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佛运动讲的是什么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6收藏

灭佛运动讲的是什么故事?,第1张

佛教从东汉后期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得到了大发展,不光南朝的梁武帝信佛,北朝的皇帝和达官贵族们也都信佛,迷信宗教,在北周初期,佛教的发展达到了顶点。北魏时佛寺有6000多座,和尚尼姑有75000多人,到北周佛寺猛增到30000多座,和尚尼姑达到200多万人。佛教的畸形发展,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所以有见识的君主便开始禁佛和毁佛,这类事在北朝先后发生过两次。

第一次是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北魏从拓跋珪开始创下国家政权的基础,到拓跋焘时力量最为强大,他南征北战,统一了中国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拓跋焘统一北方后,决定限制佛教的发展,他规定,50岁以下的和尚必须离开寺庙,回家种田,服兵役,缴纳租税。这道命令下达后,对佛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445年,北魏发生了盖吴领导的大起义,拓跋焘亲自领兵镇压。平定了盖吴的起义之后,拓跋焘回到长安,看到长安佛寺中藏有兵器,还有造酒的工具,佛寺的内部还收藏着大量的财物,甚至关着许多年轻的妇女,拓跋焘十分震怒,他说:“和尚不是修行、做善事、不吃荤腥、不结婚吗?这佛寺中要刀枪干什么?造酒干什么?留女人干什么?”拓跋焘的大臣崔浩建议:“佛教坑害人民,造佛像浪费钱财,应该把佛像毁掉,禁止人民信佛、出家当和尚!”

446年,拓跋焘下令:“把天下所有的佛寺全部捣毁,把所有的佛经、佛像全部烧掉,把僧民全部杀光,永远禁绝佛教的流传。”

拓跋焘的禁佛运动,在当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可是他死后,北魏的皇帝和王公大臣们又信起佛来,再一次掀起信佛、崇佛的潮流。到北周统一天下时,佛教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灭佛运动。

西魏末年,大权掌握在宇文泰的手中,宇文泰被封为太师、大冢宰,都督中外军事。宇文泰死后,爵位传给儿子宇文觉,宇文觉在557年废掉魏恭帝,建立北周政权,这就是北周的孝闵帝。宇文觉死后,北周政权动荡了一段时间,直到周武帝宇文邕掌握了皇权,北周的内部才稳定下来。

周武帝当了皇帝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大规模的灭佛。

周武帝在灭佛之前,经过了长期的准备,还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辩论,辩论的结果是只留儒家思想,把佛教和道教一起灭掉。其中567年的一次大辩论比较有名,当时有一个和尚叫卫元嵩,他上书给周武帝,表示自己不当和尚了,他说:“应把造佛像的热情和钱财用来造城池,把皇帝当成佛祖。古代尧舜的时候并没有寺庙,也不信佛教,可那时的天下太平得很,而江南的齐、梁两朝的寺庙、和尚多得数不清,可他们却很快就亡了国。”这些话很有说服力,也深深地打动了周武帝,他灭佛的决心更大了。

577年,周武帝在灭掉北齐政权后,在邺城召集了500多名和尚、道人参加大会,宣布灭佛。这一决定遭到了和尚们的坚决反对,慧远法师大声地和周武帝争辩,并且威胁周武帝说:“你这样不敬佛、不敬神,死了以后会被打进十八层地狱,受尽苦难和折磨,一万年也不得超生投胎!”

周武帝坚决地说:“只要老百姓的生活过好了,我情愿下地狱受苦!”

这次毁佛运动,没收了40000多座寺庙的房产,把寺庙的房屋作为王公大臣们的住宅;让300多万名和尚、尼姑还俗回乡,让他们成家立业,为国家服役,增添了许多劳动力,扩充了兵员;还把佛像和经书烧毁,把寺庙中和尚的用具等一一奖给有功的大臣。

这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使国家的田产、户口得到了增加,负担租赋的人口多了,国中人均负担减轻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迅速增强起来,对北周统一北方全部领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中国佛教史上,佛教曾经发生过4次比较大的劫难,遭受到了官方的打压,这就是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也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其中有三次是发生在国家并没有大一统的时期,所以,就影响力来说肯定是发生在大一统的唐朝时期,唐武宗灭佛,对佛教的打击较大。 

那么唐武宗为什么要灭佛呢?现在研究的结果一般认为,灭佛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经济问题。要知道出家人不一定真的是清心寡欲的出家。

武则天时期,曾经利用佛教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但是,这也造成了佛教中出现了奢侈的现象。狄仁杰曾经上书写道:

到唐中宗时,大臣们也曾经说过,建造寺庙“大则耗费百十万,小则尚用三五万余,略记都用资材,动辄千万以上”。还有人说:现在,普天之下,修改的寺庙不计其数,一座寺庙,就赶上皇上一座皇宫了。如果说全天下的财产一共有10分,那么佛教徒们就但有七八分。

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所以,在社会矛盾中,佛教与世俗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扩大。唐德宗时就有大臣,直接说:现在天下的和尚们,都不用自己工作,不用自己织布,就有的吃有的穿,而且还经常散布一些危言险语,愚弄百姓,而且直接说,这些不劳而获的僧人们简直是“人害”!

