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哪些文化·习俗是受中国影响沿袭下来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2收藏

日本哪些文化·习俗是受中国影响沿袭下来的,第1张

基本上传统的文化习俗都是受中国的影响

  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与中国早有往来。盛唐时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来中国,受中国影响较深。日本人民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日本茶道和中国的潮汕工夫茶有些相似。

  相扑(すもう):一种类似摔跤的体育活动,秦汉时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大约在唐朝时传入日本,现为流行于日本的一种摔跤运动。

  与茶道舞道一样,日本的花道也是源自中国唐朝,并在千百年间融合了本土文化发展至今。传承到今天,中国的花道艺术简化成了插瓶花,而日本花道却发扬成超越自然的美好艺术。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着物”。和服是仿照中国隋唐服式和吴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服

  “剑道”一词最早源于中国先秦时期古籍《吴越春秋》。早在两汉时期,中日即有兵器及冶炼铸造技术的交流往来。同时中国一脉相承的双手刀法经过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官方往来,以及朝鲜半岛和大陆沿海周边地区和日本群岛的民间交流,于隋唐时期流传到了日本。传至日本的刀法经过日本长年的战争岁月不断演变,在日趋稳定的日本江户时期,模仿日本盔甲的样式,制作了剑道护具与竹剑的基本形制,确立了日后体育剑道的雏形。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斗术和中国传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

  柔道是中国拳术的发展,源出少林之门。明末,中国的一位武林高手陈元赞将中国的传统武术传到扶桑(今日本),成为现代风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日本岛最近也是在三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生活的遗迹了。当时处于石器时代。日本学者把旧石器文化(包括中石器)叫做“先绳纹文化”或“无土器文化”。日本旧石器文化分为前期和后期,大约3万年以前的为前期,占多数;3万年至1万年前的为后期,数较少。前期旧石器以打制的原始石核石器、手斧和砍砸器为代表。后期旧石器以打制的石片石器为主,其变迁次序为刀形器在前,尖状器在后。此外还有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石片石器。日本的远古人类,会打击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狩猎和采集。当时人们居住在洞穴里。至中石器时代后期,住在竖穴式屋中。火可能已被人们利用。在静冈县休场遗址和上野遗址中,发现了列石成圆形的遗址。有人推定为炉址。那么,这些人是从哪儿来的呢?一些日本学者认为是远古时代从中国、朝鲜半岛等一些地区过去的,因为日本语在语法结构、音韵组织方面具有蒙古语和朝鲜语的一些共同特点。

从文字方面来看,最起码在公元3世纪的邪马台国时代,日本就已经有懂汉字、甚至能写表文的人了。但正式把文字和儒学传到日本的则是在应神天皇时期,这位文化使者就是传说中百济国的王仁。王仁是百济国派去的,他随身带了《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这十一卷书籍均为中国典籍。现在学术界对是否有王仁其人尚存争议,但在王仁之前很早的时候,朝鲜半岛的乐浪郡就居住着王姓汉人豪族,百济国建立后,人们用中国汉人担任文化教育方面的职务是完全可能的。而当时,日本对百济在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把这些有文化的汉人从百济接到日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我想,就算‘王仁’这个人不一定真的存在,但他这样的文化传播者应该还是有其很多的。

说到邪马台国,就不得不说说卑弥呼女王和壹与女王。邪马台国出现在日本九州北部,其领土约以博多湾为中心的100公里之内,是当时日本岛上的众多国家之一。公元238年6月卑弥呼女王派遣大夫难升米、副使都市牛利等官员携带男奴4名、女奴6名及斑布2匹2丈作为供品,从北九州海滨乘船前往中国。

大化改新效仿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其内容主要有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内容。在经济方面,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这次改革虽然不是很彻底,但是其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说到东渡,我想中国人知道最多的应该是徐福渡日吧!据说徐福东带去了3000(这个数字不一,也有些地方记载不是三千人)童男童女,按此说法再加上百工以及船夫,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3000。按照一条戈船能载3百人计算,至少需要十余艘,按照一条大翼船载1百人计算,则需要三十余艘。这些船在海上不可能连在一起,随着对马暖流、风向等的影响,应该有些船被打翻沉入海底,有些漂到了其他地方,有些则到了日本。就像蒲公英一样,这些人应该最终在好几个地方登陆了,而不可能只是到了日本。

