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风家规的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3收藏

有关家风家规的故事,第1张

这两天,央视推出家风、家规的系列采访节目。

不少上点年纪的受访者除怀念以前家风的淳朴,更多在批评当代家庭在家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刚巧,春节期间在老家走亲戚,也见闻了类似的现象: 一个已经读初中的男孩子,父母安排他随车去走亲戚,这个孩子忙著坐在电脑前打游戏,拒不理会父母的话。

即便关闭了他的电脑,也照样不去;给他压岁钱,忙著打游戏的他,手也懒得接一下„„ 一个已经读初中的女孩子,也是痴迷电脑游戏,除了吃饭和讨要压岁钱,其它时候并不合群。

至於见到的那些年岁小的孩子,娇惯得更加成性的比比皆是,当父母的唯命是从,孩子成了家裏的主宰。

孩子的一些劣习,在父母那边可能变成了个性。

我们在指责这些孩子的同时,也该反思成年人的责任。

的时候,还向成年男士提出了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样的提问,今天似乎更有现实意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离开法规,社会的秩序很难正常。

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担负著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和终身学校,其质量的合格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一个民族未来的兴衰。

现在,不少孩子自私、孤僻、不懂礼节,也没有协作精神,与家庭规则的缺失有很大联系。

家庭是个小社会,要维系家庭的正常运转,家庭要同外部社会发生联系,必须有自己的一套规则。

有什麼样的家庭规则,就有什麼样的家庭风貌。

所以,当代中国家庭的家风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好坏的问题。

有人把家风不好归咎於独生子女政策,这个说法有其道理,却未必凖确。

换句话说,即便二胎政策推行若干年後,假若我们,新生一代身上的坏毛病可能更多,,他们就越可能是名副其实的「垮掉的一代」,而不仅仅个文学流派的代名词。

家规首先要给成年人立规矩,才谈得上约束孩子。

不少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实际上是成年家庭成员没有自律精神的写照。

就一个家庭来说,孩子一次能看多长时间的动画片,孩子的礼貌问题,孩子的玩具数量,孩子的自私问题,关键是需要家长们把握好度的问题。

无限制地迎合孩子,唯恐孩子不高兴。

这种赎罪式的家庭教育,最终会把孩子的欲望给无限制地膨胀起来。

孩子的欲望没有穷尽,家庭的供给则有限度。

这样,难免让一些孩子为满足个人的欲望而危害社会。

在历史上,中国的家庭文化也颇有建树。

至少,近现代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就是例证。

现在不少父母在科学哺育孩子父母用心多,对孩子言行的限制方面用力不足,导致走门串户的时候,

央视在春节期间推出家风的采访,只是外围的同题发问。

这样的话题,涉及了问题的皮毛,远未触及问题的要害。

希望家规建设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马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搞了个调查,主要就是问采访对象的家风家规是什么。

我觉得这个选题非常接地气,有意义 。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传统节日,在这样的节日期间播出这样的节目可谓是从小处着眼挖掘 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家风家规的角度来传播、传承 我们的文化,对年轻一代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

谈起家风家规, 我们家也有很好的传承 。

我们老家地处苏北徐州地区的农村,从民国时期起就从山东曹县境内迁居至此,一直以来几代人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 。

我因为是 家族中的所谓“长子长孙”,所以从小时候起就没少听过爷爷和父亲的教诲,他们总是告诉我说:“做人要有责任心,要勤劳致富,忠厚传家 。

”或许是耳濡目染吧,我从小学习就刻苦努力,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也兢兢业业,到如今已经在北京生活近20年,事业算是小有成就;特别是平时为人处世,我一向真诚、直爽,与人为善,人际关系一直很好 。

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我也一直牢记家人的教诲,不遗余力的帮助弟地、堂弟、堂妹们,现如今他们的生活、工作都越来越好,让我这个做大哥也挺有成就感 。

实际上不光我自己如此,家里的男女老少基本上都有这样的观念,我想这和 我们家的家风、家规的熏陶不无关系,和整个大家庭的教育分离不开 。

昨天晚上我到弟弟家吃饭,不经意间和弟媳妇也聊了这个话题 。

弟妹说在她们老家,家风也是很鲜明的 。

弟妹老家在安徽岳西,她们家在当地也是望族,人数不少,年轻一辈或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或是在当地做生意,整个 家族的生活也是红红火火 。

