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不良怎么治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小儿消化不良怎么治疗?,第1张

1

小儿推拿消化不良

腹部按摩

位置:

小儿腹部,脐部附近。

手法:

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

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

注意:

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

相信爸妈们都有听过小儿推拿吧,即用推拿、按摩的手法预防或者治疗一些小儿疾病。小儿推拿可以说是一种绝对绿色的健康疗法,无副作用,效果好,可以有效增强宝宝抵抗力。像一些感冒咳嗽、发烧、哮喘、肠炎、吐奶等等疾病都可以采用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保健。

 由于宝宝肠胃功能发育未完善,特别是婴儿时期的宝宝,因此特别容易因为各种刺激导致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如小儿腹泻、小儿便秘、腹痛等病症。

 病症1、受寒感冒

 推拿位置:

 外劳宫,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推拿方式:

 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功效:

 可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可用于一些寒症,主治受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

 病症2 咳喘

 推拿位置:

 肺俞,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推拿方式: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效:

 可益肺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3 呼吸道疾病

 推拿位置:

 小横纹,即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式: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效:

 可开胸散郁,化痰涎。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4 百日咳、肺炎

 推拿位置:

 掌小横纹,即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推拿方式:

 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100-500次。

 功效:

 可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病症5 咳嗽痰多

 推拿位置:

 五指节,即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推拿方式:

 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效:

 掐或揉五指节可镇惊安神,祛风痰,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主治咳嗽痰多,腹痛,惊惕不安,惊风抽搐等。

 病症6 小儿腹泻

 推拿位置:

 板门,即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推拿方式:

 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效:

 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

 病症7 小儿便秘

 推拿位置:

 天枢,即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推拿方式:

 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效:

 可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病症8 腹痛腹泻

 推拿位置:

 肚角,即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大筋处。

 推拿方式:

 用拇、示、中三指做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功效:

 此穴为临床止痛要穴,对寒性腹痛及伤食腹痛也相当有效。主治腹痛,腹泻等病症。

 病症9 小儿遗尿

 推拿位置:

 龟尾,即尾椎骨末端。

 推拿方式: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300次。

 功效:

 可疏调肠腑,司调二便。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痢疾等。

 病症10 消化系统疾患

 推拿位置:

 腹阴阳,即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推拿方式: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效: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呼吸道感染导致的疾病也是小儿常见病,特别是遇到天气无常的冬季,宝宝抵抗力差,周围环境稍存诱因就容易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如小儿感冒、小儿咳嗽、哮喘、肺炎等病症。

 病症11 腹胀、呕吐

 推拿位置:

 手阴阳,即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推拿方式:

 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效:

 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等症状。

 病症12 腹胀、疳积

 推拿位置:

 四横纹,即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式:

 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效:

 可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等症。

 病症13 呕吐、咽痛

 推拿位置:

 天柱骨,即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推拿方式:

 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效:

 可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病症14 痢疾

 推拿位置:

 端正,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推拿方式:

 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功效:

 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主治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等症。

 病症15 腹痛

 推拿位置:

 一窝风,即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推拿方式:

 用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效:

 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主治一切腹痛,还可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病症16 小儿感冒

 推拿位置:

 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推拿方式: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效:

 可帮助发汗解表,补益气血。除了可以治疗感冒外,还可以应对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状况。

 病症17 鼻塞流鼻涕

 推拿位置:

 迎香,即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推拿方式:

 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效:

 主治鼻塞流涕,因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故命名迎香。

 病症18 胸闷

 推拿位置:

 膻中,在胸骨上,两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推拿方式: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名分推膻中。

 功效: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除了消化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外,还有很多症状都可以通过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缓解。比如头痛、宝宝夜间多汗、夜间哭闹等等症状。

 病症19 小儿鹅口疮

 推拿位置:

 退六腑,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推拿方式:

 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可治一切热证。主治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腮腺炎,大便干燥等症。

 病症20 头痛

 推拿位置:

 耳后高骨,即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推拿方式:

 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效: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主要是疏风解表功效。