有关秦人东渡日本的记录在日本的古籍中略有记载,比如《日本书纪》钦明元年载“八月,······召集秦人、汉人等诸蕃投化者,安置国郡,编贯户籍。秦人户数总七千五十三户”。这些人中应该包括了在日本出生的秦人后裔。

除了直接到日本的中国人,还有人是从朝鲜半岛渡日的,尤其是公元前108年,汉朝在朝鲜设立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后,汉人迁居朝鲜半岛者日益增多,其中不少工匠通过半岛南端前往日本,而日本也有意识地派人到半岛去招收汉工匠。《日本书纪》雄略纪中就记载:雄略大王派欢因知利与弟君等,一同前往新罗、百济等国,让半岛诸国贡献‘巧者’(即工匠)。最后从百济带回‘手末才伎’。百济所贡的这些工匠,很多都是汉工匠及其子孙,其中不乏中国和百济混血后的后代。

LZ如果有时间希望你能找一本名叫《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的书来看看,里面对日本奈良时代以及之前的中日交流史有很详尽的介绍。

一、中国的有:

1,布局,棋势类。较著名的有过百龄的《四子谱》,《受三字谱》,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谱》,施定庵的《弈理指归》,《弈理指归续篇》,卞立言的《弈萃》,臧念宣,吴修圃的《弈理析疑》等。

2,评棋类。有季心雪的《弈墨》,周东侯的《弈悟》,吴瑞徵的《不古篇》,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谱》,程兰如的《晚香亭弈谱》,程兰如,施定庵的《弈理妙悟》,郭谦的《绘声园弈谱》等。

3,残局,官子类。有《官子谱》(由过百龄,曹元尊辑),陶存斋的《官子谱》,钱长泽的《残局类选》,卞立言的《弈萃官子》等。

4,棋谱汇编类。有金茂志的《围棋近弈》,盛新圃的《师竹斋谱》,汪秩,毛孝光的《受子谱》,李汝珍的《受子谱》,《空中楼阁谱》(编者不详),唐滏,唐淦《怡怡堂围棋新谱》等。

5,综合性谱类。有董耀的《弈学会海》,黄龙士的《弈括》,沈赋的《居易堂围棋新谱》等。

二、日本的有:

