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的拼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拓片的拼音,第1张

拓片读音为tà piàn。

拓片,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

拓片造句:

1、贵州省博物馆收藏有数种红岩碑拓片,应是历史上流传较广且影响较大的本子,本文对它们的历史渊源及有关事实作一些查考,期于研究者慎选工作底本。

2、拓片上的文字模糊不清,难以识别。

3、另有大量的古代金石拓片、舆图、家谱、少数民族古籍。

4、专家称为禹王碑拓片,碑文共77字,被称“蝌蚪文”。

5、“完成‘别有天’拓片后,工作人员将前往韶石山、巴寨等未开放景区继续拓片,而拓片那些偏远景区的摩崖石刻才是真正的大工程。

6、这三张徐志摩手迹拓片在2003年被我带到了上海零陵路收藏品市场上,被上海一位藏家一眼相中并溢价成交。

词语解析:

一、拓片

1、拼音:tà piàn。

2、释义: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

3、出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老残﹞问那道士说:‘西廊下那块破石片是什么古碑?’道士回说:‘就是秦碣,俗名唤做泰山十字。此地有拓片卖,老爷们要不要?’”

二、碑拓

1、拼音:bēi tà。

2、释义:南朝时出现的一种印刷技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

三、拓宽

1、拼音:tuò kuān。

2、释义:指扩大,加宽。

3、出处:张新华 刘瑞中 《从“物价浪潮”透视居民消费》:“如果说中国居民消费史上第一次革命是以‘扩充数量’为主要特征的,那么,急待发生的第二次消费革命将是以‘提高质量、拓宽空间、变革制度’为基本主题。”如: 杭 富 公路拓宽工程估计年底可以完工。

一元硬币简介:

  对于一元硬币,很多人的思维是停留在现在所看到的一元硬币上,其实早在1980年我国就曾发行过一元硬币。在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指定沈阳造币厂设计四种新的流通硬币:1角、2角、5角和1元硬币,其中1元硬币使用银白色铜镍合金制造,正面图案为八达岭长城,所以俗称“长城币”。但因为成本过高,这个一元硬币在短短发行之后就没有再次发现,所以很多人都没看过,而我国的第二种一元硬币是牡丹图案1元硬币,钢芯镀镍材质。属于第四套人民币,在1991年到2000年之间,而第三照顾你元硬币则是正在发行的菊花图案1元硬币,从1999年开始生产发行,也是钢芯镀镍材质。属于第五套人民币。总得来说,我国共发行了1980——1986年长城一元、1991——2000牡丹一元、1999——2007菊花一元共计26种一元硬币。

  一元硬币收藏价格表看其市场行情:

  从目前来看,中国对于一元硬币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而一元硬币也有一部分因为历史背景的原因在进入收藏领域之后价格不断攀升成为很多人追求的藏品之一,相信在未来部分一元硬币其市场价格将会越来越高。

  一元硬币收藏价格表看其发行年代:

  很多人以为一元硬币上面的年代就是其发行年代其实不是这样,如牡丹图案一元硬币的最早年份的确是“1991”,但它不是从1991年开始发行的。硬币上的年份是制版时间而不是发行时间。这种硬币的实际开始发行时间是1992年6月1日。而菊花图案一元也是一样,虽然最早的年份是“1999”,但当年并未发行,而是拖到了2000年10月16日。

  一元硬币:

  长城一元硬币收藏价格

  1980年:15元左右;

  1981年:10元左右;

  1983年:30元左右;

  1985年:10元左右;

  一元硬币收藏价格表来投资一元硬币:

  从一元硬币收藏价格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只有年代久远的并且存世量少的一元硬币才更加值得收藏,就如长城一元。而像是牧丹图案的一元硬币从1991年到2000年共制造了10年,但最后的2000年版没有批量发行,只制造了20万(精制币2万,普制币18万),装桢在 2000年度《中国硬币》套装中,作为收藏品出售。在流通领域中是找不到的,比较珍贵。而前面91年到99年的壹元硬币,发行量都很大,没有太大收藏价值,只值面值。

  但也有人说1994年和1996年的一元硬币是与其它年份一样的普通品种。

在陕西和甘肃一带,孟老师作品知名度较高,我曾经在甘肃通渭经朋友引荐,认识孟仲凯老师,并求得孟仲凯老师一副国画四条屏《四季有余》,孟老师笔法老道,用墨自然,他的作品价值不低,还是比较值得收藏的。过十年八年,我决定再出手掉,算是个长线投资吧。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1、文献价值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山东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位于文理分馆蒋震图书馆,管理着图书馆的特藏文献资源。设有专用古籍书库3个,民国文献书库1个,总面积1800多平米,特藏阅览室一个,面积110多平米,阅览座位32个。书库内恒温恒湿,监视监控、防火防水防盗等设施齐全。