 病症21 白天或夜间多汗

 推拿位置:

 肾顶,在小指顶端。

 推拿方式: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效: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主治白天或夜间多汗,也可以解颅,即囟门应合不合症状。

 病症22 夜啼

 推拿位置:

 小天心,又称鱼际交,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推拿方式:

 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效:

 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病症23 急惊风

 推拿位置:

 老龙,即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推拿方式:

 用拇指甲掐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处,称掐老龙。

 功效:

 可开窍醒神,退热。主治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病症24 惊风

 推拿位置:

 总筋,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

 推拿方式:

 以指按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

 功效:

 可震惊醒神,主治惊风,夜啼,潮热,呕泻等症。

 病症25 强身健体

 推拿位置:

 脊柱,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推拿方式: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效: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症。

 病症26 烦躁不安

 推拿位置:

 涌泉,即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推拿方式:

 用拇指面向足趾推称推涌泉;用指端揉,称揉涌泉。推揉50次。

 功效:

 可引火归源,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足心发热及心中烦闷,以及烦躁不安等症。

 病症27 虚烦内热

 推拿位置:

 内劳宫,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推拿方式:

 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

 功效:

 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总结:

 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的小疾病都可利用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或缓解,妈妈们不妨多做了解,如果对小儿推拿穴位不甚了解的妈妈们可以多看看一些穴位图,也只有在正确位置进行推拿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以上都是些很实用的推拿方式哦,妈妈们可以收藏起来哦!

很多爸妈对于孩子三天两头生病已经无奈了,给宝宝吃各种补营养的、给宝宝吃增强免疫力的药,这些可能短期内对宝宝身体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时间长了,宝宝的身体发育会越来越慢,副作用相当明显。

其实对于小儿来说,中医预防保健效果是最好的!脾胃强健,是宝宝健康的前提!

今天多宝妈教大家一套7步推拿法,强健脾胃,增强小儿食欲、促进消化、吸收,从而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准备工作:

1、手洗干净,首饰摘掉,指甲剪干净。

2、保证宝宝的心情愉悦再进行小儿推拿。哭闹时不要做。

一、推三关

三关位于前臂桡侧,简单来说,就是从腕部到臂弯处。

用食指、中指指面,沿着小儿手臂侧面从腕部推向肘部,重复约两分钟,左右手臂都要推。

二、补脾经

脾经位于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

爸妈用拇指沿小儿脾经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约2分钟。左右手都要推。

也可以用直推法,从指端推倒指根处。

三、运内八卦

内八卦就是宝宝手掌心一圈。

爸妈用拇指在小儿手掌面顺时针运内八卦,约1分钟,左右手都要推。

四、推四横纹

四横纹,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从下往上第一指节处。

婴儿消化不好怎么推拿

婴儿消化不良的原因 宝宝不消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积食产生的。宝宝积食并不是小事,需要妈妈特别的关注,积食会增加肠、胃、肾脏器官的负担,有可能使这些器官发生病变。妈妈千万要注意宝产生积食的症状。 宝宝积食时,有口臭、手脚发烧、皮肤发黄、精神萎靡的现象。食欲不振、腹痛腹胀是经常的事情,晚上睡觉时宝宝还不停地翻动身体,有时还会咬咬牙,能够说话的宝宝还会经常说肚子涨,肚子疼等。 小儿消化不良该怎么办好

宝宝消化不好会影响正常饮食,甚至影响自生长发育,当然宝宝消化不良也牵动家长的心。有时会消化不良的宝宝,可以吃一点obabyl。用40温水调服,两三天就会好转。尽量不要吃寒性食物,吃水果的时候,用热水洗一下,少量地给宝宝吃。或者煮一下也可以避免太凉的问题。如果除了消化不良,还有其他症状,应该带宝宝就诊。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和抗体,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吸收,是防止腹泻的最佳婴儿食品。需注意,夏季不要急着断奶,如果母乳喂养满半年,可考虑秋季断奶。