弟妹说,她父亲经常告诉她,她们家的家风家规是“穷莫忘读书,富莫忘养猪”,意思是家里的人都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而且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

我觉得这个家训也挺有意思,反应了这么多年来她们家的一种文化传承 。

说实话, 弟妹嫁给我弟弟也有好几年了,从她身上的确能看到他们 家族文化的影响 。

一个人成长,家庭的教育和影响至关重要,这里面家风家规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如今 我们家也有了下一代--弟弟家的小宝宝出生两个月了—我觉得她长大的过程中,也肯定会受到 我们家和 弟妹家家风的影响—能让下一代健康成长成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心愿吧 。

家风也好,家规也好,我觉得都是一个 家族、一个家庭生活经验的总结,是 家族传承下来的文化积淀,这里面大多数都和 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相关 。

如今,家风、家规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说明

有更多人去关注传统文化对人的成长、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这是个好事 。

正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好的家风家规,国家的繁荣昌盛,天下的太平安乐又何需发愁呢?

1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2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3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5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6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7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8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9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10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家规家训是家庭成员自制的行为准则,旨在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与言语。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品德修养。通过家规家训的制定和遵守,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相互尊重、沟通和协调。

  篇一:家风家训

 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家的家风家训,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事孝为先。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爸爸是山东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一大碗桂圆肉,放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外公外婆年纪大,有时会因为小事争吵起来,爸爸妈妈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没有丝毫责怪他们的意思。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篇二:家风家训

 家是菜园,我是菜苗,陪伴我十二年的家风则是甘露p雨滴。没有家风的滋润,我就不能够茁壮成长。每个家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规、家训。要说起我家的家风、家规、家训,那可就要跟我小时候的几件事有关。

 从我懂事起,妈妈就告诉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学,奋发学习;其次是上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能行;然后是诚实,不诚实的人,哪会让别人信任你,依赖你呢?最后是善良,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一颗狭隘的心,怎么为别人着想?怎么会在别人有困难时去帮助他呢?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爷爷当年的经历,并告诫我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我自从懂得家风、家规、家训,就无时无刻不谨记着,约束自己。我们家的家风,愿它常驻我家。愿我的家庭会因它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篇三:家风家训作文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我是一个调皮、爱动的孩子。从小时候,每次上幼儿园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在幼儿园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爸爸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爸爸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我想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现在,我已经步入小学中年级,我已逐渐养成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爸爸、妈妈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篇四:家风家训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由此可见,家风、家训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家的家训综合起来便是八个字:孝顺、诚信、勤俭、惜时。

 “百善孝为先”我家的家训最重要的就是孝顺。从一年级起,妈妈就对我说:“从今以后,你长大,就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那时还小,不能理解妈妈的意思,还以为是妈妈自己懒,不想干活才以此为借口,直到后来才明白妈妈这是在教育我。

 在我家,诚信也是极其重要的。爸爸时常对我说:“诚信是做人的基本,每个人都必须要讲诚信,否则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人。”爸爸妈妈对我的教育不只是把道理教给我,而是以身作则。就拿几年前的那件事来说吧,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独自一人去离家不远的市场买桃子,回家时突然发现卖桃子的阿姨多找给我十元钱,我正不知如何是好,爸爸走过来,柔声对我说:“怎么?”我如实说事情原委。爸爸一听急,忙问我摊位在哪,说话间已穿好衣服,留下一句“我去还钱”就冲出家门。等爸爸回来时,已是满头大汗,我问爸爸为什么非要现在去,爸爸笑笑,说:“做人要讲诚信,既然已经发现多找钱,就要马上还回去。”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勤俭,也是我家的家训之一。妈妈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不可以有攀比的心理,这是不对的,你要懂得父母挣钱的不容易。

 惜时,是我家的另一条家训。时间是宝贵的,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为熟知这个道理,我们就更应该遵守这条家训。

 正因为有这些多彩的家风,才使我们平凡的家,变的富有朝气和活力。我爱我多彩的家,爱我家多彩的家风!