特藏部共藏有特藏文献资源40多万册件,其中古籍4万3千多种31万余册件(包括明清稿抄本、精刻本、法帖、拓片、书画、信札、唱本及书目古籍等珍贵特藏1万1千多种3万7千余册件),民国文献3万1千多种6万4千余册(包括革命文献、民国图书、民国报刊、满铁文献、书目文献等)。

古籍收藏,历史悠长,量多质优,主要特色表现在明清善本古籍多、地方志古籍全以及古籍书目文献丰富等三个方面。其主要来源有三: 购买。除正常、零星购买外,主要是购买到了多批大宗的著名藏书家的藏书,如,购得青岛叶氏所藏地方志300多部,购得安邱曹愚盦藏书七大木箱近万册,购得诸城张镜夫千目庐所藏古籍3500多册等。 接受捐赠。山东大学历来以文史见长,很多国内知名学者都在这里工作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把私人藏书捐赠给了山东大学图书馆,如:丁山先生的家属将丁氏生前所藏之书及著作手稿分三次悉数捐赠本馆,仅1952年一次捐赠就多达5000多册,蒋静贞先生捐赠藏书4653册,卢振华先生家属捐赠其所藏之书3000余册,郭宝钧先生家属捐赠800多册,另外社会捐赠图书亦复不少,如青岛华新纱厂经理捐赠私人藏书就有十多木箱数千册。 政府调拨。山东大学书馆曾接收过政府调拨过来的原青岛同善教会及原齐鲁大学图书馆等处所收藏的大批古籍。 自2007年国家古籍普查以来,特藏部已经将所有古籍、民国文献及影印古籍全部回溯建库,不适合建库的书画、碑帖等文献也全部整理登记。古籍数据库共著录古籍3万6千余种近31万册、民国文献2万8千余种6万1千余册、影印古籍8千1百余种2万4千余册,MARC总数达到6万4千余条,著录了书名、卷数、作者、抄刻者、抄刻时间、函册数、开本、版框、行款、牌记、刻工、序跋、藏印、存缺情况等项目内容。

山东大学图书馆馆藏较珍贵文献有: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第一批)稿本《方望溪先生文稿》(第二批)元宗文书院刻明修本《五代史记七十四卷》等48种(第三批)明正德四年孙玺刻本《古乐府十卷》等19种 山东省首批珍贵古籍名录:(第一批)南宋刻本《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存一卷)等398种(第二批)元大德九年建康路儒学刻明成化弘治嘉靖南京国子监递修本《唐书二百二十五卷》等474部。

说起西周青铜器,那就不得不提及“海内三宝”,即大孟鼎,大克鼎和毛公鼎,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与“三宝”齐名的青铜器,那就是散氏盘。而且在散氏盘的背后,还有一段故事,讲述了一位专家呕心沥血数年,只为鉴定其真伪,并最终用了一个绝招,确定它就是一件真真切切的国宝,那么这位专家是怎么做的呢?

据记载,散氏盘出土于清乾隆时期,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此后便一直在民间收藏界流传。后来,到嘉庆皇帝过五十大寿的时候,散氏盘被一位官员从民间高价收购,然后献给了嘉庆皇帝当生日礼物,所以它就一直收藏在紫禁城内。

由此可见,散氏盘能献给皇帝,就足以说明它绝非是池中之物。它不仅制造精美,而且还篆刻有铭文,记录了西周时期的一次土地分割协议,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另外,散氏盘还是一件孤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历史研究价值。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氏盘在清宫中深藏了一百多年。直到1924年,在故宫尘封多年的库房内,被一位姓马的专家偶然翻了出来。一时间,散氏盘重现人间的消息不胫而走,但与此同时,众多的业内专家,都表示现在的这件散氏盘是假的。因为早就有传言说:真的散氏盘在圆明园中被烧了。

那么问题来了,传言是真的吗?其实,马专家一开始对这传言也是深信不疑,但当他亲自对这件散氏盘做了研究之后,便开始怀疑传言是假的,而自己手里的这件散氏盘才是真的。但口说无凭,还必须要拿出证据来,才能人信服。于是,马专家就走上一条漫长的“鉴宝之路”。