每天煮沸消毒食具,消毒好的奶具要加罩。最好改用碗勺喂奶,因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彻底洗清消毒,特别是奶嘴。

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

夏季,家长往往会把宝宝吃剩的食品放在冰箱内。冰箱不是“保险箱”,食物仍有变质和受细菌污染的可能,取出食用前要加热。此外,家用饮水机要定时清洗,若不清洗,宝宝饮用后,可能会引起腹泻

这里介绍一种治疗宝宝消化不良、胃口差的一些家庭小儿推拿 的简单有效的保健方法。具体的手法如下:

1按揉推四横纹:

中医介绍四横纹穴时位于手掌面的食指和中指还有无名指、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在进行操作时,操作者要注意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同时用右手食指或中指的指端分别来按揉宝宝的四横纹穴,这样 约2~3分钟;还可以推四横纹穴,就是将小宝宝的四指并拢,这时爸爸妈妈作为操作者要用右手拇指自宝宝的食指横纹处慢慢的推向小指横纹,这样循序的推50~100次。这种推理方法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还有一定的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

板门穴的位置就是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在进行 操作时,操作者可以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然后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这样按揉板门穴。在给宝宝进行按揉时,无论是选择顺、逆时针皆可;还可使用推法,就是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这种推法可止泻,然后由腕横纹在推向拇指指根,这样的方法可以止呕,这样来回推可调整脾胃的功能。具体次数可以按揉2~3分钟,推50~100 次。

3推脾经穴:

脾经穴位于小儿的拇指桡侧面。具体操作方法就是爸爸或是妈妈的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宝宝的左手四指,然后再以拇指和中指捏住宝宝的拇指,这时操作者可以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用适当的力度来直推小儿脾经穴,从宝宝的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这样进行推50~100次,需要注意的是要单方向直推,不可来回推。这主要是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腹部 :

这种 需要将小儿平卧位,给宝宝进行操作的人可以用右手四指或手掌,轻轻的在小儿的腹部,这样以宝宝的脐为中心,然后轻轻的作圆周运动。 时顺大肠方向为泻,这中方法主要适宜大便偏干者;而逆大肠方向为补,主要适宜大便偏稀者;在给宝宝 的时候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的 方法,一般约 50~100次。操作时,注意收的力度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同时还要注意的就是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要保证手的温暖。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5足底 (揉涌泉穴):

涌泉穴的位置在脚心处,在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宝宝消化不良,应该怎么给孩子进行推拿

1、合理饮食。尽量给予婴幼儿以母乳哺养,从小养成饮食的好习惯,使其内脏更好适应。

2、喂奶要定时定量。一次不可喂太多,两次喂奶中间要让孩子喝点白开水。

3、保持好宝宝的食欲。如果奶汁不够吃,可喂些米汤、面汤、鸡蛋糕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4、注意卫生。断奶以后的宝宝,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让宝宝吃剩饭、剩菜和不清洁的食物。

5、注意保暖。晚上要给孩子盖好肚子,注意腹部保暖,防止受凉,不要使胃肠道受寒冷 。

6、密切注意保持消化道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若宝宝吃什么就排出什么,有可能是太早给予副食品的迹象。而腹部的浮肿情形一直无法消除的宝宝,则较容易消化不良。本 请于吃饱至少一小时过后再进行。

第1步  双手手心贴在宝宝肚脐上方,将面板左右来回慢慢推动,来回共推五次。稍微休息一下之后,再来回推五次。

第2步  轻轻按住整个肚脐,向上释压,共释压五次。稍微休息一下之后,再释压五次。

孩子积食 消化不好怎么办 推拿有用吗

推拿对这个挺管用的

一、小儿推拿手法

  1.清、补脾土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

 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清、补肺金

 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12.分推肩胛骨

操作: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头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对久咳急气患儿适用。

  13.揉肺俞

 部位: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

 14.推脊柱

部位:上起大椎穴,下至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名“推脊柱”,为退热重要手法。

  15.推尾椎

部位:自第4节腰椎到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为补,又名“推七节”;下推为“清七节”。补法止泻,清法治便秘。

