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1浏览:4收藏

莱菔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莱菔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莱菔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莱菔的药理作用 29 性味 210 归经 211 功能主治 212 莱菔的用法用量 213 注意 214 附方 215 各家论述 216 莱菔的临床应用 21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莱菔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莱菔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莱菔 1 拼音

lái fú

2 《辞典》:莱菔

21 出处

《唐本草》

22 拼音名

Lái Fú

23 莱菔的别名

荚、芦萉(《尔雅》),芦菔、荠根(《说文》),罗服(《潜夫论》),萝瓝(《汉书》晋灼注),雹葖(《经典释文》),紫菘(《唐本草》,萝卜(孟诜),紫花菘、温菘、萝苗、楚菘、秦菘(《本草图经》),土酥(《蔬食谱》),葖子(《癸辛杂识》),萝白(《广州植物志》)。

24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冬季挖取鲜根,去茎叶,洗净。

25 原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1米。根肥厚,肉质、大小、色泽、形状不一。茎租壮,具纵纹及沟,有分枝,多少有白霜。根生叶丛生,成琴形羽状分裂,长达30厘米,疏生祖毛;茎下部叶琴形羽状分裂,长12~24厘米,顶端裂片最大,先端钝,两侧裂片4~6对,沿叶轴对生或互生,三角状卵形,愈向下裂片愈小,先端锐,边缘钝齿状或牙齿状;茎上部的叶渐小,叶片矩圆形,长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短尖,边缘有浅锯齿或近于全缘;基部具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萼片4,线状长椭圆形,绿色,外面带淡紫色;花瓣4,倒卵状楔形,具长爪,白色,淡紫色或粉红色3雄蕊4强;雌蕊1,子房细圆柱形。长角果圆柱形,肉质,在种子处稍向内缢缩,先端具较长的尖喙。种子呈卵圆形而微扁,直径约3毫米,红褐色。花期3~6月。果期5~8月。

26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27 化学成份

根含糖分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各部分还测得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苯丙酮酸、龙胆酸、羟基苯甲酸和多种氨基酸。鲜根含甲硫醇775毫克%、维生素C近20毫克%,因不含草酸,是钙的良好来源。含锰041毫克%,硼约7毫克%(干重)。又含莱菔甙。

28 药理作用

醇提取物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较敏感;有血清时,活力降低一半;亦能抗真菌。莱菔根中的酸性物质对小鼠皮下注射3克/公斤或腹腔注射2克/公斤,皆无毒性,对兔皮下注射1克/公斤仅有轻微、短暂之毒性反应。另据报告,根捣碎后,榨取之汁液,可防止胆石形成而应用于胆石症。

29 性味

辛甘,凉,

①《别录》:"味苦,温,无毒。"

②《唐本草》:"味辛甘,温,无毒。"

③孟诜:"冷。"

④《本草经巯》:"生者味辛,性冷;熟者味甘,温平。"

210 归经

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纲目》:"入太阴、阳明、少阳气分。"

③《本草经巯》:"手足太阴、阳明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211 功能主治

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

①《别录》:"主利五脏,益气。"

②《唐本草》:"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

③孟诜:"甚利关节,除五脏中风,练五脏中恶气。"

④《四声本草》:"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亦主肺嗽吐血。"

⑤《食性本草》:"行风气,去邪热气。""花:明目。"

⑥《日华子本草》:"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治劳瘦咳嗽,和羊肉、鲫鱼煮食之。"

⑦《日用本草》:"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

⑧汪颖《食物本草》:"生捣服,治噤口痢。"

⑨《本草会编》:"杀鱼腥气,治豆腐积。"

⑩《纲目》:"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及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

⑾《本草求真》:"解附子毒。"

⑿《随息居饮食谱》:"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解煤毒、茄子毒。熟者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已带浊,泽胎养血。"

212 莱菔的用法用量

内服:捣汁饮,1~3两;煎汤或煮食。外用:捣敷或捣汁滴鼻。

213 注意

①《本草衍义》:"莱菔根,服地黄、何首乌人食之,则令人髭发白。"

