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哪本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2收藏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哪本书?,第1张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一、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三、“中秋”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四、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扩展资料: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这本书中。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

先秦时期:

周朝初期的礼乐为氏族贵族所专有,礼乐传授在官府,亦“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时代,这种“礼不下庶人”的制度逐步遭到破坏,即《汉书·武帝纪》所载的“礼坏乐崩”,并由此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的兴起。

老子和孔子是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思潮兴起的主要代表。老子和孔子以后又有庄子、孟子,还有墨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在礼乐文化的思潮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反思周朝“礼坏乐崩”的深刻原因,并系统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史称“百家争鸣”,共同推动礼乐文化的发展和礼乐制度的转型。

中秋最早出现在《周礼》中。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的习俗:

1、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2、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3、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贡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最早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出自哪本书呢?是如何记载的?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中秋节 "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到了魏晋,又有 "诰命镇牛,中秋夜而绕河 "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实录》记载 "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普及始于宋代,至明清时期,与元旦齐名,成为主要节日之一。它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 "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按照中国古代历法,因为秋天的第二个月叫中秋,又因为农历八月十五,在八月中旬,所以叫 "中秋节"。在唐朝初期,中秋节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此时正值秋季,故称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中,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又分为三个部分。孟、仲、季,所以中秋节也被称为仲秋。8月15日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亮,所以也被称为 "月夕"、"八月节"。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月的习俗,据《礼记》记载,周代就有 "秋夜寒"、"秋分月(拜月)"的活动;在农历八月中旬,正是秋粮收获的时候。人们为了感谢神灵的保佑,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 "秋包"。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哪本书?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一、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