  16.揉长强

部位:肛门与尾骨之间。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长强”。可止泻。

  17.捏脊

 操作:以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从尾椎骨沿脊柱两侧向上捏(成人高血压患者从颈部向下捏至尾椎骨),连皮带肉用力捏起即放下,一起捏至颈部发际处为止,以脊柱两侧皮肤微有潮红为有效。说明:捏脊多用于治疗小儿积聚一类的疾患,如食积、疳积、呕吐、便秘、泄泻等,故又称“捏积”;还可消除肝、脾肿大,并有医治百病与抗癌作用。

  18.揉内关

部位:伸臂仰掌,腕横纹上2寸(以患者的手量)两筋之间。有宁心安神,镇静止吐作用。

  19.揉、压足三里

部位:外膝眼下3寸(用患者的手取),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说明:在周老小儿推拿诸多病例中,唯有“急救中毒性菌痢患儿”一例,用的是指压双足三里附近的“高升点”,其余皆按揉足三里。有强壮、消炎、治胃肠道疾病作用。

  20.揉三阴交

部位:内踝尖上3寸(用患者的手取),胫骨后缘稍后。

 附:小儿推拿用润滑剂

 为减轻摩擦,避免损伤小儿皮肤,损伤时可将姜汁、葱白汁、酒精或清水等涂于推拿部位,这些润滑剂可根据病情、时令选用。有强壮、消炎作用,对治肠炎、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成效。

二、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

  1.早产女婴(不足2公斤)

 每天捏脊一次(5遍),取左手补脾土2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100次,补肺金200次,补肾水200次,揉板门150次,推上三关150次。

 2.先天性哮喘(1岁以下/2岁以上)

 取左手补脾土200/300次以上,清心火、清肝木各100次/各200次,清肺金300次/300次以上,补肾水200次/300次以上,揉外劳宫100次,推上三关200次,分推肩胛骨(此是主穴)50次/100次。

3.先天性心肌炎(2岁)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200次,清心火200次,补肺金300次,补肾水300次,揉内关300次,揉三阴交300次,捏脊5遍。

 4.中毒性肺炎,高烧41℃(2岁)

 清肺金300次,清脾土、清肝木、清心火各300次,补肾水4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推脊柱300次。

 5.百日咳(1-2岁)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清肺金300次,补肾水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三关300次,分推胛骨100次,揉肺俞50次。

 6.疳积(2岁)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补肺金、补肾水各300次,揉外劳宫150次,推上三关300次,揉双足三里300次,捏脊5遍。

 7.疳积兼肠炎(2岁)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推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补肺金、补肾水各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捏脊5遍,揉双足三里200次,揉双三阴交200次。

 8.腹泻(3岁)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推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推上三关300次,推尾椎300次,揉长强300次,揉双足三里300次,捏脊5遍。

 9.中毒性菌痢,高烧40℃(4岁)

 治痢与退热双管齐下: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推大肠200次,揉板门15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清、补肺金各150次,补肾水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推脊柱300次,捏脊5遍,指压双足三里附近的“高升点”5到7分钟。

 10.白血病,高烧40℃(4岁)

 采取以捏脊为中心的降热与水肿的医治法: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清、补肺金各150次,补肾水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推脊柱300次,捏脊5遍。

 11.休克(5岁)

掐人中,掐揉手精威两穴,捏双脚太溪、昆仑及揉背部双肺俞。

 说明:“精威”是“精宁”与“威灵”之合称。此两穴在手颈部两侧用单拇指甲掐之,或用中指端作揉法,两穴掐5-10次,揉100-200次。

 12.感冒发烧(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肺金300次,清心火、肝木各200次,补肾水、脾土各300次,推三关3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脊200次,若高热40度以上,加退六腑300次。

 13.感冒咳嗽(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肺金300次,补脾土、肾水各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300次,分推肩胛骨50-100次,揉肺俞100次。