②《本经逢原》:"脾胃虚寒,食不化者勿食。"

214 附方

①治食物作酸:萝卜生嚼数片,或生菜嚼之亦佳。干者、熟者、盐腌者,及人胃冷者,皆不效。(《濒湖集简方》)

②治翻胃吐食:萝卜捶碎,蜜煎,细细嚼咽。(《普济方》)

③治结核性、粘连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白萝卜一斤,切片,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一剂,一次服完。(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失音不语:萝卜生捣汁,入姜汁同服。(《普济方》)

⑤治痰热喉闭:萝卜汁和皂角浆,吐之。(《普济方》)

⑥治鼻衄不止:萝卜(捣汁)半盏,入酒少许,热服,并以汁注鼻中皆良。或以酒煎沸,入萝卜再煎饮之。(《卫生易简方》)

⑦治肺结核咯血:红色大萝卜二斤,加水300毫升,煎到100毫升时,除去残渣,再加入明矾三钱,蜂蜜三两。每日三次,早晚空腹服用,每次60毫升。(《中国防痨》(2):90,1960)

⑧治消渴口干:萝卜绞汁一升,饮之。(《食医心镜》)

⑨治诸热痢、血痢及荆后大肠里痛:萝卜,截碎,研细,滤清汁一小盏,蜜水相拌一盏,同煎。早午食前服,日晡以米饮下黄连阿胶丸百粒。无萝卜以萝卜子代之。(《普济方》)

⑩治酒疾下血,旬日不止:生萝卜,拣稍大圆实者二十枚,留上青叶寸余,及下根,用瓷瓶取井水煮令十分烂热,姜米,淡醋,空心任意食之。用银器重汤煮尤佳。(《寿亲养老新书》萝卜菜)

⑾治偏正头痛:生萝卜汁一蚬壳,仰卧,随左右注鼻中。(《如宜方》)

⑿治汤火伤灼,花火伤肌:生萝卜捣涂之,子亦可。(《圣济总录》)

⒀治打扑血聚,皮不破者:萝卜或叶捣封之。(《纲目》)

⒁治满口烂疮:萝卜自然汁频漱去涎。(《濒湖集简方》)

⒂治诸淋疼痛不可忍,及砂石淋:大萝卜切作一指厚四、五片,用好白蜜淹少时,安铁铲上,慢火炙干,又蘸又炙,取尽一,二两蜜,反复炙令香熟,不可焦,候冷细嚼,以盐汤送下。(《朱氏集验医方》瞑眩膏)

⒃治脚气走痛:萝卜煎汤洗之,仍以萝卜晒干为末,铺袜内。(《圣济总录》)

215 各家论述

①《本草图经》:"莱菔,功用亦同(芜菁),然力猛,更出其右,断下方亦用其根,烧熟入药。"

②《本草衍义》:"莱菔根,世皆言草木中惟此下气速者,为其辛也,不然。如生姜、芥子又辛也,何止能散而已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

③《本草衍义补遗》:"莱菔根,《本草》言其下气速,往往见人食之多者,停滞成溢饮病,以其甘多而辛少也。"

④《纲目》:"莱菔,根、叶同功,生食升气,熟食降气。苏,寇二氏止言其下气速,孙真人言久食涩营卫,亦不知其生则噫气,熟则泄气,升降之不同也。大抵入太阴、阳明、少阳气分,故所主皆肺、脾、肠、胃、三焦之病。李九华云:莱菔多食渗入血。则其白人髭发,盖亦由此,非独因其下气涩营卫也。"

⑤《本草经疏》:"莱菔根,《本经》下气消谷,去痰癖,肥健人,及温中补不足,宽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导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治肺痿吐血,肺热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

216 莱菔的临床应用

治疗滴虫性 炎:将萝卜用水洗净,以酒精擦拭消毒后剁成泥状,每次取1~2茶匙用消毒纱布包成纱布卷,一端系以长线,作 塞剂。上药时先用1/5000过锰酸钾液冲洗外阴及 ,拭干后,将萝卜泥纱布卷放入 内,线头露于 外。每天1次。共治68例,治愈62例。一般在用药后2~3天外阴痒感、热感、下腹重感或疼痛均消失,分泌物由脓性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治疗5~10次后 粘膜充血减轻或完全恢复正常。连续上药4~7次后,涂片检查滴虫阴性。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217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莱菔的方剂 莱菔丸

