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都是繁体字写的吗?哪里有繁体版的阅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古籍都是繁体字写的吗?哪里有繁体版的阅读?,第1张

古籍当然都是繁体字写的,简体字出现才几十年,而几十年的书无论如何都谈不上古吧?至于阅读嘛,网络上一般很少,多是各图书馆扫描了以后存放的,观看或许得交钱。实体本新华书店会有,不过存量估计不大,有心的话当然可以买到。我手头上就有几本道德经、孙子兵法、庄子什么的,不过看得头疼,毕竟繁体字认不全啊。

繁体字和简体字各有优劣,简体字的优点就是繁体字的缺点,而简体字的缺点就是繁体字的优点,因此以简体字的优缺点为例,就可以明确说明两者各自的优劣,具体如下:

简体字相比繁体字的优点

1、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目,使汉字变得易于书写;

2、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

3、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

4、简化后产生了一些新形声字表音比繁体字准确。

简体字相比繁体字的缺点

1、部分简化字使用了“符号代替“,打乱了字族的严整性。如汉、权、鸡、仅、邓等字,“又”作为简化偏旁替换了本身完全不同的四个繁体字偏旁,同时既不能表音,也不能表意,属于难以理解的密码文字。

2、同音代替合并了一些汉字,例如干、干、干(擀的右部偏旁),面、面(左麦右面),只、只(上隹下又),经常会导致表意混乱(特别是在文言文中),引起歧义。例如“船只靠在北港”,用简化字书写可以有两种解释。

3、简化字扰乱了汉字系统的一致性,使中、日、韩、越等本身使用一致的传统汉字的国家逐渐开始产生汉字文化裂隙。

4、汉字简化后,不利于对中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广汉字简化之后,很多现代中国人无法再直接阅读古代的典籍。即使把古书以简化字重印,亦往往会出现歧义,使读者误解。

5、不利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等外国使用的汉字也进一步脱节,做成人为的“书不同文”。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主要是考虑到大陆地区在世界

6、从书法美观的角度出发,很多简化字的设计不够严谨,同时对于篆书、隶书等书体,简化之后失去原先书体的特殊美感。

繁体字化成简体字的原则

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

1955年,我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二是减少笔画。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

 有必要先从 识繁写简 及 繁简并用 开始,逐步恢复使用繁体字。原因如下:

  

  其一,繁体字有利于保存和传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

  汉字经商代甲骨文、殷周钟鼎金文、秦代的小篆发展到汉代隶书,直到简体字出现前,汉字几乎没什么变化。而这件事情最大的意义就是使中国的历史得以传承。举例来说,明清人读唐宋人的文章没有任何障碍,因为他们读、写的是同样的文字,但在使用简体字的现在,却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读懂古籍了,其中主要原因是很多人根本就不认识繁体字。

首先,这属于典型的印刷错误。不是盗版书。

其次,此类书没有盗版。

题主这套书是后来印刷的,上海古籍《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后期重印的品种或多或少都存在印刷问题,像这种印刷方向错误都属于小问题,好几种都印刷模糊,像盗版一样。问上海古籍的编辑为什么这样,他们说印刷的不好也有人买。真是无奈。

所以这套古典文学丛书,我都是买一版一印,是第一次印刷的,题主可以比较一下。

有必要。

由于很多人不认识繁体字,导致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形成了阻碍。例如:当你在旅游北京故宫时,在故宫里看到很多繁体文章,你想读这些文章,但由于很多繁体字不认识,对你的阅读形成了阻滞,无法快速流畅的阅读,然后你就放弃了阅读,放弃了阅读意味着你对这些文字传达的文化失去了了解的机会,对“直接理解古代文化”形成障碍。使用简体中文导致古代繁体中文世界和现代简体中文世界好像有了阻隔,也就是古代文化世界和现代文化世界无法衔接,对文化的传承造成不利。

很多繁体字既能表意,又能表音。例如:泥鳅的”鳅“,如果一个人不认识这个“鳅”字,可以根据它的结构猜出它的含义和发音,鳅字是由“鱼”和“秋”构成,通过左边的“鱼”,可以猜到这个字的含义是一个类似于鱼的生物,通过右边的“秋"可以猜出它的发音是”qiu”。有些字被简化以后失去了这种功能,有些字简化过度了。例如:”广“字,繁体是”广“,被简化成了“广”,中间和右下部被掏空,整个字失去了平衡感,汉字是方块形状,所以也叫方块字,“广”被简化的已经不是方块字了。类似的还有“厂",繁体”厰“,相同的问题。这些字简化后失去了美观度,你用毛笔写”广“,然后写”广“,比较一下繁体”广“好看还是简体”广“好看?

有些简化字简化的太过于符号化。例如:”言“字旁被简化成了”讠“,完全变成了符号,类似的例子有很多,仔细去找就能找到。

我以前也反对恢复繁体中文,后来在国外呆了一段时间,在外网上看到很多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文章全都是繁体中文写的,阅读了繁体文章(现在我阅读繁体文章已经没有阻滞感),感觉完全有必要恢复繁体字,繁体字更加正宗。使用繁体字意味着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完全衔接,没有阻隔。

很多人反对恢复繁体字是因为自己读久了简体字,看繁体文章有阻滞感,没看习惯觉得不好看等等原因。等你看久了繁体字、了解了繁体字你会改变这种观点(人的审美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繁体字要比简体字美观的多)。

本人认为繁体字中有些字的笔画实在太多,可以尝试简化,但不能简化太多,简化字不能超过100个(当然,需要简化多少汉字,要通过国家领导的专业人士评估后决定)。例如:台湾的”湾“可以简化。而且在简化过程中要遵循造字的规则。

古籍都是繁体字写的吗?哪里有繁体版的阅读?

古籍当然都是繁体字写的,简体字出现才几十年,而几十年的书无论如何都谈不上古吧?至于阅读嘛,网络上一般很少,多是各图书馆扫描了以后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