 14.呕吐(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300次,清大肠(从虎口推向指尖)100次,推板门(从掌根推向指尖)100次,按双足三里3-5分钟,揉涌泉100次(左旋)。又吐又泻,加揉尾尖300次,推尾椎300次(由下向上)。

 15.便秘(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大肠300次(由虎口推向指尖),清脾土300次,清心火、肝木各200次,补肾水300次,清肺金200次,指压双外关穴3-5分钟。

 16.小儿夜啼(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清脾土各15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补清肺金各150次,补肾水300次,捏脊(自下而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

 17.遗尿(五岁以上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800次,补肾水800次,推三关300次,揉丹田20分钟,按压百会2-3分钟。

 18.脱肛(五岁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从指尖推向虎口),补肺金300次,推三关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摩丹田5分钟,推尾椎(向上)300次,揉尾尖500次,压百会2-3分钟,捏脊,自下而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

 14.小儿盗汗(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肺金300次,补脾土、肾水各30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捏脊,从下向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

 20.小儿口舌生疮不吸奶(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心火、肝木各200-300次,清肺金300次,清脾土300次,补肾水300次,揉内、外劳宫各100次。

 21.小儿皮肤病与瘙痒症(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肺金300次,清心火与肝木各200次,清脾土300次,补肾水300次,清心火与肝木各200次,清脾土300次,补肾水300次,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揉双曲池穴各100次。

 22.小儿腹胀不适(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脾土300次,清大肠200次(由虎口推向指尖),清板门200次(由指根推向指尖方向),清心火、肝木各100次,补肾水300次,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压双足三里2-3分钟。

23.小儿厌食(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30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补肺金、肾水各300次捏脊从下向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压双足三里2-3分钟。

 24.小儿舞蹈症与多动症(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脾土400次,清肝木、心火各300次,清肺金300次,补肾水500次,揉双合谷、双太冲各3-5分钟,捏脊,从下向上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

 25.小儿大脑发育不全(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500次,清心火、肝木各300次,补肺金、肾水各500次。揉双合谷、双太冲各3-5分钟,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

 26.小儿自闭症(五岁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500次,清肝木、心火各400次,补肺金、肾水各500次。揉双合谷、双太冲各5-7分钟,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

三、总论:

推拿掐揉,性与药同。用推既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羚羊滑石。水底捞月,便是黄连犀角,引天河水,还同芩柏连翘。大指脾面旋推,味同人参白术,泻之则为灶土石膏。大肠侧推虎口,何殊炣子泡姜,反之则为大黄枳实。涌泉右转不揉,朴硝何异,一推一揉右转,参术无差。无名泻肺,功能桑皮桔梗,旋推止欶,效争五味冬花。精威拿紧,忌羡牛黄贝母,肺输重揉,漫夸半夏南星。黄蜂入洞,超出防风羌活,捧耳摇头,远过生地木香。五指节上轮揉,乃去风之苍术,足拿大墩鞋带,实定挚之钩藤。后溪推上,不减猪苓泽泻,小指补肾焉差杜仲地黄。涌泉左揉类夫砂仁霍叶。重揉手背,同乎白芍川芎。脐风灯火十三,恩符再造,定惊元宵十五,不啻仙丹。

具体穴位:

一、补肺经/清肺经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二、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三、开天门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四、揉太阳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五、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

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六、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七、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1、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2、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3、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4、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5、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上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6、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下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八、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

1、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

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下图。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

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1、首先写消化不良是小儿常见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多由于小儿饮食不知自节,或喂养不当,造成食物停滞于肠胃,损伤脾胃而形成的。

2、其次写某某市某某医院推拿科某某主任医师在积累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小儿推拿手法,在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因可免除患儿的针药之苦,所以更易于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已成为越来越多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3、最后写的危害,如:消化不良包括食积、腹泻等,如不及时有效治疗,会使小儿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血液生成受阻而导致贫血。如积滞日久化热后,还会出现夜卧不宁、辗转反侧、手足心热等不适症状。

小儿消化不良怎么治疗?

1小儿推拿消化不良腹部按摩位置:小儿腹部,脐部附近。 手法: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