拼音:láifúwán《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莱菔丸:处方:莱菔子300克(淘,焙干,炒黄)制法:上一

莱菔酒

拼音:láifújiǔ处方:莱菔不拘多少。制法:上细锉。功能主治:大衄不止。用法用量:每用1合,用酒

平胃保和汤

:组成:苍术1钱,厚朴1钱,枳实1钱,陈皮1钱,莱菔1钱,山楂1钱,香附1钱,炙草5分。主治:食积,

痢泻丸

方:全当归6两,生白芍6两,枳壳2两,槟榔2两,莱菔子2两,车前子1两,生甘草1两。制法:上共研细末

莱菔子粥

ifúzǐzhōu《老老恒言》:莱菔子粥:处方:莱菔子末15克粳米100克制法:将莱菔子与粳米同煮为

更多用到中药莱菔的方剂

用到中药莱菔的中成药 消痞阿魏丸

曲(焦)200g姜半夏60g甘草60g黄连60g莱菔子(炒)60g制法:以上十四味,除莱菔子、阿魏另

山楂内消丸

灵脂(醋制)60g清半夏40g青皮(醋制)40g莱菔子(炒)40g砂仁30g莪术(醋制)20g三棱(

降脂灵胶囊

7处方:普洱茶100g刺五加100g山楂100g莱菔子50g荷叶50g葛根50g菊花50g黄芪50g

保和冲剂

茯苓100g陈皮50g连翘50g麦芽(炒)50g莱菔子(炒)50g制法:以上八味,陈皮和连翘蒸馏挥发

七珠健美茶

茶汤。七珠健美茶的主要成份:山楂、夏枯草、菊花、莱菔子、陈皮、三七、谷芽、草决明、人参叶、党参、珠茶

更多用到中药莱菔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莱菔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六莱菔二百二十七]莱菔子

肿毒,止气痛而发疮疹,平下痢而息后重。食物吞酸,莱菔生食大效。(验方第一。)反胃噎疾,莱菔蜜煎,细嚼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莱菔

)、紫花菘(同上)、温菘(同上)、土酥。保升曰∶莱菔俗名萝卜。按∶《尔雅》云∶突,芦。孙炎注云∶紫花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九)治燥结方]1.硝菔通结汤

治大便燥结久不通,身体兼羸弱者。净朴硝(四两)鲜莱菔(五斤)将莱菔切片,同朴硝和水煮之。初次煮,用莱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二]臌胀水肿门

达下治之。羌活防风枳壳杏仁大腹皮川朴茯苓橘红泽泻莱菔子桑皮青葱生姜渊按∶羌、防不如麻黄,专开手太阴之

《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金仙膏

炒莱菔子与生莱功效与作用: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1、莱菔子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炒菜菔子炮制方法:取净莱菔子,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微鼓起。用时捣碎。

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表面黄棕色、白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淡、微苦辛。

扩展资料

菜菔子的传说

据传,慈禧有一年做寿吃多了病倒,精力日衰,又要太医进独参汤,结果出现了头胀、胸闷、食欲不佳、爱怒、流鼻血,太医无策,只得招贤纳策。一个游方医生以三钱莱菔子研末加面粉、茶水和丸,且美名曰“小罗汉丸”。

太后服后,收获奇效,遂赐给了游方医红顶子的殊荣,所以当时盛传“三钱莱菔子,换了个红顶子。”

