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佳帝后组合”都有谁?
1汉文帝刘恒和窦漪房。汉文帝刘恒的母亲本身地位不高,且为吕后妒忌迫害,姑刘恒早早的便失去储位的资格,封代王,性情宽厚温和,有大智慧。窦漪房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后来代王刘恒看中了她,对窦漪房喜爱有加,之后即使窦漪房双目失明,也对她不离不弃。
2汉光武帝刘秀和阴后。刘秀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仕宦当作执金吾,取妻当得阴丽华”,且刘秀一生的挚爱只有阴丽华,两人的感情也是及其深厚的。
3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长孙无垢是李世民的近臣长孙无忌的亲妹妹,太宗和长孙皇后是一对少年夫妻十几岁就结了婚,感情自然不同于别人,在李世民还未登上帝位的时候,长孙无垢就一直在丈夫身后为他出谋划策,默默的做着丈夫背后的女人。太宗继位之后,长孙皇后不仅没有利用自己皇后的身份为娘家人谋取更好的利益,反而劝诫太宗不要让自己的亲戚势力太大,以免干政。长孙皇后作为妻子也是很大度的人,亲自为丈夫选美人相伴。长孙皇后虽然只活了三十多岁,但她一生贤良淑德,和太宗皇帝的爱情也为后人所艳羡。
4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历史上最著名的怕老婆的男人就是隋文帝了。在那样一个时代里,隋文帝的地位是最高的,即使独孤皇后势力再大也不会到真正“怕”的地步,所以,还是隋文帝深爱着独孤皇后,而且历史上的独孤皇后也是非常聪慧,非常有智慧的人,帮助隋文帝做了不少事情。
5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和尚皇帝和大脚皇后的爱情真的是平凡之中又不平凡的爱情。朱元璋自幼贫困,因为家中兄弟太多,没有饭吃,所以还只是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的朱元璋便去做了和尚,原因很简单,当和尚有饭吃。但是很快,最和尚也吃不上饭了,没办法,朱元璋只能含泪挥别师傅,下了山去从军。朱元璋确实是很有谋略和智慧的人,从军不久便小有战绩,大脚皇后的父亲是军中的一个将领,他看朱元璋很有能力便招他做了女婿。就这样,朱元璋和马皇后便在了一起,马皇后为人宽厚生活简朴,和朱元璋度风雨同患难也绝对是一对恩爱夫妻。
从《山河月明》开播,最受批评的地方是“白月光之蒙古女”。事实上,对于真心热爱明代历史的人而言,与永乐皇帝的各种才华横溢能否真实地展现出来相比,其实我们并不关心他在这部剧中有多少女人。
也不想知道他是否不得不像偶像剧中的男主那样,在深深爱上徐皇后的同时,还要“洁身自好,忠于妻子”——这对史料中显然有几十个妃子的皇帝而言,不应该是个纠结。
永乐五年,徐皇后(仁孝文皇后)过早去世;她最信任的助手,昭容王氏在同年被立为贵妃,接管宫务。直到永乐十八年去世,一直深受朱棣的喜爱。易言之,她是徐皇后死后,多年来朱棣最重要的女人。
《盛朝通史集》:贵妃王氏,苏州人也,随父亲宦京。永乐初,择良家女,王氏入宫,立为昭容。时王妃有才德,俱平婉以行其事。故以协佐宫内治理,仁孝爱之。
《太宗实录》:永乐十八年七月,贵妃王氏薨。妃有贤德,上及皇后恭敬始终。于宫闱之中,庄重有礼、蔼然厚实。综理不乱,为上所重。
陛下晚年有疾,时有急怒迁于人,或宫人妃嫔,太子公主以下皆依赖耳。后因疾而逝,陛下甚痛之。戳朝五日,册祭,嗣昭献,持葬事如洪武穆贵妃子故事。
《世宗实录》:时,上爱王氏,欲册为皇后,会王氏薨,上痛悼欲绝故病焉。从时起,处断多谬,用刑残酷。
因此,如果要以明太宗永乐为主角拍摄历史正剧,女1用仁孝文徐皇后,女2用昭献王贵妃,这本来就是非常合理的安排。此外,女1和女2也有“故以协佐宫内治理,仁孝爱之”的历史记录,其关系也应该是和谐友爱。
历史上的两人就是相爱的,并没有像这部剧中说的一开始没有感情。在历史上,朱棣和徐妙云很早便相识了,徐妙云作为大将军的女儿,从小便被马皇后接到宫中教养,徐妙云和朱棣也是小时候认识的。等到徐妙云长大后,便直接将她许给了自己的儿子朱棣。