  篇五:家风家训

 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要尊老爱幼,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我们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跟邻居要友好,尊敬同学、或有残疾的人,见到长辈要先问声好,长辈走要对长辈说“再见。”早上见到老师就说:“老师早上好。”放学,出学校门口要对老师说“老师再见。”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互相尊重同学,比如:“不骂同学、不打同学。我每天洗脸都放半盆水,所以我家的家风又加一条”勤俭节约“作业做完才有娱乐时间,比如:回家吃饭,吃完饭就写作业,写完作业才有娱乐时间。星期六星期日放假,星期五晚上做作业,能写多少写多少。路上捡到贵重物品要上交,比如:钱包、钥匙、手机。我是坝上人,我不爱吃甜食,但每一次妈妈做甜的`食品时,我都装作很喜欢的样子。爸爸妈妈从小就教我懂得孝顺,我每天总是从心里默默的背这两句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玩,都已经在他家呆五、六个小时,下午回到家里,妈妈问我:“为什么回来这么晚?”我说到朋友家去玩,因此,我们家的家风又多一条“守时”。每天都按时到校,按时回家,不能再回家的路上玩。必须每天准时回家。在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教育我好东西不能自己吃,要和大家一起吃。比如说:遇到自己喜欢吃的菜,不能自己吃,要大家都尝一尝,因此我们家的家风又多一条:“吃饭时先让长辈吃”,回到家吃完饭就写作业,写完作业在复习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又加一条:“按时完成作业”。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规。

  篇六:家风家训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族特有的精神气节。在我的家族里,既有优良的家风,还有严格的家训。

 在我的小的时候,我并不懂家风、家训是什么含义,只记得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循循善诱的教导我,怎么样做人、怎样做事、怎么样孝敬长辈。我觉得这就是帮助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因为只有在优良的家风下我才能更加出类拔萃,更加优秀。

 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奶奶发现我的书包上有我最喜欢的小挂件,她看到之后有些不高兴,想让我把小挂件摘掉,我赌气说别的同学都有漂亮的挂件。奶奶语重心长的教育我说,你是一名学生,在学校里只能比学习,比成绩,不能比吃、比穿,比装饰。无论你是贫困还是富裕,在学校里都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一定要奋发向上,取得好成绩,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成为祖国一名有用的人才。我听完这些话后恍然大悟,我们现在富裕的生活,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家长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得来的,而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没有权利去拿这些家长们汗水换来的东西向别人去炫耀!我们要想炫耀自己的某个物品,前提必须是用自己辛劳的汗水赚来的,而不是家长赋予的。这件事之后,我从没向同学们炫耀任何一样东西,当同学们羡慕我的漂亮用品时,我也是只是友好的微笑。而且还会对家长给我的一切心中感恩。

 在我的家庭中,还有暖暖、重重的亲情。在这个大家庭中,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关系和睦,充满人情味儿。

 在一次车祸中,爸爸不小心扭伤脖子。医院的大夫说他的颈椎要好好保护,每天爸爸要带着笨重的颈椎托,不能干重活,不能随便活动。妈妈每天帮他戴、脱颈椎托,还要帮爸爸擦背,让他能在炎热的夏天舒服一些。奶奶每天做各种美味的食物,照顾爸爸的饮食。爸爸一点也没因为病伤而受多大的罪。反而是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每天开心的在一起,充满信心的陪着爸爸把伤养好。因为家人不想麻烦更多的亲戚,所以爸爸有病的消息,没被其他人知道。当爸爸快好的时候,老姑奶、二爷、大姑奶,不经意间知道爸爸出车祸,把脖子扭伤的消息,各自都急匆匆地跑到我们家,老姑奶还带从家里包的饺子和各种美食,来看望爸爸。大姑奶买很多牛奶,让爸爸补钙,让爸爸快些好起来。二爷从北京急急地坐火车跑回来,买水果和肉骨头,看到爸爸平安没事,才放心的离去。

 亲人们对我们的关心,让我特别感动。有家人的感觉真好。不管你出什么事儿,有什么困难,身后总有亲人在。这就是我们家族的家风——亲情浓。

 我能生长在这样一个有着优良的家风、严格的家训的家庭中,感觉万分自豪和幸福。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能健康成长,为家族争光,做一个优秀有用的人!

  篇七:家风家训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它滋润万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家风”一词火起来,要说起家风,我家也有很多家风呢!