本因坊算砂的《本因坊定石作物》

《发扬论》、《棋经众妙》、《死活机妙》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关于围棋的古书也是数不胜数,以下就不分类:《弈旨》 我国最早系统论述围棋的文章。汉班固作。 《围棋铭》 铭文。东汉李尤作。 《围棋赋》 赋篇。 《围棋赋序》 围棋文献。汉末王粲作。 《弈势》 围棋论著。汉末应玚作。 《博弈论》 围棋论著。三国吴韦昭(韦曜)著。 《棋势》 古代围棋书谱。 《敦煌碁经》 简称“棋经”。围棋论著。作者不详。 《原弈》 围棋论文。唐皮日休作。 《围棋十决》围棋行棋要决。作者相传有唐王积薪、宋刘仲甫诸说。 《棋经十三篇》简称《棋经》。围棋论著。作者有宋张拟、张儗、张靖、刘仲甫以及宋代以前所作等诸说。 《棋决》 围棋论著。北宋刘仲甫著。 《围棋义例诠释》简称《围棋义例》。围棋论著。北宋徐铉著。 《忘忧清乐集》围棋书谱。南宋李逸民重编。 《玄玄棋经》亦名《玄玄集》。围棋书谱。元严德甫、晏天章辑。 《适情录》围棋书谱。明林应龙辑。 《秋仙遗谱》围棋书谱。明诸克明辑。 《亦问》围棋论著。明王世贞著。 《弈旦评》围棋论著。明冯元仲(也作马元仲)著。 《弈律》围棋著作。明王思任著。 《会弈通玄谱》围棋书谱。明朱常(氵迁)辑。 《石室仙机》围棋书谱。 《石室秘传》围棋书谱。王绍冈、徐实同编。 《石室启秘》围棋书谱。明清流逸叟辑。 《弈正》围棋书谱。明苏之轼编。 《万汇仙机棋谱》围棋书谱。明朱常淓辑。 《仙机武库》围棋书谱。明末陆玄宇父子辑。 《秋仙汇选》围棋书谱。明沈国俊辑。 《弈时初编》围棋书谱。明末周元服、汪幼清选评,张得一、陈旻昭鉴定。 《弈志》围棋书谱。明汪贞度、清汪显勋辑。 《弈隅通会》围棋书谱。明坐隐先生辑,清汪秩重编。 《弈鉴》围棋书谱。作者不详。 《三子谱》全称《受三子遗谱》。围棋书谱。明末清初过伯龄辑。 《四子谱》围棋书谱。明末清初过伯龄编著。 《官子谱》围棋书谱。未署作者姓名及刊印年代。 《文蔚堂选谱》围棋书谱。清初抄本。 《弈墨》围棋书谱。清李子燮辑,季心雪选评。 《不古编》围棋书谱。清吴瑞徵选评,蒋闻昭校定。 《眉山墅隐》围棋书谱。清徐星友、程兰如评本。 《师竹斋谱》围棋书谱。清盛新甫辑。 《弈学会海》简称《弈海》。围棋书谱。清董耀编。 《弈括》围棋书谱。清黄龙士著。 《居易堂围棋新谱》简称《围棋新谱》,又名《弈理金针》。围棋书谱。清沈赋等选辑。 《兼山堂弈谱》围棋书谱。清徐星友作。 《弈悟》围棋书谱。清周东侯著。 《四大盘弈谱》围棋书谱。传黄龙士著。 《围棋近谱》围棋书谱。清金茂志辑。 《弈理指归》围棋书谱。清施定庵著。 《弈妙》围棋书谱。清吴峻编。 《桃花泉弈谱》围棋书谱。清范西屏著。 《残局类选》围棋书谱。清钱东汇编。 《弈理指归图》围棋书谱。清施定庵原著,钱东汇绘图、删订。 《三张弈谱》围棋书谱。清张诚等校刻。 《弈理指归续编》围棋书谱。清施定庵作。 《弈理析疑》围棋书谱。清臧念宣、吴修圃辑。 《空中楼阁谱》围棋书谱。编者不详。 《受子谱》围棋书谱。清汪秩、毛孝光辑。 《弈萃》围棋书谱。清卞立言著,卞宝臣校刊。 《弈萃官子》围棋书谱。清卞立言辑。 《董六泉弈谱》围棋书谱。清董六泉选。 《弈程》围棋书谱。清张雅博辑。 《弈理妙悟》围棋书谱。清程兰如、施定庵合评。 《绘声园弈谱》围棋书谱。清郭谦评辑。 《僧贯如弈谱》围棋书谱。清僧贯如著。 《怡怡堂围棋新谱》围棋书谱。清唐滏、唐淘淦选辑。 《观弈轩杂录》围棋著作。清梁章钜辑。 《国朝弈汇》围棋书谱。清徐耀文选定,员履亨校。 《六家弈谱》围棋书谱。清王彦侗辑。 《晴川会弈偶存》围棋书谱。纪念同治四年(1865年)陈子仙、徐耀文在汉阳晴川阁对局的专集。 《餐菊斋棋评》围棋书谱。清周小松著。 《听秋轩弈谱》围棋书谱。清龙椒散人辑。 《周嬾予先生围棋谱》围棋书谱。清间国手周嬾予对局集。 《待月謻弈存》围棋书谱。清方浚颐编。 《皖游弈萃》围棋书谱。清周小松辑。 《弈理金针》围棋书谱。清刘福山辑。 《蜀山草堂弈存》围棋书谱。清方浚颐辑。 《陈方七局》围棋书谱。清常仲卿辑。 《蜗簃弈录》围棋丛谱。清鲍鼎编。 《子仙百局》围棋书谱。清赵晋卿辑,常仲卿、陈子俊校。 《尊天爵斋弈谱》围棋书谱。清周小松、李昆瑜、傅菘泉校订。 《寄青霞馆弈选》围棋书谱。清王存善辑。 《海昌二妙集》围棋书谱。清斤竹山民(蒯光典)、浮昙末斋主人(黄绍箕)编。 《刘史十局》围棋书谱。刊印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潘景斋弈谱》围棋书谱。清楚桐隐、章芝楣合评。 《新旧谱汇选》围棋书谱。清周小松选辑。 《摘星谱》围棋书谱。清胡陶轩编。 《蜗簃遗札》围棋史料。清光绪年间鲍鼎致邓元鏸的信札。 《弈选诸家小传》简称《弈选小传》。围棋论著。清末谭其文著。 《手谈随录》围棋书谱。清李子干编。 《弈潜斋集谱》围棋书谱。清末民初邓元鏸辑。 《国朝弈家姓名录》围棋著作。清末民初邓元鏸编。 《历朝弈事辑略》围棋谱目。清末民初邓元鏸编。 《前代弈谱目录》围棋谱目。清末民初邓元鏸编。 近代的就不再例举。

