》记载基本相符《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记载了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并各有兵法传世的史实,《汉书·艺文志》中也作了著录。
此后,《孙子兵法》不传,众说不一。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中同时出土《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从而证明《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正确,使自隋代以来的疑问和误传得以澄清。
《后汉书·礼仪志》 中记载的玉柙 (玉衣)葬制,也由河北、江苏、安徽、山东、陕西、河南、广东、北京等地出土的完整玉衣或玉衣上的玉片及所使用的金缕、银缕、铜缕等得到证实。 文物的正史作用 在古代,有些史籍在传抄过程中出现错误,有些在流传中缺佚,有些被统治阶级删改等,这就使文物的正史作用有了极其珍贵的价值。
它的表现是校正古籍记载之谬误,订正史传,纠正错讹。 在古代,金石学家以金石文字正诸史之谬误,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只限于金石,现在可利用各类文物中的资料订正文献记载。这就使文物的作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发挥。
在地方志中对一些古迹的记载,由于时代的限制,缺乏资料,又未实地调查,往往以一些传说为据,使记载失实。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少已得以澄清,如河北省磁县许多古,在地方志等古籍中称为“曹操七十二疑”,但经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所获得的文物资料(包括墓志)证明并非曹操七十二疑,而是北朝墓群,是东魏、北齐的皇室及王公贵族墓地。
在古文献中,往往记载一些生产和生活器物的状况,这些记载又往往被认为是它们产生的时间,以导致错误。《韩非子》、《周礼》中,有关于髹漆的记载,有人据此认为薄板胎漆器出现于战国中期。
实际上中国漆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即出土有漆器,商代遗址和墓葬中更有多处发现。这些出土文物,都校正了《韩非子》和《周礼》的记载。
文物的补史作用 对无文字可考的历史提供实物资料,以研究和恢复其历史面貌;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补文字记载的缺佚,以提供比文字记载更丰富多彩的资料。 中国的各种古籍,是研究不同时期历史的宝贵资料。
但不可忽视的是正史和其他古籍,受阶级局限和当时条件的限制,有大量史实,特别是关于劳动生产者的史实并未被记载,使为数众多的史实失传,还有不少史籍在历史上散失不传,许多史实被湮没。同时,人类社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整体,文献记载的史实,年代愈早的文献,记载的史实愈简略,甚或不予记载,这就使许许多多能说明社会各个方面的史实缺载。
各个历史时期丰富多彩的文物,完全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文物本身储存的信息,可以为研究不同问题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而有文字的文物,如甲骨文金文、竹木简牍、帛书、古写本、古印本、石刻等,更是直接记载了历史的不同方面,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从而使人们得以了解某些方面的真实情况。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 5种秦法律文书竹简,其内容远远超过了李悝《法经》的范畴,已具备刑法、诉讼法、民法、军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方面的内容。
湖南省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的帛书中,有5种医书,成书年代都早于《黄帝内经》,在内容上没有五行学说的痕迹,填补了中国早期医学史上的空白。 文物的史料功能 文物作为实物史料,其证史、正史、补史的作用是开展科学研究,发挥文物作用的第一步。
在完成第一步工作之后,还要运用这些可信而翔实的资料,研究历史,促进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 文物史料对专门史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农业史、畜牧业史、纺织史、陶瓷史、冶金史、建筑史、交通史、天文史、雕塑史、医药史等专业史的研究,都离不开文物史料,特别是原始社会无文字记载,只有依靠文物史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物的物质成分和所储存的信息了解的越来越清楚,可为专门史的研究和撰写提供更加详细和精确的资料。
文物作为有形的物体,在绘画、雕塑等一些专门史的研究中,是十分形象生动的实物史料。它比文献资料有更加特殊的价值。
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形式方面,文物同样具有特殊价值。在研究中只依靠文献资料,只作文字描述,不易给人一个形象概念,若增加文物史料,插图与文字配合,人们一看就清楚了。
人们从古建筑、绘画、雕塑等形式上,就比较容易了解中国。
5我喜欢关于文物的知识
文物的定义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
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
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文物的范围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的范围很广,涉及各个领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下列各项应由国家保护: (一) 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 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 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 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古代文物古代文物指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也称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范围十分广泛。
古代文物分两部分。其一是文物史迹,即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其二是文化遗物,包括内容很广,其中主要的是各种古器物、古书画和古文献。近现代文物 近现代文物主要有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和民俗文物等。
革命文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遗留下来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和纪念物。民族文物是反映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迹和遗物,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民俗文物是反映民间风俗、习惯等民俗现象的遗迹和遗物。 文物价值的客观性从整体来看,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历史遗存。
三者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存在于物质文化遗存之中,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某处遗迹、某件遗物来讲,并不都具有三个价值,但一般都具有历史价值,同时具有艺术价值或科学价值。
一处不可移动文物,若由若干个体组成,内容丰富,一般都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每件器物,并不都如此。
文物的历史价值文物的时代特点即历史性,能帮助人们去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这是文物历史价值的重要反映。
研究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只有依靠旧石器时代的遗迹和遗物。新石器时代社会面貌的研究与复原,除参考民族志材料外,最根本的还是依据这个时期的遗迹和遗物。
一部原始社会史,除了文献所载远古传说故事和民族志材料可供参考外,最根本的是根据这个时期的遗迹与遗物,综合研究后才能写成。文物的艺术价值 文物的艺术价值内涵极其丰富,就其主要方面而言,有审美、欣赏、愉悦 (消遣)、借鉴以及美术史料等价值。
它们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制约。 审美价值主要是从美学的深层次给人以艺术启迪和美的享受。
欣赏价值主要是从观赏角度给人以精神作用,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价值主要是给人以娱乐、消遣。
借鉴作用主要是从中吸取精华,在表现形式、手法技巧等方面学习借鉴以创新。至于美术史料价值,主要是作为研究美术史的实物资料。
文物的科学价值文物的科学价值主要包括知识、科学、技术等内涵。历史遗迹和遗物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说明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状况。
按照唯物史观来看,劳动生产者所创造的一切,都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超越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产品是制造不出来的。文物的史料作用及功能 文物的史料作用是可证实文献之记载,校正文献之谬误,补充文献记载之缺佚。
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文物则是研究、恢复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 文物作为实物史料,其证史、正史、补史的作用是开展科学研究,发挥文物作用的第一步。
在完成第一步工作之后,还要运用这些可信而翔实的资料,研究历史,促进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 文物的证史作用中国古代文献是中国的文化宝库。
而丰富多采的文物,对古文献记载的证实,不仅增加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可靠性与珍贵性,而且又增加了实物资料,成为文献记载的真实见证。从另一个角度讲,文物可以证明文献记载的历史。
将文献和文物密切结合,相互印证,对社会历史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国出土了的漆器有哪些是春秋时期的?
本文2023-10-21 19:44: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