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六经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5收藏

孔子六经是?,第1张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

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扩展资料:

藏书始祖

孔子于68岁返回鲁国,开始整理图书典籍。尤其是在晚年,主要精力是用在校勘、整理典籍方面。孔子是中国最早的图书整理者,相传他整理《诗经》、《尚书》等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孔子在整理文献中,创立了揭示文献“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目录学方法。为《诗》《书》作序,或附于书后,或临于书首,或另出单行,这在揭示文献的内容上起重要作用。孔子整理图书所定的《六艺》,对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在《别录》、《七略》书目分类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六经

-孔子

孔子整理编订的“六经”不包括(D)

A、《诗》

B、《春秋》

C、《乐》 

D、《论语》

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仪礼》《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

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孔子晚年修订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编纂六经的原因之一是他视文献存亡继绝为己任,原因之二是他要以六经做教材。

孔子认识到文献对于了解过去、鉴往知来以及垂训鉴戒的作用,因而重视文献。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注:《论语·八佾》)又说:“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注:《论语·卫灵公》)还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注:《论语·述而》)孔子所说的“文”、“文献”,就是文书档案、历史资料。他认为文献的足或不足,是能否正确了解过去的关键。“信而好古”的孔子在研究夏商周时,深感文献不足,所见现存文献缺遗或“不知而作”之处又不少。这表明孔子对文献不足及文献缺佚与穿凿妄作现象的深切忧虑。他还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注:《论语·为政》)孔子所说的“礼”包含了文献,说明文献能起鉴往知来的作用。他曾评论晋太史董狐书“赵盾弑其君”且“示于朝”一事,赞扬“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注:《左传》宣公二年、昭公三年、定公四年、闵公元年、哀公十一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二年、文公七年、隐公六年、昭公十七年、成公十四年(二条)、哀公六年、僖公二十八年(二条)、僖公元年、昭公二十九年),充分肯定董狐的记载所起的垂训鉴戒作用。据《论语·乡党》记载,孔子“式负版者”。说的是孔子乘车在外,遇到手持邦国图籍(地图户籍)的人,必俯身表示深深敬意。这些足以说明孔子对文献的高度重视。但是,孔子适逢诸侯争霸、东周之“季世”(注:《左传》宣公二年、昭公三年、定公四年、闵公元年、哀公十一年、襄公二十九年、昭公二年、文公七年、隐公六年、昭公十七年、成公十四年(二条)、哀公六年、僖公二十八年(二条)、僖公元年、昭公二十九年):天子式微,公室卑弱,大夫兼并,礼乐废,《诗》、《书》缺;再者,史官职位并不稳定,有的失守,有的“不知而作”,甚至抱典载籍,流亡他国。

因此,博学多闻的孔子不无自豪而又自信地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注:《论语·子罕》)面对各国文献有散佚、妄作之虞,他不得不把文献存亡继绝的历史重任担当起来,因而编《诗》、《书》,定《礼》、正《乐》,赞《周易》,作《春秋》。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六经指哪,六经指什么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跟你完善一下吧六经:六部儒家经典。2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六经指哪,六经指什么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跟你完善一下吧六经:六部儒家经典。

2、始见于《庄子--天运篇》。

3、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藉,曰:《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4、(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

5、) 这六部古藉有些(春秋一书为孔子所作)并非孔子所做,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

6、孔子本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的原则,只是对这六部古书做了整理得工作。

7、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

8、《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9、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处,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会合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

10、” 这里提到了九种古藉:《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

11、孔子整理的六经已大多包括在里面了,而且这些书名已屡见于先秦其他文献。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多出来的是《乐》。

1、《诗》即《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因为其中的作品都可以用乐器伴奏演唱,所以《诗经》也称为我国古代第一部乐歌总集。

2、《书》,又称《尚书》,这是周王室外史所藏的政治文件。《尚书》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祭祀类和战争类。从文体形式上,也可以分两大类,即上行的奏议和下行的诏令。《尚书》的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在命题谋篇上非常讲究,不少篇章文采飞扬。

3、《礼》,又称《周礼》、《周官》,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奠定周礼的基础。

4、《周易》是群经之首,是一部渊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把它看作一本迷信书是片面的。《易》源于河图洛书,上古有三本《易》:连山、归藏、周易。前两本失传,于是易经现在等同于《周易》。

5、《乐》是隶属周王室司乐的音乐作品,有人说《诗》和《乐》实际上是一体的。《诗》为乐歌,“诗”记词,“乐”记谱。《乐》集夏、商两代音乐精华之大成,由周公在洛邑整理而成,周王室历代乐官修订。现《乐》已失传,无法知道其原貌。

6、《春秋》之名,是先秦人们对史书的通称,除周王室外,各国也都设有史官。秦焚书后,各国国史皆亡。西汉时,学者们借口耳相传,整理成《左传》、《公羊传》等,汉儒以为以上各书是解释孔子所作的《春秋》的。

扩展资料

六经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作品,后人称之为“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六艺和六经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无论从六部经典的角度还是从六种技艺的角度把六艺和六经等同起来,都是不对的。六艺是从课程的角度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总称,六经是从课本的角度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总称。

-六经

-六艺

个人认为,应该是《易》。

六经排序,诗书礼易春秋,《诗》在前,但通常来讲,所谓“六经之首”,多数情况下,指《易》。

伏羲,资格比黄帝老,文王,资格比周公老,连孔子,都觉得自己的境界,还不足以研究《易》,要再等一等,《易》为六经之首,应该是名至实归的。

六经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并称始於何时?是近代以来经学史、思想史、哲学史论争的一大热点。受疑古思潮影响的学者认为先秦没有“六经”或“五经”,到秦或西汉,《周易》才进入儒家系统,《诗》、《书》、《礼》、《乐》、《易》、《春秋》才开始并称,才有六经之说。[1]这种观点,在中、日两国学界影响极大,在讨论先秦秦汉学术和思想方面引起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很有认真地进行系统探讨的必要。

孔子六经是?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