一世纪中叶说,一些学者认为日本人使用文字在一世纪中叶至迟不晚于一世纪下半叶。他们主要根据公元一世纪末的中国古籍《汉书·地理志》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岁时以献来见。”根据这段记载,可知在公元一世纪末之前,日本人已到过中国,有可能接触到中国的汉字,《后汉书·倭传》中也有“建武中元一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这表明,日本人不仅已使用汉语,对中国的群臣礼节也很明晓。这种说法并未得到所有人的承认。因此,又有人提出公元三世纪左右说。据中国晋朝陈寿的《魏志·韩传》记载,公元三世纪时,朝鲜半岛上临近日本列岛的辰朝已使用文字,因此有可能通过辰朝将文字传入日本。第三种说法认为,日本使用文字应在公元四世纪下半叶。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日本文字最初是由百济传入的,而大和朝廷在公元四世纪初才征服邪马台国,统治北九州,所以,同朝鲜半岛的百济国往来,最早也在四世纪下半叶,日本使有文字也应在这之后。第四种说法认为,汉字是在五世纪初传入日本国。主要史料是《古事记·应神记》中的记载。书中记载有个叫和迩吉师的人携《论语》和《千字文》渡来日本。这种说法,多数人表示怀疑。

上面的说法,各有依据,但也各有弱点,一时无法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历史

汉字甚么时候从中国传到日本没有定论,不过一般认为,汉字是于公元5世纪随着一些佛教僧侣把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的。这些经书的汉字当初是用中文来读的,不过一套称为“汉文”的发音系统开始得以发展。汉文主要是中文文章辅以变音符号,让日语使用者可以依从日语的语法去阅读汉字写成的文章。

当时日文并没有书写系统。后来发展出一套源自《万叶集》、称为万叶假名的表音系统,万叶假名使用的是一套指定的汉字,纯粹假借它们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以草书书写的万叶假名后来演变成今日的平假名。当时不被允许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能使用这套平假名来书写日文。平安时代大部分的女性文学都是以平假名来书写的。片假名也是从差不多的方式发展的:寺庙里面的学生把万叶假名的其中一部分分拆出来成为片假名。

音读

指源自中国的读音,与中文的汉字发音近似。另可细分为吴音、汉音、唐音3类。公元5至6世纪,汉字由中国的吴地方传入日本,在此时传入日本而得日文读音的汉字,读法称为“吴音”。另外,在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派遣往大唐长安学习的日本学者,把中国的汉字带回日本,依这种方式得音的日语汉字称为“汉音”;再加上随佛教与其关连书籍所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共称为“唐音”。

晚清、民国年间中国古籍流入日本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构成了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侧面。一般来说,近代中日书籍交流之路的打通当在甲午战争之后。进入20世纪,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一时期,内藤湖南、田中庆太郎、长泽规矩也是三位有代表性的来华访书学人。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有以下这些:

001周易、 002尚书 、003诗经 、 003周礼 、 004礼记 、005左传 、 006公羊传 、007谷梁传 、008论语、 009孝经、 010尔雅 、011孟子 、 012中庸、 013仪礼

其他,001四书章句集注 、 002春秋繁露 、 003新本郑氏周易 、004大戴礼记005韩诗外传、 005易纬是类谋 、 007易纬坤灵图 、008易纬乾元序制记009陆氏易解 、010东坡易传 、 011周易正义 、 012易传 、013周易参同契。

014尚书正义 、015韩诗外传 、 016毛诗正义 、 017泰泉乡礼 、018深衣考误 、 019深衣考 020仪礼注疏 、021礼记正义 、023周礼注疏 、027孝经注疏、 024春秋左传正义 。

026春秋谷梁传注疏 、 028春秋公羊传注疏 、025大学、 026大学集注、 027大学问 、028孟子集注 、029孟子注疏 、030孟子字义疏证031中庸集注 、 032论语集注 、033论语注疏、 034尔雅注疏 、035轻松学诗经。

日本哪些文化·习俗是受中国影响沿袭下来的

基本上传统的文化习俗都是受中国的影响  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与中国早有往来。盛唐时期,日本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