在中国古代小农社会中,十分流行的一种言论就是:“一夫不耕,人受其饥,一女不织,人受其寒。”这些和尚们不仅不生产,还要靠别人养活着,不是“人害”是什么。

所以到了唐武宗继位之后,非常愤怒的喊出:“穷吾天下,佛也!

另外,唐武宗灭佛也有充分的政治理由。儒家学说向来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儒家重视,现实的人生,重视社会的组织和实在的人际关系,儒家要求人从自己开始修身齐家治国,然后平天下,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家庭,和国家之中找到适当的位置,做好一颗螺丝钉,为国家的富强和天下太平,作出努力的贡献。

同时如家还认为生死是自然现象,对于死,敬而远之即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生儿育女,天经地义,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得以延续。但是佛教一直强调人生是痛苦的,而人生活的社会则是痛苦的海,只有出家脱离现实社会,才能成佛,同时认为,因果报应,轮回转世,重死而轻生。因此,这两种学说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的。

所谓:盛世的和尚乱世的道。佛教在中华发展繁荣昌盛,太平盛世的和尚不务农业、不纳税赋、不服徭役。寺庙后期更是成了罪犯的避难所,肆无忌惮的圈地、收刮民脂民膏,这让统治者极度的不满,才会导致灭佛事件的发生。

南北朝时期:

老百姓受够了五胡乱华带来的摧残,而佛教的教义、宗旨有很符合那个时代的老百姓渴望安定的心里,所以佛教在南北朝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据北魏《洛阳伽蓝记》中写道,仅长安北方的僧人就有一万多人,洛阳城内的寺庙高达一千三百六十七所,可谓鼎盛。

然而,佛教的鼎盛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佛教徒们不务事、不纳赋税、不服徭役,这就容易被统治者针对。

再加上佛教崇信来生,这样的思想极大的消弱了底层百姓的血性,阻碍了统治者一统天下的想法,所以佛教就成了统治者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终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动用了军队摧毁寺庙、灭绝佛教信仰。

隋朝时期:

由于政治格局的变动,中原大地得到统一,佛教又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唐灭隋后,李世民父子对佛教的态度一般般,但李世民的小妾武则天却想利用佛教思想淡化李家的影响力,因此对佛教格外的推崇。至此,佛教进入了鼎盛时代,由此产生了八大派系:

禅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密宗、净土宗。

唐中期:佛教信仰已经遍布中原大地,就连朝堂和后宫都十分的迷信佛教,到唐中宗李显开始,佛教正式成为了中国第二大教。

唐武宗和周世宗时期:佛教完全变了味。寺庙成为了逃犯的避难所,佛教徒不从事劳动,大口的吸取国家血液,到处圈地、收刮民脂民膏,寺庙完全成了法外之地。

这样的情况让唐武宗和周世宗不得不派兵整理全国寺庙,驱逐没必要的僧人还俗,派人管理寺庙,让寺庙合法化、国有化。

历史上的几次灭佛运动: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南北朝时期,佛法流传甚广,许多人出家为僧。太武帝下令50岁以下的僧人还俗,以解决兵源问题。446年,在崔浩的进言下,发出了严厉灭佛诏:击破佛像、焚烧经书、拆毁寺庙、活埋僧人等,当时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宇文邕扬言不怕下地狱,把佛、道全灭。烧佛道经书、塑像,令道士和尚还俗。后来又夺四万所寺庙宅第,强迫300万僧人还俗,使北方佛法几乎灭绝。

唐武宗笃信道教,会昌五年,下令大毁佛寺,拆寺庙4600多所,小寺庙4万多所,佛经大量烧毁,佛像熔化铸钱,强制26万僧尼还俗(包括古印度和日本和尚)。外来的回教、摩尼教、袄教等都不能幸免。史称“会昌灭佛”。

柴荣灭佛的解释为:“佛是佛,像是像。佛连身上的肉、眼都能施舍,砸佛像铸钱,佛也会同意的。”

995年,也就是柴荣即位的第二年。境内寺庙处理有皇帝题字的以外,每个县能留一寺,其余尽毁。全国共拆毁寺庙30360所,佛像被熔炼铸钱,百万僧尼被迫还俗。

佛教的信仰与宗旨会让民众的血性越来越薄弱,从武则天大兴佛教开始,唐朝就一步步走向衰落,百姓已经没有了老秦人和关中汉字那样慷慨赴国难的壮志豪情与风骨。

灭佛运动讲的是什么故事?

佛教从东汉后期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得到了大发展,不光南朝的梁武帝信佛,北朝的皇帝和达官贵族们也都信佛,迷信宗教,在北周初期,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