 比如,每天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姥姥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去找你们老师。”!姥姥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姥姥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虽不是名人家庭,但是也是很重视家风的。除以上这些家风外,还有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姥姥和姥爷与我们一起吃住,十年来一直其乐融融。记得又一次,姥爷买一包油炸辣椒。吃饭时姥爷给爸爸碗里夹一块。爸爸尝尝随口说一句“挺好吃”,谁曾想,姥爷把这句话记在心里,第二天去批发部给爸爸批发一大袋子。弄得爸爸哭笑不得,只好每天咬牙往完吃。这一吃就是好几个月,吃的爸爸直上火。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姥姥姥爷的,用爸爸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现在,我早已养成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树立优良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传递“正能量”,让我们的社会风气变得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篇八:家风家训

 我们的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一向重视家教。好家规造就好家风,好家风造就好家庭。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规,有明文规定的,有约定俗称的,它可以引领家庭成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我们家也有许多家规,比如生活上的“食不言,寝不语”,东西衣物不能乱扔乱放,吃有吃相、坐有坐相……学习中的多读书、读好书,作业及时……其实这些都是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行为上,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有礼貌,对长辈要孝敬,对父母要孝顺,做人做事要讲诚信。

 记得从三年级开始,妈妈就给我定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要求我坚持写观察日记。这对于三年级的我来说,刚开始很困难,有时候会跟妈妈抱怨:“妈妈,我实在写不出来啊,我能看到很多东西,但是回到家动笔的时候我会发现,能记在脑子里的只有几句话而已。”每当这时妈妈总是坚定地对我说“那不是还有几句话么,你就把这几句话写出来,数量我可以不要求,但是质量必须要有保障,你记不住,不会写就是因为你看的书太少,所以你要都多看书,才能够积累好句子。”在妈妈的要求下,我把写日记的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现在我从不担心上作文课,更不怕写不出好作文。

 “处世为人理应与人为善”这是妈妈给我定的第二条“家规”,从我懂事开始,妈妈就教育我要尊重长辈,做人要诚实,不干坏事,不说脏话。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要友善,不要因为小事就斤斤计较,伤和气。做一个宽容、有涵养的孩子。到现在我都不会骂人,因为我骂不出口。实在有事把我惹急就瞪大眼睛大声嚷嚷。同时我觉得爸爸妈妈做的也很好,因为在家里,我没看见过爸爸妈妈吵架,相反的,我觉得他们是那么温柔、那么善良。

 此外,妈妈还要求我要节俭,不能攀比浪费。在妈妈的教育影响下,我的衣服穿出去总是干干净净的,从不弄得皱皱巴巴、黑乎乎的。回到家脱下来的衣服要么挂好,要么叠好,从不乱放。

 家风家规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风家训好,这个人就会健康成长;如果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遇到各种困惑。家规是春雨,润物无形,愿我们都能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听爸爸妈妈教诲,长大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经典名人家训家规故事是陈经正,北宋温州平阳县乐溪(今鹤溪)人,理学家,字贵一。陈经邦,字贵叙,亦字贵新,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终迪功郎。他们是平阳学统发端者。因慕伊洛之学,陈经正、经邦与兄弟经德、经郛四人不远千里,同往洛阳受业于著名理学家程颐

兄弟四人中,以陈经正、经邦较为著名,在程氏众多弟子中,陈经邦、经正能在《二程全书》中多次被提及,可见兄弟二人为程门弟子中之佼佼者。尝谓“盈天地间皆我之性,不复知我之为我”。平阳学统自陈氏兄弟始。  

家训故事续写

陈氏兄弟南雁会文书院的创办,促进了平阳的读书风尚,一振平阳的学统文风,加快了儒学文化在浙南的传播。清代宋恕在《重修会文书院序》中所言:“吾邑宋时文学称盛,陈先生兄弟受业河洛之门,归筑书院雁山中,大昌厥学,和者纷起,而科名亦振,有一科至二十余进士考。

何其盛也。”这是说,陈氏兄弟创办书院之后,平阳科举勃兴、英才辈出,到了南宋时,平阳开始有“小邹鲁”的美称,推究其源起,二陈兄弟创办南雁书院实在功不可没。

陈经正、陈经邦兄弟之所以能不远千里,同往洛阳受业于著名理学家程颐门下并创建平阳学统,这与他们的家族的家风关系是分不开的,据北宋温州大儒许景衡《陈府君墓志铭》载。乐溪陈氏为当地大族,他们的曾祖父陈文济博学而好文,为州里所推重。

有关家风家规的故事

这两天,央视推出家风、家规的系列采访节目。 不少上点年纪的受访者除怀念以前家风的淳朴,更多在批评当代家庭在家风方面存在的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