说真的,要证明这件散氏盘是真的,确实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不仅因为鲜有史料记载,而且关键在于,人们普遍都认为如今的散氏盘是假的,因为传言早就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但好在,经过几年的实地走访,以及考察调研,这位马专家还是找到了一份强有力的证据。

这年秋天,马专家从朋友那里得知,在当年,有一位叫阮元的官员,也是著名的金石学家,他曾亲自鉴定过散氏盘,而且这名字还是他给起的。另外,阮元当时还将盘内的铭文,做了一份拓片,并且就收藏在清宫之中。所以,只要能找到当年阮元留下的拓片,然后和现在的散氏盘进行比对,这个盘子是真是假也就一目了然了。

但是困难又来了,故宫内收藏的古籍文献数以百万计,而要在其中找一张小小的拓片,简直比大海捞针还难。况且拓片有没有还是个问号呢!但马专家意志坚定,还是硬着头皮在故宫的库房内查找,并且还请来几位朋友一起帮忙。

于是,这几位专家,一个柜子一个柜子找,一本书一本书的翻,一页纸一页纸的看,而且全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查找,终于在箱底的一本古籍中,找到了散氏盘的拓片。

马专家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将它和散氏盘进行了仔细比对,发现盘内的铭文一字不差,一字不错,而且连笔画的大小粗细都完全吻合,甚至是几个凹凸不平的地方,都能对得上。为了进一步的确认,马专家又让其他的专家一一进行参照和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也都是一致的,这件散氏盘是毫无疑问的真国宝。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这件散氏盘被收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而专家们对它的研究,也绝不仅仅停留在“辨真假”上,因为解读散氏盘中的铭文,才是研究的重点,而这背后则又是一段深厚的历史……

是今文莱一带的古国文莱苏丹国(中国古籍称为渤泥)的硬币。由于存世量稀少,在收藏市场上价值一般可达到¥250—300。

另外,题目中拼写有误,应该是“Sultanate of Brunei 1304“。印有该字样的硬币是苏丹哈希姆·阿拉姆(Hashim Jalilul Alam Aqamaddin)于1886年发行的。他是渤泥国最后一位发行过自己的铸币的苏丹。这种硬币是在英格兰的伯明翰铸造的,材质为青铜。铸造时期很短,因而存世量较少。如下图所示。

正面:圆圈中的五角星,外围有阿拉伯语书写的国名、苏丹名字等;

背面:圆圈中的阿拉伯数字1,外围有英文“SULTANATE OF BRUNEI ”即“文莱苏丹国”和年份1304。

需要注意,该铸币上的年份使用的是伊斯兰教历而不是格里历。格里历的1886年跨伊斯兰教历的1303和1304年,因此在该币上铸的年份是1304。

楼主,我替你上个图,你看看是不是和你所说对一样,下面是一些资料,期望对你有用。关于价格,此中钱币根据行情和品相以及其他型状,价格差别很大,高对几千,低对几十。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铸造。

“通宝”有小平,折二型铜钱及折三型铁钱,对钱,有数十种之多,篆书,隶书二种书体。特色之处是隶书中杂有楷意,有时也称作楷书。小平铜钱存世量大,版别复杂,变化多在“政”和“通”上。铁钱铸造量极大,现在存世较多。另有珍罕的银质“政和通宝”,古泉大珍。“政和重宝”为折二钱,楷书,钱文瘦金体,直读光背,径3厘米,传世以折二重宝铁母数种珍品

政和通宝 简介

政和是宋徽宗(1101~1125)的年号。

赵佶当皇帝是个庸君、昏君,以至于失地、丧国、亡命,但在艺术上是个大家,在国画上、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因为皇帝的身分,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的文人,因为皇帝的爱好,繁荣了艺术的创作,因为皇帝的资源,他有能力组织《宣和书谱》 《宣和画谱》的编辑。他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当时,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他画的画富有书卷气,贵族气,富丽堂皇。他创立的“瘦金体”,屈铁断金,铁划银钩,书法史上以此面貌出现的就他一人。

赵佶在艺术上的嗜好也用在了泉货上了。他亲自书写钱文铸造铜钱,他铸的钱币是中国钱币史上的四个高峰之一。他当政的年号很多,有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等,铸币的版别也多,字体也多,有楷书、行书、篆书、隶书。他用瘦金书书写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铸的精,字更美,是泉友们的爱物。