-炒莱菔子

-莱菔子

紫苏子有下气消痰、润肺宽肠等功效作用,适宜人群:咳嗽气喘、肠燥便秘、风寒感冒者,禁忌人群:肺虚咳喘、脾虚滑泄者。 1下气消痰:紫苏子味辛走窜,且为果实而质重,入肺经,故可降咳逆,祛痰浊。《饮片新参》曰:“平肺气,止逆。”临床对于咳逆,痰喘之证用之有效。 2润肺宽肠:紫苏子,辛散温痛,其质重且富油质,故有通降质润之性。入肺经,肺与大肠相表里,可润肺,通降肺气,而利大肠。对于肺气失宣。清肃失司,津液不能下达,而致大便困难,或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而致肺气失降的胸满,喘咳等症,用本品即可调肺降气,又可宽肠通便,使肺气降,而腑气通,大便自利。

目录 1 拼音 2 《老老恒言》:莱菔子粥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莱菔子粥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寿世青编》卷下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莱菔子粥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莱菔子粥 1 拼音

lái fú zǐ zhōu

2 《老老恒言》:莱菔子粥

21 处方

莱菔子末15克 粳米100克

22 制法

将莱菔子与粳米同煮为粥。

23 功能主治

化痰平喘,行气消食。适用于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

24 莱菔子粥的用法用量

早晚餐,温热食。

25 摘录

《老老恒言》

3 《寿世青编》卷下 31 方名

莱菔子粥

32 组成

莱菔子3合。

33 功效

化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化痰平喘,行气消食。

34 主治

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多痰,胸闷气喘,不思饮食,嗳气腹胀。

35 莱菔子粥的用法用量

煮粥食。

古籍中的莱菔子粥 《寿世青编》:[病后调理服食法]气门

如泥,或加猪肺,同米三合,煮食。莱菔子粥治气喘。用莱菔子,即萝卜子三合,煮粥食。猪肾粥治香港脚顽痹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六莱菔二百二十七]莱菔子

者,用莱菔或叶捣封之。(十七。)喘嗽唾脓血,以莱菔子研细煎服。(十八。)肺痰咳嗽,莱菔子末炒,沙糖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二]臌胀水肿门

下治之。羌活防风枳壳杏仁大腹皮川朴茯苓橘红泽泻莱菔子桑皮青葱生姜渊按∶羌、防不如麻黄,专开手太阴之

《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金仙膏

口刺痛此有余症宜消导去之○膏贴胸口痛处并脐上用莱菔子枳实麸皮食盐炒熨或用苍术香附浓朴半夏陈皮枳壳山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莱菔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莱菔子的别名 7 莱菔子的处方用名 8 来源 9 原植物形态 10 产地 11 采收与初加工 12 生药性状 13 莱菔子的炮制 131 莱菔子的炮制方法 1311 莱菔子 1312 炒菜菔子 132 成品性状 133 炮制作用 134 炮制研究 135 贮存方法 14 性味归经 15 莱菔子的功效与主治 16 莱菔子的化学成分 17 莱菔子的药理作用 18 莱菔子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182 来源 183 性状 184 鉴别 185 检查 1851 水分 1852 总灰分 1853 酸不溶性灰分 186 浸出物 187 含量测定 18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8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8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874 测定法 188 莱菔子饮片 1881 炮制 18811 莱菔子 188111 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18812 炒菜菔子 188121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1882 性味与归经 1883 功能与主治 1884 用法与用量 1885 贮藏 189 出处 1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莱菔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莱菔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莱菔子 1 拼音

lái fú zǐ

2 英文参考

semen raphani [朗道英汉字典]

Chinese radish see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phani seme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men raphan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arden radish see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men Raphan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adish see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莱菔子

莱菔子为中药名,出《本草衍义补遗》。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1]。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i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淡、微苦辛。炒莱菔子鼓起,颜色加深,质脆,有香气[1]。

莱菔子味甘、辛,性平[1]。归肺、脾、胃经[1]。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能[1]。用于食积气滞、胸闷腹胀、大便秘结、嗳气吞酸、痰壅喘咳。莱菔子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1]。炒莱菔子变升为降,改变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缓和了药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1]。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1]。多用于食积腹胀,气喘咳嗽[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Semen Raphan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radish 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莱菔子的别名

