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的配方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2收藏

二陈汤的配方是什么?,第1张

二陈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配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各15g ),白茯苓三两(9g),甘草炙一两半(45g )。

用法:上药㕮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原理:

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

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扩展资料:

燥湿化痰的其他中药方子:

导痰汤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120g,天南星(细切,姜汁浸)、枳实(去瓤)、橘红、 赤茯苓各30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g,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现代用法:加生姜4片,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舌苔厚腻,脉滑。

涤痰汤

组成: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75g,枳实(麸炒)、茯苓(去皮)各6g, 橘红45g,石菖蒲、人参各3g,竹茹2g,甘草15g。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涤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辘辘有声,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金水六君煎

组成:熟地9-15g,陈皮45g,当归、半夏、茯苓各6g,炙甘草3g。

用法: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功用: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内盛证。咳嗽呕恶,喘急痰多,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三种药方之间的鉴别

以上三方皆由二陈汤化裁而成,均有燥湿化痰之功。

导痰汤是二陈汤去乌梅、甘草,加天南星、枳实而成。天南星增半夏燥湿化痰之力,枳实助橘红理气化痰之功,故燥湿化痰行气之力较二陈汤为著,主治痰浊内阻、气机不畅之痰厥等证。

涤痰汤又在导痰汤基础上加石菖蒲、竹茹、人参、甘草,较之导痰汤又多开窍扶正之功,常用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金水六君煎是二陈汤去乌梅,加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肺肾并调,金水相生,故适用于年迈者肺肾阴虚、湿痰内盛之证。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祛痰邪,两穴配一汤

目录 1 拼音 2 《济阴纲目》卷五:开郁正元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开郁正元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医学入门》卷八 31 开郁正元散的别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开郁正元散的用法用量 3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开郁正元散 1 拼音

kāi yù zhèng yuán sǎn

2 《济阴纲目》卷五:开郁正元散

21 处方

白术 陈皮 青皮 制香附 炒山楂 海粉(海蛤代)桔梗 茯苓 砂仁 延胡索 炒神曲 炒麦芽 炙甘草各等分

22 制法

上锉为末。

23 功能主治

利气行血,和脾消导。治痰饮气血郁结,气不升降,食积不化,积聚胀痛。

24 开郁正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0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25 摘录

《济阴纲目》卷五

3 《医学入门》卷八 31 开郁正元散的别名

消积正元散

32 组成

白术、陈皮、青皮、香附、山楂、海粉、桔梗、茯苓、玄胡索、神曲、砂仁、麦芽、甘草各等分。

33 功效

利气行血,和脾消导。

34 主治

痰饮,血气郁结,食积,气不升降,积聚胀痛。

35 开郁正元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36 附注

消积正元散(《保命歌括》卷二十七)。方中青皮原脱,据《保命歌括》补。

古籍中的开郁正元散 《医宗金鉴》:[卷四症瘕□癖诸证门]积聚证治

开郁正元散6积聚通用正元散,苓术青陈曲麦延,香砂海粉查甘桔,痰饮食积血气抟注五积六聚,乃痰

《妇科心法要诀》:[卷二瘕癖诸证门]积聚证治

开郁正元散积聚通用正元散,苓术青陈曲麦延,香砂海粉楂甘桔,痰饮食积血气抟。注五积六聚,乃痰饮食

《济阴纲目》:[卷之五积聚瘕门]论治积须养正气

以伤元气(至论)。宁扶脾胃正气,待其自化,此开郁正元散之由名也。愈后宜大小乌鸡丸、八珍汤、交加散、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三]积聚门(附虫积)

而止。洁古谓∶养正积自除,不得过用克伐。今拟开郁正元散法,理气行血,和脾化痰,寓消于补之中。二陈汤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

上一篇沈医生给大家讲了一个祛湿良方“四神汤”,而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继续聊一个方子,这张方子可是化痰界的鼻祖,是什么方呢?它就是久负盛名的二陈汤。

该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并不复杂,只需四味药材,哪4味?就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该方如何祛痰湿。

方中半夏是化痰的主力军,它性格燥烈,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通过它的温燥之性,来减少湿痰的生成,并且半夏还可以把痰湿化开,然后再排出体外。

陈皮同样是一味燥湿化痰的良药,味苦,中医讲苦可以燥湿,与半夏搭配,可以增强整个方子的化痰祛湿的功能,另外陈皮还可以推动气机的运行,正所谓气行则湿化。

茯苓则用来渗湿利水的,众所周知,痰湿的产生其实是水湿之邪内聚形成的,所以祛体内之痰就要把体内的废水给祛除,而茯苓正好可以消除水湿之邪,从而起到消除痰饮的作用。

这甘草则是相当于和事佬,用来调和诸药的,帮助这几味药材消除嫌疑,从而发挥该方的真正的功效,并且甘草还可以补脾胃。

以上就是二陈汤,该方可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是个专门化痰的方子,那痰湿体质都有哪些特征呢?这里沈医生给大家说几个关键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个,痰湿体质的朋友爱出油,通常早上起床洗完脸,不一会脸上就会出现一层油腻的东西,头发也是容易油;

第二个,嗓子容易有痰,且不好咳出,另外痰湿体质的人通常体型比较胖,爱打呼噜,大便稀软,不成形。

第三个,周身会困重不舒服,四肢困倦,还有就是容易胸闷,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体内痰湿就好比天空中的乌云,乌云可以把阳光遮住,以至于乌云密布,人自然就会感觉胸部憋闷,很不舒服。

第四个,看舌象,通常痰湿体质的人舌头胖大,舌苔白且厚腻。

如果你有这几点情况,那多见就是体内有痰湿,就可以用二陈汤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从头到脚祛痰湿。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各家论述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二陈加黄连栀子汤 1 拼音

èr chén jiā huáng lián zhī zǐ tāng

2 处方

二陈汤加炒栀子、姜炒黄连。

3 功能主治

食郁有热之嘈杂。

4 各家论述

痰之生也,本于湿,故用半夏燥湿,茯苓渗湿,湿去则痰不生;甘草能健脾,脾健则能制湿;陈皮能利气,气行则痰亦行;黄连、栀子之加,取其寒能胜热,苦能降火尔!

5 摘录

方出《丹溪心法》卷三,名见《医方考》卷四

古籍中的二陈加黄连栀子汤 《幼科指南》:幼科证治汇方

铃子肉、吴茱萸,为末,酒煮为丸,盐汤下。)乌头栀子汤(乌头、栀子,用顺流水入姜汁煎服。)十味苍柏散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黄连

药酒煮为佐,广木香为使,治小儿五疳。以茱萸炒者,加木香等分,生大黄倍之,水丸,治五痢。此皆得制方之

《普济方》:[卷二百十一泄痢门]热痢

禁。用生姜、枣子、陈米煎服。痢后手足疼痛。败毒散加槟榔、木瓜煎服。此即所谓痢后风水。治热痢。(出本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暴赤眼

昏痛泪出隐闷。槐枝汤方槐枝(碎锉二两)秦皮(锉)黄连(去须)蕤仁(去皮)马牙硝黄柏(去粗皮锉)山栀子

《本草思辨录》:[卷一]黄连

二陈汤的配方是什么?

二陈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
点击下载
上一篇:河北十大名校下一篇:康复丸简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