政和通宝,本身就有很多的版别,小平、折二的都有,字体我知道的就有篆、隶、楷,还分什么真政,文政。

这枚政和通宝,小平,熟坑,应是隶书,真政。

宋代钱币种类、版别之多,居历代之首。南宋和北宋319年间共发行了46种年号钱及6种非年号钱,被称之为“铸钱大师”的宋徽宗在位时,“政和通宝”白铜钱约有十多个版别,但这些白铜钱,几乎全是小平钱的形制。据孙仲汇、胡薇所著《古钱币图解》184页载,有一种“政和通宝”篆书钱文,直径28毫米,穿径7毫米,定级为样钱,属二级上品。直径28毫米,已经是所载最大的“政和通宝”白铜钱。

可见白铜政和居多,大钱珍罕。而这枚“政和通宝”白铜钱直径已达30毫米,可达折三标准。经查阅各种钱谱,均无此币的记载。

这枚“政和通宝”白铜钱是部颁样钱或进呈样钱。宋代铸钱负责长官须向朝廷进呈样钱。这种进呈给皇帝的样钱

政和通宝

必定特别讲究。

颁行诸路的钱样为部颁样钱,这些样钱都可当作母钱使用。各地的初铸品称初铸大样,也比普通铜钱大且精美,如母钱数量不够,初铸大样亦可代替。另据《古钱的鉴定和保养》一书介绍,北宋、南宋初的母钱、样钱,有相当数量为白铜铸成。而今,这枚“政和通宝”白铜折三大钱如此精美异常,完全有理由将其归入样钱之列。

政和通宝 鉴定方法

银元,是我国近代历史上通用的一种钱币,这种货币形制从西班牙、墨西哥等国传入,清光绪年间开始正式制造

政和通宝

中国的银元,俗称“龙洋”,随后在市面上流通。

银元于民国二十四年废除。

银元兑换采用十进位制,一元为十角,一角为十分,一分为十文。通用银元的重量约26.7克,图案以龙和人物头像为主。龙洋多数是清朝所铸,如大清光绪元宝等。银元中常见的人物像,有民国时期的袁世凯、孙中山等。

鉴定银元的价值,应先分出朝代、年号、发行机构、版别等。像清朝时湖北出的凡重一两银元、广东局出的双龙银元、陕西所出的光绪元宝、“吉”字一两银元等,每枚价值几十万元。

1998年,“吉”字一两银元拍卖出单枚100万元的高价。戴冠袁世凯像背飞龙银元、孙中山像背三鸟银元与奥、英、意、日、美版银元等均是珍品,如“十八年地球版”曾拍卖到50万元一枚。

由于一些银元极为珍贵,因此鉴定真假很重要。鉴定的主要方法有:一是看形制是机器冲压还是翻砂,凡是翻砂版均是假币;二是看文字是否凹凸,风格与当时韵味是否相符,用放大镜一看就一目了然;三是看齿轮,假币齿轮远不如真币规整,两者一对比特别明显;四是看颜色,银元应是白色,有包浆、银锈,擦掉即露白,不同的含银量,颜色略有差异,清朝银元含银量最高90%,最低50%,通常在88%;五是听声音,真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而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全铜镀银的假银元声音短促,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假银元声音低哑或为“哑版”;六是用比重法测试,白银的比重为10.5,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高于铜、铅、锌等其他普通金属的比重,由于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锌等其他金属,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即可辨出真伪。

政和通宝 白铜钱

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始铸政和通宝重宝钱。材质有铜、铁、银三种。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钱文分篆、

政和通宝

隶、真三体,其中以小平铜钱版别最为复杂,约有近百个品种。

折二钱少于小平,版别也较为单调。其中折二银钱仅见一枚。折二白铜钱也不多见。孙仲汇的《古钱币图解》书中拓有一枚,为宽缘篆书体。内蒙古钱币专刊上曾发过两枚,一枚为外国馆藏,一枚为内蒙古钱币爱好者拥有。后两枚均为宽缘隶书体,和笔者收藏的这枚钱文字相符。现将这枚钱介绍如下见图:此钱径长为31厘米,重88克,厚约018厘米,缘宽04厘米,穿宽06厘米,通体无锈,钱体银白色。此钱整体制作工整,文字清晰,应为样钱或银钱。

不应该是流通币。北宋九个皇帝改了35次年号,铸了27个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其中在小平钱中白铜钱并不稀见,而折二白铜钱却十分难得。此枚钱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北宋白铜大钱的一个实物。由于本人对古钱了解甚少、研究不深,所以拿不准此钱是珍稀币还是普通币。希望专家和泉友指点迷津。

拓片的拼音

拓片读音为tà piàn。拓片,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