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

萝卜子[2]。

7 莱菔子的处方用名

莱菔子、萝卜子、炒莱菔子[1]。

8 来源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的干燥成熟种子[3]。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Raphanus sativus L的种子[2]。

9 原植物形态

根肉质。茎高1m,多分枝,稍有白粉。基生叶大头状羽裂,侧生裂片4~6对,向基部渐缩小,有粗糙毛;茎生叶长圆形至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缺刻,很少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淡紫红色或白色,直径15~20mm。长角果肉质,圆柱形,长15~30mm,在种子间收缩,熟时变成海绵状横隔,顶端渐尖成喙;种子圆形,稍扁,红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10 产地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11 采收与初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1]。

12 生药性状

莱菔子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i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淡、微苦辛。

种子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味淡、微苦、辛。

13 莱菔子的炮制

宋代有微炒、炒黄(《太平圣惠方》)、巴豆同炒(《小儿卫生总微方论》)[1]。

元代有焙法(《活幼心书》)、蒸法(《丹溪心法》)[1]。

明代除沿用前代的方法外,又增加了生姜炒(《鲁府禁方》)[1]。

清代基本沿用前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等[1]。

131 莱菔子的炮制方法 1311 莱菔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1]。

1312 炒菜菔子

取净莱菔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爆鸣声减弱,手拈易碎,断面浅**,有香气逸出时即可[1]。用时捣碎[1]。

132 成品性状

莱菔子呈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1]。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褐色[1]。质较坚硬,破碎后有油性[1]。味微苦辛[1]。

炒莱菔子鼓起,颜色加深,质脆,有香气[1]。

133 炮制作用

莱菔子的炮制是生升熟降的典型例子,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1]。以本品为末,温水调服,可以宣吐风痰(《胜金方》)[1]。

莱菔子炒后变升为降,如《本经逢原》所说“生能升,熟能降;生则吐风痰,熟则定痰嗽,皆利气之效”[1]。主要是改变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缓和了药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1]。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1]。多用于食积腹胀,气喘咳嗽[1]。如治疗食积不化的保和丸(《中国药典》);治疗气喘咳嗽的三子养亲汤(《寿世保元》)[1]。

134 炮制研究

莱菔子含脂肪油、挥发油及少量莱菔子素、芥子堿、黄酮类等成分[1]。莱菔子素为活性成分,有抗菌作用[1]。

比较了莱菔子素的含量,结果以生品最高,烘制品次之,炒制品最低[1]。莱菔子经过清炒或烘制后,其脂肪油的含量、物理常数、化学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1]。层析结果表明,烘制品比生品多一个斑品,清炒品又比烘制品多一个斑点,值得进一步研究[1]。

莱菔子的各种炮制品均有增强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的作用和抑制小鼠胃排空率的作用[1]。对小肠运动的增强,则可加强机械消化的作用[1]。这可能就是炒莱菔子“消食除胀”的机理之一[1]。莱菔子各炮制品均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对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的抑制作用,提示莱菔子对小肠运动的兴奋作用可能与对抗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有关[1]。在对离体豚鼠胃肌条节律性收缩和紧张性收缩方面,以及对抗肾上腺素抑制兔回肠运动方面,生品的作用弱于炒品和老品(表面黑褐色,内部黄褐色),故临床用炒品作消导药是有道理的[1]。

13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防蛀[1]。

14 性味归经

莱菔子味甘、辛,性平;归肺、脾、胃经[1]。

15 莱菔子的功效与主治

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能[1]。

莱菔子用于食积气滞、胸闷腹胀、嗳气吞酸、痰壅咳嗽[1]。

莱菔子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莱菔子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1]。以本品为末,温水调服,可以宣吐风痰(《胜金方》)[1]。

炒莱菔子变升为降,改变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缓和了药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1]。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1]。多用于食积腹胀,气喘咳嗽[1]。如治疗食积不化的保和丸(《中国药典》);治疗气喘咳嗽的三子养亲汤(《寿世保元》)[1]。

莱菔子具有下气,化痰利咽,消食散瘀消肿的功效[2]:

莱菔子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便秘,下痢后重:煎服,9~15g[2]。

莱菔子生研服治吐风痰[2]。

莱菔子醋研敷可消肿毒[2]。

莱菔子研烂,热酒调敷跌打损伤,瘀血肿痛[2]。

16 莱菔子的化学成分

莱菔子含挥发油和脂肪油,挥发油中含α、β已烯醛和β、γ已烯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erucic acid)、亚油酸、亚麻酸及芥酸甘油酯等;尚含莱菔素(raphanin)、莱菔甙。

莱菔子含莱菔素(Raphanin)、脂肪油、挥发油、植物甾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芥子酸甘油酯等。还含芥子堿硫酸氢盐等。挥发油中含甲硫醇等[2]。

17 莱菔子的药理作用

莱菔素在体外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2]。

莱菔子水浸剂能抑制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生长[2]。

莱菔子水提物可抗炎、降压等[2]。

莱菔子过量水提物可致小鼠惊厥而死[2]。

18 莱菔子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莱菔子

Laifuzi

RAPHANI SEMEN

182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183 性状

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i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淡、微苦辛。

184 鉴别

(1)本品粉末淡**至棕**。种皮栅状细胞成片,淡**、橙**、黄棕色或红棕色,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约至15μm,常与种皮大形下皮细胞重叠,可见类多角形或长多角形暗影。内胚乳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含糊粉粒和脂肪油滴。子叶细胞无色或淡灰绿色,壁薄,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乙醚液,药渣挥干,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莱菔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芥子堿硫氰酸盐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1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10:2: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以1%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85 检查 1851 水分

不得过80%(附录Ⅸ H第二法)。

1852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 K)。

18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 K)。

18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00%。

18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18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苯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3%冰醋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6nm。理论板数按芥子堿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8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芥子堿硫氰酸盐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0ug的溶液,即得。

18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置棕色瓶中,即得。

18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芥子堿以芥子堿硫氰酸盐(C16H24N05•SCN)计,不得少于040%。

188 莱菔子饮片 1881 炮制 18811 莱菔子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188111 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8812 炒菜菔子

取净莱菔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微鼓起。用时捣碎。

本品形如莱菔子,表面微鼓起,色泽加深,质酥脆,气微香。

188121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882 性味与归经

辛、甘,平。归肺、脾、胃经。

1883 功能与主治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1884 用法与用量

5~12g。

188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89 出处

目录 1 拼音 2 《衷中参西》上册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一味莱菔子汤的用法用量 25 一味莱菔子汤的临床应用 附: 1 古籍中的一味莱菔子汤 1 拼音

yī wèi lái fú zǐ tāng

2 《衷中参西》上册 21 方名

一味莱菔子汤

22 组成

莱菔子2两(生者1两,熟者2两)。

23 主治

伤寒、温病结胸。其证胸膈痰饮,与外感之邪互相凝结,上塞咽喉,下滞胄口,呼吸不利,满闷短气,饮水不能下行,或转吐出;兼治疫证结胸。

24 一味莱菔子汤的用法用量

共捣碎,煎汤1大茶杯,顿服之。

25 一味莱菔子汤的临床应用

结胸证:许某,年二十余,得温病,三四日觉中脘郁结,饮食至其处不下行,仍上逆吐出。其脉沉滑而实,舌苔白而微黄,表里俱觉发热,然不甚剧。自言素多痰饮,受外感益甚,因知其中脘之郁结,确系外感之邪与痰饮相凝滞也。先投以荡胸汤,两点钟后,仍复吐出,为拟此方,一剂结开,可受饮食,继投以清火理痰之品,两剂痊愈。

古籍中的一味莱菔子汤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五]小儿腹胀

说莱菔子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其实莱菔子就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蔬菜的种子,就是萝卜,莱菔子就是萝卜籽,但是萝卜其实是可以入药的,所以莱菔子也是一种中药。那么,一般莱菔子都有哪些具体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呢?