然而,在这部剧中的朱棣一开始并不喜欢徐妙云,两人是婚后产生感情的。朱棣不喜欢自己的婚事被安排,叛逆的他尝试过逃婚,也尝试过逃到军营中,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被赐婚了。但是最后还是押着和徐妙云结婚了,而徐妙云知道朱棣多次拒婚,所以大婚当晚便直接和朱棣算账。
只不过,婚后的朱棣和徐妙云这对夫妻,一直都在频频撒糖。在家中,徐妙云当家作主,在外面,一切都听从朱棣的。朱棣被朱元璋派到地方当百户的时候,原本是想要一起去的,没想到徐妙云会跟着去,这个举动让朱棣很感动。
两人到了地方之后,完全放下了王爷和王妃的身份,和平民百姓一样过着简单的生活。徐妙云通过和百姓的相处,能够打探到百姓间的疾苦,然后将这些消息都说给朱棣听,让朱棣自己做决断。这种简简单单的相处,能够让我们通过这部剧,跨越千年的时光,感受到这对夫妻间的恩爱。
历史上的朱棣和徐妙云虽然和剧中的相差比较大,但是夫妻间的感情都是一样的。朱棣登基为帝之后,徐妙云便是皇后。历史上,徐妙云为后期间,朱棣身边并未有什么妃子,即便徐妙云后来因病去世了,朱棣悲痛不已,一生也只有徐妙云一位皇后。
剧中的朱棣成为皇帝之后,对徐妙云也是不改初心,这对夫妻间的相处其实和朱元璋还有马皇后的相处很相似,都是很恩爱的,而且彼此间也并未因为身份的改变,让两人的感情有任何的变化。
一般是读《女四书》,也就是《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四本书,具体内容如下:
1、《内训》是明成祖的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采辑“古圣先贤”关于女子封建品德的教诲﹐於永乐二年(1404)所编著。流传至今的版本共有德行﹑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俭﹑警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等20章。
2、《女论语》又名《宋若昭女论语》,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女子教育课本。据《旧唐书.女学士尚宫宋氏传》载,唐代贝州(今河北省清河县)人宋若莘仿《论语》作《女论语》十篇,采问答形式。其妹若昭注释。清王相编入《女四书》。
3、《女范捷录》为明末儒学者王相之母刘氏所作。此书分有统论﹑後德﹑母仪﹑孝行﹑贞烈﹑忠义﹑慈爱﹑秉礼﹑智慧﹑勤俭﹑才德11篇。宣扬古代的“贞妇烈女”与“贤妻良母”等事迹﹐称赞《女诫》﹑《内训》诸书﹐阐发封建伦理的女学。
4、《女诫》为东汉女史学家班昭对其女儿进行“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教育所作。全书分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共计7篇。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对女子实施柔顺之道的教材﹐影响深远。
扩展资料:
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进行教育所用的四本书汇集的总称,包括《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
上述四种女子教本﹐自东汉至明末﹐先後相继问世和传播﹐由王相一一加以笺注﹐于明天启四年(1624)﹐由多文堂合刻为《闺阁女四书集注》﹐成为一套对女子进行封建教育的教材。
嗣後翻印此书﹐简称为《女四书》﹐广泛流传。其中教人持家和睦﹑勤俭﹑慈幼等项﹐以及用道德榜样感染人的教育方法和运用便於诵读的韵语编写教材等﹐尚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资料:
本文2023-08-05 00:13: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