1、别名

萝卜子、罗苋子、罗卜子、卜子。

2、来源

为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莱菔(水罗卜、汴罗卜、青罗卜、白卜萝等多)的成熟干燥种子。均为栽培。

3、产地

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4、性状鉴别

种子呈类圆形略扁。长径25~4毫米,短径约2~3毫米,厚约1~2毫米。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一侧有数条纵沟纹,种皮薄,内含黄绿色子叶两片,富油质。气微味微辛。以颗粒大饱满均匀红棕色者为佳。

5、主要成分

含有脂肪油、挥发油等。

6、药理作用

消食、化痰、下气、定喘,其原理为健胃、祛痰。

7、炮制

炒用。

8、性味

甘、辛、平。

9、归经

入肺、脾经。

10、功能

降气定喘,化痰,消积。

11、主治

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腹胀满,痢疾后重。

12、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肠胃积滞,适用于有腹胀、肠鸣、嗳气吞酸、腹泻后重等症状者,常配山楂、麦芽、神曲等。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中,利用莱菔子的破气导滞作用,加入大承气汤中,加强消导作用,方入加味大承气汤。

2、用于治疗咳嗽痰喘,对慢性喘息性气管炎见证偏热、偏实者较合适,取其有化痰而降气的作用,从而减轻喘嗽,配苏子、白芥子等,方入三子解喘汤,或配白果、陈皮、熟地等。方如莱菔白果汤。

13、使用注意

1、莱菔子用于降气消食时宜炒用,用于化痰定喘时宜生用。一般情况下也可生、熟各半。

2、久服莱菔子,恐其破气较甚,可酌加北芪、白术等调补;

3、前人有谓服人参、党参者忌用莱菔子。但实际上两者并非配伍禁忌,合用后不会产生什么剧烈反应;只不过是人参、党参补气,莱菔子破气,体虚者既已服参,如又服莱菔子,恐其会抵消补气作用而已。

用量:3~9g。

14、处方举例

莱菔白果汤:莱菔子9g,白果9g,熟地18g,陈皮6g,杏仁9g,水煎服。

附:地骷髅

本皮为莱菔子成熟后,拔出地下枯瘦多筋无肉的萝卜,洗净晒干后亦供药用,名枯萝卜(仙人头)。味甘性平,如肺经。功能:利水消肿,宣废气。主治:肺痈,解煤气中毒。

15、莱菔子的营养价值

含挥发油和脂肪油,挥发油中含α-、β-已烯醛和β-、γ-已烯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erucicacid)、亚油酸、亚麻酸及芥酸甘油酯等;尚含莱菔素(raphanin)、莱菔甙。

16、莱菔子的功效作用

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归肺、脾、胃经。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功效显著,有“冲墙倒壁”之称。临床习用于治疗实(食、湿、积滞)证。然而,该品并非仅仅是消食除胀,对虚证用之,获效亦佳,因其性和平,其气味又不峻,无偏胜之弊,不可囿于“冲墙倒壁”之说,有破气之嫌(实则是平气之有余),而弃之不用。

17、孕妇可吃莱菔子吗

可以。

常吃莱菔子有降低血压以及解毒等方面的好处,莱菔子是非常适合孕妇食用的,所以孕妇可以放心食用莱菔子。

18、食用禁忌

1、气虚,无食积,痰滞人群慎食莱菔子,大便溏泄人群忌食莱菔子;

2、人参和莱菔子不能同用,

3、莱菔子降气化痰,人参则是补元气的,两者同服,莱菔子的降气作用会减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莱菔子和何首乌,熟地同用容易导致皮疹。

1、莱菔子属于一种草本植物,性平,可以炒用,是具有消化食物、祛痰的作用,若是大家有这一方面的症状的话,那么是可以适量的服用一些莱菔子的,效果还算是不错的。在临床上,一般是用来治疗胸闷、腹胀等症状,莱菔子经常和身躯以陈皮使用,这样的话,效果会更佳。

2、总而言之,无论是大家服用的什么药物,都需要格外的谨慎,自己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之下服用。还有就是在服用药物期间,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更不要吃一些油腻的食物,否则是会引起身体的不适的,这一点是需要大家谨记的。

莱菔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莱菔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莱菔的别名 24 来源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